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罗成的痛苦,兄弟情义的崩塌
夜风卷着魏公府里飘散出来的血腥气,吹过偃师城的每一条街巷。
那味道,黏稠,甜腻,带着一种死亡特有的腐败气息,像是给这座刚刚还在为新主欢呼的城池,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尸布。
罗成站在杨辰身后,一动不动,像一杆被钉死在原地的标枪。
他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喊杀声,兵器碰撞声,还有绝望的哭嚎。那不是一场战斗,那是一座营盘在分崩离析时,骨骼与内脏被活生生撕开的声音。
他的手,紧紧握着那杆银枪。
枪身冰冷,一如他此刻的心。
这杆枪,是他从记事起,就日夜陪伴的伙伴。他的父亲,北平王罗艺,曾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罗家的枪法,名为“百鸟朝凤”,是王者之枪,是堂堂正正,用来守护忠义的枪。
什么是忠?
什么是义?
从前,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就像头顶的青天,脚下的大地一样,清晰,简单,不容置疑。
忠,是为天下百姓,驱逐暴隋。
义,是与瓦岗山上那群虽然粗鲁,却能将后背交给彼此的兄弟,同生共死。
他曾以为,李密就是那个能带领他们实现忠义的人。那个在黎阳城下,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魏公,那个能与他们一同喝着烈酒,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读书人。
可现在,那个读书人,用一杯摔碎的酒,亲手杀死了他们的“大龙头”,杀死了那个将瓦岗之主的位置,拱手相让的结义大哥。
罗成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大殿中的那一幕。
他没有亲眼看见,可那溅起的血,那倒下的身影,那弥漫开来的血腥味,却比亲眼所见,更加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翟让,那个总是喝得醉醺醺,喜欢拍着他肩膀,大着舌头夸他“好小子,枪法比你爹还俊”的粗人,死了。
翟弘、王儒信……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都倒在了血泊里。
而他自己,就在不久前,在后院的柴房边,亲手打晕了那个跑来向他求援的,翟让的亲卫,胡三。
那只打在胡三脖颈上的手,此刻正握着枪。
枪杆上,仿佛还残留着胡三身体的温度,和那份朴素而炽热的恳求。
一股尖锐的刺痛,从罗成的心底泛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他握着枪的手,开始无法抑制地颤抖。
那杆曾挑落过无数敌将,重逾千钧的银枪,在这一刻,竟变得轻飘飘的,仿佛随时都会从他手中脱落。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瓦岗,那个聚啸山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的瓦岗,碎了。
他曾经视为兄弟手足的李密,那个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李密,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残忍。
他一直坚守的,那黑白分明的忠义世界,在魏公府那片猩红的血色中,彻底崩塌,成了一地拾不起来的碎片。
“将军。”
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是他麾下的一名队正,一个从北平府就跟着他的年轻人。年轻人的脸上,满是焦急与不解。
“城西,翟大龙头的旧部和魏公的亲卫打起来了,死伤惨重。咱们……咱们不管吗?那里面,好多都是咱们以前的老兄弟……”
老兄弟……
这三个字,像一根针,狠狠扎在罗成最脆弱的神经上。
他睁开眼,眼底布满了血丝。他看到那年轻队正眼中闪烁的光,那是一种他还未曾被玷污过的,干净的,属于袍泽的情义。
就像,从前的自己。
罗成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塞了一团滚烫的棉花,干涩,灼痛。
他想起了杨辰。
想起了那个穿着一身白袍,在血腥与杀戮中,依旧从容喝茶的男人。
想起了他刚刚那句平静的话。
“一盘菜,炒糊了,倒掉便是。可那些还没下锅的好食材,总不能也跟着一起扔了吧?”
