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鼎宗,药庐之外,终年不散的药香此刻却带上了一丝肃杀的寒意。
宗主药王,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亲自看顾着一排足有三百座的炼丹炉。
他神情专注,亲自将一味味药材投入炉中,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祭祀。
每一炉汤药的主料皆是安抚心神的“安神汤”,可每当汤药即将熬成之际,他都会从一个素雅的玉盒中,捻起一小撮莹白如雪的粉末,小心翼翼地撒入其中。
一名年轻的弟子终于按捺不住,上前低声问道:“师尊,这‘北境雪莲粉’来路不明,五年前凭空出现在山门外,只留下一张字条,说此乃赠予丹鼎宗的‘投资’。您为何如此信它?如今宗门上下都传言此物与那‘血祭召魔’的预言有关,我们还用它,岂不是……”
药王头也不回,手中动作未停,声音却如寒铁般坚硬:“来路不明?我丹鼎宗行医救世,看的是药效,不是出身!五年前,北境三万驻军遭遇罕见血瘟,朝廷的药束手无策。正是这雪莲粉,被我配入汤药,从鬼门关前硬生生拉回了三百名濒死的病卒!三百条命!”
他猛然转过身,浑浊的老眼中精光爆射,死死盯着那名弟子:“那三百人,如今都是戍卫中州的好儿郎!现在,这救了三百条命的药,通过它的赠予者告诉我,‘血祭是为召魔’。你说,我是该信它,还是信那些要把我们中州天骄当成祭品的权贵?”
“我信它!”药王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药庐上空,“它救过人,我就信它到死!”
弟子被这股气势震得连连后退,不敢再言。
当夜,丹鼎宗主峰之上,灯火通明。
三百座炼丹炉的炉火被同时催发到极致,赤红的火焰冲天而起,竟将整片夜空都映照得一片瑰丽的赤色。
那火光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药王的精准操控下,于漆黑的夜幕中,缓缓勾勒出了两个巨大而清晰的古篆——
不祭!
这两个字,宛如神明的占卜,又似凡人的怒吼,悬于天际,一夜未熄。
与此同时,中州城内,暗流汹涌。
东市的巡查队营帐内,义卫统领李昭将一份从暗线手中得来的卷宗重重拍在桌上。
卷宗的封皮上,用狂放的笔触写着四个大字——天骄名录。
翻开卷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林清漪的名字,正排在第三位。
名字之后,是详尽的生平、修为、家世,以及一行用朱砂笔批注的小字:“性情刚烈,不易掌控,建议祭礼前三日,提前拘押。”
“好一个提前拘押!”李昭怒极反笑,眼中寒意凛冽。
这帮主战派的疯子,为了他们那虚无缥缈的“天道”,竟已将屠刀对准了自己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杀意。
硬碰硬,只会让城中百姓遭殃。
他不动声色,将卷宗付之一炬。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三千义卫集结于演武场。
李昭一身戎装,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刀,扫过每一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
“兄弟们,”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是义卫,何为义?保境安民,护我中州百姓,此为大义!”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黄澄澄的铜牌,高高举起。
铜牌样式古朴,上面只刻着两个深刻的篆字——丹心。
“从今日起,我三千义卫,每人胸前佩此铜牌,名为‘丹心令’!”李昭的声音陡然拔高,“见此令,如见我等守护中州百姓的丹心!城中宵小若敢为非作歹,欺压良善,先问问我们腰间的刀,答不答应!”
“我等,皆为民盾!”
三千义卫齐声怒吼,声震云霄:“皆为民盾!”
这道命令很快传遍了中州城。
起初,百姓们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些胸前佩戴着铜牌、巡逻时腰杆挺得更直的义卫。
渐渐的,有人明白了这背后的深意。
东市的一位老铁匠,默默关了铺子,用了一天一夜,敲打了上百枚一模一样的“丹心令”,分文不取,送给了左邻右舍。
“挂上吧,”老铁匠嘶哑着嗓子,“义卫大人们是咱的盾,咱自己也得是自己的墙!”
