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距年关只剩十天。京城上下已渐染年节气氛,但紫禁城内的空气却仿佛凝固的冰,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寒冷刺骨。
杨士奇的病榻成了临时的指挥所。汤药的苦涩气息与密报的紧张氛围交织在一起。于谦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严峻:
通州官仓的核查果然遇到了无形阻力,户部派去的主事态度暧昧,账目被以“年关封账”为由部分封存,核查进展缓慢。西山那边,眼线回报灵觉寺后山突然多了不少“挂单”的武僧,戒备明显升级,根本无从靠近。更让人不安的是,纪纲近日频繁出入宫禁,而黄俨在最初的慌乱后,似乎稳住了阵脚,在司礼监内走动愈发从容。
“他们在拖时间。”杨士奇靠在引枕上,声音虚弱却清晰,“拖到年关,各部封印,一切暂停。待年后,该销毁的证据早已销毁,该打点的人也已打点妥当,我们便再无机会。”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逍遥法外?”于谦拳头紧握,指节发白。
杨士奇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在等,等一个变数,等海寿那边能否在陛下心中种下的那颗怀疑的种子发芽,或者……等一个破局的契机。
契机来得猝不及防,而且是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
腊月二十二,小年前一天。一个衣衫褴褛、满面烟尘的汉子,趁着暮色,敲响了杨府后角门。他自称是西山脚下的猎户,有要事求见杨士奇大人,并递上了一枚作为信物的玉佩——那玉佩,是于谦之前为联系西山眼线而留下的暗记之一。
周老吏不敢怠慢,将来人引入府中。那猎户见到病榻上的杨士奇,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惊恐和后怕:
“青天大老爷!小的……小的前几日在西山深处追一头瘸腿的狐狸,误入了一处废弃的矿坑,看见……看见里面火光冲天,好多光着膀子的汉子在打铁!打的不是锄头镰刀,是……是明晃晃的刀枪!还有人在擦拭盔甲!小的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躲起来,后来听到他们说话,好像是在争论什么‘工期太紧’,‘黄公公催得急’,还提到了……提到了‘赵王爷’要的货不能耽误……”
猎户的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杨士奇耳边!
私铸工坊!刀枪盔甲!黄公公催货!赵王爷!
人证!这是最直接的人证!虽然只是一个粗鄙猎户,但他的证词,结合那本账册,足以形成一条清晰的链条!
“你可看清了那工坊的具体位置?里面大约有多少人?”杨士奇强压住激动,沉声问道。
“看清了!就在灵觉寺后山往北五里左右的鹰嘴崖下面,入口被藤蔓遮着,很隐蔽。里面……里面少说也有百十号人!”猎户肯定地说。
“好!好!壮士,你立了大功!”杨士奇示意周老吏重赏猎户,并立刻将其秘密安置起来,严加保护。
猎户刚被带下去,于谦便匆匆赶来,他也得知了消息,脸上混合着兴奋与凝重。
“大人!机会来了!有此人为证,我们便可……”
“不,”杨士奇再次打断他,眼中闪烁着更加复杂的光芒,“单凭一个猎户,对方完全可以反诬我们构陷。纪纲的锦衣卫有一万种方法让这个猎户改口甚至消失。”
“那……”
“我们要等一个更大的动静。”杨士奇的声音低哑而决绝,“黄俨催货,赵王要货,年关将至,他们比我们更急!那工坊近日必定会有大批货物运出!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工坊抓现行,那会打草惊蛇,也可能让我们的人损失惨重。我们要在他们运输的途中,人赃并获!”
于谦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在半路设伏?”
“没错!”杨士奇挣扎着坐起身,“调动我们所有能动用的人手,秘密监视鹰嘴崖通往京城及赵王常去的几处别院的要道。一旦发现大规模运输队伍,立刻拿下!记住,要留活口,尤其是押运的头目!要拿到他们运送的兵器作为物证!”
