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五十年代穿越女的炮灰堂姐6-《快穿成炮灰?明明是在敛财囤货》

  属于她的那份,回房后她就藏系统空间了,以后这就是她的中转站了,反正每个世界能带走的,也就能装满它的这个空间。

  放在一起,还省得她扒拉着手指头算数了。

  当然,如果她从空间里倒腾出来东西了,还是能补足同等价值的东西。

  就聊胜于无吧,好歹不至于亏本了。

  有了一笔天降横财,桑家上下躺平的心更坚定了,毕竟之前的捡漏只能算小富。

  而现在,按照桑家人的消费水平,这些钱,已经足够吃喝一辈子了,对于更高一步的追求,桑家众人都表示,没有这种世俗的欲望。

  就、也行吧,反正这里要被掩,建房子什么的确实没必要。

  但个人的意志是不能与整体的社会形态做斗争的,不管桑家人心里怎么想的,每日全家人下地这件事,绝对不能落下一人。

  因为老桑家不仅要有福同享,还要有难同当,不然,会嫉妒到眼红哟。

  就连桑掌珠,因为昨日没实现带肉食回家的承诺,今日桑拿也死活不同意她脱离队伍。

  “不是,爹,你讲讲道理,我昨天带回来的东西,还不够你买肉吃?”

  桑拿撒泼打滚:“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说了都下地,就不能搞特殊。”

  桑掌珠表示,她还没忘记昨天他话中的嫌弃:“不是你说我干不了什么活,去了也是凑个人数?”

  “嘿嘿,闺女,你还真是高看了咱家的人哩,拿出个态度,被人找茬的时候有话说就完了。”

  桑拿这话的意思就是,不管干得咋样,反正态度摆出来了,干得不好那是能力有限。

  倒也是,以后的风气还真就越来越紧,宁愿现在瞎忙活,也不要落人话柄。

  但是:“爹,要不你们去找政府的人哭吧,咱家这地靠自己确实废了。”

  她是可以干,而且能干得又快又好,但全家这么多人呢,就她一个人死命干,是不是显得有些傻?

  桑宝珠现在总算知道大锅饭为啥吃不下去了,跟她一样心态的人多了啊。

  “哭过了,没用,人家领导说了,这种事情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让咱自己克服一下困难。”

  桑拿表示,这种事还用得着提醒?早在得知要分地的当天,他们就过去求助了呢,可惜,没啥用。

  “咳,那就找村长啊,他也不想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还有后进生吧?走出去不嫌丢脸?”

  “找了找了,不过你大伯说了,他们得先把自己的地摆弄明白了,才能腾出手来,让咱家能干多少先干多少。”

  好吧,就说桑家人不可能会这么老实,啥也不干就这么认命。

  所以这所谓的全家出动,就是骗骗老实人大伯呗,算了,既然只是做戏,那她就去演两集。

  也不用换衣服,反正身上这件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的,直接穿着下地也不心疼。

  其实老桑家虽然以前确实余财不多,但裁两件衣服的钱还是有的,可人家愣是能忍住。

  上下信奉的都是,衣服夏季能避体冬季能保暖就行,能吃饱才是大事,甚至不要求吃太好,跟周围人保持差不多的体型就行。

  桑掌珠觉得,他们比自己还能苟得住,是干大事的天选之体啊,就是全家老小都没这追求。

  家里25口人,共分得田地五十余亩,结结实实下地十来天,目前尚余三十多亩,实力演绎什么叫废物本废。

  但人虽然废物了点,别人愣是没敢指指点点。一个村子住久了,啥人啥品行还不知道?

  他们都坚信,以桑家人的脸皮,是能做出让人下地‘指点’‘教导’的事。

  所以大家都有志一同的选择-隔岸观火,坐看村长家为这个不成器的弟弟擦屁股。

  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桑老头跟他哥实打实的验证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的含金量。

  老桑家是得过就过,有种能活就活,活不了明天就死,但决不能累着自己的从容感。

  那村长家就是积极向上,不管是从面貌还是心态,都是当前社会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们家人口也多,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的壮劳力,跟老桑家这几个西贝货完全不一样。

  三十余亩地,愣是没用一个星期,就干得齐齐整整的,连种子都给下好了。

  完了,还事无巨细的交代了啥时候该浇水、施肥、除草,生怕这群废物一不小心,就把作物给养死了。

  桑掌珠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神,好了,不用担心了,这地里的作物管了能活,算她输。

  地种完,就该给几个哥哥们相看媳妇了,老桑家如今虽然不愁没钱花,但对于用地当聘礼的事,还是挺热衷的。

  因为他们条件开得好,哪怕名声在这一片不咋的,但一时之间也是挑花了眼。

  不过,老桑家对于娶进来的媳妇也不是啥人都可以的,家世不好、家里人偏心不消停的没关系,论极品就没他们怕的。

  但媳妇本身脑子得好,不能太过死板的,不能一门心思想着娘家耀祖的。

  人有小毛病没事,但心得正,这家里要出了个坏心的,早晚得出事。

  这么一筛选,人数就少多了,但宁缺毋滥么,反正他们家本来也没想着个个孙子都能娶着媳妇的。

  现在能有这光景,还是运气好,遇到好时候了。

  虽然如今还没来到新事新办的年头,但农家人,还是手头不怎么宽裕的农家人张罗婚事,虽然规矩多,但也不用拖拉太久。

  赶在炎炎夏季来临之前,老桑家跟批发大放送似的,选了个好日子,给前头六个孙子集中办了婚礼,也算是开了个集体婚礼的时髦了。

  大伯家20岁的大富、大贵18、大吉16,四叔家的多金18、多银16,五叔家的来福17,都赶上这般结婚大军。

  至此,大伯家只剩下了14岁的闺女大喜,小儿子10岁的大利,二伯家14岁的明珠,四叔家13岁的多宝,五叔家15岁的来寿,13岁的宝珠,额,再加上自己,7个没结婚的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