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用无可辩驳的实力,彻底堵住这些悠悠众口!-《寒门小神童》

  钱玉宸也终于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只见他失魂落魄地捡起地上的折扇,看着苏明理。

  那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羞愧,有不甘。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彻底击溃后的茫然。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化为一声长长的、充满了苦涩的叹息。

  他知道,自己今日,输得一败涂地。

  他那点所谓的“诗才”,在苏明理这等真正的天赋面前,不过是井底之蛙的夜郎自大罢了。

  他的“诗心”在这一刻,也如同他掉落的折扇一般,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钱玉宸失魂落魄地退下。

  他那副模样,无疑给在场所有心存侥幸的挑战者敲响了警钟。

  苏明理的诗才,已然如高山仰止,非他们所能企及。

  那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更是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在场所有读书人的心中,让他们对这位七岁案首的才华,有了颠覆性的认知。

  广场上的喧嚣声渐渐平息了一些,但众人看向苏明理的目光却更加复杂。

  有敬畏,有嫉妒,也有人依旧不肯完全信服。

  毕竟,诗词之道,灵感偶得亦有可能。

  而真正能体现一个读书人经世致用之学的,还在于策论!

  就在此时,人群中又缓缓走出一人。

  此人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着一身崭新的细布襕衫,头戴儒巾,面容白皙,眉宇间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傲气。

  他正是本次清河县试,名列第二的学子,周博文。

  这周博文乃是县城大户周家的嫡长子,自幼聪颖,师从名师,平日里在县学甲班也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此次县试,他本是抱着夺魁之心而来,前两场的发挥也自认不错。

  却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苏明理。

  竟以七岁之龄,硬生生将他这志在必得的案首之位给夺了去!

  他心中的那份落差与憋屈,可想而知有多大!

  他承认苏明理的诗作确实惊艳。

  但在他看来,诗词不过是小道。

  真正的治国安邦之才,还需看策论的见识与格局!

  他就不信,一个七岁的乡野孩童,在策论上也能有那般惊世骇俗的表现!

  周博文走到苏明理面前,脸上那丝虚伪的客气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凌厉。

  他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苏案首!今日之事,已非你我二人学问切磋那么简单!”

  他目光如电,扫过在场的考官和众考生,“我周博文寒窗十载,日夜苦读,自认于经义策论一道,不敢说冠绝清河,却也自信不输于人!”

  “此次县试,我本以为案首之位唾手可得,却不想……却不想竟被一个七岁小儿夺了头筹!”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甘与质疑。

  “苏明理!我并非不信你天资聪颖,但七岁之龄,能有多少阅历?能有多少见识?竟能写出让诸位大人都赞不绝口的策论?”

  “此事,恕我周博文,以及在场诸多寒窗苦读的同仁,难以信服!”

  “今日,我周博文便要当着赵大人、陈教习以及清河县所有读书人的面,与你苏明理,在策论上一较高下!”

  他猛地一甩袖子,语气森然,“你我便以‘论清河县流民之患,及其安抚疏导之策’为题,各自陈述方略!”

  “若你苏明理的见解能胜过我周博文,我便当众承认你这案首名至实归,从此对你俯首称臣,再无二话!”

  “但——!”周博文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若你苏明理不过是浪得虚名,言之无物,那便证明此次县试定有蹊跷!”

  “我周博文,以及在场所有不服的考生,定要请赵大人彻查此事,还科举一个公道!甚至……甚至不惜上告府衙,重审此案!”

  “届时,这案首之位,自当物归其主,还我周博文一个公道!”

  这番话,已经不仅仅是挑战,更是赤裸裸的威胁和逼宫!

  他这是要将苏明理逼上绝路。

  一旦苏明理在策论上稍有逊色,他便会立刻煽动众人,将事情闹大,试图推翻这次县试的结果!

  广场上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问比试。

  而是关系到苏明理案首之名的生死之战。

  甚至很有可能引发一场科场风波!

  苏大山更是吓得脸色惨白,浑身抑制不住地发起抖来。

  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这个周博文,言辞如此激烈,用心如此歹毒,分明是要将他年仅七岁的儿子往死路上逼啊!