仿佛一颗火星落入干草堆,这股风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了全城。
书生们放下笔,用墨锭拓印“丹心”二字贴于门窗;妇人们停下针线,用红绳编织成铜牌的形状挂在孩童的脖子上;就连乞丐,也用石子在墙角画下了那两个字。
三日之内,整个中州城,从高门大户到陋巷茅屋,万家灯火之下,家家门楣之上,都悬挂着一枚或精致或粗糙的“丹心令”。
夜幕降临,那些铜牌在月光与灯火的映照下,反射着点点微光,如星火燎原,连成一片沉默而坚定的海洋。
命网星台,高耸入云,寒风凛冽。
那个被称为“观星童”的女孩,蜷缩在冰冷的星盘角落,瘦小的身躯不住地颤抖。
她手中紧紧攥着那支白玉命笔,笔杆上,一缕来自北境的鸦衔银丝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她的眼泪早已流干,只剩下无声的抽泣。
“你们都说……都说命丝断了,人就死了,再也听不见了……”她喃喃自语,声音破碎而绝望,“可为什么……为什么我还能听见?我听见他们在喊……在哭……在求救……”
那二十七根属于北境亡魂的命丝,在星盘上早已黯淡无光,被宗门长老断言为“尘埃落定”。
可只有她,这个与命网伴生的女孩,能听到那些丝线深处传来的、不甘的咆哮。
“够了!”她猛然抬头,稚嫩的脸庞上浮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决绝。
她不再理会宗门的教诲,不再敬畏那高高在上的天道。
她用尽全身力气,将那支缠绕着银丝的命笔,狠狠地插入了旋转不休的命盘中央!
“噗!”
命盘剧震,女孩喷出一口心头血,鲜血瞬间染红了玉笔和星盘。
她毫不犹豫,以指为引,蘸着自己的心头血,在繁复的命盘纹路之上,画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逆行符文!
“我,命网观星童,今日立誓!”她的声音尖锐而清晰,带着泣血的悲鸣,响彻星台,“愿听凡音,不问天诏!”
话音落下的刹那,整个命盘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嗡鸣。
那二十七根早已被判定为“死寂”的命丝,竟在血色逆纹的引动下,再度剧烈地震颤起来。
它们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哀鸣,而是同调共振,所有的频率汇成一股无形的力量,齐齐指向了遥远的北方——那块镇压着一切起始的,残破古碑。
文心塔,地库。
顾长青指尖轻触那枚温润如玉的“文心火种”,双目紧闭。
在他的感知中,那块预示未来的龟甲,其上的裂纹正在发生着诡异的变化。
原本清晰无比的“祭台生天魔”五个字,边缘开始模糊,一道道崭新的、细密的裂纹从旁滋生、延展,最终,竟硬生生地将原有的预言挤压、覆盖,衍变成了另一幅景象——
民怒焚祭台!
顾长青猛地睁开双眼,瞳孔急剧收缩。
他感应到的不是天道的修正,而是一种……一种自下而上的,磅礴到足以扭转乾坤的群体意志!
“不是我在改命……”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撼,“是他们……是丹鼎宗的药王,是李昭的丹心令,是中州万家的选择……是他们的意志,反过来,养活了这预言的命文!”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一阵急促的破风声响起。
一只通体漆黑的渡鸦穿透地库的阵法,如一道黑色闪电般落在他面前。
那正是被命丝引动,从北方飞来的信使。
渡鸦的爪中,紧紧攥着一小片布条,布条的边缘还在燃烧,散发着焦糊的气味。
顾长青伸手接过,只看了一眼,便认出那是上等锦帛撕下的一角,上面用朱砂写着一个名字——林清漪。
正是李昭亲手焚毁的“天骄榜”残片!
夜色更深,中州城外三十里,一座破败的荒庙。
一名盲眼老卒,怀中抱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断刀,正对着墙上一幅早已模糊不清的无名画像,一拜,再拜,三叩首。
他看不见,却仿佛能感知到画中人的存在。
他点燃三炷劣质的线香,插在简陋的香炉里。
就在香火燃起的瞬间,跳动的火光中,老卒的身后,一个由无数光点汇聚而成的、模糊的人形残影悄然浮现。
那残影,正是无数相似意志交织而成的“共识织魂”。
它没有五官,没有实体,却散发着一种悲悯而坚定的气息。
残影缓缓抬起手,轻轻地,抚过了老卒那因常年征战而佝偻的肩膀。
老卒身体一僵,浑浊的盲眼中,竟流下了两行滚烫的热泪。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一股久违的暖流,从心底升起,让他冰冷的四肢重新充满了力量。
同一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境山村,守卫乡里的老猎户;东部沿海的渔村,为亡子守夜的老渔夫;西部戈壁的驿站,独守孤灯的老驿丞……遍布中州南北的七十二个村落,都在上演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
文心塔顶,顾长青凭栏而立。
他面前的沙盘地图上,代表中州大地的区域,骤然亮起了七十二个微弱却无比坚定的光点。
这些光点彼此呼应,连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他望着这片星火,低声道:“火,已经学会走路了。”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悄然浮现:
【“薪尽火传”任务进度:63%——检测到群体意志二次觉醒征兆。】
六天的时间,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与暗流的激荡中悄然流逝。
中州城内,家家户户的丹心令依旧悬挂,义卫的巡逻也一如往常,仿佛一切纷争都已平息。
然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高门显贵,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空气中那根越绷越紧的弦。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人们在夜里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城中央那片最开阔的广场,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在那里破土而出。
风,越来越冷了。
那是一种浸入骨髓的寒意,预示着一场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风暴,即将在破晓时分,降临。
宗主药王,一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亲自看顾着一排足有三百座的炼丹炉。
他神情专注,亲自将一味味药材投入炉中,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祭祀。
每一炉汤药的主料皆是安抚心神的“安神汤”,可每当汤药即将熬成之际,他都会从一个素雅的玉盒中,捻起一小撮莹白如雪的粉末,小心翼翼地撒入其中。
一名年轻的弟子终于按捺不住,上前低声问道:“师尊,这‘北境雪莲粉’来路不明,五年前凭空出现在山门外,只留下一张字条,说此乃赠予丹鼎宗的‘投资’。您为何如此信它?如今宗门上下都传言此物与那‘血祭召魔’的预言有关,我们还用它,岂不是……”
药王头也不回,手中动作未停,声音却如寒铁般坚硬:“来路不明?我丹鼎宗行医救世,看的是药效,不是出身!五年前,北境三万驻军遭遇罕见血瘟,朝廷的药束手无策。正是这雪莲粉,被我配入汤药,从鬼门关前硬生生拉回了三百名濒死的病卒!三百条命!”
