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暗渡陈仓-《锦甲红颜:庶女谋凰路》

  鹤翔茶楼的火光映红了半片夜空,沈清辞隐在对面巷口的阴影里,心如寒冰。王小乙兄妹的血仇、那些葬身火海的证据,还有北境苦苦支撑的父亲与将士——这一切,都需有个交代。

  她连夜赶往城南军营,求见城门校尉周擎。

  周擎曾是靖安侯麾下最得力的先锋将,五年前因伤退下一线,现任京城西门守将。见到沈清辞时,他刚巡防归来,铠甲未卸。

  “二小姐?”周擎屏退左右,面色凝重,“茶楼的火...”

  “是灭口。”沈清辞直截了当,“但我已拿到副本。”

  她将誊抄的证据摊开,周擎越看脸色越是铁青。

  “通敌叛国...他们竟敢...”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双手颤抖,眼中燃起怒火,“二小姐要末将如何?”

  “我要借搜查走私之名,再入鹤翔茶楼废墟。”

  周擎蹙眉:“茶楼已毁,只怕证据也...”

  “真的证据早已转移。”沈清辞低声道,“但我需要官面上的理由,让三皇子以为我们还在废墟中寻找,放松警惕。”

  周擎立即明白了她的用意:“声东击西。”

  三日后,一队兵士以搜查走私货物为名,开进鹤翔茶楼的废墟。周擎亲自带队,声势浩大,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沈清辞扮作书记官,随队进入。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发现”了藏在废墟地窖中的铁匣——这是她早已备好的副本,里面的证据经过精心删减,足以引起御史台的注意,又不至于让三皇子狗急跳墙。

  “立即封存,送往御史台!”周擎高声下令,确保周围耳目都能听见。

  当日下午,御史大夫郑钧收到铁匣,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他是三朝元老,向来以刚正不阿着称,但这些证据牵扯皇子,让他犹豫不决。

  “郑大人,”沈清辞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他书房,“证据确凿,大人还要犹豫吗?”

  郑钧猛地起身:“你是...”

  “靖安侯次女,沈清辞。”她微微一礼,“大人可知,北境将士已断粮七日,仍在死守国土?而通敌者却在朝堂之上,逍遥法外?”

  郑钧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本官知道了。但皇子涉案,需陛下圣裁...”

  “只需大人将证据呈递御前,余事不敢劳烦。”沈清辞知道,这是郑钧能做到的极限。

  离开御史府,沈清辞绕了几条街,确认无人跟踪后,转入一条小巷。明线已布下,但单靠郑钧一人,未必能成事。三皇子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遍布,很可能在半路就将证据截下。

  夜幕降临,沈清辞来到城东一处僻静的宅院。这里是翰林院编修顾言之的居所,他是太子门生,素有清名。

  顾言之见到她,并不意外:“沈姑娘,太子殿下已等候多时。”

  沈清辞心下一惊,随他进入内室,果然见到当朝太子负手立于窗前。

  “臣女参见太子殿下。”她连忙行礼。

  太子转身,神色温和:“不必多礼。孤听闻靖安侯府蒙冤,一直暗中查访。可惜三皇弟势力庞大,孤亦多有掣肘。”

  沈清辞抬头直视太子:“殿下如今可还愿意相助?”

  “你若信孤,孤必不负所托。”太子郑重道。

  沈清辞从怀中取出第二份证据副本,这一份比交给御史台的更加详尽,包括三皇子与镇北王密使往来的时间地点,甚至还有他们计划在事成后除掉对方的口信。

  太子越看越是心惊:“他们...竟敢与虎谋皮!”

