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众人的心思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脸上,王召又怎会瞧不出来。
他心里有了计较,面上却就此打住,刻意隐去心中既定的人选,只为让众人皆觉自己有机会角逐,从而为己所用。
“好了,不过区区一个王继,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你先退下吧。”王召神色淡然,仿佛王继之事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是。”书童赶忙收起眼中那难以抑制的得意,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悄然退下。
待书童离去,王召重新拾起方才的话题,道出今日将众人召集于此的真正目的。
“本官今日把诸位请来,实是忧心我们璟国的前途命运啊。”王召微微皱眉,脸上满是忧国忧民的神情,“今年可谓多事之秋,先是晨国大军气势汹汹直逼京都,如今匈奴又在边疆虎视眈眈,妄图进犯。就连皇上,如今也是重病缠身,一连数月卧床不起。太子虽心怀仁爱,但毕竟经验尚浅。如今,莫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就连民间百姓也都人心浮动,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
此言一出,底下的大臣们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王召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可这种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哪里是他们这些普通臣子能随意置喙的。
说好听点,这是关心朝政;说难听些,怕是有谋权篡位的心思。
因此,无人敢率先表明态度,大多说着些模棱两可、敷衍了事的话。
“是啊,先是晨国大兵压境,如今匈奴又蠢蠢欲动,这日子实在是动荡不安,我如今在家都不敢轻易出门。”一位大臣唉声叹气道。
“刘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好在如今朝堂上有王大人这样忠心耿耿的肱骨之臣,相信要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另一位大臣赶忙附和,明目张胆地拍起了马屁。
如此露骨的奉承之语,瞬间引起了其他人的强烈不满。
大家本都心照不宣,不打算轻易表态,这两人却如此心急,公然谄媚,让其他人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
见状,其他大臣也顾不得发表什么独到见解了,一个个纷纷话里话外极力夸赞王召,说他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臣子们的楷模典范。
那些话连他们自己听着都觉得虚伪,可一个个却还说得煞有介事,满脸郑重。
眼看着众人说了许久,却始终没触及关键要点,王召心中烦闷不已,大手一挥,打断了他们的议论。
“行了,把你们叫来,可不是听你们说这些废话的。”王召神色不悦,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依我之见,若是皇帝无法亲政,让太子代理朝政也未尝不可。只是,若没有良师悉心辅佐,恐怕太子一人难以撑起这摇摇欲坠的江山。”
王召这话说得冠冕堂皇,点到即止,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悠然地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借此掩饰自己那难以遏制的野心。
其他大臣听到这话,在心中反复琢磨了几遍,最先反应过来的立刻顺着话茬接道:“王大人所言极是,像卑职这般愚钝之人,实在担不起这良师之名。依卑职看,唯有王大人这样的大才,方能承担起这份重任。”
此言一出,剩下的人即便再迟钝,此刻也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王召今日召集他们的真实意图。
于是,众人纷纷随声附和。
“此等要职,非王大人莫属,还请王大人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肩负起这份重任。”
“是啊,还请王大人为了璟国的未来,辅佐太子执政。”
……
看着这些官员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图,王召心中暗自窃喜,可脸上却故意露出为难之色,假意推辞了几番。在众人的再三恳请之下,他才装作盛情难却,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只是,这其中的真实意图,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他心里有了计较,面上却就此打住,刻意隐去心中既定的人选,只为让众人皆觉自己有机会角逐,从而为己所用。
“好了,不过区区一个王继,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你先退下吧。”王召神色淡然,仿佛王继之事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是。”书童赶忙收起眼中那难以抑制的得意,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悄然退下。
待书童离去,王召重新拾起方才的话题,道出今日将众人召集于此的真正目的。
“本官今日把诸位请来,实是忧心我们璟国的前途命运啊。”王召微微皱眉,脸上满是忧国忧民的神情,“今年可谓多事之秋,先是晨国大军气势汹汹直逼京都,如今匈奴又在边疆虎视眈眈,妄图进犯。就连皇上,如今也是重病缠身,一连数月卧床不起。太子虽心怀仁爱,但毕竟经验尚浅。如今,莫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就连民间百姓也都人心浮动,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
此言一出,底下的大臣们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王召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可这种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哪里是他们这些普通臣子能随意置喙的。
说好听点,这是关心朝政;说难听些,怕是有谋权篡位的心思。
因此,无人敢率先表明态度,大多说着些模棱两可、敷衍了事的话。
“是啊,先是晨国大兵压境,如今匈奴又蠢蠢欲动,这日子实在是动荡不安,我如今在家都不敢轻易出门。”一位大臣唉声叹气道。
“刘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好在如今朝堂上有王大人这样忠心耿耿的肱骨之臣,相信要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指日可待。”另一位大臣赶忙附和,明目张胆地拍起了马屁。
如此露骨的奉承之语,瞬间引起了其他人的强烈不满。
大家本都心照不宣,不打算轻易表态,这两人却如此心急,公然谄媚,让其他人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
见状,其他大臣也顾不得发表什么独到见解了,一个个纷纷话里话外极力夸赞王召,说他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臣子们的楷模典范。
那些话连他们自己听着都觉得虚伪,可一个个却还说得煞有介事,满脸郑重。
眼看着众人说了许久,却始终没触及关键要点,王召心中烦闷不已,大手一挥,打断了他们的议论。
“行了,把你们叫来,可不是听你们说这些废话的。”王召神色不悦,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依我之见,若是皇帝无法亲政,让太子代理朝政也未尝不可。只是,若没有良师悉心辅佐,恐怕太子一人难以撑起这摇摇欲坠的江山。”
王召这话说得冠冕堂皇,点到即止,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悠然地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借此掩饰自己那难以遏制的野心。
其他大臣听到这话,在心中反复琢磨了几遍,最先反应过来的立刻顺着话茬接道:“王大人所言极是,像卑职这般愚钝之人,实在担不起这良师之名。依卑职看,唯有王大人这样的大才,方能承担起这份重任。”
此言一出,剩下的人即便再迟钝,此刻也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王召今日召集他们的真实意图。
于是,众人纷纷随声附和。
“此等要职,非王大人莫属,还请王大人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肩负起这份重任。”
“是啊,还请王大人为了璟国的未来,辅佐太子执政。”
……
看着这些官员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图,王召心中暗自窃喜,可脸上却故意露出为难之色,假意推辞了几番。在众人的再三恳请之下,他才装作盛情难却,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只是,这其中的真实意图,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