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终于在姑苏城外的某处河道边,缓缓歇下了。当我从一场浅薄而凌乱的梦中惊醒,周遭已是一片化不开的、浓墨般的夜色,将我连同这叶扁舟,一同紧紧包裹。
方才梦中尚存的一丝暖意,此刻已被秋夜刺骨的寒气驱逐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我下意识地揽紧微薄的衣衫,坐起身,推开了那扇轻薄的舱门。一股清冽得近乎锋利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让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抬眼向天际望去,心,也随之沉了下去——月,已然落了。天幕上那最后一点用以慰藉旅人的清辉,也已彻底沉沦。世界,仿佛骤然坠入了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唯有那无尽的、纯粹的黑暗,带着真实的重量,沉沉地、密密地压在我的心口,令人呼吸都为之一窒。
便在这万籁俱寂、几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刹那,一声乌啼,像一道冰冷的、猝不及防的裂纹,骤然划破了这凝固般的静谧。那啼声不算嘹亮,甚至有些嘶哑,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凄紧与苍凉,在空旷的、无遮无拦的天地间颤巍巍地回荡,只一瞬,便被更大的、更深的寂静所吞没。而这吞噬了啼声后的寂静,已不再是先前的空洞,它因这声短暂的呜咽而充满了孤独的、无人应答的回响。
我下意识地呵出一口白气,眼见着它在眼前迅速消散,融于黑暗。这寒意,竟是看得见的。霜满天。古人总说霜华在地,是银白色的秋霜覆盖了草木与地面。而在此刻,在这江心舟上,我却觉得,这霜是漫在天上的。那是一种弥漫、悬浮在每一寸空气里的、无形的寒冷粒子,它们并非飘落,而是从四面八方无声地渗透过来,穿透我单薄的衣衫,浸染我的肌肤,直至骨髓,带来一种由内而外的僵冷。江岸上,那些在日间想必是如火如荼、绚烂夺目的江枫,此刻也只剩下了模糊的、黝黑的、连成一片的轮廓,在带着水汽的寒风中默然伫立,如同一个个陷入永恒沉思的、忧郁的巨人。
与我一样无眠的,是那江上星星点点、摇曳不定的渔火。它们在不远处的几艘渔船上亮着,那光点是温暖的,却又是那般遥远,可望而不可即。那一点点昏黄的光,在无边的黑暗与寒冷里固执地燃烧着,微弱,却顽强,像一颗颗跳动在夜的心脏,又像漂泊旅人眼中,强忍着万千愁绪、未曾坠下的温热泪滴。我与它们,与这岸上沉默的江枫,就这样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秋水,遥遥地、无言地对望着。我们之间,仿佛缔结了一种无言的盟约,共享着这同一个清冷彻骨的长夜,以及一个共同的名字——愁眠。
愁绪,在这样的夜里,变得具体而庞大,触手可及。它不再是心底一丝飘忽的、无根的惆怅,而是这满天的、无处不在的霜华,是这耳边呜咽不止的江风,是这眼前吞噬一切的黑暗。它沉甸甸的,充塞于天地之间,也充塞于我的胸臆之间,无处安放,亦无法排遣。
就在这愁绪即将满溢、几乎要将我这叶孤舟也一同压沉的时刻,从姑苏城外那一片更深沉的黑暗里,一阵钟声,悠悠地、浑厚地传了过来。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那声音不疾不徐,超越了时间的流速,带着一种厚重的、苍凉的古意。它沉稳地穿透沉沉的夜幕,安然渡过寒冷的江水,一声声,一下下,清晰地敲在我的船舷上,也仿佛直接敲在我那无处安放的心坎上。奇妙的是,这穿越千山万水而来的钟声,并未加剧我那份具体的愁苦,反而像一只宽厚而温暖的手掌,带着慈悲的抚慰,将那即将满溢的、私己的愁绪,轻轻地抚平、摊开,然后融入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个人的那一点孤独、漂泊与失意,在这亘古如斯、涵容一切的钟声里,似乎找到了它的位置与归宿,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在一种宏大的对照下,带上了一丝属于流浪者的、诗意的庄严。
钟声,终于歇了。夜,因此显得更加寂静。那江上的渔火依旧在远处摇曳,岸边的江枫依旧在黑暗中默立。一切仿佛未曾改变。
而我,这个天涯倦客,将不再与愁绪搏斗。我只是静静地,重新掩上舱门,拥着这一船被钟声洗礼过的、清冷的秋思,如同拥着一件独一无二的行李,在这姑苏城外的水上,继续等待一个遥远而未知的黎明。
