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杨辰的布局,情报的提前泄露-《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

  第105章:杨辰的布局,情报的提前泄露

  粮草。

  这两个字,轻飘飘地从杨辰口中吐出,却像两座无形的山,轰然压在了议事堂内每一个人的心头。

  方才还因主战主守而吵得面红耳赤的众将,此刻都安静了下来。堂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只剩下烛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站在沙盘边的年轻人身上。

  单雄信眉头紧锁,铜铃大的眼睛里满是困惑。他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懂得用刀说话,却想不明白这两个字里藏着什么玄机。王伯当则抚着短须,眼中流露出思索的神色,似乎抓住了什么,却又隔着一层窗户纸。

  而主位之上的李密,双手负在身后,一言不发。他只是看着杨辰,那双鹰隼般的眸子里,情绪复杂难明。有审视,有考量,还有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

  杨辰对这些目光恍若未觉。他的指尖在冰冷的沙盘上轻轻划过,内心却是一片澄澈的平静。

  他当然知道李渊的命门在何处,甚至比李渊麾下的粮草官知道得更清楚。

  这一切,都源于三天前,他在自己府邸的书房中,与那个只有自己能看见的系统进行的一场交易。

  【情圣系统】的商城琳琅满目,不仅有诗词歌赋、武学秘籍,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特殊道具。

  那晚,在确定了要用“外部危机”来整合瓦岗内部矛盾的计划后,杨辰便毫不犹豫地花费了五百情缘点,兑换了一张名为【初级情报收集(卡)】的道具。

  卡片在系统中化作一道流光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清晰无比的信息,直接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目标:李渊势力。】

  【核心动向:李渊已集结河东主力大军,命其次子李世民为帅,不日将大举南下,兵锋直指洛阳。】

  【预计出兵时间:三日之内。】

  【预计行军路线:由龙门渡过河,沿洛水西岸急行军。】

  【兵力估算:先锋部队约三万,由李世民亲领。后军约十万,粮草辎重无数,绵延数十里。】

  正是这段精准到令人发指的情报,才让杨辰有了设下今晚这场“鸿门宴”的底气。他告诉李密的那套说辞,真假参半,是他精心为自己准备的保护色。

  所谓的“假想敌”,所谓的“虎狼之药”,所谓的“安排亲信伪装斥候”,全都是为了掩盖这情报的真实来源。他算准了李密多疑的性格,一个逻辑完美的谎言,远比无法解释的“神机妙算”更容易让他接受。

  只不过,连杨辰自己也没想到,他那准备好的“假斥候”还没来得及登场,李渊真正的斥候就已经浴血而至。这阴差阳错的巧合,让他这番布局显得更加天衣无缝,也让他在李密心中的形象,变得愈发深不可测。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此刻,他站在这瓦岗的权力中枢,感受着一道道或敬畏、或猜疑的目光,心中没有半分波澜。他知道,从今夜起,他才算真正在这乱世棋局中,落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关键棋子。

  思绪收回,杨辰抬起头,迎向众将的目光。

  “诸位将军请看。”他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的力量。他指着沙盘上那条从龙门渡蜿蜒至洛阳的路线,“李渊大军号称三十万,即便有所夸大,其能战之兵加上辅兵民夫,人数也绝不会少。如此庞大的军队,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换了只手,指向太原的方向:“太原距离洛阳,道路遥远。这意味着他们的粮草补给线,被拉得极长。长,就意味着脆弱。”

  “哼,道理谁都懂。”单雄信闷声闷气地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服气,“可李世民不是傻子,他们的粮道,必然有重兵把守。我们派多少人去,都是肉包子打狗。”

  “单将军说得对,强攻粮道,确是下策。”杨辰非但没有反驳,反而点头表示赞同。

  他这一表态,反倒让单雄信愣了一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辰的手指在沙盘上移动,最终在洛阳西面数十里外,几条山谷的交汇处停了下来。

  “李世民用兵,求稳,更求快。他的主力大军,一定会沿着洛水西岸这条主路急行,以求尽快兵临城下,给我们施加最大的压力。但他的粮草辎重部队,行动迟缓,为了不拖累主力,也为了更安全,极有可能会选择从这些相对偏僻的谷道穿行。”

