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紫宸殿戟指权臣首 咸阳街火照幼主眸
紫宸殿的铜鹤香炉在震天雷的轰鸣中摇晃,陈墨踩着破碎的竹简冲向丹陛时,正看见吕不韦将那碗黑色药汁凑到嬴政唇边。孩子的小脸涨得通红,死死咬着嘴唇,乳牙深陷在宦官的手腕上——那宦官的手背上,还留着昨夜为庄襄王试药时的青黑印记。
“吕不韦!你的死期到了!”陈墨的连弩机发出破空声,箭矢擦过吕不韦的耳畔,钉在龙椅的扶手上,箭羽震颤如惊鸟。
吕不韦猛地回头,锦袍下的手闪电般按住嬴政的后颈,药碗在另一只手的掩护下倒扣进袖中:“陈太史好大的威风,带着韩地乱民就敢闯宫?”他的指尖在嬴政的颈动脉上轻轻摩挲,语气阴鸷,“你再往前一步,这孩子就得陪庄襄王去了。”
嬴政的眼中没有泪,只有与年龄不符的冰冷,突然狠狠抬脚,鞋尖正中吕不韦的膝弯。权臣吃痛的瞬间,陈墨已扑到丹陛前,墨家特制的“锁喉绳”如灵蛇出洞,缠住吕不韦的手腕——这绳索编了七道牛筋,越挣扎收得越紧。
“蒙恬!带人控制宫门!”陈墨吼声未落,年轻将领已带着轻骑冲入院中,长戟横扫间,黑冰台的残兵纷纷倒地。最角落里的太医令刚要掀动地砖下的机关,就被韩人络腮胡一扁担砸中后脑,药箱里滚出的银针散落一地,反射着晨光。
吕不韦被按在丹陛上时,还在狞笑:“你们以为赢了?庄襄王的遗诏在我手里,嬴政是赵女所生,按秦律根本不能继位——这天下,迟早是我的!”他突然剧烈咳嗽,嘴角溢出黑血,“我早就服了毒药,你们……谁也别想活!”
陈墨心中一紧,忙探他的脉息,果然紊乱如乱麻。这老狐狸竟如此决绝,宁死也要搅乱秦国。他转头看向嬴政,孩子正盯着地上的血,小拳头攥得发白,突然开口:“陈先生,他袖里的药碗,不是毒药。”
众人皆是一愣。嬴政挣脱宦官的手,捡起吕不韦掉落的玉佩,玉佩内侧刻着个“吕”字:“昨夜他给父王喂药时,我看见这玉佩沾了药汁,没有变黑——真正的毒药,会让玉变青黑。”
陈墨恍然大悟。吕不韦演的是苦肉计!他服的只是能让人暂时脉乱的迷药,目的是拖延时间,等雍城的私兵来救。他厉声对蒙恬道:“搜他的身!定有与雍城联络的信物!”
果然,在吕不韦的发髻里搜出半块虎符,与嬴显留下的“调兵符”正好能拼合。陈墨将两块虎符合在一起,青铜表面的齿痕严丝合缝,发出沉重的“咔哒”声——是昭王时期的“雍城调兵符”,能调动关中所有驻军。
“传我将令!”陈墨高举虎符,声音响彻紫宸殿,“持此符前往雍城,宣吕不韦谋逆,所有私兵就地解散,违抗者以叛国论处!”
蒙恬接过虎符,刚要转身,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是咸阳城的“警世钟”,只有在外敌入侵时才会敲响。一个侍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殿:“不好了!赵军……赵军突然渡过汾水,直逼晋阳!”
陈墨的心猛地一沉。晋阳是秦国在河东的重镇,若失守则关中震动。李牧怎么会突然出兵?难道郭开的策反是假的?他看向被按在地上的吕不韦,老狐狸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原来这才是他的后手,勾结李牧攻秦,逼自己腹背受敌。
“先生,我能帮你。”嬴政突然拉住陈墨的衣袖,小手指向殿角的舆图,“父王教过我,晋阳以西有处‘断喉谷’,若派一支轻骑守住那里,赵军的粮草就运不上去。”
陈墨低头看向孩子,他的脸上还沾着墨痕,是昨夜偷偷临摹“书同文”简册时蹭的。这孩子在邯郸质子府熬过八年,早已学会在恐惧中保持清醒。陈墨突然想起在邯郸保护嬴政时,他总爱问“为什么秦人要杀赵人”,如今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危机里。
“蒙将军,你带五千轻骑驰援晋阳,务必守住断喉谷。”陈墨的声音沉稳下来,“告诉王翦将军,让他从邯郸抽调三万兵马,抄李牧的后路——郭开虽贪,但在灭国面前,他会选秦国。”
蒙恬领命而去,铁甲铿锵声渐远。陈墨转身看向殿外,咸阳街的火光已经熄灭,文枢台的方向还在冒烟,但隐约能听到墨家弟子的呼喊:“《秦记》保住了!藏在密室里!”
