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磐石镇里头那股子血腥味和焦糊味儿还没散干净呢,但喊打喊杀的声音总算歇了。
街面上,守城的兵士们正拖着快散架的身子骨,清理着乱七八糟的街垒,拾掇阵亡弟兄的尸首,个个脸上都带着疲惫,可眼神里却有一股子兴奋劲儿,三三两两凑一块儿,唾沫横飞地比划着。
“瞅见没?老子当时就在东门!莫日根那帮狼崽子想烧粮仓,嘿,咱韩校尉早就料到了!给他们来了个瓮中捉鳖!”
“你那算啥!北边!北麓山!那金光!我的个亲娘哎,你们是没瞧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四殿下!绝对是四殿下显灵了!”
“对对对!我也瞧见了!金光里头还有个人影儿呢!不是殿下还能是谁?殿下心疼咱北境的弟兄,看不下去狼崽子作孽了!”
这“四皇子显灵”的话头一起,就跟在滚油锅里撒了把盐似的,瞬间炸开了花,把击退敌军的喜悦都压下去不少。
毕竟,打胜仗常见,可这神仙显圣的事儿,几辈子能碰上一回啊?
而被两个亲兵“搀着”走路都打晃的沈言,这会儿正“虚弱”地往守备府走。
他一边半闭着眼装相,一边支棱着耳朵听弟兄们的议论,嘴角止不住的微扬,心里头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计划成了!这“神迹”的种子算是种下了,就看它怎么发芽、长成什么样了。
好不容易挪回守备府给他安排的那间僻静屋子,打发走了“殷勤”的亲兵,沈言闩上门,脸上那副病恹恹的样儿瞬间一扫而光。
他快步走到窗边,掀开一条缝,眯着眼打量外面。
街上,韩青校尉正带着人满世界搜捕混进城里的“钉子”。
那些摸进来的雪狼国死士,算是倒了大霉。
晚上借着混乱还能藏一藏,天一亮,在本地百姓和熟悉地形的守军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不时有某个角落传来短促的打斗声和呵斥声,接着就是一两个被捆得结结实实、鼻青脸肿的家伙被押出来。
有几个特别死硬的,想拉几个垫背的,结果直接被乱刀砍成了肉泥。
到晌午时分,城里基本就肃清了,抓了活的四十个左右,死的七八个,莫日根这把暗棋算是彻底废了。
城外的消息也断断续续传回来。
莫日根带着城外那几百骑,本想在外围杀人放火制造混乱,接应城里的同伙,结果被沈言带着人迎头撞上,又被那“金光”一吓,魂儿都丢了一半,扔下百十来具尸体,灰头土脸地朝着乌鸦岭方向逃了。
磐石镇这场劫难,总算是有惊无险地熬过去了。
可真正让磐石镇“活”过来的,还不是这退敌的消息,而是那桩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迹”。
不到一上午的功夫,“北麓山金光”的事儿就传遍了全镇的犄角旮旯。
那真是添油加醋,越传越邪乎!
菜市口,一个裹着破棉袄的老汉,跺着脚对围着他的人赌咒发誓:“俺亲眼瞧见的!那光,金灿灿的,从四殿下祠堂那边冲起来,比日头还亮!光里头有仙乐!俺听得真真儿的!”
旁边一个卖炊饼的婆娘立马接茬:“可不是嘛!俺家那口子当时在城头值守,他说不光有光,还看见金光里有个穿白袍的神仙,跟庙里四殿下的画像一模一样!殿下还开口说话了,声如洪钟,说‘北境安宁’哩!”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众人纷纷附和,好像每个人都亲眼所见一般。
这还不算完。
等到下午,镇中心那家最大的“醉仙居”酒馆开门,说书先生王快嘴把惊堂木一拍,清清嗓子,这故事立马就升级了。
“诸位客官,今日不说那三国,不表那隋唐,单表一表昨夜咱磐石镇,四皇子殿下显圣,惊退十万狼兵!”
王快嘴口沫横飞,比划得那叫一个热闹,“话说当时,城外狼烟滚滚,莫日根率领数千虎狼之师,就要破城!城内守军眼看死伤惨重,韩校尉血染战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北麓山上,轰隆一声巨响,犹如天崩地裂!一道金色光柱,粗如儿臂,直冲霄汉!光柱之中,四皇子殿下身着金甲,脚踏祥云,左手托着玉玺,右手握着宝剑,怒目圆睁,喝一声:‘番邦鼠辈,安敢犯我疆土!’”