  “北境若破,敌军长驱直入,大周危矣。”沈清辞沉声道,“家父守的不是一城一地,而是大周国门。”

  顾言之在一旁道:“殿下,此事宜早作决断。”

  太子沉吟片刻:“父皇病重,此时若爆出皇子通敌,恐朝局动荡。但...”他看向沈清辞,“北境将士等不得。”

  他取出一枚玉佩交给沈清辞:“这是孤的信物。三日后,父皇会清醒片刻,孤必当面呈报。”

  沈清辞接过玉佩,心中稍安。太子虽势弱,但毕竟是储君,若有他亲自出面,胜算大增。

  离开顾府,沈清辞连夜出城,赶往京郊的云泉寺。

  云泉寺住持慧明大师,曾是靖安侯的救命恩人。二十年前北境之战,慧明还是随军医官,曾冒死从战场上背回重伤的靖安侯。

  寺院深夜寂静,唯有禅房一盏孤灯。

  “大师。”沈清辞恭敬行礼。

  慧明已是古稀之年,须眉皆白,但目光依然清亮:“小清辞,老衲已知你来意。”

  沈清辞并不意外。慧明大师虽出家多年,但在朝在野皆有耳目,消息灵通。

  “这是最后一份副本,”她将油布包裹的证据奉上,“若清辞遭遇不测,还请大师...”

  “老衲明白。”慧明接过证据,神色凝重,“你父亲可好?”

  沈清辞黯然摇头:“十日前最后的消息,父亲重伤,粮草已尽。”

  慧明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串佛珠:“这是开过光的,可保平安。你且去吧,这里交给老衲。”

  沈清辞拜别慧明,悄然下山。就在她即将到达山脚时,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她迅速隐入路旁树丛,只见一队黑衣骑士飞驰而过,直奔云泉寺而去。

  “不好!”沈清辞心下一沉。三皇子的人竟来得如此之快!

  她当即折返,抄小路赶回寺院。刚到后墙,就听见前院传来打斗声。

  沈清辞翻墙而入,只见寺院武僧正与黑衣杀手激战。慧明大师被护在中央,手中紧握那份证据。

  “大师,这边!”沈清辞打开密道入口——这是她儿时来寺中玩耍时发现的。

  慧明在武僧护卫下退入密道,沈清辞断后。就在密道门即将关闭的刹那,一支弩箭破空而来!

  “小心!”一名武僧推开慧明,自己却中箭倒地。

  沈清辞迅速关闭密道,扶起慧明:“大师可好?”

  慧明摇头,脸色苍白:“老衲无妨,只是净悟他...”

  那名中箭的武僧已气息奄奄,仍强撑着道:“师...师父快走...”

  沈清辞心中一痛,却知此刻不是悲伤的时候。她扶起慧明,沿着密道疾行。

  密道直通后山一处山洞,内有干粮清水,足以支撑数日。

  “大师在此稍候,我去引开他们。”沈清辞道。

  慧明却拉住她:“且慢。他们为何来得如此之快?”

  沈清辞一愣:“大师的意思是...”

  “你今日之行,可有他人知晓?”

  沈清辞仔细回想,她见周擎、访顾言之、见太子,再到云泉寺,每一步都极为隐秘,除非...

  “太子...”她喃喃道。

  慧明摇头:“太子仁弱,但不会出卖忠良。老衲怀疑,是三皇子在你身边布有眼线。”

  沈清辞心头一震,忽然想起周擎身边那个始终低着头的副将,还有顾府门外那个卖炊饼的小贩...

  原来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他人监视之下!

  危机四伏

  次日清晨,沈清辞改换装束,悄悄返回城中。

  她先到城门军营求见周擎,却被告知周校尉昨夜奉命出城巡查,至今未归。

  “奉命?奉谁的命?”沈清辞追问。

  守门士兵摇头:“不知,是兵部的调令。”

  沈清辞心知不妙,立即赶往顾府,却发现顾府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封条——“奉旨查抄”四个大字触目惊心。

  她强自镇定,转向御史台。远远地,她就看见御史台门外戒备森严,一队禁军肃立两侧。

  “郑御史昨夜突发急病,已告假休养。”守门官冷冰冰地道。

  三条线,全部断了。

  沈清辞站在街角,只觉得浑身发冷。三皇子的势力,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庞大。

  现在,她手中只剩下慧明大师保管的那份副本,而云泉寺恐怕也已暴露。

  她必须尽快拿到最后那份证据,但该如何取回?

  正思忖间,一辆马车在她身边停下。车帘掀起,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二小姐,请上车。”车中人低声道。

  沈清辞怔住了。这人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