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梆子敲过三更,整个京城陷入沉睡。沈清辞一身粗布麻衣,脸上涂满黄褐色的草汁,肩上挑着一担时蔬,踏着夜色往镇北侯府的后门走去。
她脚步轻捷,落地无声,每一步都踏在记忆中的盲点上——那是幼时与兄长们玩捉迷藏时摸清的规律。侯府外墙比记忆中斑驳许多,朱漆剥落处露出灰褐色的木质纹理,如同一位迟暮美人掩不住的憔悴。
“谁?”后门值夜的老仆从瞌睡中惊醒,眯着昏花老眼打量她。
“小的是菜农张老三的侄子,叔父病了,今儿我替他送菜。”沈清辞压低嗓音,带着几分乡下人的怯懦,将一块木牌递过去——这是她半个月前就布下的棋子,那个真正的菜农侄子,此刻正在她安排的客栈里酣睡。
老仆就着灯笼验过木牌,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进快出,卸了菜就走,莫要惊扰了主子们。”
沈清辞连连称是,挑着担子跨入那道熟悉的门槛。一股混合着桂花香和腐朽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她心头一紧。这是她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刻在骨子里,可如今归来,却要如贼人般潜行。
她熟门熟路地穿过回廊,在厨房院角的假山后停下,左右环顾无人,便伸手探入一处藤蔓遮掩的石缝。只听轻微“咔哒”声,假山底座悄然移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这是靖安侯府不为人知的密道之一,儿时父亲曾带她和兄长们走过,说是前朝遗留,危难时可保性命。那时她只当是冒险游戏,从未想过有一天真会用上,还是以这种方式。
密道内阴冷潮湿,蛛网密布,显然久未有人踏足。沈清辞从怀中取出夜明珠,借着微弱光芒疾步前行。黑暗中,她能听见自己压抑的呼吸和心跳声,在这封闭空间里格外清晰。
半炷香后,她停在了一道石壁前。按照记忆,轻轻叩击左上角一块松动的砖石。不多时,石壁悄无声息地滑开一道缝隙,一双熟悉的手将她迅速拉了进去。
“清辞!”沈清鸢一把抱住妹妹,声音哽咽。
暗室狭小,仅有一盏油灯摇曳。沈清辞借着昏黄光线打量长姐,心头一酸。不过两年光景,沈清鸢原本丰润的脸颊已瘦削见骨,眼下浓重的青黑诉说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那双眼眸,依然清澈坚定。
“姐姐受苦了。”沈清辞轻抚沈清鸢粗糙的手掌,这双曾经只会抚琴作画的手,如今布满了劳作的茧子。
“我无妨,倒是你在外颠沛流离......”沈清鸢话未说完,眼中已盈满泪水,“父亲和兄长们......”
沈清辞握紧她的手:“正是为了父亲和兄长,我们才更要坚强。我查到了一些事,需要与姐姐印证。”
姐妹二人相携坐在暗室唯一的木榻上,沈清辞从怀中取出一卷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绢布。
“这三个月,我易容改装,混入兵部档案库做了个洒扫杂役。”沈清辞压低声音,“我翻查了北境过去一年的全部军报抄本,发现了几处异常。”
她指向绢布上标记的时间节点:“你看,父亲去年十月廿七发出的求援军报,兵部记录是十一月朔日收到。可我从驿卒口中得知,那段时间北境大雪,驿路难行,最快也要十二日才能抵达京城。这中间,足足差了四天。”
沈清鸢蹙眉思索:“四天时间,足够做许多手脚了。”
“正是。”沈清辞又指向另一处,“更蹊跷的是粮草调度。按朝廷规制,北境驻军粮草应是三月一送,去年九月就该送达的粮草,拖到了十一月才发运。而押运官,是镇北王的内侄。”
暗室里一片寂静,油灯灯花爆了一下,惊起些许微尘。
沈清鸢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你猜得不错。上月,侯府旧部冒死截获了一份密件,是镇北王密使携带的边关地形图。”
沈清辞接过图纸,只看一眼便倒吸一口冷气。图上清晰标注着北境地形与驻军据点,许多细节连兵部存档中都未必有如此详尽。
“你看这里,”沈清鸢指向图中一条蜿蜒山路,“这是父亲当年秘密开辟的小道,只有侯府亲兵知晓,按理绝不会外传。可军报中却说父亲是从这条路线冒进,以致中伏。”
沈清辞目光锐利如刀:“军报上说,父亲不顾劝阻,执意从此路偷袭敌军,结果反遭包围。可若是父亲自己选的路,怎会毫无准备,轻易中伏?”