他松了口气,对韩人络腮胡道:“麻烦你们带百姓清理街道,告诉大家,新君无恙,相邦谋逆已擒,赋税减半的承诺不变。”
韩人们欢呼着离去,老韩人还特意将那卷《诗经·韩奕》的竹简留在殿角,用石块压着。陈墨捡起竹简,上面的韩地古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新郑驰道旁百姓捧出的谷粒。
“陈先生,”嬴政的声音带着怯意,却很坚定,“父王的遗诏,真的在吕不韦手里吗?”
陈墨蹲下身,与孩子平视:“遗诏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信不信你。你看那些韩人,他们帮我们不是因为遗诏,是因为‘书同文’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指着窗外正在贴“书同文”布告的墨家弟子,“你若想做个好王,就记住,竹简上的字再漂亮,不如百姓碗里的饭实在。”
嬴政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抚过龙椅扶手上的箭痕:“我能学‘书同文’吗?像先生那样,让天下人都能看懂彼此的字。”
“当然能。”陈墨的心头一暖,“等处理完吕不韦的事,我就教你,从‘人’字开始——无论秦赵韩魏,首先都是人。”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墨家弟子的惊呼:“太史令!快来!吕不韦断气前,一直在念叨‘嫪毐’!”
陈墨心中一凛。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据说精通“转轮之术”,被送入宫中侍奉太后赵姬。吕不韦在死前念叨这个名字,绝非偶然。他快步走到吕不韦的尸身前,果然在其紧握的拳中发现半块木牌,上面刻着“长信宫”三字——是太后寝宫的记号。
“不好!”陈墨猛地起身,“太后宫里有危险!”
他冲向长信宫时,晨光正穿过回廊的窗棂,将地砖切成明暗交错的格子。宫人们抱着器物四散奔逃,没人敢阻拦。长信宫的宫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女子的哭喊,是太后赵姬的声音!
陈墨推门而入,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正掐着赵姬的脖颈,正是嫪毐!他的腰间挂着吕不韦的令牌,脸上带着疯狂的笑意:“相邦说了,若他出事,就带太后和新君去雍城,另立朝廷!”
嬴政不知何时跟了进来,躲在门后,小手紧紧攥着那卷《诗经》竹简。陈墨的目光与嫪毐对峙,右手悄悄摸到腰间的连弩机:“你觉得可能吗?蒙恬的轻骑已经控制了所有城门,雍城的私兵也被策反,你逃不掉的。”
“逃不掉就同归于尽!”嫪毐突然从袖中抽出匕首,抵向赵姬的咽喉,“让嬴政退位,封我为秦王,否则我就杀了太后!”
赵姬的哭喊撕心裂肺,嬴政的小脸煞白,却没有后退。陈墨的大脑飞速运转——嫪毐色厉内荏,他想要的是权力,不是死。他突然笑道:“你可知吕不韦为何让你这么做?他早就想借你的手除掉太后,再把弑后之罪推给你,自己好独揽大权。”
嫪毐的动作一滞:“你胡说!”
“我没胡说。”陈墨指着他腰间的令牌,“这令牌是假的,真正的相邦令牌有暗纹,你这个没有——不信你翻过来看看。”
嫪毐果然低头查看,就在这刹那,陈墨的连弩机射出两支箭,精准钉在嫪毐的手腕上。匕首落地的瞬间,嬴政突然从门后冲出,将手中的《诗经》竹简狠狠砸向嫪毐的膝弯——正是陈墨教他的“击弱法”。
嫪毐惨叫着跪倒,被冲进来的墨家弟子死死按住。赵姬瘫坐在地,看着嬴政的眼神复杂,有恐惧,有愧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陈墨走到惊魂未定的孩子身边,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怕吗?”
