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该怎么脱贫致富?-《穿到哪里苟哪里》

  出来扶起放在角落的自行车,沈瑜跨上去骑的飞快,一转眼就融入黑夜中。骑出去好远才扔进空间,又快速的移出红旗轿车开着就走。他们就算有人跟着,这么黑也只会听到汽车声,会以为有人接应她,更不敢轻举妄动--正好!

  没开越野车,实在是她的越野车太费油了。上次从市里回来,用了半箱油的油。先不说汽油型号,这里的汽油没有单位她根本弄不到的。所以这次她只能开轿车了。不过想想这个红旗更符合这个年代,应该更不打眼吧。

  为了猪肉保鲜,她把东西都放到空间,飞速的往回开。脑子里不停的想着大队里的情况。

  青山大队很穷。可是她这些天了解的,附近的大队富裕点的可不少。许多大队都有副业。这时候是不让私下买卖的,不然抓到就是投机倒把罪,重得有判死刑的,还有劳改的,最轻也得罚款、受教育。

  不过副业养殖的,可以卖给国家啊!虽然供销社收的价格不高,可是也能改善一下生活的。只是不允许个人经营,可以大队成立养殖副业。只是钱得大队自己出,而青山大队太穷了没钱。

  之前闹得厉害的时候,有一波人去兴华大队里要砍社员院子里很多年的一棵果树。还要拔他们自留地里的菜,激起民愤,被村民集体攻击了,甚至还闹到了公社。之后再没有人敢来农村找事。

  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把大部分都交给了国家,自己都吃不饱,你们还来砍树,拔那点自留地里的菜。不是要逼死人么!

  而且国家缺物资,是鼓励农民搞副业的。就是价格确实不太高,没办法国家现在也是困难时期。而且怎么也算有一点进项。天长日久的,积少成多。最起码人家大队都能吃饱饭了啊!

  一些大队搞养殖,搞村办工厂,先富了起来。虽然这时候都是均分制,没有什么大的贫富差距。可是能吃饱,能穿暖,有余钱,还能时不时打打牙祭,已经是天大的好日子了。比起吃不饱穿不暖的大队不知道好了多少。

  青山大队之所以养家畜的少,一是大队没钱,而且家畜容易死,穷人不敢赌。

  二是任务猪要够一百三十斤才能回收。这里和后来那动辄几百斤的猪不能比。社员没有粮食喂,只能春天抓了小猪,割了猪草煮猪食喂。所以长得很慢。若是不达标,国家不收,那就得再养一年,冬天没有猪草喂,猪饿死吗?

  富裕一点的大队,可以在后几个月掺点麦麸、豆饼(豆粕)喂,达标一点没有问题。卖了钱给社员分,能改善生活、还有盈余再接着多养家畜。属于良性循环。

  可是青山大队的豆饼、麦麸、糠皮子,一部分喂了队里的几头任务猪,一部分分给了社员。

  可是被贫穷的社员们吃了。

  没办法,粮食不够又没钱买,人总不能饿死吧。就这样还年年赊欠队里的粮食。而队里没钱,只能打白条,导致那些能干的、工分多的人家也没有钱拿。这样恶性循环,所以越来越穷。

  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路况不好。地都在山坡上,导致不能用机器化,只能完全人工干。人家上林大队都是用拖拉机翻地、收割的。不光节省人力还能多开垦多种植。人家大队自己已经买了两辆拖拉机了,加上公社里的拖拉机也能支援,粮食种得多,副业搞得好。家家都能吃饱穿暖,手里还能攒点余钱。

  自己这大队可怎么整啊!沈瑜本来就是来苟着的,可是村民对他们姐弟很好,看着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她也挺揪心,所以想着怎么样能帮着大家改善一下呢!

  苦恼了一路,又是在村外下车,骑上自行车,打着手电往回骑。进了大队就把背筐背好了。这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本来应该万籁俱寂的村子里隐隐传来嘈杂声,还能远远看到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