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灯影残忆-《阴阳纹身师》

  柏庐的来访,如同一阵诡谲的风,吹皱了观星斋看似平静的水面,也搅动了陈默的心绪。这位自称云游同门的“青囊居士”,言语间滴水不漏,关切之情看似真挚,但那深藏于温和表象下的审视与试探,以及最后那句意有所指的“另辟蹊径”,都让陈默无法将其视为简单的偶遇。

  守夜人内部,果然并非铁板一块。心灯、破晓、巡天,三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代表着三种对“守护”本质的迥异理解。柏庐的立场暧昧不明,他究竟是心灯一脉中理念不同的分支,还是早已暗中投向了失落的破晓或巡天之路?他的出现,是否预示着沉寂多年的守夜人内部派系,也将因“源初密钥”的现世而重新活跃起来?

  夜色深沉,陈默独坐静室,镇魂灯在身前散发着恒定的温润光芒。他没有急于服用柏庐赠予的“百草蕴神丹”,而是将药瓶置于一旁。在彻底弄清这位师叔的意图前,任何来自外物的助力都需谨慎对待。他的指尖轻轻拂过灯身那道深刻的裂痕,冰凉的触感中,仿佛能感受到静虚前辈燃尽残魂时的决绝,以及更久远年代里,无数守夜先贤灌注其中的意志。

  “心灯之源,希望微光……破晓裁决,巡天平衡……九钥归一,劫数分明……” 他喃喃自语,脑海中回荡着静虚的传承与墨守规的讲述。守夜人的历史,远比他所知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残酷。派系之争,理念之别,有时比面对外敌更加伤人。

  他闭上双眼,再次将心神沉入镇魂灯。这一次,他不再刻意去追寻具体的答案或力量,而是以一种回溯与共鸣的姿态,试图沿着灯焰中流淌的时光印记,去感受那段被尘封的、关于派系分歧的过往。

  心神融入的刹那,熟悉的纷乱光影与低语再次涌来。但这一次,陈默的心境更加沉静包容,他如同一个耐心的考古者,在岁月的泥沙中细细筛选。他避开了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与悲壮的牺牲瞬间,将灵觉聚焦于一些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微妙情绪与理念碰撞的碎片。

  渐渐地,几段相对清晰、连贯的记忆残影,如同褪色的画卷,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第一幅画面: 一处古朴的石室,油灯昏黄。年轻许多的徐庸与一位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腰间佩着一柄无鞘短刃的青年相对而坐。气氛并不融洽,带着一丝剑拔弩张的意味。

  那佩刃青年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徐师兄,你我都清楚,心灯之路,过于保守!幽冥邪祟日益猖獗,仅靠守护与平衡,无异于纵虎归山!唯有以雷霆之势,斩尽邪根,方能还世间真正清明!我破晓一脉,愿为先锋!”

  徐庸眉头紧锁,语气温和却坚定:“李师弟,除恶务尽之理我岂不知?然杀伐过甚,易坠魔道,更可能引动不可测的因果反噬。守夜之责,在于维系火种不灭,而非将整个世界拖入战火。心灯虽微,却能照亮人心,此乃根本。”

  “根本?”李师弟冷笑,“若世界都被黑暗吞噬,何来人心可言?徐师兄,你太迂腐了!” 他霍然起身,短刃寒光一闪,“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破晓一脉,自会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说罢,转身决然而去。徐庸望着他的背影,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眼中充满了无奈与担忧。

  第二幅画面: 一片浩瀚的星空下,静虚前辈(那时他身影凝实,气息空灵)与一位身着素白长袍、手持一面模糊铜镜碎片、气质飘渺出尘的女子并肩而立。

  那女子声音空灵,仿佛从天外传来:“……静虚师兄,星轨已显偏移之兆,劫气暗生,非人力可逆。巡天一脉观测天象,推演未来,此界恐有大劫将至。我等职责,在于记录与引导,而非强行干预。顺势而为,或可留存一线生机。”

