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半夜咳血,还在抄粪田法-《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

  夜风穿窗,吹得油灯摇曳不定,昏黄的光晕在土墙上投下两人交错的身影。

  沈清禾站在桌前,指尖还残留着方才夺笔时的力道,掌心微微发烫。

  陆时砚垂着手,指节苍白,袖口沾着未干的血迹。

  他低着头,呼吸浅而急促,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撑住没有倒下。

  那张薄纸上,“引渠分流,可解十年旱”一行字写得端正有力,可后面的字迹却越来越歪斜,墨中掺着暗红,触目惊心。

  她盯着那行字,心头如被重石压过。

  这不是普通的农书批注,也不是文人闲来无事的摘录。

  这是一个人拼着命也要留下的东西——是足以改变千百亩田地收成、救活一方百姓的技术,更是某种沉重到近乎殉道的执念。

  “你到底是谁?”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回避的锋利。

  陆时砚没答,只是缓缓抬眼看了她一眼。

  那一瞬,沈清禾竟从这双温润如玉的眼眸深处,窥见一丝不属于山野书生的锐利与悲怆,仿佛藏着整座王朝倾覆后的灰烬。

  他启唇,只说了四个字:“我只是个……想留下点什么的人。”

  沈清禾沉默良久,转身走入里屋。

  片刻后,她手中多了一只粗陶碗,碗中盛着半碗泛着淡淡青光的水——那是她从空间灵泉旁取来的沃土泡出的泥浆水,虽不能治本,却能暂时稳住虚损之症。

  她将碗塞进他手中:“喝下去。”

  “这是……”

  “别问。”她语气冷硬,“我说了,这是最后一次。你要死,也得等我把你的本事全学完再说。”

  陆时砚望着她,良久,嘴角竟极轻地扬了扬,像雪地里开出一朵花。

  他低头饮尽,指尖微颤,却不曾抗拒。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沈清禾便起身去了屋后。

  昨夜她已将那粒“耐寒菜”种子种下,今日第一件事便是查看。

  拨开覆土的枯草,她瞳孔微缩——

  一株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叶片舒展如扇,叶面泛着一层近乎透明的光泽,在晨露中轻轻晃动,生机勃发得近乎妖异。

  仅仅三日,它已长至寸许高,远超寻常菜苗生长速度。

  她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一股细微的灵气自接触处回流至识海,空间中的善举值悄然跳动了一下。

  “果然……灵泉 沃土 新种,能打破自然规律。”她低声自语,”

  她站起身,目光落在院角那堆正在发酵的粪肥上。

  小石头昨日听话地拉来了两筐牛粪,混入秸秆后按书中比例堆好,如今表面已微微发热。

  她掀开一角,嗅了嗅,满意地点点头——腐熟得正好。

  就在这时,陆时砚扶着门框走了出来,脸色仍白得吓人,却执意走到沤肥堆旁,取出一张粗糙的麻纸,上面绘着纵横线条与刻度,竟是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每日午时翻堆一次,湿度保持七成以上。”他声音虚弱,却条理清晰,“若气温骤降,可用稻草覆盖保温。七日后即可成肥。”

  沈清禾接过图,细看片刻,心头震动更甚。

  这不是简单的经验之谈,而是系统化的观察与总结,甚至带有现代科学思维的影子。

  她抬头看他:“你一个读书人,懂这个?”

  陆时砚望着远处贫瘠的山坡,声音淡如风:“天下百姓饿肚子,比科考文章重要。”

  一句话,如锤击心。

  沈清禾第一次真正正视眼前这个男人——他不是病弱书生,不是寄居避世的闲人,而是曾站在高位、俯瞰民生疾苦,却又无力挽天倾的失势者。

  他的沉默里有山河破碎,他的咳血中藏着万民悲声。

  她忽然明白,为何他会贴身珍藏《齐民要术》,为何宁愿呕血也要默写失传篇章。

  那些字句,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未曾辜负这片土地的方式。

  “我会用你写的这些东西。”她忽然说,语气坚定,“不只是为了活命,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

  陆时砚怔住,抬眼看她。

  沈清禾迎着他目光,一字一句:“所以,你不能死。你的命,现在归我管了。”

  风拂过院落,枯枝轻响。

  远处山峦隐在薄雾中,仿佛蛰伏着未知的风雨。

  而在茅屋外那口废弃多年的枯井边,沈清禾不动声色地弯腰,将一块碎陶片悄悄埋入松土之下,又顺手折了根细藤,系上几枚铜铃,悄然牵向林缘。

  夜风渐歇,破晓前的村落静得如同死水。

  沈清禾坐在床沿,手中紧攥着那枚刚从门缝拾起的乌黑铁钉,指尖摩挲着钉帽上凹凸的鸦首纹样——阴冷、诡厉,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烙印。

  她没有点灯。

  黑暗中,她的呼吸平稳,眼神却如刀锋般锐利。

  昨夜铜铃响后,她第一时间冲出房门,循声追至林缘,只寻到一截被踩断的细藤和几片压倒的枯草。

  那黑影轻功极好,落地无声,竟连雪面都未留下清晰足迹,若非触发了她临时布置的警戒线,几乎无人察觉。

  但有人来了,而且不是普通宵小。

  她缓缓起身,将铁钉投入灶膛。

  火舌猛地卷上来,舔舐金属,鸦首在烈焰中扭曲了一瞬,随即沉入灰烬。

  她盯着那堆余烬,脑中飞速推演:陆时砚的身份一旦暴露,不只是他性命不保,整个村子都会被牵连。

  而她这具身体曾是弃妇,无依无靠,若再卷入朝堂残党之争……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可退路早已没了。

  她转身望向里屋——陆时砚正靠在床头,披着旧袄默然抄写昨日未完的《粪田法》补遗。

  烛光映着他苍白的脸,唇角虽干裂发青,神情却平静如常。

  仿佛昨夜咳血、今晨见钉,都不过是风吹落叶般寻常事。

  “你以前得罪谁了?”她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锥砸进屋内寂静。

  陆时砚执笔的手顿了顿,墨汁滴落纸上,晕开一小团浓黑。

  良久,他低声道:“他们称我‘逆种’。”

  四个字,轻飘飘落下,却似千钧压顶。

  沈清禾瞳孔微缩。

  逆种?

  那是叛国者的称呼,是对前朝余孽最恶毒的诅咒。

  朝廷至今未除其名,说明追杀从未停止。

  而这人,竟能隐匿山村近两年,靠的不只是运气,更是步步为营的谨慎与忍耐。

  可惜,现在藏不住了。

  她冷笑一声,转身推开里屋暗格,取出空间中仅剩的三粒“耐寒菜”种子。

  指尖轻抚过种壳,她闭目凝神,引动灵泉雾气缭绕于掌心。

  片刻后,种子表面泛起微不可察的绿痕,生机悄然萌动。

  不能等天时,也不能指望安稳发育。

  这一仗若要赢,她必须抢在敌人动手前布下杀局——以农为盾,以地为刃。

  窗外,晨雾弥漫,荒山轮廓隐现。

  新芽已在沃土中舒展,绿意悄无声息地蔓延,仿佛大地正在苏醒。

  而在茅屋之外,一场看不见的围猎,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