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药王问诊-《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内侍借了一步。

  张勤会意,引他至偏厅。

  内侍注意着左右,方压低声音道:“县子可知,此番赐婚,乃太子殿下与秦王殿下联名向陛下举荐所致。”

  “殿下们言,张县子乃国之干才,婚事当显朝廷恩荣。”

  张勤心中一震,面上不动声色,拱手道:“有劳中官提点。下官感激两位殿下厚爱,更谢中官奔波。”

  隐秘处,张勤塞给了他一小锭银子,小小敬意,望中官笑纳。

  内侍微微一笑:“县子是明白人。咱家还要回宫复命,就此别过。”说罢拱手离去。

  送走内侍,张勤回到堂中。

  韩老伯正带人清点赏赐,见张勤进来,喜道:“郎君,陛下赐婚,这是天大的体面啊!”

  张勤点点头,目光扫过满堂的锦缎玉璧,太子与秦王此番联手请旨,得此殊荣,幸甚至哉。

  他吩咐韩老伯:“将赏赐登记造册,妥善收存。婚宴那日,陛下的赏赐需摆在显眼处。”

  回到书房,张勤铺纸研墨,先给魏徵写了简信,禀明赐婚之事。

  又另备两份谢恩奏折,一份呈东宫,一份送秦王府,措辞恭敬,感念殿下请旨之恩。

  写完信,他独自坐了片刻。

  窗外春阳正好,张宅院中的柳树已抽出新芽。

  第二天,张勤就备好两份措辞恭敬的谢恩书信,分别送往东宫和秦王府。

  午后,他独自在书房沉思。

  圣恩不可辞,但是为臣者当投桃报李。

  他想起前世看新闻见到过的风风火火的军训场景,尤其是那广西校长组织的。

  士兵们匍匐爬行、翻越障碍、团队协作…

  虽不谙军事,但这些基础训练方法,或可借鉴。

  他铺开纸,用炭笔勾勒起来。

  先画一列军士俯身贴地,四肢并用前行,旁注“低姿爬行,避箭矢”;

  又画几人协作攀爬一道矮土墙,注“翻越障隘,需托举接力”;

  再画一组人抬圆木奔跑,注“负重协同,练气力与默契”。

  他尽量用现有的器械和场景来呈现:草人靶、矮墙、绳索、沙袋。

  草图初成,他唤来韩老伯:“老伯,寻个手艺好的木匠,按此图做几件小模型,要精巧,两日内完成。”

  韩老伯领命而去。

  两日后,一套微缩训练器械模型摆在案头。

  可活动的草人靶、可拆解的矮墙构件、编结的绳梯、填充沙粒的小麻袋。

  张勤将模型与绘有演练步骤的绢布一并放入锦盒。

  次日,他先携盒求见魏徵。

  书房内,张勤打开锦盒:“老师,弟子前番在洛阳观玄甲军操练,见将士们骁勇,心有所感。”

  “回到长安后琢磨了些粗浅想法,或可补益日常练兵。”

  “此事关乎军务,弟子人微言轻,想请老师一同参详,若觉可行,不如由老师与弟子联名上奏,献于陛下,以报天恩。”

  魏徵仔细看了模型与图示,沉吟道:“匍匐避箭,协作越障,这些法子确能锤炼士卒筋骨与默契。你欲直接奏呈陛下?”

  练兵之法乃国之公器,献于陛下最为妥当。

  且不久前蒙赐婚隆恩,正可借此聊表忠心。

  奏章中只提洛阳观操之感,及感念圣恩欲献绵力,不必涉及东宫或秦王府。

  魏徵捻须颔首:“如此甚妥。避开门户之见,直呈天听,方显公心。你我便联名具奏。”

  二人当即斟酌词句,共同草拟奏章。

  文中先陈陛下赐婚之恩,再述张勤洛阳见闻引发思索。

  继而说明所献练兵之法旨在提升单兵素质与小队协同,附上模型图样,末了恳请陛下敕下有司参考试行。

  奏章写就,魏徵用了自己的官印,张勤副署。

  魏徵道:“明日早朝,我便将此奏呈上。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次日,魏徵依例将奏章呈递。

  数日后,门下省批回文书,皇帝朱批“览奏甚慰,所陈练兵之法着兵部会同十六卫议奏”。

  消息传回,张勤对魏徵道:“有老师主持,此事方得稳妥。”

  魏徵淡然道:“分内之事。你日后行事,亦当如此,持身以正,献策为公。”

  张勤心中明白,这番操作,既回应了赐婚恩典,又将练兵之法的归属置于皇帝麾下。

  避免了献于太子还是秦王的两难抉择,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正月底以来,杏林堂里少了苏怡和林素问两位坐堂医师,前来求诊的病患却不见少。

  张勤正要找人商量是否要临时聘请几位医师,孙思邈却带着小道童来了医馆。

  “勤儿,怡儿备嫁,素问游历,堂中缺人手。为师这几日得闲,便来帮你坐堂几日。”

  孙思邈拂须笑道。

  张勤又惊又喜,忙将师父迎入内堂:“有劳师父!只是辛苦师父了。”

  孙思邈摆摆手:“行医济世,何谈辛苦。你去忙婚事筹备,前堂有为师照应。”

  第二日,孙思邈便在杏林堂正堂设案坐诊。

  这种消息哪里捂得了几天,药王亲临杏林堂问诊,长安城中顿时轰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仅寻常百姓蜂拥而至,不少朝中官员也闻讯而来。

  这日清晨,医馆刚开门,便有数辆装饰简朴却显贵气的马车停在门口。

  先是太子詹事宇文士及带着老母前来诊治咳疾,接着中书舍人李百药也来请平安脉。

  孙思邈一一细心诊看,开方讲解,毫不怠慢。

  张勤侍立一旁,递笔捧砚,观摩学习。

  午后又来了几位官员,有御史台的,有六部的,甚至还有两位身着戎装的卫府将军。

  诊室内一时冠盖云集。孙思邈神色如常,对每位病患都耐心询问,切脉细致。

  有位老将军患腿疾多年,孙思邈仔细按压其膝踝后。

  乃旧伤瘀滞,兼受寒湿。针药可缓,然需常做‘燕翔势’活动筋腱。

  说罢亲自示范了几个舒缓动作。

  老将军连连称谢。

  张勤在旁默默观察,发现师父不仅医术精湛,应对各色人物也极有分寸。

  对位高者不卑不亢,对平民耐心细致,谈及病情深入浅出,开方用药务求价廉效显。

  一位吏部官员想开些名贵补药,孙思邈直言:

  “尊驾脉象只是思虑过度,夜寐不安,用些合欢皮、酸枣仁便可,不必服参茸。”

  晚间闭馆后,孙思邈对张勤道:“今日来的几位大人,观其气色脉象,多有心脾两虚、肝郁化火之症。”

  “朝堂劳心,可见一斑。”

  张勤点头:“弟子观他们言语间,亦多提及河北战事、春闱大选等朝务,确似心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