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拒虎符-《当山贼开始宅斗》

  沧州城门楼外,鼓声从清晨响到正午,震得空气都在发烫。

  姒英率着沧州守军列阵迎候,甲胄上的铜钉在阳光下亮得晃眼,他们身后,沧州百姓早已挤满了长街,手里攥着刚蒸好的麦饼、浸了蜜的果子,连孩童都举着用红布扎的小旗,踮着脚往远方眺望。

  “来了!快看啊,是灵王军的旗帜!”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顺着视线望去,远处的官道上,玄色军旗率先刺破烟尘——旗面上“璟”字与灵王军的山鸟图腾在风中舒展,紧随其后的,是五万灵王军将士整齐的步伐,甲胄碰撞的脆响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沉稳得像是踏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张天灵勒马走在最前,玄色战袍下摆还沾着草原的尘土,腰间弯刀的鞘上,匈奴与倭辛国的血渍已凝成暗红的痕,可她脊背挺得笔直,目光扫过城门下的军民时,眼底的凛冽渐渐化成了温和。

  姒英快步上前,声音铿锵:“姒家军主帅姒英,率沧州守军,恭迎我大璟灵王军凯旋!”姒英身后的将领们朝着张天灵行了军礼。

  “诸位不必多礼。”张天灵翻身下马,伸手扶住姒英,“沧州防务有劳大舅舅了,我灵王军方得无后顾之忧,横扫草原。”话音刚落,百姓们的欢呼声便涌了上来,有人将麦饼塞进士兵手里,有人捧着陶罐往他们水壶里倒蜜水,还有老妇人拉着士兵的手,抹着眼泪念叨:“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匈奴和倭寇被打跑,这南边的狗贼不足畏惧,这下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怕了!”

  灵王军将士们脸上带着征战后的疲惫,却都笑着收下百姓的心意——他们曾在草原上浴血,在海边追敌,此刻这满街的烟火气与欢呼声,比任何赏赐都更让人心安。

  张天灵望着眼前的景象,抬手按住腰间的刀柄,转身朝着五万将士高声道:“弟兄们!咱们守住了璟国的土地,护了百姓的安稳,今日的荣耀,属于每一个灵王军!”

  “灵王军!灵王军!”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盖过了鼓声与欢呼,震得城门楼上的旌旗猎猎作响。

  姒英望着张天灵的背影,又看了看欢呼的军民,心中满是敬佩——这便是灵王军,是能在草原上横扫千军,也能让百姓真心拥戴的铁军。

  长街上,阳光正好,玄色军旗在风里招展,五万大军伴着欢呼缓缓入城,每一步都踏得坚定。

  沧州的这一天,鼓声不停,笑声不断,而灵王军凯旋的模样,与那面醒目的“璟”字旗,从此便成了沧州百姓口中,最鲜活的英雄模样。

  城门下的喧嚣还未散尽,姒英领着张天灵往城楼偏厅走,甲胄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廊道里格外清晰。

  他指尖还沾着城楼上的尘土,目光落在外甥女玄色战袍的图腾上,语气里满是掩不住的赞叹:“天灵,五万大军横扫草原、逼退倭辛国,这等战绩,便是当年姒家军鼎盛时,也未必能做到。”

  张天灵接过他递来的热茶,指尖触到温热的瓷杯,轻声道:“大舅舅过誉了,不过是将士们拼命,再加几分运气。”

  姒英却摆了摆手,眼神沉了沉,从怀中取出一枚鎏金虎符——那是姒家军主帅的信物,虎符上的纹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却依旧透着威严。

  他将虎符往张天灵面前递了递:“姒家军是璟国的屏障,也是我姒家世代守护的责任。如今舅舅老了,你有勇有谋,比军中那些老将更懂用兵,这枚虎符,该交到你手里。”

  张天灵的目光落在虎符上,却没有去接。

  她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声音平静却坚定:“大舅舅,灵王军是我一手带起来的弟兄,他们信我,我也不能丢下他们。姒家军有姒家军的根基,我若贸然接手,反倒容易乱了军心,况且听闻表哥勇猛无比,之前我们被困元和城,还是表哥来支援我们的。”

  姒英握着虎符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失落,却也没再强求——他早知道张天灵的性子,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收回虎符,指尖在上面轻轻摩挲,语气里多了几分怅然:“我明白你的心思。只是……你表哥姒衡,若是能有你一半的果敢与谋略就好了。”

  提及姒衡,姒英的声音低了些:“他性子太稳,遇事总想着周全,却少了点领兵打仗的狠劲。姒家军交到他手里,我总怕守不住这份家业,更怕护不住璟国的边境。”

  张天灵看着大舅舅眼中的遗憾,轻声安慰:“表哥心思细,适合打理军中后勤、安抚军心,未必不是另一种本事。再说,大舅舅还在壮年,姒家军有您坐镇,定能安稳。”

  姒英叹了口气,将虎符重新揣回怀中,目光又落回张天灵身上,语气渐渐缓和:“罢了,强求不得。你能把灵王军带得这么好,守住璟国的一方土地,也算是替我分担了。只是往后若有需要,姒家军永远是你灵王军的后盾。”

  张天灵起身拱手,眼底带着暖意:“多谢舅舅。不管是灵王军,还是姒家军,我们终究是为了璟国,为了百姓。”

  窗外的欢呼声隐约传来,姒英望着外甥女挺拔的背影,心中的遗憾渐渐淡了些——或许,不必执着于让张天灵接手姒家军,只要她能继续带着灵王军守护这片土地,便已是璟国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