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大比武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各什之间的竞争愈发明显,训练场上从早到晚都充满了士兵们的呐喊声和兵器相交的铿锵声。
在这片喧嚣中,第七什的训练方式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杂乱无章的冲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沉默的高效训练。士兵们根据旗语指令,如同精密的机械般变换阵型,每一个动作都简洁有力,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协调美。
这种异常的表现,终于引起了百夫长陈启明更深的关注。
一天下午,陈启明站在校场边缘的高地上,目光锐利地观察着第七什的训练。他注意到沈清辞并没有像其他军官那样大声呵斥或亲自示范,而是通过简单的旗语和偶尔的手势指挥全队。更令他惊讶的是,士兵们似乎完全理解她的意图,执行起来毫不犹豫。
“看到没有,”陈启明对身旁的副手说,“第七什的士兵眼神都不一样。其他什的士兵训练时眼里有的是恐惧或麻木,而他们...有光。”
副手点头附和:“确实不同寻常。听说沈青那套训练方法很特别,重团队轻个人,重简单动作轻复杂招式。”
陈启明眉头微皱:“太过特立独行未必是好事。军营有军营的规矩,他这样搞特殊,已经引起其他军官不满了。”
就在此时,校场另一端传来一阵骚动。第三什和第七什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双方推搡着,气氛紧张。
陈启明立即带人赶了过去。原来是第三什的什长吴勇指责第七什“偷学”了他们的阵法,而第七什的士兵则反驳说这是公开训练,何来偷学之说。
“百夫长,”吴勇见陈启明到来,立即上前告状,“沈青纵容手下滋事,还窃取我什的训练成果!”
沈清辞平静地回应:“吴什长言重了。阵法演练本是公开进行,我什士兵观摩学习,何来窃取之说?况且,我们今天练习的阵型与贵什的并不相同。”
陈启明看着眼前这个清秀得过分的年轻什长,心中疑虑更深。沈青的表现太过老成,完全不像一个刚入伍的新兵。而且第七什的进步速度确实快得异常,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都散了!”陈启明厉声喝道,“沈青,随我来。”
在百夫长的军帐中,陈启明屏退左右,目光如炬地盯着沈清辞。
“说说吧,你那套训练方法,到底从何而来?”陈启明单刀直入,“我观察多日,发现你的方法与我见过的任何练兵之术都不同。”
沈清辞心中一惊,但表面依然镇定:“回百夫长,此法确实源自家传兵法。先祖曾研究过多种练兵之术,总结出这套重视团队协作的方法。”
“哦?”陈启明挑眉,“据我所知,传统兵法都强调个人武艺和复杂阵法。你这套‘简化’理论,倒是闻所未闻。”
沈清辞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她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百夫长明鉴,”她从容应答,“古语有云:兵贵精不贵多。所谓‘精’,不仅指个人武艺精湛,更指团队配合默契。传统练兵方法复杂难精,普通士兵需数年才能掌握。而属下将复杂动作拆解为简单要素,士兵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精髓,再通过协同配合,发挥出远超个人的威力。”
她停顿片刻,观察陈启明的反应,见他并未打断,便继续道:“好比五人协同使用长枪,若配合得当,其威力远超五个单独作战的高手。属下不过是把握住了这个原理。”
陈启明沉思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但你的方法太过特殊,已经引起其他军官的不满。军营讲究的是整齐划一,你这样特立独行,会破坏整体团结。”
沈清辞微微躬身:“属下明白百夫长的顾虑。但我认为,提高战力才是根本。若第七什能在大比武中取得佳绩,不正证明这套方法的有效性吗?届时,或许可以谨慎地在全营推广,提升整体战力。”
这句话打动了陈启明。作为百夫长,他最大的责任就是提高所率部队的战斗力。如果沈青的方法真的有效,确实值得一试。
“你似乎很有信心?”陈启明盯着沈清辞。
“属下不敢狂妄,”沈清辞谨慎回答,“但第七什的进步有目共睹。若百夫长允许,我们愿意在比武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陈启明站起身,在帐中踱步。他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军人的直觉告诉他沈青的方法确实有效;另一方面,多年的军营经验又让他对这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感到不安。
最终,实战经验占了上风。
“好吧,”陈启明停下脚步,“我允许你继续尝试。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不得再与其他什发生冲突;第二,大比武中必须进入前三。若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回归传统训练方法。”
沈清辞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属下遵命!”