他猛然转过身,浑浊的老眼中精光爆射,死死盯着那名弟子:“那三百人,如今都是戍卫中州的好儿郎!现在,这救了三百条命的药,通过它的赠予者告诉我,‘血祭是为召魔’。你说,我是该信它,还是信那些要把我们中州天骄当成祭品的权贵?”
“我信它!”药王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药庐上空,“它救过人,我就信它到死!”
弟子被这股气势震得连连后退,不敢再言。
当夜,丹鼎宗主峰之上,灯火通明。
三百座炼丹炉的炉火被同时催发到极致,赤红的火焰冲天而起,竟将整片夜空都映照得一片瑰丽的赤色。
那火光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药王的精准操控下,于漆黑的夜幕中,缓缓勾勒出了两个巨大而清晰的古篆——
不祭!
这两个字,宛如神明的占卜,又似凡人的怒吼,悬于天际,一夜未熄。
与此同时,中州城内,暗流汹涌。
东市的巡查队营帐内,义卫统领李昭将一份从暗线手中得来的卷宗重重拍在桌上。
卷宗的封皮上,用狂放的笔触写着四个大字——天骄名录。
翻开卷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林清漪的名字,正排在第三位。
名字之后,是详尽的生平、修为、家世,以及一行用朱砂笔批注的小字:“性情刚烈,不易掌控,建议祭礼前三日,提前拘押。”
“好一个提前拘押!”李昭怒极反笑,眼中寒意凛冽。
这帮主战派的疯子,为了他们那虚无缥缈的“天道”,竟已将屠刀对准了自己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杀意。
硬碰硬,只会让城中百姓遭殃。
他不动声色,将卷宗付之一炬。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三千义卫集结于演武场。
李昭一身戎装,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刀,扫过每一张年轻或沧桑的脸庞。
“兄弟们,”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们是义卫,何为义?保境安民,护我中州百姓,此为大义!”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黄澄澄的铜牌,高高举起。
铜牌样式古朴,上面只刻着两个深刻的篆字——丹心。
“从今日起,我三千义卫,每人胸前佩此铜牌,名为‘丹心令’!”李昭的声音陡然拔高,“见此令,如见我等守护中州百姓的丹心!城中宵小若敢为非作歹,欺压良善,先问问我们腰间的刀,答不答应!”
“我等,皆为民盾!”
三千义卫齐声怒吼,声震云霄:“皆为民盾!”
这道命令很快传遍了中州城。
起初,百姓们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些胸前佩戴着铜牌、巡逻时腰杆挺得更直的义卫。
渐渐的,有人明白了这背后的深意。
东市的一位老铁匠,默默关了铺子,用了一天一夜,敲打了上百枚一模一样的“丹心令”,分文不取,送给了左邻右舍。
“挂上吧,”老铁匠嘶哑着嗓子,“义卫大人们是咱的盾,咱自己也得是自己的墙!”
仿佛一颗火星落入干草堆,这股风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了全城。
书生们放下笔,用墨锭拓印“丹心”二字贴于门窗;妇人们停下针线,用红绳编织成铜牌的形状挂在孩童的脖子上;就连乞丐,也用石子在墙角画下了那两个字。
三日之内,整个中州城,从高门大户到陋巷茅屋,万家灯火之下,家家门楣之上,都悬挂着一枚或精致或粗糙的“丹心令”。
夜幕降临,那些铜牌在月光与灯火的映照下,反射着点点微光,如星火燎原,连成一片沉默而坚定的海洋。
命网星台,高耸入云,寒风凛冽。
那个被称为“观星童”的女孩,蜷缩在冰冷的星盘角落,瘦小的身躯不住地颤抖。
她手中紧紧攥着那支白玉命笔,笔杆上,一缕来自北境的鸦衔银丝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她的眼泪早已流干,只剩下无声的抽泣。
“你们都说……都说命丝断了,人就死了,再也听不见了……”她喃喃自语,声音破碎而绝望,“可为什么……为什么我还能听见?我听见他们在喊……在哭……在求救……”
那二十七根属于北境亡魂的命丝,在星盘上早已黯淡无光,被宗门长老断言为“尘埃落定”。
可只有她,这个与命网伴生的女孩,能听到那些丝线深处传来的、不甘的咆哮。
“够了!”她猛然抬头,稚嫩的脸庞上浮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决绝。
她不再理会宗门的教诲,不再敬畏那高高在上的天道。
她用尽全身力气,将那支缠绕着银丝的命笔,狠狠地插入了旋转不休的命盘中央!
