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长乐郡以西,群山巍峨,有一处名为“百草壑”的深邃山谷。此地地势险峻,气候垂直变化显着,从谷底的湿热到山巅的寒凉,孕育了种类极其繁多的药材,其中不乏世间罕有的灵草异卉。壑中终年云雾缭绕,路径错综复杂,且多有天然迷阵与瘴气,若非熟知地形药性者,极易迷失其中,故寻常采药人不敢轻易深入。
百草壑外,有一依山而建的小小村落,名曰“尝草村”。村名源于上古传说,有神农氏后裔曾于此遍尝百草,辨识药性,故得此名。村民世代以采药、辨识药性、炮制药材为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药性文化”。村中无论老幼,多少都懂得些药理,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各种药材混合的、或清苦、或辛香、或甘醇的复杂气息。
宁瑜与阿翎行至尝草村时,正值盛夏。山谷外烈日炎炎,壑内却因林木蔽日、水汽充沛而显得清凉湿润。村中屋舍多以山石和木材搭建,古朴结实。许多人家屋檐下、院落里,都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草药,如同一个个微型的药材铺。
阿翎一靠近百草壑,便微微蹙起了鼻子。她灵觉敏锐,能清晰地分辨出空气中那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药气交织在一起,有的清新提神,有的沉静安神,也有的带着微毒或迷幻的性质。这股庞大而复杂的气息,让她感到既新奇又有些无所适从。她肩头的纸鹤,也似乎变得谨慎起来,不再随意振翅,只是安静地停驻。
宁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充盈天地的草木精华之气。此地灵气充沛,更因这万千药草的存在,蕴含着无穷的生机与可能性。然而,他也察觉到,这繁盛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丝不寻常的“紊乱”。某些药气的分布与强弱,与他所知的正常药性规律略有出入,仿佛受到了某种外力的干扰。
两人在村口寻了一处兼营药铺的客栈住下,客栈名“回春堂”。掌柜是位精神矍铄、目光炯炯的老者,姓姜,自称是村中的药师,对宁瑜二人的到来颇为热情。
“二位客官是来寻药还是访友?”姜药师一边擦拭着药柜,一边问道,“我们尝草村别的没有,就是药材齐全!只要说得出的名目,老夫多半能找出些门道来!”
“晚辈宁瑜,与小妹阿翎游历至此,听闻百草壑药材丰美,特来见识一番。”宁瑜拱手道。
“哦?公子也对药材感兴趣?”姜药师眼睛一亮,“那可真来对地方了!我们尝草村靠山吃山,祖辈传下的规矩,‘识药先识性,用药如用兵’。这壑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脾性,需得用心去感受,方能得其真味,否则,良药也可能成毒药啊!”
正说着,客栈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惶急的呼喊声。只见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简易担架,急匆匆地冲进客栈,担架上躺着一个面色青紫、呼吸急促、浑身微微抽搐的中年汉子。
“姜药师!快!快救救山虎!他在壑里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了!”一个年轻猎户焦急地喊道。
姜药师脸色一凝,快步上前,查看那名叫山虎的汉子。他翻开其眼皮,又查看其伤口(在手腕处,有两个细小的孔洞,周围已然乌黑肿胀),再嗅了嗅其呼出的气息,眉头紧紧锁起。
“这毒性……好生古怪!”姜药师沉吟道,“似瘴非瘴,似蛊非蛊,火毒与寒毒交织,更有一股扰乱心神的异气……老夫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毒性!”
他连忙取出银针,封住山虎心脉周遭穴道,阻止毒素蔓延,又吩咐伙计取来几种常用的解毒草药,捣碎外敷,内服汤剂。然而,那毒素异常顽固,银针很快变黑,外敷的草药似乎效果不大,山虎的状况依旧在恶化,甚至开始胡言乱语,仿佛陷入了恐怖的幻境。
“不行……寻常解毒方子压不住这毒!”姜药师额角见汗,面露难色,“需得找到对症的解毒主药才行!可按这毒性推断,所需的主药‘七叶星蕨’与‘寒潭墨莲’,皆生长在壑内极深极险之处,路径难辨,瘴气密布,一时半会儿如何寻得?”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绝望。山虎的家人更是泣不成声。
阿翎看着那痛苦挣扎的山虎,眼中充满了焦急与不忍,紧紧抓住了宁瑜的衣袖。
宁瑜走上前,对姜药师道:“姜老,可否让在下一观?”
