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代王的反击!一首童谣,杀人诛心!-《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

  大同府,阳光正好。

  战争的阴霾,似乎已经被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和那堆积如山的赏金,彻底冲散。

  城内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与以往不同的是,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听说了吗?咱们的代王殿下,那可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

  一个说书先生,在茶馆里,口沫横飞,说得活灵活现。

  “那天,五万鞑子兵,黑压压一片,跟乌云似的!就咱们城楼上李总兵,腿肚子都转筋了!”

  “就在这时!咱们代王殿下,身穿青袍,手持一把拂尘,站在城楼上,口中念念有词!”

  “只见他拂尘一挥,大喝一声‘风来’!平地里就刮起一阵妖风,吹得鞑子人仰马翻!”

  “再喝一声‘雷来’!天上就降下无数神雷,把那些鞑子,一个个都炸成了焦炭!”

  “哈哈哈,那叫一个过瘾!”

  茶馆内,满堂喝彩,掌声雷动。

  “好!”

  “说得好!就该这么炸死那帮狗娘养的!”

  而在街边的孩童,则拍着手,唱着一首新编的童谣。

  “拍拍手,唱唱歌,鞑子来了不用躲。”

  “代王爷,有神兵,打得鞑子叫爹娘。”

  “筑京观,镇北疆,谁敢再来心发慌!”

  “保我爹,护我娘,代王爷是活菩萨!”

  清脆的童谣,传遍了整个大同城。

  那些刚刚经历了战争恐惧的百姓们,听到这简单直白的歌词,无不感同身受,甚至有人,跟着哼唱起来。

  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没有什么比“保我爹,护我娘”更实在的了。

  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谁就是好官,就是活菩萨!

  至于什么“筑京观,有违天和”,他们不懂,也不在乎。

  他们只知道,那座立在城北,由鞑子人头堆成的京观,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那是座丰碑!

  是一座用敌人的死亡,换来他们安宁的丰碑!

  总兵衙门内。

  李成梁听着手下,汇报着城内这些“舆论”动向,脸上的表情,精彩至极。

  他看了一眼,正悠闲地坐在主位上,品着茶的朱衡,心中,只剩下两个字。

  高!

  实在是高!

  他现在终于明白,那天,殿下为什么要把那些老弱的鞑靼俘虏,放回草原。

  那些人,是活的广告!

  他们会把镇北军的恐怖,把朱衡神魔般的手段,传遍整个草原,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斗志。

  而现在,殿下又用这些说书先生和童谣,在民间,为自己造势。

  将一场血腥的屠杀,塑造成了神兵天降,保境安民的奇功。

  将一座残暴的京观,变成了百姓心中,守护家园的图腾。

  如此一来,“民心”,就牢牢地,掌握在了他的手中。

  这手段,简直是杀人不见血,诛心于无形!

  “殿下,您这……真是让末将,大开眼界。”李成梁由衷地赞叹。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朱衡放下茶杯,淡淡地说道。

  “笔杆子,有时候,比枪杆子,更有用。”

  他看向李成梁,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意。

  “而且,我猜,那些需要用笔杆子来对付的‘敌人’,很快就要来了。”

  李成梁一愣,还没明白朱衡的意思。

  就在此时,门外,一名亲卫,脚步匆匆地跑了进来。

  “启禀殿下!京城八百里加急!”

  “一队信使,送来了朝廷的公文!”

  来了!

  李成梁心中一动,下意识地看向朱衡。

  只见朱衡的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让他们进来。”

  很快,几名风尘仆仆的信使,抬着一个巨大的楠木箱子,走进了大堂。

  “京城信使,参见安抚使大人!”

  为首的信使,恭敬地行礼。

  “奉陛下旨意,将众位言官大人的奏本,呈送殿下御览。”

  说着,他打开了木箱。

  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摞厚厚的奏章。

  李成梁只是扫了一眼,就看到了那些奏章封面上,触目惊心的标题。

  《论代王朱衡三大罪十可杀疏》

  《泣血上陈,请斩国贼朱衡以谢天下书》

  ……

  李成梁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也知道,这些奏章,意味着什么。

  这是满朝的文官,在向殿下宣战!

  他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冒了上来。

  这群天杀的腐儒!

  我们在边关,拼死拼活地杀鞑子,保卫疆土!

  你们这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废物,躲在京城里,享受着安宁,现在,竟然反过来,要治我们的罪?!

  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

  “岂有此理!”

  李成梁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就要上前,去撕了那些奏章。

  “李总兵。”

  朱衡平静的声音,及时地制止了他。

  李成梁回过头,看到朱衡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那些足以让任何一个封疆大吏,吓得魂飞魄散的弹劾奏章,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堆废纸。

  “殿下……”李成梁的声音,有些哽咽。

  “无妨。”

  朱衡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走下台阶,来到那个木箱前,随手拿起一本奏章,翻看了起来。

  大堂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衡的身上。

  他们想看看,这位刚刚以雷霆手段,屠戮了数万铁骑的杀神,在面对满朝文官的口诛笔伐时,会是何等反应。

  是暴怒?是惶恐?还是不屑?

  然而,朱衡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

  他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奏章。

  仿佛在看的,不是弹劾自己的罪状,而是一本无关紧要的闲书。

  他看得很快,一本数千言的奏章,不过片刻,便翻到了底。

  然后,他拿起第二本,第三本……

  整个大堂,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成梁站在一旁,心急如焚。

  他恨不得,替殿下,把这些胡说八道的奏章,全都烧成灰烬。

  终于,朱衡放下了最后一本奏章。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信使。

  “就这些?”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

  为首的信使,被他看得心中发毛,连忙躬身道:“回……回殿下,都在这里了。”

  “嗯。”

  朱衡点点头。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举动。

  他转过身,走回案前,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

  然后,他将那张纸,递给了王五。

  “王五。”

  “属下在!”

  “把这张纸,连同这些奏章,一起,原封不动地,给京城的诸位大人,送回去。”

  王五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嘴角顿时咧开一个残忍的弧度。

  那张纸上,只写了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聒噪!尔等也配议我?”

  李成梁也看到了那八个字,整个人,都愣住了。

  嚣张!

  霸道!

  狂!简直是狂到了没边!

  面对满朝文武的联名弹劾,殿下的回复,竟然只有这八个字!

  这已经不是在解释,不是在辩驳了。

  这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对整个文官集团的……蔑视!

  他仿佛在说:

  一群只会摇唇鼓舌的废物,你们,连跟我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殿下……这……这恐怕不妥吧?”李成梁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这么送回去,京城,怕是真的要炸了!

  “有何不妥?”

  朱衡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只是那笑容,在李成梁看来,比万年冰窟,还要寒冷。

  “他们不是喜欢用笔杆子杀人吗?”

  “那我就陪他们玩玩。”

  “告诉他们,我朱衡,不喜欢解释。”

  “我只喜欢,用事实说话。”

  他转头,看向窗外,那座在阳光下,依旧散发着不祥气息的京观。

  “传我命令。”

  “全军休整三日。”

  “三日之后,拔营!”

  李成梁心中一惊,连忙问道:“殿下,我们……要去哪?”

  朱衡的目光,缓缓转向了地图上,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去草原。”

  “博尔哈死了,他的地盘,他的牛羊,他的女人,总要有人去接收。”

  “我去,帮他们草原,选一个新的主人。”

  “顺便,也让京城里的那些大人们,亲眼看看。”

  “我朱衡的刀,到底,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