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府的马车将侯府女眷送回府邸,那场菊宴的喧嚣与光影被隔绝在高大的朱门外,仿佛一场短暂而不真实的梦。然而,车厢内凝滞的空气和微妙的气氛,却提醒着沈清辞,现实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马车内空间宽敞,铺着柔软的锦垫,却清晰地划分着无形的尊卑界限。王氏端坐主位,沈清鸢陪坐在侧,而沈清辞则谨小慎微地坐在靠近车门的下首位置,身姿拘谨,几乎只占了边缘一点地方,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的声响。王氏闭目养神了片刻,方才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惯有的审视与居高临下。
“今日,”王氏开口,声音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你跟在鸢儿身边,还算安分,也…还算有点眼力见儿。”她刻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用词,最终选择了“眼力见儿”这个带着施舍意味的褒奖,而非真正的“聪慧”。她心底仍觉得主要是自己女儿机敏,但这庶女在一旁伺候茶水、整理衣饰,似乎也确实起到了些许安抚、提醒的作用,没出岔子,便是功劳。
沈清辞的心立刻提了起来。王氏的“夸奖”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其下往往藏着更深的要求或警告。她几乎是本能地、迅速地将身体更深的躬下去,头垂得极低,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感激,细弱蚊蚋:
“母亲谬赞了,女儿万万不敢居功。今日全赖长姐自身聪慧敏睿,气度从容,方能应对自如,不失侯府风范。女儿…女儿愚钝笨拙,只是谨记母亲和长姐的教诲,尽了侍奉的本分,在一旁端茶递水,做些微末小事罢了。若…若没有长姐在前,女儿只怕早已惊慌失措,反倒给侯府丢脸了。”
她将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将所有功劳、所有光芒毫不吝惜、甚至迫不及待地全部推到沈清鸢身上,将自己彻底定位为一个无足轻重、只是侥幸没有出错的附属品。每一个字都透着卑微与顺从,仿佛王氏随口一句肯定,对她而言都是需要惶恐推拒的莫大恩赏。
这番表现,果然让王氏更加满意。她要的就是这种绝对的尊卑分明和清醒的自我认知。这庶女还算识趣,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得的,什么是绝不能觊觎的。她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些,淡淡“嗯”了一声,算是揭过此事,不再多看沈清辞一眼,转而与沈清鸢低声说起宴会上的其他见闻。
沈清辞这才在无人看见的角度,极轻地吁出一口气,背后竟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在王氏面前,她必须时刻如履薄冰,每一次对话都像是走钢丝,既要体现“有用”,又绝不能显得“太过有用”;既要感恩戴德,又不能流露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野心或不满的情绪。这种精准的拿捏,耗心耗神,远比应对周倩儿等人的刁难更让她疲惫。
危机暂时解除,一旁的沈清鸢立刻倾过身,紧紧握住沈清辞微凉的手,力道之大,泄露了她压抑已久的后怕与激动。她凑近沈清辞,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切低语,眼中满是纯粹的感激和依赖:“三妹妹,今日真是多亏有你了!她们分明是串通好了来刁难我!字字句句都是陷阱!若只我一人,定然要出大丑,回来还不知要被母亲如何责罚…幸好有你!幸好…”
感受到沈清鸢手心传来的温热和信任,沈清辞抬起眼,回给她一个安抚的、柔顺的微笑,同样低声回应:“长姐言重了。长姐福泽深厚,自有贵人相助。妹妹不过是恰好在旁,说了两句蠢话罢了。经此一事,长姐临危不乱、学识渊博的名声传出去,想必日后也无人再敢轻易小觑长姐了。”她再次轻巧地将功劳归于沈清鸢的“福泽”和“自身能力”,进一步巩固着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和依赖。
沈清鸢用力点头,看着眼前这个沉静寡言、却总能给她带来惊喜和安心的庶妹,心中充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她忽然觉得,在这复杂莫测的深宅后院,乃至波谲云诡的京城贵女圈中,只要有沈清辞在身边,她便似多了几分无形的底气。
马车在侯府二门停稳。沈清辞率先下车,然后恭敬地垂手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搀扶王氏和沈清鸢下车,举止规矩得挑不出一丝错处,完全符合一个卑微庶女的身份。
回到自己那处偏僻清冷的小院,屏退了碧儿,沈清辞才真正松懈下来。她独自坐在临窗的旧榻上,窗外月色清冷,洒落一地银霜。
白日宴会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但那些画面、那些声音,却在她脑中反复回响、沉淀。她细细复盘着每一个细节:周倩儿、孙小姐的刁难,王氏审视的目光,沈清鸢的依赖…以及,那一双锐利清明的眼睛,和那身与满堂华彩格格不入的靛蓝色身影。
那个男子…
他是谁?为何独坐一隅,却又隐隐让人无法忽视?他身上那种经过血火淬炼的冷硬气质,与宴会上所有的纨绔子弟、文弱官员都截然不同。他看她的那一眼,太过锐利,太过洞彻,仿佛能穿透她层层叠叠的伪装,直抵她努力隐藏的内核。
他为何会留意到她?她明明已经将自己隐藏得那么好,如同一个真正的影子。是他眼光太过毒辣,还是她无意中露出了什么破绽?他…是敌是友?
