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建设风波-《鎏金岁月:妯娌大战》

  奠基仪式的喧嚣与喜庆,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被日复一日紧张、枯燥且充满挑战的工程建设所取代。“宋氏时代广场”的工地上,很快便响起了持续不断的机械轰鸣声,尘土飞扬,一派繁忙景象。然而,波澜不惊只是表象,真正的考验,在项目全面启动后不久,便接踵而至。

  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来自于建筑材料。

  项目的设计标准高,所需的钢材、水泥标号都有严格要求。起初,凭借着宋氏集团良好的信誉和预付款,供货还算顺利。但进入施工高峰期,全国范围内的基建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上马,建筑材料市场骤然紧张,价格如同坐上了火箭,一天一个样,而且是有价无市。

  负责基建的宋卫国,几乎每天都要接到施工方项目经理老张的紧急电话。

  “宋总!不好了!之前谈好的那批螺纹钢,钢厂那边说产能跟不上,要削减我们一半的供应量!这怎么行?地基承重墙正等着用呢!”老张的声音在电话里火烧火燎。

  宋卫国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别急,老张,我马上联系其他钢厂问问。”

  他翻开厚厚的通讯录,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往日里称兄道弟的供应商,此刻要么是唉声叹气,表示爱莫能助;要么是报出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并且要求现金结算,概不赊欠。

  “王总,咱们合作这么多年,这次您一定得帮帮忙……”

  “宋总啊,不是我不帮,实在是没办法!现在钢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手里这点指标,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李厂长,那批高标号水泥……”

  “水泥?排队等着吧!最快也得下个月,而且价格还得上浮百分之十五!”

  放下电话,宋卫国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工地不能停,几千号工人等着材料开工,每一天的延误都是巨大的成本消耗,更重要的是,这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交付日期,关系到宋氏集团的声誉和对市里的承诺。

  他立刻召集了紧急会议。林薇、楚瑶、杨帆悉数到场,气氛凝重。

  “情况就是这样,”宋卫国将了解到的情况和盘托出,声音带着疲惫和焦虑,“主要的几家供应商都表示困难,要么断供,要么涨价。我们现有的库存,最多还能支撑一个星期。”

  楚瑶眉头紧锁:“价格涨了多少?”

  “平均涨幅在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个别紧俏的,像特定规格的螺纹钢,几乎翻了一倍。”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抽气声。

  林薇沉吟片刻,看向杨帆:“杨总,你怎么看?”

  杨帆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道:“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不是我们一家能解决的。硬拼价格,我们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而且可能也抢不到足够的量。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拓宽采购渠道,看看周边省份,甚至邻省的小型钢厂、水泥厂有没有可能;第二,看看设计上有没有替代方案,在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一些更容易获取的材料;第三,和施工方沟通,优化施工流程,看能不能先集中力量做不那么依赖紧缺材料的工序,把时间差利用起来。”

  “杨总的思路很对。”林薇肯定了杨帆的建议,随即看向宋卫国,“卫国,采购渠道这块,你牵头,发动所有能发动的关系,不要局限于我们原有的供应商网络。价格方面,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适当上浮,确保供应不断。必要的时候,我和楚总也可以出面。”

  她又对楚瑶说:“设计替代方案这边,楚瑶你马上联系设计院,看看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好,我散会就打电话。”

  会议结束,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宋卫国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没有退缩。他带着几个采购员,几乎跑断了腿,电话打得发烫,脸也笑僵了,就为了多争取一车钢材,几吨水泥。他甚至亲自跑到了邻省,在几家乡镇小钢厂门口一等就是一天,磨破了嘴皮子。

  那段时间,宋卫国几乎以工地为家。他的临时办公室就是工地旁的一间彩钢板房,里面支了一张行军床。夜里,工地的探照灯将外面照得亮如白昼,机器的轰鸣声也从未停歇。他常常和衣而卧,脑子里还在盘算着明天的材料能不能到位,哪个环节可能出问题。压力如山,他嘴边起了一圈燎泡,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赵金凤心疼儿子,让宋卫民捎来过几次炖好的汤水,可宋卫国往往忙得忘了喝,等想起来时,汤早已凉透。