“除非......”沈清鸢声音颤抖,“有人提前将路线泄露给了敌人。”
姐妹二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与愤怒。
沈清辞的手指顺着图纸上的路线移动,忽然停在了一处标记上:“姐姐你看,这个标记方式......”
那是一个形似飞鸟的符号,巧妙地隐藏在山的轮廓中。
“三皇子府上的印记。”沈清鸢声音冰冷,“他惯用此鸟作为私印,我曾在他赠予父亲的礼单上见过。”
一切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怕的真相:三皇子与镇北王勾结,篡改军报,断供粮草,泄露行军路线,一步步将靖安侯引入死地。
“为何?”沈清辞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父亲一向忠于朝廷,与三皇子也无冤仇......”
沈清鸢凄然一笑:“因为父亲不支持他继位。去年秋猎,父亲曾私下对太傅言,三皇子性情暴戾,非明君之选。想来这话传到了他耳中。”
暗室中又是一阵沉默。为了一句不认同的话,就要置忠臣良将于死地,还要背负叛国的污名。
“北境现在情况如何?”沈清辞强压怒火问道。
“十日前最后的消息,父亲重伤,兄长率残部退守落鹰崖,粮草仅能维持半月。”沈清鸢眼中泪光闪烁,“朝廷派的援军迟迟不动,说是要等圣旨。可谁不知道,如今兵部大半已是三皇子的人......”
沈清辞站起身,在狭小的暗室中来回踱步:“我们必须拿到确凿证据,揭穿这个阴谋。姐姐,那密使身上可还有别的物件?”
沈清鸢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封密信和半块玉佩:“信上的密文尚未完全破译,但这玉佩......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沈清辞接过玉佩,对着灯光细看。那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雕着精致的螭龙纹样,但似乎只有一半。玉的边缘有细微的磕痕,像是经常被摩挲。
“这是调兵符的一半!”沈清辞忽然想起什么,“我在兵部见过图样,北境驻军的调兵符一分为二,主帅持一半,监军持一半。合二为一,方可调动大军。”
沈清鸢猛地站起:“这就是说......”
“监军程致远也参与其中。”沈清辞声音冰冷,“或者说,他已被控制。”
正在这时,暗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轻轻的叩门声,三长两短。
“大小姐,不好了!”一个压低的女声传来,“前院传来消息,侯爷旧部刘副将连夜入府,说有紧急军情相告。”
姐妹二人对视一眼,沈清鸢迅速收起图纸和密信,沈清辞则闪身至门后,手握袖中短剑。
“请他到偏厅等候,我即刻便到。”沈清鸢镇定回应,随即转向沈清辞,低声道:“刘副将是父亲心腹,可信。”
片刻后,一个满身风尘的中年将领被引入偏厅。他铠甲未卸,脸上还带着征尘,一见沈清鸢便单膝跪地:“大小姐,北境危急!侯爷......侯爷恐怕撑不过十日了!”
沈清鸢身形一晃,勉强扶住桌角:“详细说来。”
“朝廷援军迟迟不发,军中粮草已尽,将士们不得不宰杀战马充饥。更可怕的是,军中流传侯爷通敌的谣言,军心涣散。”刘副将虎目含泪,“末将拼死突围,前来求援,可是兵部那些人......他们根本不见我!”
沈清辞从暗处走出:“刘叔叔,可还记得我?”
刘副将抬头,愣了片刻才认出易容的沈清辞,更是激动:“二小姐!您怎么......”
“闲话容后再说,”沈清辞打断他,“军中除了缺粮,可还有别的异常?”
