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皮蛋-《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午后,张勤没急着去东宫,先与苏怡拐去了东市那家他占着份子的“云来楼”。

  这些日子忙着杏林堂和永业田的事,对这酒楼倒是疏于过问了。

  掌柜的姓钱,是个精干的中年人,见东家来了,忙迎上来:“张东家,您可有些日子没来了。”

  张勤点点头,里外看了一圈。

  酒楼里客人三三两两,不算冷清,但也绝谈不上热闹。

  他走到柜台后,翻了翻近一个月的流水账本,进项确实平平,与之前没什么起色。

  “钱掌柜,”张勤合上账本,问道,“眼下店里,客人点得最多的菜式是哪些?”

  钱掌柜如数家珍:“回东家,还是老三样:炖羊肉、炙鹿肉、醋芹。”

  “再就是些时令的鱼鲙、菘菜羹。咱们店里的酒水倒是有些口碑,自酿的米酒和从江南来的黄酒,卖得不错。”

  张勤沉吟片刻。

  这些菜式,长安城里十家酒楼有八家都在卖,确实没什么新奇。

  他想起自己那还在玉山乡猪场里哼哼唧唧的小猪,要等它们长大出栏,做出新颖的猪肉菜式,还得大半年光景。

  这期间,总得想点法子,让生意活络些。

  他走到后厨,看了看现有的食材。

  鸡鸭鱼肉、时蔬豆腐,都是寻常之物。

  角落里堆着几筐鸭蛋和鸡蛋。

  他忽然想起前世在南方吃过的一种皮蛋,用石灰、草木灰裹了鸭蛋腌制而成,风味独特。

  这法子用料简单,唐代应该也能试出来。

  “钱掌柜,”张勤指着那几筐蛋说,“你找两个信得过的伙计,按我说的法子,试试腌制一种新吃食。”

  他详细说了如何用生石灰、草木灰、盐和茶水调成泥浆,均匀裹在鸭蛋上,再放入坛中密封,置于阴凉处。

  先腌上两坛试试,约莫一个月后开封看看成效。若能成,这东西佐酒、凉拌,都是好物。

  钱掌柜听得新奇,连连点头:“东家这法子听着新鲜,小的记下了,这就去办。”

  张勤又想了想,对钱掌柜道:“光靠一样新吃食还不够。”

  从明日起,咱们酒楼每日推出一道‘特价菜’,比如今日特价是‘葱爆羊杂’,价钱比平日便宜三成,限量二十份,先到先得。

  每隔五日,再推一道全新的菜式,用料不必名贵,但要别致。

  再比如,把这寻常的豆腐,用鸡汤煨透了,再淋上茱萸、花椒调的辣油,取名‘鸡汁辣豆腐’。

  或者用现捞的河虾,掐头去尾,只留虾仁,与嫩韭黄同炒,叫个‘韭黄虾仁’。

  “你先让灶上的师傅试着做做看,味道妥当了,再挂出水牌。”

  钱掌柜眼睛一亮:“东家这主意好!特价菜引客,新菜式留客!”

  “小的回头就跟灶上师傅合计,定把菜式琢磨妥当了。”

  张勤又叮嘱了几句用料要新鲜、分量要足的老话,见钱掌柜一一应下,才放下心来。

  他知道,酒楼生意要红火,非一日之功,但总得不断有些新意,才能在这长安西市立足。

  眼下先靠这些小改动维持着,待日后猪肉菜式推出,或许才能真正打出名堂。

  两人离开酒楼时,日头已偏西。

  张勤心里盘算着,明日一早,还得去东宫,将那件要紧事禀明太子殿下。

  ……

  次日早上。

  张勤洗漱用过早餐后,便径直去了书房,从一处上了锁的抽屉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

  文书内容简单,正是之前那份言明自愿将香皂工坊一成份例,赠予东宫,以报太子殿下知遇之恩。

  落款处盖着他的私印和日期,正是工坊初立之时。

  他将文书小心收好,对今天打算去兰蔻,但还没出发的苏怡道:“苏怡,我这就去东宫一趟。此事宜早不宜迟。”

  苏怡点点头,替他整了整衣袍:“郎君早去早回。”

  张勤出了宅门,乘车来到东宫。

  他先寻到魏徵的值房,将那份文书呈上,低声道:“老师,学生今日打算将此事正式禀明殿下。”

  魏徵接过文书,扫了一眼,点了点头。

  他早已知道此事,此刻神色平静,只叮嘱道:“嗯,此事你思虑已久,如今时机倒也合适。”

  “殿下刚凯旋,心情正好。你且记住,呈报时只言报恩,莫提其他,态度务必恭谨。”

  “学生谨记。”张勤应道。

  “走吧,随我去见殿下。”魏徵起身,带着张勤往太子书房走去。

  两人来到太子书房外,内侍通传后,躬身请他们进去。

  李建成身着一身常服,正坐在书案后翻阅文书,见魏徵和张勤进来,放下笔,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玄成,张卿,来了?坐。”

  二人谢座后,魏徵先开口道:“殿下,张勤有事禀奏。”说罢,示意张勤。

  张勤起身,躬身将那份文书双手奉上:“殿下凯旋归来,臣无以为敬。”

  “此前工坊初立时,臣私心为东宫预留了一成份例,聊表臣一点心意,万望殿下不弃。”

  李建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接过文书展开细看。

  看罢,他抬起头,目光在张勤脸上停留片刻,笑容更深了几分,带着明显的欣慰。

  “张卿,你有此心,孤心甚慰!难怪玄成常夸你知恩图义,是个实心任事之人。”

  “当初孤举荐你,果然没有看错。”

  他将文书轻轻放在案上,语气温和:“这份例,孤收下了。不仅是因为这些许利银,更是看重你这份忠心。”

  他顿了顿,又道:“听闻你近日筹备杏林堂,又忙于永业田改制,诸事繁杂,若有难处,可随时来禀报于孤。”

  “臣谢殿下厚爱!”张勤深深一揖,“殿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

  “待年后工坊结算,第一笔红利,臣便差人送至东宫。”

  李建成满意地点点头,又勉励了张勤几句,这才让二人退下。

  退出书房,走在东宫的廊道上,魏徵看了张勤一眼,低声道:“此事你做得稳妥。”

  “殿下收了这份心意,日后在东宫,你的根基便更稳一分。只是,切记戒骄戒躁,谨守本分。”

  张勤恭敬应声,学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