姜药师见宁瑜气度沉静,不似妄言,便让开位置。
宁瑜伸出二指,搭在山虎腕脉之上,一丝精纯平和的灵力缓缓渡入,探查其体内情况。果然如姜药师所言,那毒素极其复杂阴损,不仅侵蚀血肉,更在攻击神魂。若非山虎体质强健,又有姜药师及时施针用药护住心脉,恐怕早已毙命。
然而,在宁瑜的灵识感知中,这毒素虽复杂,却并非无迹可寻。其各种毒性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相生相克关系,如同一个混乱的阵法。若能找到关键节点,或许能以巧力破之,未必需要那两种极其难寻的主药。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毒素中,感受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与他之前察觉到的壑中药气“紊乱”同源的气息!这毒,恐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与那干扰药性的外力有关!
宁瑜收回手,对姜药师道:“此毒虽烈,然万物相生相克。或许无需深入险地寻找那两种主药,就地取材,以壑中常见药材配伍,亦可化解。”
姜药师一愣:“就地取材?公子可知,寻常解毒药材,老夫已试过几种,皆效果不彰啊!”
“药性并非孤立,”宁瑜解释道,“需考虑其相互配伍、君臣佐使,更要针对此毒‘寒热交织、扰神乱性’的特点。晚辈观此毒,其性虽杂,然核心在于一股‘虚火’引动‘阴寒’,扰乱心神。或可以‘清心草’为君,清其虚火,安其神魂;佐以‘地胆根’之苦寒,直折毒势;再以‘向阳花籽’之微辛微温,反佐其阴寒,并引药力透达;最后,需一味能调和诸药、固护中气的‘和合藤’为使。此四味,壑中应不难寻。”
宁瑜所言之药,皆是百草壑中较为常见的品种,姜药师药柜中便有储备。只是这配伍思路,与他平日所学大相径庭,清心草性凉,地胆根大寒,向阳花籽微温,和合藤平和,寒温并用,看似矛盾,却正合那寒热交织之毒理。
姜药师将信将疑,但见山虎情况危急,别无他法,便立刻命伙计按方抓药,煎煮汤剂。
药煎好后,喂山虎服下。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奇迹发生了!山虎那青紫的脸色竟开始消退,急促的呼吸变得平稳,身上的抽搐也停止了,虽然依旧虚弱,但显然脱离了生命危险!
“神了!真是神了!”姜药师又惊又喜,对着宁瑜深深一揖,“公子真乃神医!老夫……老夫惭愧,拘泥于常法,竟不知药性还可如此运用!”
周围村民更是将宁瑜视为天人,感激涕零。
宁瑜扶起姜药师,谦逊道:“姜老过奖。晚辈不过是略通药性相生相克之理,恰逢其会而已。倒是此毒……来源颇为蹊跷,似乎并非壑中天然所有。”
姜药师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公子也察觉到了?不瞒你说,近几个月来,壑中确实有些异常。不仅出现了这种怪毒,许多常见药材的药性也似乎变得不太稳定,有些本该温和的变得猛烈,有些本该在此地生长的却莫名枯萎……我们尝草村世代与药草打交道,对此感受最为明显。只是……一直找不到缘由。”
中卷
山虎的毒伤虽暂时控制住,但根源未除,百草壑的异常依旧困扰着尝草村。宁瑜决定深入壑中,探查那干扰药性的源头。姜药师本想劝阻,但见识过宁瑜的本事后,知他非寻常人,便不再阻拦,只是详细告知了壑中几处危险区域和辨识路径、躲避瘴气的方法,并派了村里最熟悉地形、身手敏捷的年轻采药人阿草为向导。
阿草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皮肤黝黑,眼神明亮,对百草壑了如指掌,充满了对这片山林的热爱与敬畏。
次日清晨,宁瑜、阿翎与阿草三人,踏入了云雾缭绕的百草壑。一入壑中,光线顿时暗淡下来,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脚下是厚厚的腐殖质层,湿滑难行。空气中各种药气、湿气、瘴气混杂,更显浓烈。
阿翎紧紧跟在宁瑜身边,她必须全力运转灵觉,才能在这庞杂的气息洪流中保持清明,分辨出哪些是滋养,哪些是危害。她的纸鹤也收敛了所有灵光,变得如同真正的凡物,唯有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阿草则如鱼得水,他不仅能准确辨认出各种药材,还能通过观察植被的长势、土壤的色泽、甚至空气中微小的气流变化,来判断前方的安危与路径。他告诉宁瑜,尝草村祖辈传下一种“以药识途”的本领,通过感受不同区域 donant 的药气性质,来辨别方向。比如,清心草气息清冽的区域往往靠近水源且相对安全;而散发着迷幻气息的“醉梦花”丛附近,则多半有天然迷阵或毒瘴。
