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京城炸锅!朕的脸都被他打肿了!-《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第241章

  京城炸锅!朕的脸都被他打肿了!

  紫禁城,乾清宫。

  “咔嚓!”

  一声脆响,在死寂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那支崇祯皇帝朱由检刚才还爱不释手的“神机铳”,此刻已经断成了两截,静静地躺在冰冷光滑的金砖上,像一个破碎的玩具。

  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整个人都趴在了地上,额头紧紧贴着地面,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能感觉到,从御案后方,传来了一股几乎要将人冻结的寒意。

  那不是冬日的严寒,而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混杂着暴怒、惊骇和羞辱的彻骨冰凉。

  “假的……都是假的……”

  崇祯皇帝瘫坐在龙椅上,失神地喃喃自语。

  他的脸色,已经从最初的铁青,变成了一片毫无血色的惨白。

  他不是在说那份军报是假的。

  经过最初的震惊后,他那多疑的帝王心术,已经让他悲哀地意识到,那份军报,恐怕……是真的。

  因为,除了事实,没有什么谎言,敢编得如此离谱,如此夸张!

  他说假的,是指他自己!

  是他这个大明天子,被他那个远在太原的皇兄,当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

  人家在城外用神兵利器,屠杀数万铁骑,筑京观,威震天下!

  而他,却还在这里,拿着人家淘汰下来的残次品,沾沾自喜,以为得了什么绝世珍宝!

  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哈哈……哈哈哈哈……”

  崇-祯突然低声笑了起来,笑声嘶哑,充满了无尽的自嘲和屈辱。

  他的笑声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在空旷宫殿里回荡的,近乎疯狂的咆哮!

  “好!好一个朱衡!好一个朕的皇兄啊!”

  他猛地一拍御案,整个人都站了起来,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这是在做什么?他这是在打朕的脸!他用那四万颗鞑子的脑袋,筑成京观,狠狠地扇在朕的脸上!”

  “他是在告诉全天下!他朱衡,比朕这个皇帝,更能打!更能守这大明江山!”

  曹化淳把头埋得更低了,身体筛糠般地抖动着。

  他从未见过陛下如此失态。

  这不是普通的愤怒,这是一种权威被彻底践踏,尊严被无情羞辱后,所爆发出的歇斯底里的狂怒。

  崇祯在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要将脚下的金砖踩碎。

  “伤亡不足百人……斩首三万……哈哈哈,他怎么敢写!他怎么敢报!”

  “他这是在示威!是在向朕示威!”

  “他有如此强军,有如此神器,他想做什么?他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带兵南下,来问问朕,这龙椅坐得舒不舒服!”

  崇祯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明显的颤抖。

  那深入骨髓的恐惧,再一次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想起了太原城外,那三千官军一炮未放,便尽数归降的传闻。

  他现在完全相信了。

  拥有那种毁天灭地力量的军队,别说三千官军,就是三万,三十万,又能如何?

  谁会为了一个远在京城的皇帝,去对抗神明?

  “陛下……陛下息怒啊……”

  曹化淳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带着哭腔劝道。

  “代王殿下……或许……或许并无此意。他毕竟是皇室宗亲,是我大明的藩王,他这么做,也是为了扬我大明国威啊!”

  “国威?”

  崇祯猛地转过头,双目赤红地盯着他。

  “是他的国威,还是朕的国威?”

  “筑京观!此等残暴不仁之举,自古罕见!他将我朝廷,将朕的脸面,置于何地?!”

  “那些言官御史,会怎么说?天下的读书人,会怎么看朕?!”

  崇祯喘着粗气,他已经能想象到,当这份战报传遍朝野,将会掀起何等惊涛骇浪。

  那些平日里就喜欢捕风捉影,以抨击时政为名的清流言官们,绝对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上!

  他们会把朱衡骂成毫无人性的屠夫,把这场大捷,说成是动摇国本的暴行。

  而最终,所有的骂名,都会汇聚到他这个皇帝的身上!

  是他,给了朱衡“总领边务”的权力。

  是他,纵容了这个“屠夫”的诞生!

  想到这里,崇-祯的头,又开始剧烈地疼痛起来。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重新坐回龙椅上,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传旨。”

  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

  “命内阁,六部九卿,立刻入宫议事。”

  “另外,派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带一队精锐,即刻赶赴大同!”

  “朕要知道,那里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朕要他,亲眼去看看那座京观!用手,去数一数,上面到底有多少颗人头!”

  曹化淳心中一凛,他明白,陛下这是动了真怒,也起了真正的杀心。

  骆养性亲自出马,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调查了。

  这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对代王朱衡下手的理由!

  “奴才……遵旨!”

  曹化淳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很快,整个紫禁城,都因为崇祯皇帝的一道道旨意,而变得风声鹤唳。

  无数的官员,从温暖的被窝里被叫醒,顶着寒风,满心惶恐地赶往皇宫。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天,恐怕要变了。

  当那份来自大同的,堪称神话的战报,在朝会上传开时。

  整个皇极殿,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的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全都呆立当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同样的表情。

  荒唐,震撼,以及……不敢置信。

  首辅周延儒,手里捏着那份军报的抄本,手抖得几乎拿不住。

  他反复看了三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任何一个字。

  斩首三万,俘虏近万,己方伤亡不足百……

  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的圣贤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

  这已经超出了他对战争,乃至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

  “这……这……荒谬!简直是荒谬绝伦!”

  终于,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御史,颤抖着站了出来,指着军报,声嘶力竭。

  “此乃谎报军情!欺君罔上!自古至今,何曾有过如此荒唐的战绩?!”

  “请陛下,将那山西巡抚,下狱问罪!以正国法!”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没错!定是那朱衡,与地方官勾结,夸大战功,蒙蔽圣听!”

  “还有那筑京观之举!残暴不仁,有违天和,简直是我辈读书人之耻!恳请陛下,严惩此獠!”

  “一个藩王,手握重兵,擅开边衅,如今又谎报大捷,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朝堂之上,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大部分的文官,第一反应就是不信,是愤怒,是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而少数几个,如兵部尚书,则在极度的震惊之后,陷入了沉思。

  他们更倾向于,这份战报,是真的。

  因为,他们更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崇祯皇帝冷冷地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群情激奋的臣子们,一言不发。

  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冰冷的悲哀。

  谎报军情?

  他多么希望这是谎报军情啊!

  可是,他比谁都清楚,这恐怕,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而这些所谓的国之栋梁,面对这足以改变国运的惊天大捷,第一反应,不是欣喜,不是振奋,而是质疑,是抨击,是党同伐异!

  他看着这些人的嘴脸,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大明,或许真的,已经烂到了根子里。

  “够了!”

  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巨大的声响。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地看着天子,不知道他为何发怒。

  崇祯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真假与否,朕已派锦衣卫,亲赴大同查验。”

  “在结果出来之前,此事,不得再议!”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股不容辩驳的威严。

  “退朝!”

  说完,他便起身,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后殿,只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惊疑和不安。

  而此时,一队由上百名精锐锦衣卫组成的队伍,已经快马加鞭,冲出了京城,向着山西的方向,卷起一路烟尘。

  为首之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他坐在马上,面沉如水,心中却在翻江倒海。

  大同,京观,代王朱衡。

  他预感到,自己这一趟,恐怕会看到一些,让他永世难忘的东西。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此行的结果,将彻底决定,大明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