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新火初燃-《退伍特种兵官场晋升之路》

  果城的秋意渐浓,高新区管委会大楼外的梧桐树叶已染上淡淡的金黄。林峰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目光掠过楼下井然有序的园区,最终落在远处那片象征着旧有发展模式的、略显陈旧的工业区。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光滑的鹅卵石——这是离开党校时,那位洞察世情的王教授私下赠予的,寓意“外圆内方”。

  他刚刚送走了又一拨前来汇报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履新半月,他并未急于烧起所谓的“三把火”,而是像一块高效的海绵,沉默而迅速地吸收着高新区庞杂的信息流,从产业布局到人事脉络。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早已涌动。刘国栋系人马的消极观望、钱有为副主任在会议上的几次“经验之谈”,都让他清楚,试探从未停止。

  是时候了。他转身回到宽大的办公桌前,屏幕上是一份精心打磨过的《关于设立“果城高新区产业创新引导基金”的初步构想》草案。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他将省城获取的政策风向、果城的现实困境与自身“精准打击”的特种兵思维融合的产物。他要改变的,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面式覆盖”,转而建立一支能够进行“点穴式”扶持的市场化基金,精准投向数字经济、绿色科技等前沿领域。

  这第一步,注定不会平坦。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平稳:“吴主任,请通知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下午三点,第一会议室,讨论产业引导基金方案。”

  市政府市长办公室。

  刘国栋刚刚听完心腹秘书关于林峰近期动态的汇报,尤其是下午即将讨论基金方案的消息。他靠在真皮座椅里,嘴角撇了撇,带着一丝不屑与恼怒。

  “搞基金?哗众取宠!”他冷哼一声,对垂手侍立的秘书说道,更像是在说服自己,“财政的钱,老老实实补贴、搞搞基建,大家都明白,也都能沾点光。他搞这一套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就是想另立山头,把资金掌控权抓在自己手里?好方便他上下其手,笼络人心!”

  “年轻人,看几本书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果城的水,是这种花架子能搅动的?”他自语道,随即指示秘书,“给老钱打个电话,让他‘务必’从专业角度,帮林副主任好好‘把关’!要充分论证风险!别让他把高新区的家底给败光了!”

  下午三点,高新区第一会议室。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光影。林峰坐在主持位,神情平静。吴婷坐在他侧后方,负责记录,眼神专注。与会人员陆续到齐,包括副主任钱有为,以及发改、财政、科技等关键科室的负责人。

  会议伊始,林峰没有过多寒暄,直接由吴婷配合ppt,清晰阐述了基金设立的背景、目标、运作模式及风险管控措施。方案逻辑严密,既有对省级政策的呼应,也有对本地企业痛点的精准把握。

  汇报刚结束,钱有为便轻轻咳嗽一声,率先发难。他扶了扶眼镜,脸上挂着惯有的、略带倨傲的笑容:“林主任,想法是很好的,很有魄力。我们这些老家伙,思想可能跟不上趟了。不过嘛……”他话锋一转,“财政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讲究一个稳妥。搞基金,投资有赚有赔,天经地义。可万一,我是说万一,投出去的项目打了水漂,这责任,谁来承担?我们怎么向市委市政府、向果城百姓交代?”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继续道:“而且,引入市场机构管理,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我们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产业发展,这目标能一致吗?会不会最后肥了机构,瘦了企业,空了财政?我觉得,还是现有的补贴方式更直接,更稳妥。”

  几位与钱有为关系密切的中层干部也纷纷点头,或补充一些技术性质疑,或强调操作层面的困难,会议室内一时被保守和疑虑的气氛所笼罩。

  林峰安静地听着,手指在那份纸质方案上轻轻点着,节奏稳定。他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等所有质疑声音基本平息后,才抬眼看向钱有为,目光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钱主任和各位同志的担忧,非常实际,也是我们设计这套方案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他首先肯定对方,展现了倾听的姿态,“关于责任。正因为责任重大,我们才不能因噎废食。基金设立,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约束,有层层审批和决策机制,更有贯穿始终的审计监督。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这套体系科学、严密、有效运行,而不是因为惧怕风险就无所作为。”

  他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关于目标一致性。这正是方案设计的精妙之处。我们会通过基金章程、委派产权代表、设定投资负面清单等方式,确保基金的战略方向牢牢掌握在管委会手中。市场机构的专业能力,是用来帮助我们实现产业培育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反过来主导我们。”

  他并没有与钱有为在具体细节上纠缠,而是迅速将争论拔高到战略层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传统的补贴模式,或许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但无法培育出真正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一种更符合市场规律、更能激发内生活力的思路。这个基金,就是一次关键的尝试。”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既回应了质疑,更描绘了愿景。钱有为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却发现原本几个附和他的中层,眼神都有些闪烁,似乎被林峰展现出的视野和决心所触动。

  “今天的讨论很有意义。”林峰适时收尾,不给对方继续纠缠的机会,“请各相关部门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细化方案,特别是风险管控部分。散会。”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林峰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钱有为乃至其背后的刘国栋绝不会轻易罢休。但他成功地在第一次正式交锋中,稳住了阵脚,并初步展示了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必要性。

  姜欣做了几道清淡小菜。饭桌上,她察觉到林峰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今天不顺利?”她夹了一筷子菜放到林峰碗里,轻声问。

  林峰摇摇头,笑了笑:“预料之中。改革就是动蛋糕,总会有人跳出来。”

  “你呀,有时候也别太急了。”姜欣语气温柔,“就像我们做手术,病灶再顽固,也得一层层剥离,急了容易伤到好组织。”

  她的话让林峰心中一暖,也若有所悟。他想起王教授的“圆融通达”,意识到光有锐气还不够,更需要智慧和耐心去化解阻力。

  “放心,我心里有数。”他握住姜欣的手,“对了,你进修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材料都提交了,在等通知。”姜欣笑了笑,“感觉像又回到了高考等成绩的时候。”

  家庭的温暖悄然浸润着他,抚平了白日博弈带来的精神消耗。他需要这块宁静的阵地。

  几乎同一时间,蓉城一家格调清新的咖啡馆内。

  夏灵与一位在省发改委工作的朋友小聚。闲聊间,朋友提到最近内部在讨论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强调了“产业接续”和“发展新动能”,与林峰构想的基金方向不谋而合。

  夏灵心中一动,端起咖啡杯,看似随意地接话:“哦?看来省里是真有这方面的考虑。我最近倒是在果城听到点风声,他们高新区好像也在琢磨类似的事情,想搞个产业引导基金,方向还挺前沿的。”

  她并未多说,只是播下了一颗种子。她知道,这类信息在特定圈子里流传开来,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势能。这既是帮林峰造势,也是为她自己后续可能的深度报道积累素材。她欣赏林峰的魄力,也乐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她的方式为他提供助力。

  果城,市委大楼。

  陈国华在书房里阅读着机要渠道送来的简报,其中一份提到了高新区关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的动议以及下午会议的大致情况。他放下简报,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

  秘书轻声问:“书记,看来林峰同志那边,阻力不小。”

  “嗯。”陈国华淡淡应了一声,“有阻力正常。钱有为跳出来,正在意料之中。关键是,林峰今天应对得不错,没乱阵脚,道理也讲明白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城市的夜景,目光深远:“这第一把火,烟是点起来了。接下来,是看他能不能把这火吹旺,还是被别人一脚踩灭。我们……再看看。”

  林峰点燃的新火,虽初燃即遇风,但火种已播下,只待风势一转,便可成燎原之势。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阵风,必将伴随着更激烈的博弈与更复杂的较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