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奇怪地址-《四合院从震惊进步老爹开始》

  补充完能量,他继续刚那些知识,他要内卷所有人,毕竟重来一世,他明白一件事情,吃不来学习苦,那未来必须吃生活苦。

  还不如努力几年,安稳考上大学,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娇妻美妾,这个算了,这个年代不安全!

  落在桌面上那本摊开的、边角卷起的初三物理课本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晰感笼罩了他。

  书上那些原本需要仔细琢磨的文字、公式和图示,此刻如同活了过来,以一种近乎直觉的方式被他瞬间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思维运转的速度和深度,提升了数倍不止!

  他拿起桌上半截铅笔头,又翻出一张皱巴巴的草稿纸。纸上有一道他用原主记忆尝试解答的物理题,一道关于杠杆和力矩的复杂应用题,原主卡壳了好久。

  此刻,在“高效学习”状态的加持下,他的目光扫过题目,题干信息瞬间被捕捉、分析。脑海中关于杠杆原理、力矩平衡的知识点自动浮现、组合。

  各种可能的解题路径如同清晰的流程图在意识中展开,最优解瞬间被锁定。

  他甚至能“看”到力臂的长度、支点的位置、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物理模型。

  铅笔在粗糙的纸面上飞速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公式推导行云流水,计算过程精准高效,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和涂改。

  仅仅两分钟,一道让原主头疼半天的难题,被完美解答出来。

  字迹依旧带着少年的青涩,但逻辑的缜密和过程的简洁,透露出一种远超年龄的掌控力。

  ‘太容易了……’他凝视着指尖残留的铅笔灰。

  他没有继续沉浸在解题的快感中,而是果断地合上了物理课本。

  他需要光。不仅是家里盏油灯的光,更是未来在这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能照亮自己前路、庇护家人平安的“光”。

  这“光”,只能来自知识赋予的身份——大学文凭,体制内的干部身份!

  跳级,只是第一步。考上高中,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考上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铁道部!这是他为自己规划的最坚固的护城河。

  【叮!检测到宿主明确目标(跳级升学)与强烈进取心!】

  【触发引导任务:学海无涯(二)】

  【任务内容:在24小时“高效学习”状态下,完成初中三年全部数学、物理、化学全部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度理解与习题巩固。】

  【任务奖励:“逻辑思维强化”(永久提升),技能点+1】

  新的任务提示,带着更诱人的奖励(逻辑思维强化),如同魔鬼的耳语,在他脑海中响起。

  刘光鸿看着那个闪烁的任务提示,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他需要这“高效学习”状态,但他更要掌控自己的节奏,毕竟身体才是革命本钱,而且这个是打到牛鬼蛇神的时代,他可没有其他小说那么强,可以硬钢国家,不怕死。

  系统的任务,只是他达成目标的工具。

  他不会为了那点奖励,就透支自己,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1,他要的是效率,更是可持续进步。

  他重新翻开物理课本,却不是刚才的初三内容,而是初二下学期关于电路基础的一章。在“高效学习”状态下,这些基础内容如同掌上观纹,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但他看得异常认真,每一个基础概念,每一条基本定律,都反复咀嚼,试图在系统灌输的“入门”级知识之外,寻找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属于自己的感悟。

  他要榨干“高效学习”状态的每一分价值,但不是为了系统任务,而是为了自己真正夯实基础!难保有天被系统抛弃,还可以凭借小脑袋闯出一片天。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停在了布帘外。

  刘光鸿敏锐地停下了笔,没有抬头,但全身的感官瞬间提升到极致。那脚步声很轻,带着犹豫和试探。

  布帘被掀开一条缝。

  刘光天那张犹带惊恐和畏缩的脸探了进来,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半碗冒着微弱热气的、稀得能照见人影的棒子面糊糊。

  “三…三弟?”刘光天的声音细如蚊蚋,带着讨好和劫后余生的惊悸,“妈…妈让我给你端点肉糊糊…说…说你看书费脑子…”

  刘光鸿的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落在刘光天脸上,又扫过他手里那碗稀薄的糊糊。

  “放桌上吧。”刘光鸿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刘光天如蒙大赦,赶紧把碗放在桌角,眼神飞快地瞟了一眼刘光鸿摊在桌上的书本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那复杂的公式和图形让他一阵眼晕,心里莫名地升起一种敬畏。

  他不敢多留,放下碗就想溜,这就是学渣的本能。

  “二哥。”刘光鸿叫住了他。

  刘光天身体一僵,停在门口,紧张地回头。

  刘光鸿看着他,目光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以后,对学习上点心。爹的脾气你知道,下次,未必来得及拦下他,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父母问题。但不努力学习就是个人问题,你好好想想!”

  刘光天打了个哆嗦,想起之前皮带抽在地上的炸响,脸色更白了,忙不迭地点头:“知…知道了,三弟!我…我再也不敢瞎玩!”

  “嗯。”刘光鸿淡淡地应了一声,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回书本上,“去吧。”

  刘光天逃也似的掀帘跑了。

  刘光鸿端起那碗稀薄的肉糊糊,温热透过粗瓷传到掌心。这点热量,对他这具急需补充的身体来说,弥足珍贵。

  喝完糊糊,胃里有了点暖意。他放下碗,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看向窗外美景,他舒缓送送眼睛。

  接着继续翻动书页的手指微微一顿。目光停留在物理课本最后一页的空白处。

  那里用铅笔写着一行细小的、与原主笔迹截然不同的字迹,似乎是某个同学或者老师随手记下的一个地址和一个名字:

  *鼓楼东大街,棉花胡同乙七号院,钱工。”

  地址?人名?钱工?像是某个工程师?刘光鸿的记忆里完全没有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