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重宝不出国门-《带着机械文明去58年做幕后黑手》

  津门,本次武装部调用的部队人数更多,港口人声鼎沸,大领导陪着上次的三人来到这次提前准备好的文玩仓库。

  老人走在前面挥斥方遒,

  “木料和家具,留给你们可惜了,都搬走吧,起码能够妥善保管。

  瓷器,也全搬走”

  走到一件青铜器物面前,老人脸色郑重伸手轻轻抚摸,

  “青铜,铭文三百有余,

  国之重宝,

  绝对不能走出国门,

  这一件就算了……

  字画,还按上次的规矩,作者在世的每位作者只要一百件,作者已经过世的全要,价格按一百倍来计算……

  唔,又有永乐大典,还是武术和医学,一册一万,这里是是十三册,就按五十万算”

  龙国方的人以为听错了:“不是一本一万吗?十三册……”

  老人屡屡胡须:

  “单独拿出一册其实不能算珍贵,但一下子十三册还是连本,还是记录医学和武术的,所讲知识面已成体系,着实难得。

  永乐大典记载中最珍贵的就是医学和武术,你要是能把所有医学和武术部分凑齐,那三船粮食我可以做主全给你们……

  我们对祖国的文化最感兴趣,所以这些古书我们都愿意出高价购买,原版的没有,照片也是可以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可不全是糟粕。”

  龙国方面的人暗暗记在心里,工作继续……

  “玉器……”老人拿起一块古玉仔细端详

  “玉器不管新旧,新料也要,价格也按时价十倍计算,还有翡翠,田黄石,鸡血石等等,这些都可以这样计价……”

  身后的商务部负责人眼睛发亮,几天来的愁容终于散去了不少。

  走了一阵,老人忽然回头,跟大领导说道:

  “太过珍贵的我们可不敢选,这可都是名族瑰宝,还是不要走出国门的好……

  我们只要珍品,精品就好。”

  三天后,大领导带人送老人登船,登船前老人留下这样一句话:

  “那宝凤女士的远洋航运公司已经开张,你面前这三艘远洋轮船就是属于她的公司,来之前那女士交代过了,国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联系她,能帮的一定帮……”

  汽笛长鸣,看着远去的三艘巨型货轮,岸上的人全都眼眶微红:

  ‘看看,看看,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同胞啊……’

  ……

  文丽家,文秀和文惠在厨房处理赵衍拿过来的食材,文母精神头很足,早已微微弯曲的背已经挺直,花白头发的根部已经全黑,举手投足有一点点违和感,那是体能和力量增幅引起的副作用,得慢慢适应。

  文丽偷偷凑近母亲:

  “妈,这药时灵时不灵的,大姐和二姐都吃过了,她俩就没这么大的效果,咱一定要替赵衍守好秘密,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了。”

  文母翻个白眼:

  “你这会儿提是不是有点晚了?”

  文丽大惊:“妈。大姐和二姐知道了?”

  文母白一眼自己老闺女:

  “放心吧,我知道分寸,你回头跟小衍那个混小子说,以后可别这么折腾人了,这倒是提前说一句啊,你瞅瞅我这几天多狼狈……”

  文丽放下心来:“唉!妈,我回去就收拾他。”

  文母面露不满:

  “我说你……收着点,你俩的关系别人可不知道,你这个样子叫别人怎么看你……”

  文丽俏脸更红了,讷讷着说不出话来。

  “哎呦,我就说小衍这小子不简单,你想啊,长成那样儿怎么可能是个傻的,你再看看,这可真不得了哇。”

  二姐文惠浑身油烟味走了进来,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的肉,可算是开眼了。

  “你看看人家,读几本医书就能开出那么好的药来,”

  大姐文秀紧随其后也进来了。

  “自从吃了那几瓶药丸,我这浑身小毛病全不见了,确实神奇。”

  文母瞥一眼老大老二:“ 都弄完了?”

  “弄完了,我们都收拾好了。”文秀文惠

  “那就不留你们吃饭了,带上你们的那一份快回去吧……给大人孩子好好改善一顿儿……”

  “……”

  赵衍在梁拉娣家住了五天,自觉文丽的怨气应该已经消的差不多,这才溜溜达达回到福祥胡同。

  上班时间大家都不在,秦京茹带着孩子在读一部科普读物,小孩子童言无忌,赵衍也不敢放出太过超前的东西,只能临时从新华书店购买。

  粮食短缺,学校教师饿得都走不动道,教学工作已经进行不下去。

  学生们也饿,应对这种状态最好的办法是老老实实家里待着,什么都不做减少消耗,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如今有了津门那些粮食,转运,供给,都需要时间,预计两个月内,这些粮食能流入百姓手中。

  到时候学校应该能够恢复工作。

  棒梗和大毛燕妮九月份就可以去上学了,相信几个孩子成绩应该不会差。

  施文武提议让几个孩子跳级,赵衍还在犹豫,赵衍认为一个完整的童年对每个人的一生影响力很大,跳级,过早的让这些孩子进入社会,有些拔苗助长的成分,对他们的整个人生来说,未必是好事……

  进了后院,吴兰怀抱着赵建国,老黄驮着赵爱国,金毛耷拉着眉毛装睡觉,潜藏着的敌特并没有肃清,因此这条由械族伪装的金毛还得在家里坚守一段时间。

  “我刚从蔡家庄回来,”赵衍对吴兰说:

  “我给他们打了几头野猪,大家生活的都不错,粮食丰收了,前段时间我帮他们打的那几口水井起到作用了,旱季的时候这几口井都没有枯水过,地都是这几口井灌溉的。……”

  将蔡家庄的变化跟吴兰大概说了一遍,女人受难的时候是村子收留下来的,最困难的那几年都是村民们帮衬过来的,这份情谊吴兰从没有忘。

  刘岚曾经提过,说吴兰拖二食堂大厨老蔡往村里带过钱,数额还不小,赵衍猜测那应该是她这几个月攒下来的全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