原来,这就是“好食材”的觉悟。
要成为那盘新菜里的一部分,就必须眼睁睁地看着旧的菜,被倒进泔水桶里。哪怕那里面,有你熟悉的味道。
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从舌根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
他终于,将那句话,说了出来。
“约束好我们的人。”
他的声音,嘶哑,低沉,不带一丝温度。
“那不是我们的事。”
年轻的队正愣住了,他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将军。他印象里的罗成将军,是那个会在战场上,为了救一个普通士卒而身陷重围的“冷面神枪”。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罗成没有再看他,也没有再解释。
他转过身,目光投向了那个站在不远处,背对着满城烽火的身影。
杨辰没有回头,似乎正在与徐茂公低声交谈着什么。夜风吹动着他月白色的衣袍,那干净的颜色,在这片混乱肮脏的夜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的……理所当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棋盘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他,连一片衣角,都没有被染上颜色。
罗成忽然明白了。
杨辰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将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棋盘之外。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某个兄弟,不是为了某段情义,而是为了那盘棋最终的输赢。
而自己,既然选择了他,选择成为他手中的棋子,就不该再有棋子自己的悲喜。
那份撕心裂肺的痛苦,并没有消失,只是被他用一种更加坚硬的东西,强行压了下去,沉淀在了心底,变成了一块冰冷的铁。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颤抖的手,终于稳定了下来。
他重新握紧了手中的银枪。
这一次,枪身不再轻飘,而是与他的手臂,他的身体,他冰冷的意志,重新融为了一体。
他不再是那个快意恩仇的少年将军,不再是那个为兄弟情义而战的瓦岗好汉。
他正在成为,一把刀。
一把只为主帅清除一切障碍,斩断一切过去的,锋利而无情的刀。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街巷的混乱。
一骑快马在杨辰面前勒住,马上的骑士翻身下拜,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主公!洛阳急报!”
骑士从怀中掏出一个用蜡封好的竹筒,高高举过头顶。
杨辰接过竹筒,捏碎蜡封,抽出了里面的纸卷。
昏暗的火光下,他展开纸卷,目光一扫,原本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他身旁的徐茂公,也凑过来看了一眼,随即,那张本就煞白的脸,瞬间血色尽失。
“这……这怎么可能?!”徐茂公失声惊呼,“李世民……他怎么会……这么快?!”
夜风卷着魏公府里飘散出来的血腥气,吹过偃师城的每一条街巷。
那味道,黏稠,甜腻,带着一种死亡特有的腐败气息,像是给这座刚刚还在为新主欢呼的城池,蒙上了一层看不见的尸布。
罗成站在杨辰身后,一动不动,像一杆被钉死在原地的标枪。
他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喊杀声,兵器碰撞声,还有绝望的哭嚎。那不是一场战斗,那是一座营盘在分崩离析时,骨骼与内脏被活生生撕开的声音。
他的手,紧紧握着那杆银枪。
枪身冰冷,一如他此刻的心。
这杆枪,是他从记事起,就日夜陪伴的伙伴。他的父亲,北平王罗艺,曾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罗家的枪法,名为“百鸟朝凤”,是王者之枪,是堂堂正正,用来守护忠义的枪。
什么是忠?
什么是义?
