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协同系统的试练与深海的预警-《你是我的漏洞》

  北欧试点的光伏板下,那株星际玉米苗已经长到了半尺高,细弱却倔强地顶着两片嫩叶。凌霁蹲在沟边记录生长数据时,手腕上的通讯器突然震动——是潘多拉发来的“人机协同种植系统”测试启动提醒,萨赫勒、北欧、火星基地三个试点同步接入系统,屏幕上跳出一行绿色字样:“数据链路已接通,首次协同调度即将开始。”

  陆衡站在一旁,看着远处工作人员调试设备,指尖在平板上滑动,确认着北欧试点的参数:“潘多拉刚同步了今天的灌溉计划,根据土壤湿度和日照预测,比我们之前人工计算的量少了15%,说是能减少冻土区的积水风险。”

  “让团队按系统指令试试,但留两个人盯着幼苗状态,一旦出现萎蔫,立刻暂停灌溉。”凌霁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落在通讯器的实时数据上,“毕竟是第一次协同,得给彼此适应的时间。”

  指令下达后,灌溉系统缓缓启动,水流顺着预设的管道,精准地浇在每株幼苗的根部,没有一点浪费。潘多拉的语音适时响起:“检测到北欧试点土壤温度回升0.3℃,冻土融化进度符合预期;萨赫勒试点光伏板发电量达标,已自动调整灌溉时长;火星基地培育舱二氧化碳浓度略高,已启动通风系统。”

  凌霁看着屏幕上三个试点的数据同步跳动,突然笑了:“你看,它比我们想象中更懂‘灵活’。”

  陆衡也跟着点头,刚想说话,通讯器突然弹出一条红色预警,不是来自试点,而是来自深海——全球共生理事会的深海生态监测站传来消息,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热液喷口生物群出现异常死亡,监测到的海水温度比往年同期升高了2.1℃,超出了“盖亚”休眠前设定的安全阈值。

  预警消息很快传到理事会,原本讨论协同系统的会议紧急切换议题。屏幕上,深海探测器传回的画面触目惊心:原本聚集在热液喷口周围的管水母、盲虾成片漂浮在海水中,原本浑浊的热液变得稀薄,喷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显示,最高温度从300℃降到了220℃。

  “潘多拉分析了近三个月的深海数据,除了温度异常,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在上升,怀疑是海底地壳活动异常,导致热液喷口的成分改变。”沈策的声音从屏幕另一端传来,他刚接手理事会的深海监测项目,语气带着凝重,“更麻烦的是,这种异常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热液生物是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它们大量死亡,会影响上层鱼类,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深海物种灭绝。”

  凌霁看着数据图表,眉头紧锁:“‘盖亚’的生态监测网络有没有反应?它虽然休眠,但应该还在监测全球生态阈值。”

  “暂时没有异常信号。”潘多拉的语音及时响起,“推测此次异常属于局部地壳活动,未达到‘盖亚’设定的‘全球生态威胁’预警标准,但如果持续超过1个月,可能会触发低级别预警。”

  陆衡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敲击,调出全球地壳活动分布图:“我已经联系了地质学家和深海探测团队,明天出发前往马里亚纳海沟,实地勘察热液喷口的情况,同时投放更多监测设备,实时跟踪数据变化。”

  “我和你们一起去。”凌霁立刻说,“深海生态和陆地、太空不同,我们需要现场评估生物死亡的范围,还要判断这种异常会不会影响到浅海生态,甚至是全球气候。”

  沈策在屏幕那头点头:“我会让‘夜鸦’的技术团队配合你们,优化深海探测器的信号传输,确保数据能实时同步给潘多拉,方便它进行趋势预测。”

  第二天一早,凌霁和陆衡登上了前往太平洋科考船的专机。飞机上,凌霁翻看着深海生物的资料,陆衡则在和探测团队视频会议,敲定勘察方案。突然,凌霁指着一张管水母的照片说:“你看,这种生物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上次全球气候异常时,它们也是最先出现死亡的物种之一。”

  “所以这次必须尽快找到原因。”陆衡关掉视频,走到凌霁身边坐下,递给她一杯温水,“如果是自然的地壳活动,我们只能加强监测,做好后续的生态修复;但如果是人为因素,比如深海采矿或者非法排污,必须立刻制止。”

  凌霁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云层上。他想起萨赫勒的玉米地、北欧的光伏板、火星上的土豆苗,这些跨越了陆地、太空的生命,都依赖着地球生态的平衡。而深海,作为地球生态最隐秘的一环,它的异常,或许正是给人类的又一次提醒——共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安稳,而是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回应自然的信号。

  傍晚时分,科考船抵达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凌霁和陆衡站在甲板上,看着夕阳沉入大海,海水从湛蓝变成深蓝。探测团队已经准备好深海探测器,即将下潜到4000米的热液喷口区域。

  “准备好了吗?”陆衡看向凌霁,眼里带着询问。

  凌霁点头,握紧了手里的通讯器——那里连接着潘多拉,连接着远方的试点,也连接着这片深不可测的大海。“开始吧,我们得知道,这片深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探测器缓缓潜入水中,屏幕上的画面逐渐变暗,只有探照灯照亮的区域,能看到海水里漂浮的微小生物。凌霁和陆衡凑在屏幕前,屏息盯着画面,等待着探测器抵达热液喷口的那一刻,也等待着揭开这场深海异常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