嬴政摇头,小手紧紧抓住陈墨的衣袖:“不怕,先生说过,字里有力量。”他举起那卷《诗经》,竹简边缘已被砸得卷曲,“就像这‘勇’字,上面是‘甬’,下面是‘力’,甬道再窄,有力气就能走出去。”
陈墨的心猛地一颤。这孩子竟从竹简里悟到了这么多。他看向窗外,晨光已洒满咸阳城,文枢台的烟也散了,露出檐角的“文枢”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人。”陈墨对墨家弟子道,“将嫪毐押入天牢,彻查他与吕不韦的勾结。派人去雍城,安抚那里的宗室,就说新君有令,凡参与谋逆者,只要交出兵器,既往不咎。”
安排好一切,他回到紫宸殿,却发现嬴政正坐在案前,用稚嫩的笔迹抄写“书同文”简册,旁边放着庄襄王的印玺,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
“先生,”孩子抬头,眼中有泪光,却很坚定,“我能像父王那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陈墨看着案上的竹简,上面的“民”字被孩子描得格外用力,墨痕透过竹简,在下面的布帛上印出淡淡的影子。他想起在邯郸看到的乞儿,在新郑看到的韩农,在咸阳看到的老驿卒,他们的脸渐渐与这“民”字重叠。
“能。”陈墨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只要你记住,竹简上的字是写给百姓看的,不是写给鬼神看的。”
就在这时,一个墨家弟子捧着加急竹简冲进来,脸色苍白:“太史令!不好了!晋阳传来急报,蒙将军在断喉谷遭遇埋伏,轻骑损失过半,李牧的主力……根本不在邯郸,全在河东!”
陈墨接过竹简的手猛地一抖,墨迹在“李牧主力”四字上洇开,像团化不开的乌云。他突然想起郭开在邯郸的诡异顺从,想起吕不韦死前的狞笑,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郭开不是降秦,是与李牧演了场戏,目的是让秦军放松警惕,好让赵军主力偷袭晋阳!
而邯郸的三万秦军,此刻怕是已经陷入了郭开和李牧的双重包围。
陈墨抬头望向东方,邯郸的方向被晨雾笼罩,仿佛藏着无数把淬毒的匕首。他握紧手中的竹简,上面的“书同文”三字突然变得无比沉重——文明的融合,终究绕不开铁血的碰撞。
嬴政看着陈墨凝重的脸色,小手默默握住了那枚“宸翰之宝”印玺。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个身影拉得很长,一个是尚未长成的君王,一个是守护文明的太史令,他们的脚下,是刚刚平息却暗流汹涌的咸阳,远方,是虎视眈眈的赵军铁骑和更深的阴谋。
这场关乎天下统一的棋局,显然还远未到终局。而那个隐藏在幕后,将郭开、李牧、吕不韦甚至嫪毐都当作棋子的人,究竟是谁?陈墨的心头,第一次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
紫宸殿的铜鹤香炉在震天雷的轰鸣中摇晃,陈墨踩着破碎的竹简冲向丹陛时,正看见吕不韦将那碗黑色药汁凑到嬴政唇边。孩子的小脸涨得通红,死死咬着嘴唇,乳牙深陷在宦官的手腕上——那宦官的手背上,还留着昨夜为庄襄王试药时的青黑印记。
“吕不韦!你的死期到了!”陈墨的连弩机发出破空声,箭矢擦过吕不韦的耳畔,钉在龙椅的扶手上,箭羽震颤如惊鸟。
吕不韦猛地回头,锦袍下的手闪电般按住嬴政的后颈,药碗在另一只手的掩护下倒扣进袖中:“陈太史好大的威风,带着韩地乱民就敢闯宫?”他的指尖在嬴政的颈动脉上轻轻摩挲,语气阴鸷,“你再往前一步,这孩子就得陪庄襄王去了。”
嬴政的眼中没有泪,只有与年龄不符的冰冷,突然狠狠抬脚,鞋尖正中吕不韦的膝弯。权臣吃痛的瞬间,陈墨已扑到丹陛前,墨家特制的“锁喉绳”如灵蛇出洞,缠住吕不韦的手腕——这绳索编了七道牛筋,越挣扎收得越紧。
“蒙恬!带人控制宫门!”陈墨吼声未落,年轻将领已带着轻骑冲入院中,长戟横扫间,黑冰台的残兵纷纷倒地。最角落里的太医令刚要掀动地砖下的机关,就被韩人络腮胡一扁担砸中后脑,药箱里滚出的银针散落一地,反射着晨光。
吕不韦被按在丹陛上时,还在狞笑:“你们以为赢了?庄襄王的遗诏在我手里,嬴政是赵女所生,按秦律根本不能继位——这天下,迟早是我的!”他突然剧烈咳嗽,嘴角溢出黑血,“我早就服了毒药,你们……谁也别想活!”