  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他只觉得天旋地转,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涌上心头。

  难道……难道他们这些泥腿子,就真的命该如此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不容易出了明理这么一个聪慧懂事的孩子,眼看着就要出人头地了,却要遭受这般无端的构陷和逼迫?

  难道种地的,就真的出不了读书的儿郎吗?

  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活该被人踩在脚下,连一丝改变命运的机会都不能有吗?!

  他死死地盯着场中那个小小的、却异常挺拔的身影。

  苏大山的心中充满了不甘、愤怒,以及对儿子那难以言说的担忧和心疼。

  他下意识地想上前阻止,想将儿子拉回到自己身后,远离这场险恶的风波。

  怀中的张氏也似乎感受到了这股肃杀之气,呓语声变得更加急促:“明理……我的儿……不要……不要……”

  苏大山连忙紧紧抱住妻子,目光焦急地看向场中的儿子。

  而苏明志,此刻那疯癫的脸上竟也露出一丝残忍的快意。

  他似乎乐于见到苏明理陷入困境,口中含糊不清地喊着:“斗!斗起来!本案首……看戏!”

  茶楼之上,陈教习的脸色早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万万没想到,这周博文竟敢如此大胆。

  公然在放榜之日煽动众人,质疑科举结果,甚至隐隐将矛头指向了他和赵知县!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子间的意气之争,而是对科场秩序的公然挑战!

  他心中怒火中烧,正要起身呵斥,却又强自按捺下来。

  他知道,此刻自己若是出面,反而会坐实了周博文“官官相护”的指责,让事情更加难以收拾。

  他只能紧锁眉头,目光锐利地盯着周博文,心中却也为苏明理捏了一把汗。

  这孩子虽然聪慧,但毕竟年幼,面对如此汹汹的攻讦和近乎无赖的逼迫,他能应付得来吗?

  刘明宇更是气得浑身发抖。

  他指着周博文怒骂道:“周博文!你……你休要在此妖言惑众!明理哥的才华岂容你污蔑!”

  而高台之上的赵知县,此刻是骑虎难下。

  他身为本次县试主考,对苏明理那三份惊才绝艳的答卷记忆犹新。

  尤其是那篇关于农桑流民的策论,其见识之深远,对策之务实,便是他自己也自愧不如。

  苏明理的案首之名,是他与两位同考官反复品鉴、一致公认的,绝无半分虚假!

  按常理而言,以苏明理那远超年龄的学识和沉稳心性,应对周博文这等挑战,本该是十拿九稳。

  但周博文这番话,却巧妙地煽动了那些落榜考生的不满情绪,将矛头引向了“科场不公”。

  这让赵知县心中暗怒。

  这周博文分明是输不起,想要借机生事!

  若他强行弹压,必然会引来更大的非议,甚至可能真的闹到府衙去,影响他的官声。

  可若任由周博文胡闹下去,科场的威严何在?

  他精心选拔出来的案首,岂不成了笑话?

  更何况,这苏明理毕竟只是一个七岁孩童,虽然才华横溢,但临场应变之事,终究难料。

  万一……万一他今日心神不宁,或者被这汹汹阵仗吓住,发挥失常,那又该如何收场?

  届时,不仅苏明理的案首之名保不住。

  连带着他这个主考官,恐怕也要背上一个“识人不明”甚至“徇私舞弊”的罪名!

  赵知县的脸色铁青,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心中念头急转。

  这确实是一场豪赌,赌注便是他赵德芳的官声和这清河县科举的颜面。

  “罢了!”

  赵知县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决断。

  事已至此,多思无益。

  这苏明理既然敢于应战,想必并非全无把握。

  他那份惊世骇俗的答卷,也绝非侥幸可得。

  今日这场文斗,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与其强行干预,不如就让他放手一搏!

  是龙是蛇,也该当众见个分晓!

  若他真能以七岁之龄,舌战群儒,力压众议。

  那不仅是他苏明理的荣耀,更是他赵德芳慧眼识珠的明证!

  赵知县心中暗暗期盼,这孩子定要顶住压力,将那份深藏的才华尽数展现。

  一定用无可辩驳的实力,彻底堵住这些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