“噗!”
命盘剧震,女孩喷出一口心头血,鲜血瞬间染红了玉笔和星盘。
她毫不犹豫,以指为引,蘸着自己的心头血,在繁复的命盘纹路之上,画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逆行符文!
“我,命网观星童,今日立誓!”她的声音尖锐而清晰,带着泣血的悲鸣,响彻星台,“愿听凡音,不问天诏!”
话音落下的刹那,整个命盘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嗡鸣。
那二十七根早已被判定为“死寂”的命丝,竟在血色逆纹的引动下,再度剧烈地震颤起来。
它们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哀鸣,而是同调共振,所有的频率汇成一股无形的力量,齐齐指向了遥远的北方——那块镇压着一切起始的,残破古碑。
文心塔,地库。
顾长青指尖轻触那枚温润如玉的“文心火种”,双目紧闭。
在他的感知中,那块预示未来的龟甲,其上的裂纹正在发生着诡异的变化。
原本清晰无比的“祭台生天魔”五个字,边缘开始模糊,一道道崭新的、细密的裂纹从旁滋生、延展,最终,竟硬生生地将原有的预言挤压、覆盖,衍变成了另一幅景象——
民怒焚祭台!
顾长青猛地睁开双眼,瞳孔急剧收缩。
他感应到的不是天道的修正,而是一种……一种自下而上的,磅礴到足以扭转乾坤的群体意志!
“不是我在改命……”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撼,“是他们……是丹鼎宗的药王,是李昭的丹心令,是中州万家的选择……是他们的意志,反过来,养活了这预言的命文!”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一阵急促的破风声响起。
一只通体漆黑的渡鸦穿透地库的阵法,如一道黑色闪电般落在他面前。
那正是被命丝引动,从北方飞来的信使。
渡鸦的爪中,紧紧攥着一小片布条,布条的边缘还在燃烧,散发着焦糊的气味。
顾长青伸手接过,只看了一眼,便认出那是上等锦帛撕下的一角,上面用朱砂写着一个名字——林清漪。
正是李昭亲手焚毁的“天骄榜”残片!
夜色更深,中州城外三十里,一座破败的荒庙。
一名盲眼老卒,怀中抱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断刀,正对着墙上一幅早已模糊不清的无名画像,一拜,再拜,三叩首。
他看不见,却仿佛能感知到画中人的存在。
他点燃三炷劣质的线香,插在简陋的香炉里。
就在香火燃起的瞬间,跳动的火光中,老卒的身后,一个由无数光点汇聚而成的、模糊的人形残影悄然浮现。
那残影,正是无数相似意志交织而成的“共识织魂”。
它没有五官,没有实体,却散发着一种悲悯而坚定的气息。
残影缓缓抬起手,轻轻地,抚过了老卒那因常年征战而佝偻的肩膀。
老卒身体一僵,浑浊的盲眼中,竟流下了两行滚烫的热泪。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一股久违的暖流,从心底升起,让他冰冷的四肢重新充满了力量。
同一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境山村,守卫乡里的老猎户;东部沿海的渔村,为亡子守夜的老渔夫;西部戈壁的驿站,独守孤灯的老驿丞……遍布中州南北的七十二个村落,都在上演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
文心塔顶,顾长青凭栏而立。
他面前的沙盘地图上,代表中州大地的区域,骤然亮起了七十二个微弱却无比坚定的光点。
这些光点彼此呼应,连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他望着这片星火,低声道:“火,已经学会走路了。”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悄然浮现:
【“薪尽火传”任务进度:63%——检测到群体意志二次觉醒征兆。】
六天的时间,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与暗流的激荡中悄然流逝。
中州城内,家家户户的丹心令依旧悬挂,义卫的巡逻也一如往常,仿佛一切纷争都已平息。
然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高门显贵,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空气中那根越绷越紧的弦。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人们在夜里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城中央那片最开阔的广场,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在那里破土而出。
风,越来越冷了。
那是一种浸入骨髓的寒意,预示着一场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风暴,即将在破晓时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