陈墨心中一紧,忙探他的脉息,果然紊乱如乱麻。这老狐狸竟如此决绝,宁死也要搅乱秦国。他转头看向嬴政,孩子正盯着地上的血,小拳头攥得发白,突然开口:“陈先生,他袖里的药碗,不是毒药。”
众人皆是一愣。嬴政挣脱宦官的手,捡起吕不韦掉落的玉佩,玉佩内侧刻着个“吕”字:“昨夜他给父王喂药时,我看见这玉佩沾了药汁,没有变黑——真正的毒药,会让玉变青黑。”
陈墨恍然大悟。吕不韦演的是苦肉计!他服的只是能让人暂时脉乱的迷药,目的是拖延时间,等雍城的私兵来救。他厉声对蒙恬道:“搜他的身!定有与雍城联络的信物!”
果然,在吕不韦的发髻里搜出半块虎符,与嬴显留下的“调兵符”正好能拼合。陈墨将两块虎符合在一起,青铜表面的齿痕严丝合缝,发出沉重的“咔哒”声——是昭王时期的“雍城调兵符”,能调动关中所有驻军。
“传我将令!”陈墨高举虎符,声音响彻紫宸殿,“持此符前往雍城,宣吕不韦谋逆,所有私兵就地解散,违抗者以叛国论处!”
蒙恬接过虎符,刚要转身,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是咸阳城的“警世钟”,只有在外敌入侵时才会敲响。一个侍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殿:“不好了!赵军……赵军突然渡过汾水,直逼晋阳!”
陈墨的心猛地一沉。晋阳是秦国在河东的重镇,若失守则关中震动。李牧怎么会突然出兵?难道郭开的策反是假的?他看向被按在地上的吕不韦,老狐狸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原来这才是他的后手,勾结李牧攻秦,逼自己腹背受敌。
“先生,我能帮你。”嬴政突然拉住陈墨的衣袖,小手指向殿角的舆图,“父王教过我,晋阳以西有处‘断喉谷’,若派一支轻骑守住那里,赵军的粮草就运不上去。”
陈墨低头看向孩子,他的脸上还沾着墨痕,是昨夜偷偷临摹“书同文”简册时蹭的。这孩子在邯郸质子府熬过八年,早已学会在恐惧中保持清醒。陈墨突然想起在邯郸保护嬴政时,他总爱问“为什么秦人要杀赵人”,如今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危机里。
“蒙将军,你带五千轻骑驰援晋阳,务必守住断喉谷。”陈墨的声音沉稳下来,“告诉王翦将军,让他从邯郸抽调三万兵马,抄李牧的后路——郭开虽贪,但在灭国面前,他会选秦国。”
蒙恬领命而去,铁甲铿锵声渐远。陈墨转身看向殿外,咸阳街的火光已经熄灭,文枢台的方向还在冒烟,但隐约能听到墨家弟子的呼喊:“《秦记》保住了!藏在密室里!”
他松了口气,对韩人络腮胡道:“麻烦你们带百姓清理街道,告诉大家,新君无恙,相邦谋逆已擒,赋税减半的承诺不变。”
韩人们欢呼着离去,老韩人还特意将那卷《诗经·韩奕》的竹简留在殿角,用石块压着。陈墨捡起竹简,上面的韩地古字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新郑驰道旁百姓捧出的谷粒。
“陈先生,”嬴政的声音带着怯意,却很坚定,“父王的遗诏,真的在吕不韦手里吗?”
陈墨蹲下身,与孩子平视:“遗诏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信不信你。你看那些韩人,他们帮我们不是因为遗诏,是因为‘书同文’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指着窗外正在贴“书同文”布告的墨家弟子,“你若想做个好王,就记住,竹简上的字再漂亮,不如百姓碗里的饭实在。”
嬴政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抚过龙椅扶手上的箭痕:“我能学‘书同文’吗?像先生那样,让天下人都能看懂彼此的字。”
“当然能。”陈墨的心头一暖,“等处理完吕不韦的事,我就教你,从‘人’字开始——无论秦赵韩魏,首先都是人。”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墨家弟子的惊呼:“太史令!快来!吕不韦断气前,一直在念叨‘嫪毐’!”
陈墨心中一凛。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据说精通“转轮之术”,被送入宫中侍奉太后赵姬。吕不韦在死前念叨这个名字,绝非偶然。他快步走到吕不韦的尸身前,果然在其紧握的拳中发现半块木牌,上面刻着“长信宫”三字——是太后寝宫的记号。
“不好!”陈墨猛地起身,“太后宫里有危险!”
他冲向长信宫时,晨光正穿过回廊的窗棂,将地砖切成明暗交错的格子。宫人们抱着器物四散奔逃,没人敢阻拦。长信宫的宫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女子的哭喊,是太后赵姬的声音!