  静虚目光深邃,望着星辰:“月师妹,顺势而为固然是道,然眼睁睁看着生灵涂炭,我心难安。守夜之人,岂能坐视黑夜无尽?纵是螳臂当车,亦当尽力一试。”

  月姓女子轻轻摇头,镜片反射着冷冽的星光:“干预因果,必承其果。师兄执意如此,恐将自身卷入劫涡,万劫不复。罢了,各自珍重。” 她身影渐渐淡化,最终如同融入星空,消失不见。静虚独立良久,背影显得有几分孤寂。

  第三幅画面: 一场惨烈大战的尾声,天地失色。徐庸浑身是血,拄着断裂的拂尘,跪倒在地,怀中紧紧抱着光芒黯淡、灯身已现裂痕的镇魂灯。他的面前,是那位佩刃的李师弟,此刻他双目赤红,周身散发着近乎入魔的暴戾杀气,手中的短刃已变成暗红色,不断滴落着粘稠的邪血,但他自己的身躯也已是千疮百孔,气息紊乱。

  李师弟嘶哑地笑着,笑声中带着疯狂与悲凉:“徐师兄……你看……这就是斩邪务尽的结果!痛快!哈哈哈……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光明?只有……无尽的空虚……” 他眼中的红光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茫与痛苦,最终仰面倒下,气绝身亡。徐庸看着同门的尸体,又看向怀中受损的镇魂灯,老泪纵横,喃喃道:“错了……我们都错了……守护之道,岂能如此极端……”

  画面至此戛然而止,化作一片悲怆的黑暗。

  陈默心神剧震,猛地从那种回溯状态中脱离出来,额头已布满冷汗。这三段残忆,虽不完整,却无比清晰地揭示了当年守夜人内部派系决裂的悲剧!心灯一脉的坚守与无奈,破晓一脉的激进与悲壮,巡天一脉的超然与疏离……理念的冲突,最终酿成了同门相残的苦果!徐庸师父晚年那份深沉的疲惫与悲伤,原来不仅源于对抗外敌,更源于这内部无法弥合的分歧!

  而静虚前辈与巡天一脉的月姓女子的对话,更暗示了“劫数”早已被预见,而不同的派系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原来如此……守夜人的歧路,早已注定……”陈默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更加理解了徐庸传承给他“金煞之力”时,那份希望他“刚柔并济”的深意,也明白了静虚为何在最后时刻,将“守护希望”而非“争夺钥匙”作为核心遗愿。

  就在他心潮起伏之际,镇魂灯的灯焰忽然异常地跳动了一下,一点极其微弱、却带着徐庸独特气息的残存意念,如同风中残烛,从灯焰深处飘出,萦绕在陈默心间。那意念断断续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与期盼:

  “默儿……守夜之路……非止一途……莫要……重蹈覆辙……找到……真正的……平衡……灯在……希望在……”

  这是徐庸师父留在灯中的最后一丝残念!他至死都在担忧派系之争的重演,期盼着后人能找到一条超越歧见的“平衡”之路!

  “师父……”陈默眼眶微热,紧紧握住镇魂灯,感受着那微弱却坚韧的意念,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决心。

  历史的悲剧绝不能重演!无论是心灯的坚守,破晓的锐进,还是巡天的超然,或许都并非绝对的对错,而是守护之道在不同境遇下的体现。真正的关键,在于持灯之“心”,在于能否在纷繁的歧路中,找到那条通往“希望”与“平衡”的真正道路!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柏庐的出现,或许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契机。守夜人内部的暗流已然涌动,他不能再局限于观星斋这一隅之地。他必须主动去接触、去了解,甚至去……整合这些失落的力量,为了应对那场即将到来的“归一之劫”。

  就在这时,静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门外传来徐晓雯略带紧张的声音:“陈默哥,玄天宗的那位玄玝师兄……派人送来了一份请柬。”

  陈默眉头一皱,玄玝?他终于要正式出手了吗?

  收起心绪,陈默起身开门。新的风波,已然迫近。

  ------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