方才梦中尚存的一丝暖意,此刻已被秋夜刺骨的寒气驱逐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我下意识地揽紧微薄的衣衫,坐起身,推开了那扇轻薄的舱门。一股清冽得近乎锋利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让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抬眼向天际望去,心,也随之沉了下去——月,已然落了。天幕上那最后一点用以慰藉旅人的清辉,也已彻底沉沦。世界,仿佛骤然坠入了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唯有那无尽的、纯粹的黑暗,带着真实的重量,沉沉地、密密地压在我的心口,令人呼吸都为之一窒。
便在这万籁俱寂、几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刹那,一声乌啼,像一道冰冷的、猝不及防的裂纹,骤然划破了这凝固般的静谧。那啼声不算嘹亮,甚至有些嘶哑,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凄紧与苍凉,在空旷的、无遮无拦的天地间颤巍巍地回荡,只一瞬,便被更大的、更深的寂静所吞没。而这吞噬了啼声后的寂静,已不再是先前的空洞,它因这声短暂的呜咽而充满了孤独的、无人应答的回响。
我下意识地呵出一口白气,眼见着它在眼前迅速消散,融于黑暗。这寒意,竟是看得见的。霜满天。古人总说霜华在地,是银白色的秋霜覆盖了草木与地面。而在此刻,在这江心舟上,我却觉得,这霜是漫在天上的。那是一种弥漫、悬浮在每一寸空气里的、无形的寒冷粒子,它们并非飘落,而是从四面八方无声地渗透过来,穿透我单薄的衣衫,浸染我的肌肤,直至骨髓,带来一种由内而外的僵冷。江岸上,那些在日间想必是如火如荼、绚烂夺目的江枫,此刻也只剩下了模糊的、黝黑的、连成一片的轮廓,在带着水汽的寒风中默然伫立,如同一个个陷入永恒沉思的、忧郁的巨人。
与我一样无眠的,是那江上星星点点、摇曳不定的渔火。它们在不远处的几艘渔船上亮着,那光点是温暖的,却又是那般遥远,可望而不可即。那一点点昏黄的光,在无边的黑暗与寒冷里固执地燃烧着,微弱,却顽强,像一颗颗跳动在夜的心脏,又像漂泊旅人眼中,强忍着万千愁绪、未曾坠下的温热泪滴。我与它们,与这岸上沉默的江枫,就这样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秋水,遥遥地、无言地对望着。我们之间,仿佛缔结了一种无言的盟约,共享着这同一个清冷彻骨的长夜,以及一个共同的名字——愁眠。
愁绪,在这样的夜里,变得具体而庞大,触手可及。它不再是心底一丝飘忽的、无根的惆怅,而是这满天的、无处不在的霜华,是这耳边呜咽不止的江风,是这眼前吞噬一切的黑暗。它沉甸甸的,充塞于天地之间,也充塞于我的胸臆之间,无处安放,亦无法排遣。
就在这愁绪即将满溢、几乎要将我这叶孤舟也一同压沉的时刻,从姑苏城外那一片更深沉的黑暗里,一阵钟声,悠悠地、浑厚地传了过来。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那声音不疾不徐,超越了时间的流速,带着一种厚重的、苍凉的古意。它沉稳地穿透沉沉的夜幕,安然渡过寒冷的江水,一声声,一下下,清晰地敲在我的船舷上,也仿佛直接敲在我那无处安放的心坎上。奇妙的是,这穿越千山万水而来的钟声,并未加剧我那份具体的愁苦,反而像一只宽厚而温暖的手掌,带着慈悲的抚慰,将那即将满溢的、私己的愁绪,轻轻地抚平、摊开,然后融入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个人的那一点孤独、漂泊与失意,在这亘古如斯、涵容一切的钟声里,似乎找到了它的位置与归宿,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在一种宏大的对照下,带上了一丝属于流浪者的、诗意的庄严。
钟声,终于歇了。夜,因此显得更加寂静。那江上的渔火依旧在远处摇曳,岸边的江枫依旧在黑暗中默立。一切仿佛未曾改变。
而我,这个天涯倦客,将不再与愁绪搏斗。我只是静静地,重新掩上舱门,拥着这一船被钟声洗礼过的、清冷的秋思,如同拥着一件独一无二的行李,在这姑苏城外的水上,继续等待一个遥远而未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