一个个疑问在脑中盘旋。
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心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与他目光相撞时,那瞬间骤停又疯狂鼓动的悸动。那不仅仅是被窥探的惊慌,似乎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被强大同类吸引的战栗?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便被沈清辞迅速压下。现在不是思考这些虚无缥缈情绪的时候。她更需要思考的是,那个男子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信息价值。他似乎是武将?或许…与边关有关?
“碧儿。”她轻声唤道。
“小姐,有何吩咐?”碧儿立刻推门进来。
“今日在王府,坐在临水轩角落,穿着靛蓝色袍子的那位年轻将军…你可知是谁?”沈清辞状似随意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窗棂上的花纹。
碧儿歪头想了想,眼睛一亮:“哦!奴婢听王府的小丫鬟嚼舌根,说那是刚回京不久的云麾将军,姓秦,好像叫秦岳。听说在边关立了大功呢,就是…就是好像不太会做人,得罪了不少人。”
秦岳…云麾将军…
沈清辞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个名字。一条极其细微、看似无关紧要的线头,似乎在此刻,被她悄然拈在了指尖。
夜色渐深,她眸中的光芒却愈发清亮冷静。高墙之外的世界,似乎又向她揭开了一角。
马车内空间宽敞,铺着柔软的锦垫,却清晰地划分着无形的尊卑界限。王氏端坐主位,沈清鸢陪坐在侧,而沈清辞则谨小慎微地坐在靠近车门的下首位置,身姿拘谨,几乎只占了边缘一点地方,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的声响。王氏闭目养神了片刻,方才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惯有的审视与居高临下。
“今日,”王氏开口,声音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你跟在鸢儿身边,还算安分,也…还算有点眼力见儿。”她刻意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用词,最终选择了“眼力见儿”这个带着施舍意味的褒奖,而非真正的“聪慧”。她心底仍觉得主要是自己女儿机敏,但这庶女在一旁伺候茶水、整理衣饰,似乎也确实起到了些许安抚、提醒的作用,没出岔子,便是功劳。
沈清辞的心立刻提了起来。王氏的“夸奖”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其下往往藏着更深的要求或警告。她几乎是本能地、迅速地将身体更深的躬下去,头垂得极低,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感激,细弱蚊蚋:
“母亲谬赞了,女儿万万不敢居功。今日全赖长姐自身聪慧敏睿,气度从容,方能应对自如,不失侯府风范。女儿…女儿愚钝笨拙,只是谨记母亲和长姐的教诲,尽了侍奉的本分,在一旁端茶递水,做些微末小事罢了。若…若没有长姐在前,女儿只怕早已惊慌失措,反倒给侯府丢脸了。”
她将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将所有功劳、所有光芒毫不吝惜、甚至迫不及待地全部推到沈清鸢身上,将自己彻底定位为一个无足轻重、只是侥幸没有出错的附属品。每一个字都透着卑微与顺从,仿佛王氏随口一句肯定,对她而言都是需要惶恐推拒的莫大恩赏。
这番表现,果然让王氏更加满意。她要的就是这种绝对的尊卑分明和清醒的自我认知。这庶女还算识趣,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得的,什么是绝不能觊觎的。她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些,淡淡“嗯”了一声,算是揭过此事,不再多看沈清辞一眼,转而与沈清鸢低声说起宴会上的其他见闻。