然而,随着不断深入,阿草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他指着一片本该长满“止血藤”的向阳坡地,如今却只有零星几株,且色泽黯淡:“奇怪,这里的止血藤怎么都快死光了?它们最
长乐郡以西,群山巍峨,有一处名为“百草壑”的深邃山谷。此地地势险峻,气候垂直变化显着,从谷底的湿热到山巅的寒凉,孕育了种类极其繁多的药材,其中不乏世间罕有的灵草异卉。壑中终年云雾缭绕,路径错综复杂,且多有天然迷阵与瘴气,若非熟知地形药性者,极易迷失其中,故寻常采药人不敢轻易深入。
百草壑外,有一依山而建的小小村落,名曰“尝草村”。村名源于上古传说,有神农氏后裔曾于此遍尝百草,辨识药性,故得此名。村民世代以采药、辨识药性、炮制药材为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药性文化”。村中无论老幼,多少都懂得些药理,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各种药材混合的、或清苦、或辛香、或甘醇的复杂气息。
宁瑜与阿翎行至尝草村时,正值盛夏。山谷外烈日炎炎,壑内却因林木蔽日、水汽充沛而显得清凉湿润。村中屋舍多以山石和木材搭建,古朴结实。许多人家屋檐下、院落里,都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草药,如同一个个微型的药材铺。
阿翎一靠近百草壑,便微微蹙起了鼻子。她灵觉敏锐,能清晰地分辨出空气中那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药气交织在一起,有的清新提神,有的沉静安神,也有的带着微毒或迷幻的性质。这股庞大而复杂的气息,让她感到既新奇又有些无所适从。她肩头的纸鹤,也似乎变得谨慎起来,不再随意振翅,只是安静地停驻。
宁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充盈天地的草木精华之气。此地灵气充沛,更因这万千药草的存在,蕴含着无穷的生机与可能性。然而,他也察觉到,这繁盛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丝不寻常的“紊乱”。某些药气的分布与强弱,与他所知的正常药性规律略有出入,仿佛受到了某种外力的干扰。
两人在村口寻了一处兼营药铺的客栈住下,客栈名“回春堂”。掌柜是位精神矍铄、目光炯炯的老者,姓姜,自称是村中的药师,对宁瑜二人的到来颇为热情。
“二位客官是来寻药还是访友?”姜药师一边擦拭着药柜,一边问道,“我们尝草村别的没有,就是药材齐全!只要说得出的名目,老夫多半能找出些门道来!”
“晚辈宁瑜,与小妹阿翎游历至此,听闻百草壑药材丰美,特来见识一番。”宁瑜拱手道。
“哦?公子也对药材感兴趣?”姜药师眼睛一亮,“那可真来对地方了!我们尝草村靠山吃山,祖辈传下的规矩,‘识药先识性,用药如用兵’。这壑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脾性,需得用心去感受,方能得其真味,否则,良药也可能成毒药啊!”
正说着,客栈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惶急的呼喊声。只见几个村民抬着一个简易担架,急匆匆地冲进客栈,担架上躺着一个面色青紫、呼吸急促、浑身微微抽搐的中年汉子。
“姜药师!快!快救救山虎!他在壑里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了!”一个年轻猎户焦急地喊道。
姜药师脸色一凝,快步上前,查看那名叫山虎的汉子。他翻开其眼皮,又查看其伤口(在手腕处,有两个细小的孔洞,周围已然乌黑肿胀),再嗅了嗅其呼出的气息,眉头紧紧锁起。
“这毒性……好生古怪!”姜药师沉吟道,“似瘴非瘴,似蛊非蛊,火毒与寒毒交织,更有一股扰乱心神的异气……老夫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毒性!”
他连忙取出银针,封住山虎心脉周遭穴道,阻止毒素蔓延,又吩咐伙计取来几种常用的解毒草药,捣碎外敷,内服汤剂。然而,那毒素异常顽固,银针很快变黑,外敷的草药似乎效果不大,山虎的状况依旧在恶化,甚至开始胡言乱语,仿佛陷入了恐怖的幻境。
“不行……寻常解毒方子压不住这毒!”姜药师额角见汗,面露难色,“需得找到对症的解毒主药才行!可按这毒性推断,所需的主药‘七叶星蕨’与‘寒潭墨莲’,皆生长在壑内极深极险之处,路径难辨,瘴气密布,一时半会儿如何寻得?”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绝望。山虎的家人更是泣不成声。
阿翎看着那痛苦挣扎的山虎,眼中充满了焦急与不忍,紧紧抓住了宁瑜的衣袖。
宁瑜走上前,对姜药师道:“姜老,可否让在下一观?”