他顿了顿,吊足胃口,压低了声音:
“殿下这一声吼不要紧,只见那金光分作万道金箭,嗖嗖嗖射向城外的狼兵!狼兵那是碰着就死,沾着就亡!哭爹喊娘,抱头鼠窜!莫日根那厮,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跑了百里地方才敢停步啊!”
底下听书的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惊呼连连,铜子儿哗啦啦地往场子里扔。
这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比官方版本可带劲多了,迅速成为最流行的版本,随着南来北往的商队、驿卒的口耳相传,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北境,甚至飘进京城。
到时候,会引发怎样的波澜,那就谁也说不准了。
守备府里,韩青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写战报,一边安排防务,听着外面越来越邪乎的传言,也是哭笑不得。
他当然知道没这么夸张,但殿下“显灵”稳定民心、激励士气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他也就乐见其成,只在给靖远侯的正式战报里,客观描述了“北麓山夜现异光,形似殿下衣冠冢方向,守军士气大振”的现象。
而事件的“总导演”沈言,在屋里“休养”了半天,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踱出房门,脸上依旧带着疲惫。
他找到韩青,先是“诚挚”地关心了一下城防和伤亡,然后才“不经意”地提起:
“韩校尉,此次能击退莫日根,全赖将士用命,殿下……殿下英灵庇佑。不过,经此一役,城内粮仓、武库等要害之地的守备,尤其夜间巡查,还需进一步加强啊。另外,”
他压低声音,“关于北麓山异象,百姓传言虽有不实,但于安抚民心大有裨益,是否可顺势加以引导,塑碑立传,以彰显殿下护国之德,亦可使军民一心,共御外侮?”
韩青正为战后安抚和防御的事儿头疼,一听沈言这话,句句说在点子上,特别是最后这个“塑碑立传”的建议,简直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既能顺水推舟坐实“神迹”,稳定人心,又能向上头表功,显示他韩青治军有方、连殿下英灵都来相助!
他立马对沈言刮目相看,觉得这年轻参军不光能打仗,心思也玲珑剔透!
“沈参军所言极是!高!实在是高!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韩青抚掌大笑,立刻叫来文书,吩咐起草文书,准备材料,要在北麓山祠堂前立一块“四皇子显圣碑”,把这事儿坐实!
沈言看着韩青兴冲冲去忙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第一步,借莫日根这把刀,把水搅浑;
第二步,用“金光”这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第三步,引导舆论,把这“神迹”的铁案砸实。
现在,就等着这消息慢慢发酵,传到该听到的人耳朵里了。
街面上,守城的兵士们正拖着快散架的身子骨,清理着乱七八糟的街垒,拾掇阵亡弟兄的尸首,个个脸上都带着疲惫,可眼神里却有一股子兴奋劲儿,三三两两凑一块儿,唾沫横飞地比划着。
“瞅见没?老子当时就在东门!莫日根那帮狼崽子想烧粮仓,嘿,咱韩校尉早就料到了!给他们来了个瓮中捉鳖!”
“你那算啥!北边!北麓山!那金光!我的个亲娘哎,你们是没瞧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四殿下!绝对是四殿下显灵了!”
“对对对!我也瞧见了!金光里头还有个人影儿呢!不是殿下还能是谁?殿下心疼咱北境的弟兄,看不下去狼崽子作孽了!”
这“四皇子显灵”的话头一起,就跟在滚油锅里撒了把盐似的,瞬间炸开了花,把击退敌军的喜悦都压下去不少。
毕竟,打胜仗常见,可这神仙显圣的事儿,几辈子能碰上一回啊?
而被两个亲兵“搀着”走路都打晃的沈言,这会儿正“虚弱”地往守备府走。
他一边半闭着眼装相,一边支棱着耳朵听弟兄们的议论,嘴角止不住的微扬,心里头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计划成了!这“神迹”的种子算是种下了,就看它怎么发芽、长成什么样了。
好不容易挪回守备府给他安排的那间僻静屋子,打发走了“殷勤”的亲兵,沈言闩上门,脸上那副病恹恹的样儿瞬间一扫而光。
他快步走到窗边,掀开一条缝,眯着眼打量外面。
街上,韩青校尉正带着人满世界搜捕混进城里的“钉子”。
那些摸进来的雪狼国死士,算是倒了大霉。
晚上借着混乱还能藏一藏,天一亮,在本地百姓和熟悉地形的守军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不时有某个角落传来短促的打斗声和呵斥声,接着就是一两个被捆得结结实实、鼻青脸肿的家伙被押出来。
有几个特别死硬的,想拉几个垫背的,结果直接被乱刀砍成了肉泥。
到晌午时分,城里基本就肃清了,抓了活的四十个左右,死的七八个,莫日根这把暗棋算是彻底废了。
城外的消息也断断续续传回来。
莫日根带着城外那几百骑,本想在外围杀人放火制造混乱,接应城里的同伙,结果被沈言带着人迎头撞上,又被那“金光”一吓,魂儿都丢了一半,扔下百十来具尸体,灰头土脸地朝着乌鸦岭方向逃了。
磐石镇这场劫难,总算是有惊无险地熬过去了。
可真正让磐石镇“活”过来的,还不是这退敌的消息,而是那桩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迹”。
不到一上午的功夫,“北麓山金光”的事儿就传遍了全镇的犄角旮旯。
那真是添油加醋,越传越邪乎!
