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飘然于世,心归本源-《觉日》

  我并非厌恶这个世界。恰恰相反,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阳光抚慰肌肤的温暖,能细细品味花朵绽放时分的芬芳,也能静静地、不带偏执地欣赏人间舞台上轮番上演的悲欢离合。但在我意识的深处,有一个清晰无比的声音在低语:这一切于我,如同一场沉浸式观看的电影,一幕壮丽却终将谢幕的风景。我是一个永恒的旅人,在此处暂歇,我的灵魂,终将脱下这身名为“身体”的血肉袍服,洗净尘世的仆仆风尘,回到那遥远、宁静而光明的来处。

  一、疏离的旅人:清醒的观察者

  环顾四周,人们大多忙于建造与这个物质世界的坚固联结。他们用情感的牵绊、财富的积累、社会关系的网络以及层层叠叠的记忆丝线,将自己牢牢地、密密地捆绑于尘世之柱上,仿佛这便是存在的全部证据。而我,却感到一种与生俱来的、无法抹去的疏离感。这具承载着“我”的身体,这个被他人呼唤的姓名,都只是临时的寓所与便捷的代号。真正的“我”,是那寓所之内,一位始终保持着微妙距离的、清醒的观察者。

  二、存在的结构:穿透欲望的迷雾

  我曾向内探寻,思索人之存在的多层结构。在我看来:

  · 人魂居于这血肉之身,是思考、逻辑与个人欲望交织的场域,它负责处理日常的生存与交际。

  · 地魂流转于经络与能量之体,感受着情绪的潮汐涨落与生命能量的循环回环,它是感受与体验的中枢。

  · 而最核心的天魂,那一点源自本源的、不增不减的神圣火花,它栖居于最内层的光明灵体之中,是真正的“我”之所在。

  然而,欲望,尤其是那些粘稠的、执着的欲望,如同一种侵蚀性的毒咒,作用于这三重结构。有毒的食粮毁坏血肉的庙宇,枯竭而淤塞的能量阻滞经络的河流,而最甚者,是由执着与贪念编织的因果之网,如重重厚重的迷雾,障蔽了灵体本有的澄明与通达,让我们忘记了回家的路。

  三、飘然的修行:沉淀而非粘连

  于是,我选择了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姿态:沉淀,而非粘连;欣赏,而非占有。

  我依然会去爱,但爱得更自由,不试图将所爱之物攥紧至窒息;我依然会经历,但经历得更透彻,如同品茗,重在滋味,而非执着于茶杯。当灵魂不再被外在的戏剧过度牵扯、消耗与捆绑,它便自然而然地恢复了自身的轻盈与自主。我不再急于向世界大声疾呼、证明我的存在,因为存在本身,如同呼吸,无需任何外在的证明与喝彩。

  四、终极的自由:了悟后的归去

  “我可以飘然离去。”

  这份内心的确信,并非源于厌世或绝望,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知晓。它是一种了悟后的终极自由。是此生的因缘了了,是灵魂设定的功课圆满,是心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无有恐怖。当那一天必然来临,我将不挣扎,不恐惧,只是如秋叶般静美地飘落,如清风般无痕地掠过山峦,不惊扰一尘一埃,从容地踏上归途。

  【觉照时刻 · 灯塔的隐喻】

  在此生余下的所有光阴里,我愿做一座宁静的灯塔。

  我不必急切地靠岸,也无需引人注目。只是静静地,散发着由内而外的、平和而坚定的光芒。这光芒,或许能为其他仍在生命风浪中颠簸、迷茫的灵魂,提供一个方向的参照,送去一丝心灵的慰藉。我的存在本身,就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真相:我们远不止于此地的形骸,我们的故乡在星辰深处。

  既然归途已明,便可安然行走于当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放下对人事物的执着,都是一次小型的“飘然离去”的练习。那么,当最终的告别时刻到来,它也只不过是一次更盛大、更彻底、更欢欣的回归。

  我深爱这趟人间旅程,正因我深知家之所在。

  我飘然于世,只因我的心,早已归于那永恒光明、寂静欢喜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