离开军帐时,天色已晚。沈清辞走在回营的路上,心中既感压力又充满动力。陈启明的条件虽然苛刻,但也给了她正式证明自己的机会。
回到第七什的营区,士兵们立即围了上来,关切地询问百夫长召见的原因。
沈清辞没有隐瞒,将陈启明的条件和要求如实相告。
“前三?”赵大眉头紧锁,“全营十二个什,强手如云,这个目标不容易啊。”
李顺却信心满满:“我相信咱们能做到!这一个月来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沈清辞看着眼前这群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百夫长给了我们机会,接下来就看我们的表现了。从明天起,训练要更加刻苦,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十个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在夜空中回荡。
接下来的日子,第七什的训练更加刻苦。沈清辞根据陈启明的提醒,稍微调整了训练方式,避免过于引人注目。但在内部,她引入更加精细的协同训练方法。
她将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敏捷开发”理念融入训练,将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每完成一个阶段就进行总结和改进。士兵们不仅训练技能,还学习战术思考和团队决策。
令人惊喜的是,赵大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潜力,经常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李顺则以其细心和耐心,帮助其他士兵克服训练中的困难。王五虽然资质普通,但勤能补拙,成为训练最刻苦的标兵。
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沈清辞注意到士兵们在泥泞中训练时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没有任何人抱怨。这种自觉和自律,已经深深融入这个团队的血液中。
训练结束后,沈清辞意外地发现士兵们自发地留下来,讨论如何改进一个阵型转换的细节。没有命令,没有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卓越的追求。
“什长,”李顺兴奋地跑过来,“我们发现如果调整第三步的转身角度,转换速度可以再快一点!”
沈清辞看着这群满身泥泞但眼中发光的士兵,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的现代管理理念,不仅在这个古老的世界生根发芽,还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朵。
夜幕降临,沈清辞独自站在校场上,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边境大比武即将到来,那将是她和她的方法的真正试金石。
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证明了一点:尊重、公平和科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潜力。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成为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家园。
而在远处军帐中,陈启明透过窗户看着校场上那个孤独而坚定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个叫沈青的年轻人,身上有着太多谜团,但他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或许,这真的是改变的开始。”陈启明喃喃自语,转身吹熄了油灯。
在这片喧嚣中,第七什的训练方式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杂乱无章的冲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沉默的高效训练。士兵们根据旗语指令,如同精密的机械般变换阵型,每一个动作都简洁有力,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协调美。
这种异常的表现,终于引起了百夫长陈启明更深的关注。
一天下午,陈启明站在校场边缘的高地上,目光锐利地观察着第七什的训练。他注意到沈清辞并没有像其他军官那样大声呵斥或亲自示范,而是通过简单的旗语和偶尔的手势指挥全队。更令他惊讶的是,士兵们似乎完全理解她的意图,执行起来毫不犹豫。
“看到没有,”陈启明对身旁的副手说,“第七什的士兵眼神都不一样。其他什的士兵训练时眼里有的是恐惧或麻木,而他们...有光。”
副手点头附和:“确实不同寻常。听说沈青那套训练方法很特别,重团队轻个人,重简单动作轻复杂招式。”
陈启明眉头微皱:“太过特立独行未必是好事。军营有军营的规矩,他这样搞特殊,已经引起其他军官不满了。”
就在此时,校场另一端传来一阵骚动。第三什和第七什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双方推搡着,气氛紧张。
陈启明立即带人赶了过去。原来是第三什的什长吴勇指责第七什“偷学”了他们的阵法,而第七什的士兵则反驳说这是公开训练,何来偷学之说。
“百夫长,”吴勇见陈启明到来,立即上前告状,“沈青纵容手下滋事,还窃取我什的训练成果!”