刘副将沉吟片刻:“有一事古怪。约一月前,监军程大人突然称病不出,所有军务皆由他的副手代管。可末将曾远远见过他一面,他神色惶恐,似有难言之隐。”
沈清辞与沈清鸢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叔叔,你冒险回京,除了求援,父亲可还有别的嘱托?”沈清辞问道。
刘副将从贴身处取出一枚小小的蜡丸:“侯爷吩咐,若京中情况有异,将此物交予大小姐。”
沈清鸢捏碎蜡丸,里面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信物在祠堂梁上。”
姐妹二人立刻明白了什么,沈清鸢对刘副将道:“刘叔叔一路辛苦,先去歇息,此事我自有主张。”
送走刘副将,二人迅速返回祠堂。沈清辞身手敏捷地攀上房梁,在积尘中摸索许久,终于触到一个硬物。
那是一个小小的铁盒,里面是一本账册和几封密信。
沈清辞翻阅账册,越看越是心惊:“这是......镇北王与朝中官员往来的账目!”
沈清鸢则展开密信,面色越发苍白:“这些是三皇子与镇北王密谋陷害父亲的亲笔信。原来他们不仅要害父亲,还要栽赃他通敌叛国,好彻底铲除沈家势力。”
证据确凿,但如何将这些证据呈递御前,却是个难题。如今朝中大半已是三皇子党羽,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姐姐,明日是十五......”沈清辞忽然道。
沈清鸢立即会意:“是了,每月十五,太后都会前往相国寺礼佛。她是你的亲姨母,向来疼你,且与三皇子不睦......”
“我们必须在明日见到太后。”沈清辞握紧手中的证据,“这是救父亲和兄长的唯一机会。”
窗外,夜色渐淡,东方已现出鱼肚白。沈清辞必须在天亮前离开侯府。
姐妹二人相拥告别,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坚定的眼神。
“保重。”沈清鸢轻声道。
“姐姐也是。”沈清辞系好面纱,重新踏入密道黑暗之中。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侯府祠堂时,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沈清鸢紧握的拳头,暗示着这个夜晚带来的惊天秘密与即将到来的风暴。
远方的天际,朝阳正挣扎着突破云层,洒下血色的光芒。
她脚步轻捷,落地无声,每一步都踏在记忆中的盲点上——那是幼时与兄长们玩捉迷藏时摸清的规律。侯府外墙比记忆中斑驳许多,朱漆剥落处露出灰褐色的木质纹理,如同一位迟暮美人掩不住的憔悴。
“谁?”后门值夜的老仆从瞌睡中惊醒,眯着昏花老眼打量她。
“小的是菜农张老三的侄子,叔父病了,今儿我替他送菜。”沈清辞压低嗓音,带着几分乡下人的怯懦,将一块木牌递过去——这是她半个月前就布下的棋子,那个真正的菜农侄子,此刻正在她安排的客栈里酣睡。
老仆就着灯笼验过木牌,不耐烦地挥挥手:“快进快出,卸了菜就走,莫要惊扰了主子们。”
沈清辞连连称是,挑着担子跨入那道熟悉的门槛。一股混合着桂花香和腐朽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她心头一紧。这是她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刻在骨子里,可如今归来,却要如贼人般潜行。
她熟门熟路地穿过回廊,在厨房院角的假山后停下,左右环顾无人,便伸手探入一处藤蔓遮掩的石缝。只听轻微“咔哒”声,假山底座悄然移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这是靖安侯府不为人知的密道之一,儿时父亲曾带她和兄长们走过,说是前朝遗留,危难时可保性命。那时她只当是冒险游戏,从未想过有一天真会用上,还是以这种方式。
密道内阴冷潮湿,蛛网密布,显然久未有人踏足。沈清辞从怀中取出夜明珠,借着微弱光芒疾步前行。黑暗中,她能听见自己压抑的呼吸和心跳声,在这封闭空间里格外清晰。
半炷香后,她停在了一道石壁前。按照记忆,轻轻叩击左上角一块松动的砖石。不多时,石壁悄无声息地滑开一道缝隙,一双熟悉的手将她迅速拉了进去。
“清辞!”沈清鸢一把抱住妹妹,声音哽咽。
暗室狭小,仅有一盏油灯摇曳。沈清辞借着昏黄光线打量长姐,心头一酸。不过两年光景,沈清鸢原本丰润的脸颊已瘦削见骨,眼下浓重的青黑诉说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唯有那双眼眸,依然清澈坚定。
“姐姐受苦了。”沈清辞轻抚沈清鸢粗糙的手掌,这双曾经只会抚琴作画的手,如今布满了劳作的茧子。
“我无妨,倒是你在外颠沛流离......”沈清鸢话未说完,眼中已盈满泪水,“父亲和兄长们......”