沈清辞这才在无人看见的角度,极轻地吁出一口气,背后竟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在王氏面前,她必须时刻如履薄冰,每一次对话都像是走钢丝,既要体现“有用”,又绝不能显得“太过有用”;既要感恩戴德,又不能流露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野心或不满的情绪。这种精准的拿捏,耗心耗神,远比应对周倩儿等人的刁难更让她疲惫。
危机暂时解除,一旁的沈清鸢立刻倾过身,紧紧握住沈清辞微凉的手,力道之大,泄露了她压抑已久的后怕与激动。她凑近沈清辞,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急切低语,眼中满是纯粹的感激和依赖:“三妹妹,今日真是多亏有你了!她们分明是串通好了来刁难我!字字句句都是陷阱!若只我一人,定然要出大丑,回来还不知要被母亲如何责罚…幸好有你!幸好…”
感受到沈清鸢手心传来的温热和信任,沈清辞抬起眼,回给她一个安抚的、柔顺的微笑,同样低声回应:“长姐言重了。长姐福泽深厚,自有贵人相助。妹妹不过是恰好在旁,说了两句蠢话罢了。经此一事,长姐临危不乱、学识渊博的名声传出去,想必日后也无人再敢轻易小觑长姐了。”她再次轻巧地将功劳归于沈清鸢的“福泽”和“自身能力”,进一步巩固着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和依赖。
沈清鸢用力点头,看着眼前这个沉静寡言、却总能给她带来惊喜和安心的庶妹,心中充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她忽然觉得,在这复杂莫测的深宅后院,乃至波谲云诡的京城贵女圈中,只要有沈清辞在身边,她便似多了几分无形的底气。
马车在侯府二门停稳。沈清辞率先下车,然后恭敬地垂手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搀扶王氏和沈清鸢下车,举止规矩得挑不出一丝错处,完全符合一个卑微庶女的身份。
回到自己那处偏僻清冷的小院,屏退了碧儿,沈清辞才真正松懈下来。她独自坐在临窗的旧榻上,窗外月色清冷,洒落一地银霜。
白日宴会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但那些画面、那些声音,却在她脑中反复回响、沉淀。她细细复盘着每一个细节:周倩儿、孙小姐的刁难,王氏审视的目光,沈清鸢的依赖…以及,那一双锐利清明的眼睛,和那身与满堂华彩格格不入的靛蓝色身影。
那个男子…
他是谁?为何独坐一隅,却又隐隐让人无法忽视?他身上那种经过血火淬炼的冷硬气质,与宴会上所有的纨绔子弟、文弱官员都截然不同。他看她的那一眼,太过锐利,太过洞彻,仿佛能穿透她层层叠叠的伪装,直抵她努力隐藏的内核。
他为何会留意到她?她明明已经将自己隐藏得那么好,如同一个真正的影子。是他眼光太过毒辣,还是她无意中露出了什么破绽?他…是敌是友?
一个个疑问在脑中盘旋。
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心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与他目光相撞时,那瞬间骤停又疯狂鼓动的悸动。那不仅仅是被窥探的惊慌,似乎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被强大同类吸引的战栗?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便被沈清辞迅速压下。现在不是思考这些虚无缥缈情绪的时候。她更需要思考的是,那个男子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信息价值。他似乎是武将?或许…与边关有关?
“碧儿。”她轻声唤道。
“小姐,有何吩咐?”碧儿立刻推门进来。
“今日在王府,坐在临水轩角落,穿着靛蓝色袍子的那位年轻将军…你可知是谁?”沈清辞状似随意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窗棂上的花纹。
碧儿歪头想了想,眼睛一亮:“哦!奴婢听王府的小丫鬟嚼舌根,说那是刚回京不久的云麾将军,姓秦,好像叫秦岳。听说在边关立了大功呢,就是…就是好像不太会做人,得罪了不少人。”
秦岳…云麾将军…
沈清辞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个名字。一条极其细微、看似无关紧要的线头,似乎在此刻,被她悄然拈在了指尖。
夜色渐深,她眸中的光芒却愈发清亮冷静。高墙之外的世界,似乎又向她揭开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