  屋漏偏逢连夜雨。材料紧缺的危机尚未完全解除,老天爷又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连绵的秋雨不期而至,一下就是好几天。起初只是淅淅沥沥,后来变成了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工地很快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挖掘机、渣土车的轮胎陷在泥里,寸步难行。最要命的是,已经挖开的基础基坑,开始出现积水,边坡在雨水的浸泡下,出现了局部滑塌的迹象。

  “宋总!不好了!三号基坑边坡塌了一小块!幸好发现得早,没伤到人!”老张顶着大雨,浑身湿透地冲进彩钢板房,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

  宋卫国心里一沉,抓起安全帽就冲了出去。冰冷的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服,但他浑然不觉。跑到三号基坑旁,只见黄色的泥水汹涌,原本陡峭的边坡缺了一个口子,泥土和碎石滑落下去,让人触目惊心。

  “停止基坑周边所有作业!设置警戒线!排水泵呢?加大马力抽水!”宋卫国站在雨幕中,声嘶力竭地指挥着,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檐流下来,模糊了他的视线。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不仅仅是因为冰冷的雨水,更是因为对工程安全和进度的深深忧虑。

  工期被严重延误了。雨天无法进行露天作业,工人们只能进行一些室内的、不受天气影响的准备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原本就紧张的时间表,被硬生生地拖后了十几天。

  宋卫国蹲在彩钢板房的门口,看着外面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雨幕,手里捏着一份被雨水打湿的工期进度表,上面红色的延误标记刺眼无比。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巨大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这个一向坚毅的东北汉子,此刻眼眶泛红,狠狠地一拳砸在旁边的铁皮墙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哥!”宋卫东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打着伞,看到宋卫国这副模样,吓了一跳。他收起伞,走进板房,递给宋卫国一支烟,“别这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办法的事。”

  宋卫国接过烟,点燃,猛吸了几口,烟雾混杂着潮湿的空气,让人窒息。“耽误一天,就是多少成本……眼看着材料好不容易有点眉目,这雨又……我怎么跟薇姐、瑶姐交代,怎么跟公司交代……”他的声音沙哑,充满了自责。

  “这怎么能怪你?”宋卫东在他旁边蹲下,“天灾人祸,谁也没长前后眼。薇姐和瑶姐肯定明白。现在关键是想办法,等雨停了,怎么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正说着,工地入口处传来汽车的声音。一辆黑色的轿车艰难地驶过泥泞的道路,停在了板房前。林薇和楚瑶从车上下来,两人都穿着雨靴,撑着伞。

  “卫国,情况怎么样?”林薇快步走过来,没有一句责备,直接关切地问道。

  看到林薇和楚瑶亲自冒雨前来,宋卫国心中一暖,更是惭愧,连忙站起来:“薇姐,瑶姐,你们怎么来了?工地路滑……基坑边坡有点小问题,已经处理了,就是这下雨,工期……”

  楚瑶打断他,拍了拍他湿漉漉的肩膀,语气坚定:“人没事就好!工期耽误了就耽误了,安全第一!这种天气,强行施工才是大问题。我和薇姐过来,就是告诉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这不是你的责任。”

  林薇环视了一下泥泞不堪的工地,目光最后落在宋卫国憔悴的脸上,柔声道:“卫国,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我们都看在眼里。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材料的事情,我和杨总又联系了几家南方的供应商,虽然运输成本高些,但能解燃眉之急。天气的问题,等雨停了,我们增加人手和设备,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把时间抢回来!”

  她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宋卫国几乎枯竭的内心。他看着眼前两位处变不惊、始终给予他信任和支持的领路人,一股热流涌上心头,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和寒意。

  “薇姐,瑶姐,你们放心!”宋卫国挺直了腰板,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只要雨一停,我保证,就是不吃不睡,也一定把耽误的工期给抢回来!绝不会让‘时代广场’烂在这里!”

  雨,还在下。但彩钢板房里,那股低沉压抑的气氛已经一扫而空。困难依旧存在,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核心团队的凝聚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却在风雨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宋卫国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整个宋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