从前,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就像头顶的青天,脚下的大地一样,清晰,简单,不容置疑。
忠,是为天下百姓,驱逐暴隋。
义,是与瓦岗山上那群虽然粗鲁,却能将后背交给彼此的兄弟,同生共死。
他曾以为,李密就是那个能带领他们实现忠义的人。那个在黎阳城下,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魏公,那个能与他们一同喝着烈酒,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读书人。
可现在,那个读书人,用一杯摔碎的酒,亲手杀死了他们的“大龙头”,杀死了那个将瓦岗之主的位置,拱手相让的结义大哥。
罗成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大殿中的那一幕。
他没有亲眼看见,可那溅起的血,那倒下的身影,那弥漫开来的血腥味,却比亲眼所见,更加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翟让,那个总是喝得醉醺醺,喜欢拍着他肩膀,大着舌头夸他“好小子,枪法比你爹还俊”的粗人,死了。
翟弘、王儒信……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个,都倒在了血泊里。
而他自己,就在不久前,在后院的柴房边,亲手打晕了那个跑来向他求援的,翟让的亲卫,胡三。
那只打在胡三脖颈上的手,此刻正握着枪。
枪杆上,仿佛还残留着胡三身体的温度,和那份朴素而炽热的恳求。
一股尖锐的刺痛,从罗成的心底泛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他握着枪的手,开始无法抑制地颤抖。
那杆曾挑落过无数敌将,重逾千钧的银枪,在这一刻,竟变得轻飘飘的,仿佛随时都会从他手中脱落。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瓦岗,那个聚啸山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的瓦岗,碎了。
他曾经视为兄弟手足的李密,那个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李密,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残忍。
他一直坚守的,那黑白分明的忠义世界,在魏公府那片猩红的血色中,彻底崩塌,成了一地拾不起来的碎片。
“将军。”
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是他麾下的一名队正,一个从北平府就跟着他的年轻人。年轻人的脸上,满是焦急与不解。
“城西,翟大龙头的旧部和魏公的亲卫打起来了,死伤惨重。咱们……咱们不管吗?那里面,好多都是咱们以前的老兄弟……”
老兄弟……
这三个字,像一根针,狠狠扎在罗成最脆弱的神经上。
他睁开眼,眼底布满了血丝。他看到那年轻队正眼中闪烁的光,那是一种他还未曾被玷污过的,干净的,属于袍泽的情义。
就像,从前的自己。
罗成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塞了一团滚烫的棉花,干涩,灼痛。
他想起了杨辰。
想起了那个穿着一身白袍,在血腥与杀戮中,依旧从容喝茶的男人。
想起了他刚刚那句平静的话。
“一盘菜,炒糊了,倒掉便是。可那些还没下锅的好食材,总不能也跟着一起扔了吧?”
原来,这就是“好食材”的觉悟。
要成为那盘新菜里的一部分,就必须眼睁睁地看着旧的菜,被倒进泔水桶里。哪怕那里面,有你熟悉的味道。
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从舌根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
他终于,将那句话,说了出来。
“约束好我们的人。”
他的声音,嘶哑,低沉,不带一丝温度。
“那不是我们的事。”
年轻的队正愣住了,他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将军。他印象里的罗成将军,是那个会在战场上,为了救一个普通士卒而身陷重围的“冷面神枪”。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罗成没有再看他,也没有再解释。
他转过身,目光投向了那个站在不远处,背对着满城烽火的身影。
杨辰没有回头,似乎正在与徐茂公低声交谈着什么。夜风吹动着他月白色的衣袍,那干净的颜色,在这片混乱肮脏的夜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如此的……理所当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棋盘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他,连一片衣角,都没有被染上颜色。
罗成忽然明白了。
杨辰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将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棋盘之外。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某个兄弟,不是为了某段情义,而是为了那盘棋最终的输赢。
而自己,既然选择了他,选择成为他手中的棋子,就不该再有棋子自己的悲喜。
那份撕心裂肺的痛苦,并没有消失,只是被他用一种更加坚硬的东西,强行压了下去,沉淀在了心底,变成了一块冰冷的铁。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那颤抖的手,终于稳定了下来。
他重新握紧了手中的银枪。
这一次,枪身不再轻飘,而是与他的手臂,他的身体,他冰冷的意志,重新融为了一体。
他不再是那个快意恩仇的少年将军,不再是那个为兄弟情义而战的瓦岗好汉。
他正在成为,一把刀。
一把只为主帅清除一切障碍,斩断一切过去的,锋利而无情的刀。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街巷的混乱。
一骑快马在杨辰面前勒住,马上的骑士翻身下拜,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主公!洛阳急报!”
骑士从怀中掏出一个用蜡封好的竹筒,高高举过头顶。
杨辰接过竹筒,捏碎蜡封,抽出了里面的纸卷。
昏暗的火光下,他展开纸卷,目光一扫,原本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他身旁的徐茂公,也凑过来看了一眼,随即,那张本就煞白的脸,瞬间血色尽失。
“这……这怎么可能?!”徐茂公失声惊呼,“李世民……他怎么会……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