沈清辞握紧她的手:“正是为了父亲和兄长,我们才更要坚强。我查到了一些事,需要与姐姐印证。”
姐妹二人相携坐在暗室唯一的木榻上,沈清辞从怀中取出一卷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绢布。
“这三个月,我易容改装,混入兵部档案库做了个洒扫杂役。”沈清辞压低声音,“我翻查了北境过去一年的全部军报抄本,发现了几处异常。”
她指向绢布上标记的时间节点:“你看,父亲去年十月廿七发出的求援军报,兵部记录是十一月朔日收到。可我从驿卒口中得知,那段时间北境大雪,驿路难行,最快也要十二日才能抵达京城。这中间,足足差了四天。”
沈清鸢蹙眉思索:“四天时间,足够做许多手脚了。”
“正是。”沈清辞又指向另一处,“更蹊跷的是粮草调度。按朝廷规制,北境驻军粮草应是三月一送,去年九月就该送达的粮草,拖到了十一月才发运。而押运官,是镇北王的内侄。”
暗室里一片寂静,油灯灯花爆了一下,惊起些许微尘。
沈清鸢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你猜得不错。上月,侯府旧部冒死截获了一份密件,是镇北王密使携带的边关地形图。”
沈清辞接过图纸,只看一眼便倒吸一口冷气。图上清晰标注着北境地形与驻军据点,许多细节连兵部存档中都未必有如此详尽。
“你看这里,”沈清鸢指向图中一条蜿蜒山路,“这是父亲当年秘密开辟的小道,只有侯府亲兵知晓,按理绝不会外传。可军报中却说父亲是从这条路线冒进,以致中伏。”
沈清辞目光锐利如刀:“军报上说,父亲不顾劝阻,执意从此路偷袭敌军,结果反遭包围。可若是父亲自己选的路,怎会毫无准备,轻易中伏?”
“除非......”沈清鸢声音颤抖,“有人提前将路线泄露给了敌人。”
姐妹二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与愤怒。
沈清辞的手指顺着图纸上的路线移动,忽然停在了一处标记上:“姐姐你看,这个标记方式......”
那是一个形似飞鸟的符号,巧妙地隐藏在山的轮廓中。
“三皇子府上的印记。”沈清鸢声音冰冷,“他惯用此鸟作为私印,我曾在他赠予父亲的礼单上见过。”
一切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可怕的真相:三皇子与镇北王勾结,篡改军报,断供粮草,泄露行军路线,一步步将靖安侯引入死地。
“为何?”沈清辞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父亲一向忠于朝廷,与三皇子也无冤仇......”
沈清鸢凄然一笑:“因为父亲不支持他继位。去年秋猎,父亲曾私下对太傅言,三皇子性情暴戾,非明君之选。想来这话传到了他耳中。”
暗室中又是一阵沉默。为了一句不认同的话,就要置忠臣良将于死地,还要背负叛国的污名。
“北境现在情况如何?”沈清辞强压怒火问道。
“十日前最后的消息,父亲重伤,兄长率残部退守落鹰崖,粮草仅能维持半月。”沈清鸢眼中泪光闪烁,“朝廷派的援军迟迟不动,说是要等圣旨。可谁不知道,如今兵部大半已是三皇子的人......”
沈清辞站起身,在狭小的暗室中来回踱步:“我们必须拿到确凿证据,揭穿这个阴谋。姐姐,那密使身上可还有别的物件?”