菜市口,一个裹着破棉袄的老汉,跺着脚对围着他的人赌咒发誓:“俺亲眼瞧见的!那光,金灿灿的,从四殿下祠堂那边冲起来,比日头还亮!光里头有仙乐!俺听得真真儿的!”
旁边一个卖炊饼的婆娘立马接茬:“可不是嘛!俺家那口子当时在城头值守,他说不光有光,还看见金光里有个穿白袍的神仙,跟庙里四殿下的画像一模一样!殿下还开口说话了,声如洪钟,说‘北境安宁’哩!”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众人纷纷附和,好像每个人都亲眼所见一般。
这还不算完。
等到下午,镇中心那家最大的“醉仙居”酒馆开门,说书先生王快嘴把惊堂木一拍,清清嗓子,这故事立马就升级了。
“诸位客官,今日不说那三国,不表那隋唐,单表一表昨夜咱磐石镇,四皇子殿下显圣,惊退十万狼兵!”
王快嘴口沫横飞,比划得那叫一个热闹,“话说当时,城外狼烟滚滚,莫日根率领数千虎狼之师,就要破城!城内守军眼看死伤惨重,韩校尉血染战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北麓山上,轰隆一声巨响,犹如天崩地裂!一道金色光柱,粗如儿臂,直冲霄汉!光柱之中,四皇子殿下身着金甲,脚踏祥云,左手托着玉玺,右手握着宝剑,怒目圆睁,喝一声:‘番邦鼠辈,安敢犯我疆土!’”
他顿了顿,吊足胃口,压低了声音:
“殿下这一声吼不要紧,只见那金光分作万道金箭,嗖嗖嗖射向城外的狼兵!狼兵那是碰着就死,沾着就亡!哭爹喊娘,抱头鼠窜!莫日根那厮,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跑了百里地方才敢停步啊!”
底下听书的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惊呼连连,铜子儿哗啦啦地往场子里扔。
这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比官方版本可带劲多了,迅速成为最流行的版本,随着南来北往的商队、驿卒的口耳相传,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北境,甚至飘进京城。
到时候,会引发怎样的波澜,那就谁也说不准了。
守备府里,韩青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写战报,一边安排防务,听着外面越来越邪乎的传言,也是哭笑不得。
他当然知道没这么夸张,但殿下“显灵”稳定民心、激励士气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他也就乐见其成,只在给靖远侯的正式战报里,客观描述了“北麓山夜现异光,形似殿下衣冠冢方向,守军士气大振”的现象。
而事件的“总导演”沈言,在屋里“休养”了半天,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踱出房门,脸上依旧带着疲惫。
他找到韩青,先是“诚挚”地关心了一下城防和伤亡,然后才“不经意”地提起:
“韩校尉,此次能击退莫日根,全赖将士用命,殿下……殿下英灵庇佑。不过,经此一役,城内粮仓、武库等要害之地的守备,尤其夜间巡查,还需进一步加强啊。另外,”
他压低声音,“关于北麓山异象,百姓传言虽有不实,但于安抚民心大有裨益,是否可顺势加以引导,塑碑立传,以彰显殿下护国之德,亦可使军民一心,共御外侮?”
韩青正为战后安抚和防御的事儿头疼,一听沈言这话,句句说在点子上,特别是最后这个“塑碑立传”的建议,简直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既能顺水推舟坐实“神迹”,稳定人心,又能向上头表功,显示他韩青治军有方、连殿下英灵都来相助!
他立马对沈言刮目相看,觉得这年轻参军不光能打仗,心思也玲珑剔透!
“沈参军所言极是!高!实在是高!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韩青抚掌大笑,立刻叫来文书,吩咐起草文书,准备材料,要在北麓山祠堂前立一块“四皇子显圣碑”,把这事儿坐实!
沈言看着韩青兴冲冲去忙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第一步,借莫日根这把刀,把水搅浑;
第二步,用“金光”这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第三步,引导舆论,把这“神迹”的铁案砸实。
现在,就等着这消息慢慢发酵,传到该听到的人耳朵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