姜药师见宁瑜气度沉静,不似妄言,便让开位置。
宁瑜伸出二指,搭在山虎腕脉之上,一丝精纯平和的灵力缓缓渡入,探查其体内情况。果然如姜药师所言,那毒素极其复杂阴损,不仅侵蚀血肉,更在攻击神魂。若非山虎体质强健,又有姜药师及时施针用药护住心脉,恐怕早已毙命。
然而,在宁瑜的灵识感知中,这毒素虽复杂,却并非无迹可寻。其各种毒性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相生相克关系,如同一个混乱的阵法。若能找到关键节点,或许能以巧力破之,未必需要那两种极其难寻的主药。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毒素中,感受到了一丝极其隐晦、却与他之前察觉到的壑中药气“紊乱”同源的气息!这毒,恐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与那干扰药性的外力有关!
宁瑜收回手,对姜药师道:“此毒虽烈,然万物相生相克。或许无需深入险地寻找那两种主药,就地取材,以壑中常见药材配伍,亦可化解。”
姜药师一愣:“就地取材?公子可知,寻常解毒药材,老夫已试过几种,皆效果不彰啊!”
“药性并非孤立,”宁瑜解释道,“需考虑其相互配伍、君臣佐使,更要针对此毒‘寒热交织、扰神乱性’的特点。晚辈观此毒,其性虽杂,然核心在于一股‘虚火’引动‘阴寒’,扰乱心神。或可以‘清心草’为君,清其虚火,安其神魂;佐以‘地胆根’之苦寒,直折毒势;再以‘向阳花籽’之微辛微温,反佐其阴寒,并引药力透达;最后,需一味能调和诸药、固护中气的‘和合藤’为使。此四味,壑中应不难寻。”
宁瑜所言之药,皆是百草壑中较为常见的品种,姜药师药柜中便有储备。只是这配伍思路,与他平日所学大相径庭,清心草性凉,地胆根大寒,向阳花籽微温,和合藤平和,寒温并用,看似矛盾,却正合那寒热交织之毒理。
姜药师将信将疑,但见山虎情况危急,别无他法,便立刻命伙计按方抓药,煎煮汤剂。
药煎好后,喂山虎服下。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奇迹发生了!山虎那青紫的脸色竟开始消退,急促的呼吸变得平稳,身上的抽搐也停止了,虽然依旧虚弱,但显然脱离了生命危险!
“神了!真是神了!”姜药师又惊又喜,对着宁瑜深深一揖,“公子真乃神医!老夫……老夫惭愧,拘泥于常法,竟不知药性还可如此运用!”
周围村民更是将宁瑜视为天人,感激涕零。
宁瑜扶起姜药师,谦逊道:“姜老过奖。晚辈不过是略通药性相生相克之理,恰逢其会而已。倒是此毒……来源颇为蹊跷,似乎并非壑中天然所有。”
姜药师闻言,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公子也察觉到了?不瞒你说,近几个月来,壑中确实有些异常。不仅出现了这种怪毒,许多常见药材的药性也似乎变得不太稳定,有些本该温和的变得猛烈,有些本该在此地生长的却莫名枯萎……我们尝草村世代与药草打交道,对此感受最为明显。只是……一直找不到缘由。”
中卷
山虎的毒伤虽暂时控制住,但根源未除,百草壑的异常依旧困扰着尝草村。宁瑜决定深入壑中,探查那干扰药性的源头。姜药师本想劝阻,但见识过宁瑜的本事后,知他非寻常人,便不再阻拦,只是详细告知了壑中几处危险区域和辨识路径、躲避瘴气的方法,并派了村里最熟悉地形、身手敏捷的年轻采药人阿草为向导。
阿草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皮肤黝黑,眼神明亮,对百草壑了如指掌,充满了对这片山林的热爱与敬畏。
次日清晨,宁瑜、阿翎与阿草三人,踏入了云雾缭绕的百草壑。一入壑中,光线顿时暗淡下来,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脚下是厚厚的腐殖质层,湿滑难行。空气中各种药气、湿气、瘴气混杂,更显浓烈。
阿翎紧紧跟在宁瑜身边,她必须全力运转灵觉,才能在这庞杂的气息洪流中保持清明,分辨出哪些是滋养,哪些是危害。她的纸鹤也收敛了所有灵光,变得如同真正的凡物,唯有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阿草则如鱼得水,他不仅能准确辨认出各种药材,还能通过观察植被的长势、土壤的色泽、甚至空气中微小的气流变化,来判断前方的安危与路径。他告诉宁瑜,尝草村祖辈传下一种“以药识途”的本领,通过感受不同区域 donant 的药气性质,来辨别方向。比如,清心草气息清冽的区域往往靠近水源且相对安全;而散发着迷幻气息的“醉梦花”丛附近,则多半有天然迷阵或毒瘴。
然而,随着不断深入,阿草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他指着一片本该长满“止血藤”的向阳坡地,如今却只有零星几株,且色泽黯淡:“奇怪,这里的止血藤怎么都快死光了?它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