  他抬眼看向单雄信:“所以,我们不必去冲击他防卫森严的主粮道,我们只需要派出一支精锐的骑兵,快,一定要快!像一把烧红的刀子,从这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切进去。我们不求全歼,甚至不求杀伤多少敌人。”

  杨辰的语调微微上扬,带着一股蛊惑人心的力量。

  “我们只要烧!放火烧掉他们的粮草!能烧多少烧多少!烧完就走,绝不恋战。一次不成,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让他李世民大军压境,却只能饿着肚子望城兴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议事堂内,一片死寂。

  所有将领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冲天的火光在敌军后方燃起,看到了唐军士兵因饥饿而骚动混乱的场面。

  这个计划,太疯狂了,也太诱人了!

  “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一直沉默的王伯当皱眉开口,“深入敌后,九死一生。一旦被李世民的骑兵缠住,便是有去无回的下场。而且,由谁领兵,是个大问题。需得是胆大心细,勇猛过人,且对周遭地形了如指掌的绝顶将才方可。”

  他的话音刚落,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两个人。

  一个,是满脸桀骜,跃跃欲试的单雄信。

  另一个,则是站在角落,一直抱着银枪闭目养神,仿佛事不关己的白袍小将——罗成。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罗成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眸子里,没有丝毫波动,只是淡淡地瞥了杨辰一眼,又重新合上。

  “我去!”单雄信往前一步,声如洪钟,“魏公!末将愿立军令状!不烧了李渊的粮草,末将提头来见!”

  李密没有理会单雄信的请战,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杨辰。

  “你这个计划,听上去不错。”他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但只是一个空泛的壳子。具体如何行动?派多少人马?从何处突入?如何接应?又如何保证,我们这支奇兵,不会被李世民提前察觉,反过来被他包了饺子?”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疾风骤雨,劈头盖脸地砸向杨辰。

  这是身为上位者的敲打,也是一场严苛的考验。李密要看的,不仅仅是杨辰天马行空的战略构想,更是他细致入微的执行能力。

  杨辰躬身一揖,神色不变。

  “回魏公。学生以为,此事需双管齐下。”

  “其一,为‘惑’。我们需派一员猛将,率领大军,在洛阳城外正面迎敌,摆出要与李世民决一死战的架势。动静越大越好,声势越足越好。如此,才能将李世民和他麾下主力的目光,全部吸引到正面战场上,为我们奇袭的部队,创造机会和时间。”

  “其二,为‘刺’。奇袭的部队,人数不宜多,三千足矣,但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一人双马,只带干粮和火油。他们将趁着正面战场开打的混乱,从……”杨辰的手指,在沙盘上一处极为隐蔽的山道上划过,“从这条‘福昌山道’潜入。此路崎岖难行,大军无法通过,却恰好能容纳一支轻骑。李世民定然想不到,我们会从这个地方钻进去。”

  “至于领兵之人……”杨辰顿了顿,抬起头,目光扫过单雄信,最后落在了罗成的身上。

  “单将军勇冠三军,正面迎敌,挫其锐气,非单将军莫属。”他先是捧了单雄信一句,让这位猛将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随即,他话锋一转:“而奇袭粮道,如在刀尖上跳舞,不仅需要勇,更需要冷静与速度。罗成将军的枪法,快若闪电,其麾下骑兵,来去如风,学生以为,乃是执行此任务的不二人选。”

  被点到名字的罗成,终于再次睁开了眼睛。这一次,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丝诧异。

  议事堂内,众将也是神色各异。杨辰这个安排,可谓是人尽其才,将瓦岗最锋利的两把刀,都用在了刀刃上。

  李密听完,依旧面无表情。他只是盯着杨辰,许久,才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问题。

  “这个计划,很周密。但它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李世民的粮草部队,真的会走那些谷道。万一他们不走呢?万一他们就跟在主力大军之后呢?你这支三千人的奇兵,冲进去,面对的可能就是数万唐军主力。这个责任,谁来负?”

  整个议事堂的空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杨辰。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个计划的生死,甚至,是杨辰自己的生死。

  杨辰沉默了片刻。

  他抬起头,迎着李密那冰冷的目光,脸上忽然绽开一个笑容。

  “魏公,打仗,哪有万无一失的道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自信。

  “学生负不起这个责任。但洛阳城,瓦岗的基业,赌得起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