第262章 雪埋韩遂-《东汉末年小山匪》

  腊月开始之后的连续几天,并州、凉州和幽州等地雪花漫天。眼望混沌的天空,刘智呵出一片白雾,跺跺脚,搓搓手,大声地朗诵一首小诗:

  《腊月初的大雪》

  ~~~

  清晨又是大雪纷飞

  还有谁在迷茫

  竹林早已东倒西歪

  后花园的雪人露出一个脑袋

  ~~~

  呆立在路边的大黄狗

  默默地回家了

  铲雪的人群

  呼出的热气成雾了

  ~~~

  马车辚辚

  连绵出城的不是白糖

  城门外的雪堆成山

  ~~~

  在西县的郊外,有三条煤渣铺成的临时跑道,战士们用玉米杆子覆盖在上面,张辽忧心忡忡地望着天空,不知何时才能雪过天晴。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大家都变成了“雪人”。来到餐厅的门口,抖一抖,拍一拍,张辽冲着战士们点点头,今天的午餐是羊肉火锅、烤牛肉。

  美女电报员送来了校长的密电,张辽把她留下了吃火锅,战友们一下子变得活泼、健谈又风趣。

  密电仅有一句话:炸山头引发雪崩埋羌人。

  张辽看后狂喜,这样一来,地面部队可以半路返回休整了。战士们的视线全在美女电报员的身上,丝毫没有注意到张辽的表情变化。

  在自然界,都是命可以不要也要配种的雄性,张辽冲着色眯眯的战友们笑了:“哈……快点吃,你们的眼球快要跳到美女的身上去了。”

  美女冲着大家嫣然一笑,透露一个好消息:“俺是张营长的女朋友!”

  “唉……”

  “还有一个好消息,枭龙营马上要升级成为枭龙军了。”

  “好……”

  “校长说了,此战结束,你们每人可以领取1个东瀛女人和1个鲜卑女人,然后放长假3个月。”

  “哦耶……”

  正在一个白马羌寨子忙于配种的韩遂,一把推开意犹未尽的女人,整个过程只有10秒,却要休息小半天;他才30岁不到的年纪,却是活成了公鸡的样子。

  没有玻璃窗只有小木窗的邛笼,在风雪中呜呜作响,像是在哭泣。打开两块木板做成的小木窗,韩遂像是乌龟伸长了脖子往下看,只见积雪掩埋了底层的半扇大门。

  风雪吹打在脸上,却是蛋疼,韩遂浑身哆嗦着缩回了脖子,关上了小木窗。回到底层的火塘边,躺在熊皮上的两个女人正在叽叽喳喳,韩遂冲着她俩大吼一声:“赶紧烤肉,再暖上一壶好酒。”

  3天过后,雪过天晴,阳光照射在雪地上是异常的刺眼。这些天努力了无数个10秒的韩遂,用力打开了大门,不料被涌入的积雪推倒在地,只有一个脑袋露在外面。

  摇头晃脑的韩遂大喊救命,两个蠢笨如猪的女人忙乎了好一会才从雪堆里把他扒出来,只见他形如颤抖的僵尸。

  一人多厚的积雪,家家户户都在开挖通道。形如壕沟的通道,挖起来费时又费力,韩遂丢下折断了的木铲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配种积极、吃饭积极的两个女人,又在烤肉了。韩遂拿了一个大木盆子努力地挖雪,噫……比木铲子好使!

  很想早一点找到部落首领,不仅要更换女人,还得商谈一下应对雪灾的办法,韩遂加快了挖雪的节奏。

  忽然,北边的天空中响起了嗡嗡嗡的声音,冬天有苍蝇和蚊子么?几十万白马羌人好奇地仰望天空。

  “北边的天空中有一群蚊子!”

  “你瞎啊,世上有这么大个的蚊子吗?”

  “越来越大了,像是一群鸟!”

  “你瞎啊,它们没有长脖子,不是鸟!”

  “不是鸟是什么?它们散开了,飞向了各个山头。”

  预感到大难临头的韩遂,想要逃跑,却见飞机飞过了头顶,噫……难道它们只是匆忙的过客?

  300余架飞机在掠过各个山头之时,精准地投下了新型炸弹,只听得轰轰声不绝于耳,引发的雪崩犹如万马奔腾气势骇人地冲向山谷。

  惊骇过度的韩遂,想要逃跑,却是迈不了腿,眼睁睁地看着雪浪滚滚而来,邛笼、踏板房和羌人纷纷消失在雪浪之中。逃跑无望的韩遂冲着两个女人凄厉地大喊:“赶紧关门!赶紧关门!赶紧……”

  韩遂被雪崩掩埋,喊声戛然而止。原本蠢笨如猪的两个女人,神速地关上了大门,手摸巨胸,小心脏跳动得厉害。

  “韩将军死了么?”

  “大概率是活不成了,咱们该怎么办?”

  “二楼有足够的木柴、腊肉,顶楼有冻肉,咱俩死不了。”

  “嗯……不要再想韩将军了,明年雪化了之后,咱俩可以北上投奔清平世界。”

  在空中盘旋的张辽,面露惊喜,利用报话机通知战友们:“立即扩大打击的范围,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让羌人们统统埋葬在雪崩之下。”

  清平5年12月9日,韩遂卒于雪崩,半年之后,尸体被凉州民兵找到。

  整个白马羌,仅有两个女人幸存;整个西羌,活人十不存一,凄惨无比。

  左耳剩下耳垂的张辽,从此以后被胡人怒称为“单耳虎”。

  除了美女电报员,校长还奖励给张辽1个东瀛美女、1个天竺美女、1个鲜卑美女、1个乌桓美女、1个大金杯和1万元金币。

  长假3个月,张辽可以天天醉卧美人膝了。

  校长承诺:“今后,你还有黑美人、金发大美女的奖励。外面鸟语花香,家有争奇斗艳,多好!”

  张辽听后狂喜不已,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