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鸢的院落里,烛火亮至深夜。
沈清辞执笔,在一张宣纸上勾勒出清晰的表格,旁边标注着各类事项。沈清鸢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惊奇。
“三妹妹,这是何物?账目还能如此记录?”
“长姐,这叫表格。”沈清辞声音温和,指着纸上的线条解释道,“横向为时间,纵向为项目。每一项收支,无论巨细,都记入对应的格子,月底结算时,一目了然。采买多少、用于何处、结余几何,再想浑水摸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她又将另一张纸推过去:“这是职责分工表。明确每个管事婆子的权责范围,该谁管的事谁负责,出了错直接问责本人,避免了互相推诿。做得好,年底评优,另有赏赐。”
沈清鸢越看眼睛越亮。这些法子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将模糊不清的管理变得清晰可见。
“三妹妹,你这些想法从何而来?真是精妙!”
沈清辞垂眸,掩去眼底的异色,轻声道:“不过是病中无聊,翻了些杂书,胡乱想的。能对长姐有所助益就好。”
三日后,沈清鸢召集后院所有管事婆子,宣布要革新旧例,设立考评奖惩之法。她将后院杂事分为数块,让管事们互相监督、核查账目,发现他人纰漏者赏,被查出问题者重罚。
此言一出,底下婆子们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王氏安插的几个心腹管事起初并不在意,以为大小姐只是年轻气盛,闹着玩玩。但很快,在沈清辞于幕后悄悄点拨下,沈清鸢选了两个素有旧怨、又都有些把柄在对方手里的管事,略施小计,便让她们为了奖赏和自保,互相撕咬起来。
一时间,后院风波暗涌。你举报我采买以次充好,我揭发你虚报人数吃空饷。一桩桩、一件件克扣贪墨、欺上瞒下的丑事被翻了出来。
其中,管采买的李婆子问题最大。她仗着是王氏的陪嫁心腹,平日里没少中饱私囊,账目做得极为难看。很快就被对头揪了出来,证据确凿。
沈清鸢雷厉风行,当众宣布罪责,打了李婆子二十板子,革了差事,并将其贪墨之事上报给了靖安侯和王氏。
王氏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盏,却无法出面维护——铁证如山,又是下人们互相揭发,她若强行包庇,不仅显得偏私护短,更坐实了“治家不严”之名。靖安侯最重脸面,若知道她纵容奴才至此,必会不满。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腹被除掉,还得夸赞女儿一句“办事得力,持家有方”。
经此一事,沈清鸢在后院树立了威信,下人们再不敢轻易怠慢敷衍。她也真正见识到了沈清辞看似柔弱外表下的敏锐和心计,心中又惊又喜,将她视为不可或缺的智囊,越发倚重。
沈清辞则始终保持着恭谨谦逊的姿态,将功劳都归于长姐“明察秋毫”、“管理有方”,自己只是“偶然想到”、“略尽绵力”。这更让沈清鸢觉得这个庶妹懂事、知进退,值得提拔。
沈清辞在侯府的立足之地,初步稳固。
沈清辞执笔,在一张宣纸上勾勒出清晰的表格,旁边标注着各类事项。沈清鸢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惊奇。
“三妹妹,这是何物?账目还能如此记录?”
“长姐,这叫表格。”沈清辞声音温和,指着纸上的线条解释道,“横向为时间,纵向为项目。每一项收支,无论巨细,都记入对应的格子,月底结算时,一目了然。采买多少、用于何处、结余几何,再想浑水摸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她又将另一张纸推过去:“这是职责分工表。明确每个管事婆子的权责范围,该谁管的事谁负责,出了错直接问责本人,避免了互相推诿。做得好,年底评优,另有赏赐。”
沈清鸢越看眼睛越亮。这些法子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将模糊不清的管理变得清晰可见。
“三妹妹,你这些想法从何而来?真是精妙!”
沈清辞垂眸,掩去眼底的异色,轻声道:“不过是病中无聊,翻了些杂书,胡乱想的。能对长姐有所助益就好。”
三日后,沈清鸢召集后院所有管事婆子,宣布要革新旧例,设立考评奖惩之法。她将后院杂事分为数块,让管事们互相监督、核查账目,发现他人纰漏者赏,被查出问题者重罚。
此言一出,底下婆子们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王氏安插的几个心腹管事起初并不在意,以为大小姐只是年轻气盛,闹着玩玩。但很快,在沈清辞于幕后悄悄点拨下,沈清鸢选了两个素有旧怨、又都有些把柄在对方手里的管事,略施小计,便让她们为了奖赏和自保,互相撕咬起来。
一时间,后院风波暗涌。你举报我采买以次充好,我揭发你虚报人数吃空饷。一桩桩、一件件克扣贪墨、欺上瞒下的丑事被翻了出来。
其中,管采买的李婆子问题最大。她仗着是王氏的陪嫁心腹,平日里没少中饱私囊,账目做得极为难看。很快就被对头揪了出来,证据确凿。
沈清鸢雷厉风行,当众宣布罪责,打了李婆子二十板子,革了差事,并将其贪墨之事上报给了靖安侯和王氏。
王氏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盏,却无法出面维护——铁证如山,又是下人们互相揭发,她若强行包庇,不仅显得偏私护短,更坐实了“治家不严”之名。靖安侯最重脸面,若知道她纵容奴才至此,必会不满。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腹被除掉,还得夸赞女儿一句“办事得力,持家有方”。
经此一事,沈清鸢在后院树立了威信,下人们再不敢轻易怠慢敷衍。她也真正见识到了沈清辞看似柔弱外表下的敏锐和心计,心中又惊又喜,将她视为不可或缺的智囊,越发倚重。
沈清辞则始终保持着恭谨谦逊的姿态,将功劳都归于长姐“明察秋毫”、“管理有方”,自己只是“偶然想到”、“略尽绵力”。这更让沈清鸢觉得这个庶妹懂事、知进退,值得提拔。
沈清辞在侯府的立足之地,初步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