沈清辞平静地回应:“吴什长言重了。阵法演练本是公开进行,我什士兵观摩学习,何来窃取之说?况且,我们今天练习的阵型与贵什的并不相同。”
陈启明看着眼前这个清秀得过分的年轻什长,心中疑虑更深。沈青的表现太过老成,完全不像一个刚入伍的新兵。而且第七什的进步速度确实快得异常,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都散了!”陈启明厉声喝道,“沈青,随我来。”
在百夫长的军帐中,陈启明屏退左右,目光如炬地盯着沈清辞。
“说说吧,你那套训练方法,到底从何而来?”陈启明单刀直入,“我观察多日,发现你的方法与我见过的任何练兵之术都不同。”
沈清辞心中一惊,但表面依然镇定:“回百夫长,此法确实源自家传兵法。先祖曾研究过多种练兵之术,总结出这套重视团队协作的方法。”
“哦?”陈启明挑眉,“据我所知,传统兵法都强调个人武艺和复杂阵法。你这套‘简化’理论,倒是闻所未闻。”
沈清辞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她必须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百夫长明鉴,”她从容应答,“古语有云:兵贵精不贵多。所谓‘精’,不仅指个人武艺精湛,更指团队配合默契。传统练兵方法复杂难精,普通士兵需数年才能掌握。而属下将复杂动作拆解为简单要素,士兵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精髓,再通过协同配合,发挥出远超个人的威力。”
她停顿片刻,观察陈启明的反应,见他并未打断,便继续道:“好比五人协同使用长枪,若配合得当,其威力远超五个单独作战的高手。属下不过是把握住了这个原理。”
陈启明沉思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但你的方法太过特殊,已经引起其他军官的不满。军营讲究的是整齐划一,你这样特立独行,会破坏整体团结。”
沈清辞微微躬身:“属下明白百夫长的顾虑。但我认为,提高战力才是根本。若第七什能在大比武中取得佳绩,不正证明这套方法的有效性吗?届时,或许可以谨慎地在全营推广,提升整体战力。”
这句话打动了陈启明。作为百夫长,他最大的责任就是提高所率部队的战斗力。如果沈青的方法真的有效,确实值得一试。
“你似乎很有信心?”陈启明盯着沈清辞。
“属下不敢狂妄,”沈清辞谨慎回答,“但第七什的进步有目共睹。若百夫长允许,我们愿意在比武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陈启明站起身,在帐中踱步。他的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军人的直觉告诉他沈青的方法确实有效;另一方面,多年的军营经验又让他对这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感到不安。
最终,实战经验占了上风。
“好吧,”陈启明停下脚步,“我允许你继续尝试。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不得再与其他什发生冲突;第二,大比武中必须进入前三。若做不到,就老老实实回归传统训练方法。”
沈清辞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属下遵命!”
离开军帐时,天色已晚。沈清辞走在回营的路上,心中既感压力又充满动力。陈启明的条件虽然苛刻,但也给了她正式证明自己的机会。
回到第七什的营区,士兵们立即围了上来,关切地询问百夫长召见的原因。
沈清辞没有隐瞒,将陈启明的条件和要求如实相告。
“前三?”赵大眉头紧锁,“全营十二个什,强手如云,这个目标不容易啊。”
李顺却信心满满:“我相信咱们能做到!这一个月来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沈清辞看着眼前这群已经脱胎换骨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百夫长给了我们机会,接下来就看我们的表现了。从明天起,训练要更加刻苦,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十个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在夜空中回荡。
接下来的日子,第七什的训练更加刻苦。沈清辞根据陈启明的提醒,稍微调整了训练方式,避免过于引人注目。但在内部,她引入更加精细的协同训练方法。
她将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敏捷开发”理念融入训练,将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每完成一个阶段就进行总结和改进。士兵们不仅训练技能,还学习战术思考和团队决策。
令人惊喜的是,赵大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潜力,经常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李顺则以其细心和耐心,帮助其他士兵克服训练中的困难。王五虽然资质普通,但勤能补拙,成为训练最刻苦的标兵。
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沈清辞注意到士兵们在泥泞中训练时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没有任何人抱怨。这种自觉和自律,已经深深融入这个团队的血液中。
训练结束后,沈清辞意外地发现士兵们自发地留下来,讨论如何改进一个阵型转换的细节。没有命令,没有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卓越的追求。
“什长,”李顺兴奋地跑过来,“我们发现如果调整第三步的转身角度,转换速度可以再快一点!”
沈清辞看着这群满身泥泞但眼中发光的士兵,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的现代管理理念,不仅在这个古老的世界生根发芽,还开出了意想不到的花朵。
夜幕降临,沈清辞独自站在校场上,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边境大比武即将到来,那将是她和她的方法的真正试金石。
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证明了一点:尊重、公平和科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潜力。这支小小的队伍,已经成为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家园。
而在远处军帐中,陈启明透过窗户看着校场上那个孤独而坚定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这个叫沈青的年轻人,身上有着太多谜团,但他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或许,这真的是改变的开始。”陈启明喃喃自语,转身吹熄了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