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意想不到的订单-《带着机械文明去58年做幕后黑手》

  龙国四九城,轧钢一厂厂办。

  一群领导围坐在一起吞云吐雾,此时他们的脸上,有欢喜,有疑虑,有庆幸,还有钦佩,不一而足。

  “电话是昨天晚上接到的,

  已经确认来自黑金国没错。

  他们说了,联系方式是从赵灿先生送给他们的电动车上找到的。

  张口就要两万辆,还说是第一批订单,合作愉快的话还能追加。”发言的是副厂长李怀德。

  此时的李怀德歪着嘴巴强忍着笑意,整个人都在抖,颇有点压不住兴奋的意思。

  有人不可置信:“确定是咱厂子捣鼓出来的那玩意?

  咳,那东西充满电也就能骑出去三四十公里,速度最快也就能到四十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那玩意充一次电只能骑一个小时。

  你再参考摩托车,续航都是一百公里以上,速度也要快一些,造价方面,摩托车虽然贵一点,但也就贵一点,这不比电动车强得多吗,他们是怎么想的?会下这么大的订单?

  有人贬低赵衍的作品,李怀德第一个不乐意,

  “意向书已经传真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虽然他自己也想不通,但这不妨碍他对赵衍充满信心。

  厂长杨爱国将目光投向了沉默不语的刘玉华,“刘厂长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刘玉华点点头,悦耳的声音响遍全场,“黑金国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好一点。

  对于我们来说,一辆电动车可能是全家人的交通工具,因此我们会慎重,会仔细衡量,会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

  但黑金国人不一样。

  他们的家庭应该是不止有一辆交通工具。

  他们的老人有老人的交通工具,孩子有孩子的,青年,妇女,都有适合他们的交通工具。

  电动车速度慢,但使用方便,安全性比摩托车也要强一些,非常适合低龄和高龄人群。

  “……”全场静悄悄,

  大家集体认可了刘玉华的说辞,没人再提出疑问。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噗嗤……”笑出了声。

  “意思是,一车间和二车间这些天举办的学习班,算是歪打正着了?”

  “哈哈……”有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真的是,谁又能想到还有这一出呢?

  原本只是两个车间的人想要薅厂子羊毛,以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拿下一辆高大上的电动车。

  轧钢厂的产品这两年在外界算是已经有了一些名声,四九城就传着这样一句话,

  ——轧钢二厂出品,必属精品。

  因此,得知轧钢厂又出了一种电动自行车,马上就有人打起了主意,

  什么?不能交易?不能交易没关系,咱换,我拿两辆自行车跟你换……

  工人们会算账,每天加加班,跟着赵衍和秦师傅学习几个小时,不但能提升技术,到了结业的时候,还能白得一辆自行车,这谁能不动心?谁又能不重视?

  没看二车间那些一开始就被请出去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吗。

  那些人还组织起来闹过一次,只是秦淮茹的背景有多深?

  都不用高层动手,贾张氏领着一帮老姐妹,差点没把人打进医院去。

  厂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反正没有耽误上班时间,能从赵衍的学习班出师的人,技术都会明显提升,有这么好的机会,干嘛不干,

  反正加班补助转化成以成本价购买一辆电动车,厂子又不会赔钱。

  “那这次电动自行车分厂的厂长人选,已经有着落了呗?”又有人打趣。

  “哈哈……”又是一阵笑声。

  “秦淮茹啊,起码得做个副厂长,这些天大家可都看见了,绝对不比梁拉娣差,是不是啊,贾主任。”

  贾张氏一点表情都没给,“身为秦淮茹的婆婆,这项人事任命我得避嫌,你们别问我。”

  ……

  黑金国的人连面都懒得露,

  联系方式是哈里发的朋友赵灿送的礼物上写着的,这总不至于是假的吧?

  双方就在跨国电话上沟通好价格和工期,

  有之前的沙棘果和甘草订单,运输也熟悉,直接找那宝凤就成。

  随便传真一张订购合同,然后百分之五十的定金汇款就到账了。

  梁拉娣跟赵衍说这事的时候还在啧啧称奇,“你家亲戚到底是有多大能量啊?

  我觉得吧……

  但凡跟你家亲戚有点关系的人,跟咱做生意的时候都特别干脆,

  简直拿钱不当钱,太豪横了,他们就一点都不怕上当吗?”

  赵衍心中给哈里发点赞,决心下次给他两粒4.0尝尝。

  “我们的产品不但不可替代,还便宜,质量好,合作了这么多次,口碑已经慢慢建立起来了。”

  梁拉娣舒服地伸个懒腰,美好的曲线展露无遗,

  “物美还行,价廉我不能接受。

  看来我还得再抓一抓品质,回头看看有没有可能再给对面涨一波价格。”

  赵衍头皮一麻,

  ‘这娘们真的是……

  太招人喜欢了……’

  ……

  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中院。

  何雨柱正在跟父亲何大清吃饭。

  媳妇走了这几天,何雨柱整个人都陷入了混乱,

  每天除了上班,其他时间都是不说一句话,浑浑噩噩的。

  生活又回到了以前打光棍的时候,家里脏乱到没法下脚,衣服也脏到已经开始泛油光。

  没有亲生父母的正确引导,被别有用心的易忠海不断的洗脑,造成了何雨柱如今的悲剧。

  何大清心有愧疚,于是就把何雨柱的家务接了过来,每天做饭洗衣,整理家务。

  今天,何雨柱终于说话了:“我想去看看易忠海。”

  “戒断反应”

  这个词很适合现在得何雨柱。

  父亲走后,十五岁的何雨柱一个人带着妹妹,生活的艰辛,邻居的冷漠。

  那个时候,何雨柱最缺的是什么,可能是食物,但更缺的,其实是一句问候,一句安慰,一句关怀的话语。

  只有易忠海在劝他看开,劝他坚强……

  虽然只是张张嘴,但给何雨柱提供的情绪价值却很大,足够支撑他渡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随后的日子里,每到何雨柱犹豫不决的时候,易忠海都能跳出来,不厌其烦地给予他关怀,帮他出主意。

  如今何雨柱也能想明白,易忠海从一开始就目的不纯,

  但是,

  就像身体痛苦的人们吃止疼片,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已经形成依赖,

  想要戒掉,又哪里是容易的事情。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

  大多数人对父母往往会有某种程度的愚孝,即便父母对自己并不慈爱,他们也很难产生抵触情绪。

  而在何雨柱的心目中,易忠海跟父亲又有什么区别呢……

  何大清抬眼看看儿子,随后又低下头默默吃饭,

  直到吃完饭收拾桌子的时候,

  何大清才道:“去看看也好,这么多年,虽然一直在控制你的人生,但对你的关心也是实打实的……”

  ——杀人诛心。

  既然你易忠海能十年如一日的给傻小子洗脑,让他变成你希望的样子。

  那我也能三年如一日的给他再洗回来,

  我时间可能没你多,但我可是他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