沈清鸢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封密信和半块玉佩:“信上的密文尚未完全破译,但这玉佩......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沈清辞接过玉佩,对着灯光细看。那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雕着精致的螭龙纹样,但似乎只有一半。玉的边缘有细微的磕痕,像是经常被摩挲。
“这是调兵符的一半!”沈清辞忽然想起什么,“我在兵部见过图样,北境驻军的调兵符一分为二,主帅持一半,监军持一半。合二为一,方可调动大军。”
沈清鸢猛地站起:“这就是说......”
“监军程致远也参与其中。”沈清辞声音冰冷,“或者说,他已被控制。”
正在这时,暗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轻轻的叩门声,三长两短。
“大小姐,不好了!”一个压低的女声传来,“前院传来消息,侯爷旧部刘副将连夜入府,说有紧急军情相告。”
姐妹二人对视一眼,沈清鸢迅速收起图纸和密信,沈清辞则闪身至门后,手握袖中短剑。
“请他到偏厅等候,我即刻便到。”沈清鸢镇定回应,随即转向沈清辞,低声道:“刘副将是父亲心腹,可信。”
片刻后,一个满身风尘的中年将领被引入偏厅。他铠甲未卸,脸上还带着征尘,一见沈清鸢便单膝跪地:“大小姐,北境危急!侯爷......侯爷恐怕撑不过十日了!”
沈清鸢身形一晃,勉强扶住桌角:“详细说来。”
“朝廷援军迟迟不发,军中粮草已尽,将士们不得不宰杀战马充饥。更可怕的是,军中流传侯爷通敌的谣言,军心涣散。”刘副将虎目含泪,“末将拼死突围,前来求援,可是兵部那些人......他们根本不见我!”
沈清辞从暗处走出:“刘叔叔,可还记得我?”
刘副将抬头,愣了片刻才认出易容的沈清辞,更是激动:“二小姐!您怎么......”
“闲话容后再说,”沈清辞打断他,“军中除了缺粮,可还有别的异常?”
刘副将沉吟片刻:“有一事古怪。约一月前,监军程大人突然称病不出,所有军务皆由他的副手代管。可末将曾远远见过他一面,他神色惶恐,似有难言之隐。”
沈清辞与沈清鸢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叔叔,你冒险回京,除了求援,父亲可还有别的嘱托?”沈清辞问道。
刘副将从贴身处取出一枚小小的蜡丸:“侯爷吩咐,若京中情况有异,将此物交予大小姐。”
沈清鸢捏碎蜡丸,里面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信物在祠堂梁上。”
姐妹二人立刻明白了什么,沈清鸢对刘副将道:“刘叔叔一路辛苦,先去歇息,此事我自有主张。”
送走刘副将,二人迅速返回祠堂。沈清辞身手敏捷地攀上房梁,在积尘中摸索许久,终于触到一个硬物。
那是一个小小的铁盒,里面是一本账册和几封密信。
沈清辞翻阅账册,越看越是心惊:“这是......镇北王与朝中官员往来的账目!”
沈清鸢则展开密信,面色越发苍白:“这些是三皇子与镇北王密谋陷害父亲的亲笔信。原来他们不仅要害父亲,还要栽赃他通敌叛国,好彻底铲除沈家势力。”
证据确凿,但如何将这些证据呈递御前,却是个难题。如今朝中大半已是三皇子党羽,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姐姐,明日是十五......”沈清辞忽然道。
沈清鸢立即会意:“是了,每月十五,太后都会前往相国寺礼佛。她是你的亲姨母,向来疼你,且与三皇子不睦......”
“我们必须在明日见到太后。”沈清辞握紧手中的证据,“这是救父亲和兄长的唯一机会。”
窗外,夜色渐淡,东方已现出鱼肚白。沈清辞必须在天亮前离开侯府。
姐妹二人相拥告别,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坚定的眼神。
“保重。”沈清鸢轻声道。
“姐姐也是。”沈清辞系好面纱,重新踏入密道黑暗之中。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侯府祠堂时,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沈清鸢紧握的拳头,暗示着这个夜晚带来的惊天秘密与即将到来的风暴。
远方的天际,朝阳正挣扎着突破云层,洒下血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