陈墨推门而入,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正掐着赵姬的脖颈,正是嫪毐!他的腰间挂着吕不韦的令牌,脸上带着疯狂的笑意:“相邦说了,若他出事,就带太后和新君去雍城,另立朝廷!”
嬴政不知何时跟了进来,躲在门后,小手紧紧攥着那卷《诗经》竹简。陈墨的目光与嫪毐对峙,右手悄悄摸到腰间的连弩机:“你觉得可能吗?蒙恬的轻骑已经控制了所有城门,雍城的私兵也被策反,你逃不掉的。”
“逃不掉就同归于尽!”嫪毐突然从袖中抽出匕首,抵向赵姬的咽喉,“让嬴政退位,封我为秦王,否则我就杀了太后!”
赵姬的哭喊撕心裂肺,嬴政的小脸煞白,却没有后退。陈墨的大脑飞速运转——嫪毐色厉内荏,他想要的是权力,不是死。他突然笑道:“你可知吕不韦为何让你这么做?他早就想借你的手除掉太后,再把弑后之罪推给你,自己好独揽大权。”
嫪毐的动作一滞:“你胡说!”
“我没胡说。”陈墨指着他腰间的令牌,“这令牌是假的,真正的相邦令牌有暗纹,你这个没有——不信你翻过来看看。”
嫪毐果然低头查看,就在这刹那,陈墨的连弩机射出两支箭,精准钉在嫪毐的手腕上。匕首落地的瞬间,嬴政突然从门后冲出,将手中的《诗经》竹简狠狠砸向嫪毐的膝弯——正是陈墨教他的“击弱法”。
嫪毐惨叫着跪倒,被冲进来的墨家弟子死死按住。赵姬瘫坐在地,看着嬴政的眼神复杂,有恐惧,有愧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陈墨走到惊魂未定的孩子身边,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怕吗?”
嬴政摇头,小手紧紧抓住陈墨的衣袖:“不怕,先生说过,字里有力量。”他举起那卷《诗经》,竹简边缘已被砸得卷曲,“就像这‘勇’字,上面是‘甬’,下面是‘力’,甬道再窄,有力气就能走出去。”
陈墨的心猛地一颤。这孩子竟从竹简里悟到了这么多。他看向窗外,晨光已洒满咸阳城,文枢台的烟也散了,露出檐角的“文枢”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人。”陈墨对墨家弟子道,“将嫪毐押入天牢,彻查他与吕不韦的勾结。派人去雍城,安抚那里的宗室,就说新君有令,凡参与谋逆者,只要交出兵器,既往不咎。”
安排好一切,他回到紫宸殿,却发现嬴政正坐在案前,用稚嫩的笔迹抄写“书同文”简册,旁边放着庄襄王的印玺,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
“先生,”孩子抬头,眼中有泪光,却很坚定,“我能像父王那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陈墨看着案上的竹简,上面的“民”字被孩子描得格外用力,墨痕透过竹简,在下面的布帛上印出淡淡的影子。他想起在邯郸看到的乞儿,在新郑看到的韩农,在咸阳看到的老驿卒,他们的脸渐渐与这“民”字重叠。
“能。”陈墨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只要你记住,竹简上的字是写给百姓看的,不是写给鬼神看的。”
就在这时,一个墨家弟子捧着加急竹简冲进来,脸色苍白:“太史令!不好了!晋阳传来急报,蒙将军在断喉谷遭遇埋伏,轻骑损失过半,李牧的主力……根本不在邯郸,全在河东!”
陈墨接过竹简的手猛地一抖,墨迹在“李牧主力”四字上洇开,像团化不开的乌云。他突然想起郭开在邯郸的诡异顺从,想起吕不韦死前的狞笑,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郭开不是降秦,是与李牧演了场戏,目的是让秦军放松警惕,好让赵军主力偷袭晋阳!
而邯郸的三万秦军,此刻怕是已经陷入了郭开和李牧的双重包围。
陈墨抬头望向东方,邯郸的方向被晨雾笼罩,仿佛藏着无数把淬毒的匕首。他握紧手中的竹简,上面的“书同文”三字突然变得无比沉重——文明的融合,终究绕不开铁血的碰撞。
嬴政看着陈墨凝重的脸色,小手默默握住了那枚“宸翰之宝”印玺。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个身影拉得很长,一个是尚未长成的君王,一个是守护文明的太史令,他们的脚下,是刚刚平息却暗流汹涌的咸阳,远方,是虎视眈眈的赵军铁骑和更深的阴谋。
这场关乎天下统一的棋局,显然还远未到终局。而那个隐藏在幕后,将郭开、李牧、吕不韦甚至嫪毐都当作棋子的人,究竟是谁?陈墨的心头,第一次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