“卑职明白!这就去布置!”于谦感到全身的血液都热了起来。
就在于谦转身欲走时,杨士奇又叫住了他,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于谦,此举风险极大。我们面对的不是寻常匪类,是手握权柄的藩王和酷吏。一旦失败,你我皆有杀身之祸。甚至可能……牵连太子。”
于谦转身,单膝跪地,抱拳道:“大人!卑职自从跟随大人那日起,便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社稷,为太子,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杨士奇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坚定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挥了挥手:“去吧。万事小心。”
于谦重重叩首,起身大步离去,背影决然。
杨士奇独自留在弥漫着药味的房间里,心跳如鼓。他将所有的筹码都押了上去,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对方急于求成,赌的是于谦的机敏果决,赌的是陛下心中那尚未完全熄灭的雄主之心。
他慢慢下床,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涌入,让他精神一振。远处,隐隐传来零星的爆竹声,那是百姓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预热。
而在这片祥和的夜色下,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甚至可能影响国本的暗战,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
杨士奇的病榻成了临时的指挥所。汤药的苦涩气息与密报的紧张氛围交织在一起。于谦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严峻:
通州官仓的核查果然遇到了无形阻力,户部派去的主事态度暧昧,账目被以“年关封账”为由部分封存,核查进展缓慢。西山那边,眼线回报灵觉寺后山突然多了不少“挂单”的武僧,戒备明显升级,根本无从靠近。更让人不安的是,纪纲近日频繁出入宫禁,而黄俨在最初的慌乱后,似乎稳住了阵脚,在司礼监内走动愈发从容。
“他们在拖时间。”杨士奇靠在引枕上,声音虚弱却清晰,“拖到年关,各部封印,一切暂停。待年后,该销毁的证据早已销毁,该打点的人也已打点妥当,我们便再无机会。”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逍遥法外?”于谦拳头紧握,指节发白。
杨士奇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在等,等一个变数,等海寿那边能否在陛下心中种下的那颗怀疑的种子发芽,或者……等一个破局的契机。
契机来得猝不及防,而且是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
腊月二十二,小年前一天。一个衣衫褴褛、满面烟尘的汉子,趁着暮色,敲响了杨府后角门。他自称是西山脚下的猎户,有要事求见杨士奇大人,并递上了一枚作为信物的玉佩——那玉佩,是于谦之前为联系西山眼线而留下的暗记之一。
周老吏不敢怠慢,将来人引入府中。那猎户见到病榻上的杨士奇,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惊恐和后怕:
“青天大老爷!小的……小的前几日在西山深处追一头瘸腿的狐狸,误入了一处废弃的矿坑,看见……看见里面火光冲天,好多光着膀子的汉子在打铁!打的不是锄头镰刀,是……是明晃晃的刀枪!还有人在擦拭盔甲!小的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躲起来,后来听到他们说话,好像是在争论什么‘工期太紧’,‘黄公公催得急’,还提到了……提到了‘赵王爷’要的货不能耽误……”
猎户的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杨士奇耳边!
私铸工坊!刀枪盔甲!黄公公催货!赵王爷!
人证!这是最直接的人证!虽然只是一个粗鄙猎户,但他的证词,结合那本账册,足以形成一条清晰的链条!
“你可看清了那工坊的具体位置?里面大约有多少人?”杨士奇强压住激动,沉声问道。
“看清了!就在灵觉寺后山往北五里左右的鹰嘴崖下面,入口被藤蔓遮着,很隐蔽。里面……里面少说也有百十号人!”猎户肯定地说。
“好!好!壮士,你立了大功!”杨士奇示意周老吏重赏猎户,并立刻将其秘密安置起来,严加保护。
猎户刚被带下去,于谦便匆匆赶来,他也得知了消息,脸上混合着兴奋与凝重。
“大人!机会来了!有此人为证,我们便可……”
“不,”杨士奇再次打断他,眼中闪烁着更加复杂的光芒,“单凭一个猎户,对方完全可以反诬我们构陷。纪纲的锦衣卫有一万种方法让这个猎户改口甚至消失。”
“那……”
“我们要等一个更大的动静。”杨士奇的声音低哑而决绝,“黄俨催货,赵王要货,年关将至,他们比我们更急!那工坊近日必定会有大批货物运出!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工坊抓现行,那会打草惊蛇,也可能让我们的人损失惨重。我们要在他们运输的途中,人赃并获!”
于谦眼睛一亮:“大人的意思是,在半路设伏?”
“没错!”杨士奇挣扎着坐起身,“调动我们所有能动用的人手,秘密监视鹰嘴崖通往京城及赵王常去的几处别院的要道。一旦发现大规模运输队伍,立刻拿下!记住,要留活口,尤其是押运的头目!要拿到他们运送的兵器作为物证!”
“卑职明白!这就去布置!”于谦感到全身的血液都热了起来。
就在于谦转身欲走时,杨士奇又叫住了他,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于谦,此举风险极大。我们面对的不是寻常匪类,是手握权柄的藩王和酷吏。一旦失败,你我皆有杀身之祸。甚至可能……牵连太子。”
于谦转身,单膝跪地,抱拳道:“大人!卑职自从跟随大人那日起,便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社稷,为太子,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杨士奇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坚定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挥了挥手:“去吧。万事小心。”
于谦重重叩首,起身大步离去,背影决然。
杨士奇独自留在弥漫着药味的房间里,心跳如鼓。他将所有的筹码都押了上去,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对方急于求成,赌的是于谦的机敏果决,赌的是陛下心中那尚未完全熄灭的雄主之心。
他慢慢下床,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涌入,让他精神一振。远处,隐隐传来零星的爆竹声,那是百姓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预热。
而在这片祥和的夜色下,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甚至可能影响国本的暗战,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