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这合规门槛有点高-《重生之咸鱼升职记》

  内部技术路线之争,靠着“分组建、双轨走”的折中方案,总算是暂时压下去了。老张带着他的“尖刀班”埋头搞新架构,王工领着大部队稳守基本盘,两边虽然偶尔还有点小摩擦,但面上总算能维持个“斗而不破”的局面。我这心里刚踏实点,寻思着能喘口气,把精力集中到“安康医疗”那个大单子上。

  可这口气还没喘匀乎,“安康医疗”那边就来了消息,不是催进度,而是泼冷水。

  负责跟进这个项目的小刘,拿着刚收到的邮件,愁眉苦脸地来找我:“沉哥,安康的合规部门反馈意见下来了,对咱们初步提交的技术方案,提了一堆问题。”

  我心里“咯噔”一下,接过平板电脑扫了一眼。好家伙,邮件附件里列了足足二三十条质疑,密密麻麻的,看得我眼晕。总结起来就三点核心问题:第一,算法可解释性的具体实现路径不够清晰,担心无法通过医疗器械软件的注册检验;第二,数据安全方案虽然符合通用标准,但达不到医疗行业最严格的等保三级要求;第三,也是最要命的,对方要求我们提供完整的“算法训练数据溯源证明”和“伦理审查批文”。

  “训练数据溯源?伦理审查?”我头都大了,“咱们用的都是公开数据集和脱敏数据,哪来的溯源证明?伦理审查更是没听说过啊!”

  小刘苦笑:“我跟他们解释了,但对方说,只要是用于医疗诊断辅助的算法,训练数据就必须可追溯,证明来源合法、无偏见,并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这是硬性规定,没得商量。”

  “这他妈的……”我忍不住爆了粗口,“这门槛也太高了吧?咱们是搞技术的,又不是开医院的,上哪去弄这些玩意儿?”

  老张被我叫过来,看了邮件,也直嘬牙花子:“可解释性这块,咱们还在攻关,确实没完全搞定。数据安全和等保三级,花钱买服务、升级设备,倒还能解决。可这数据溯源和伦理审查……这不是为难人吗?”

  会议室里一片愁云惨淡。眼瞅着到嘴的肥肉,愣是被一堆条条框框卡住了脖子。这医疗行业的饭,果然不是那么好吃的!

  “对方什么态度?有没有商量的余地?”我问小刘。

  “负责技术的李总监还好说话,表示理解我们的难处,愿意协助沟通。但合规部门油盐不进,说这是红线,必须满足。”小刘无奈道。

  红线?我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感觉就像你好不容易拿到了奥运入场券,结果组委会告诉你,必须先用高等数学证明你的跑步姿势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否则不让上场!简直离谱!

  “妈的,要不这单子咱不接了?”老张有点泄气,“规矩太多,干着憋屈!”

  “不接?”我瞪了他一眼,“你说不接就不接?前期投入白费了?而且,这是个标杆项目,一旦做成了,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医疗市场的通行证!后面的机会多着呢!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那咋办?这些要求,咱们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啊!”老张两手一摊。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遇到问题,光抱怨没用,得想办法解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得自己动手挖条渠引水了!

  “这样,”我沉吟片刻,“小刘,你继续跟安康的李总监保持沟通,坦诚说明我们的实际困难,看能不能争取一个过渡方案或者变通办法。比如,算法先用在非诊断环节,或者作为科研合作项目先行试点,避开最严的注册监管。”

  “老张,”我转向他,“你负责技术攻坚。可解释性是硬骨头,必须啃下来!找找有没有开源的医疗AI项目可以参考,或者联系高校的实验室,看能不能合作研究。数据安全方面,立刻联系‘智循’或者其他安全公司,报价,做方案,该花钱花钱!”

  “那数据溯源和伦理审查呢?”小刘问到了最棘手的问题。

  我揉了揉太阳穴:“这个……我来想办法。我看看能不能通过行业协会或者政府科技部门,牵线搭桥,找到有资质的机构合作,挂靠他们的伦理审查。或者,看看有没有变通的可能,比如用合成数据、或者与有数据的医院合作。”

  安排下去后,大家都行动起来,但气氛明显有些凝重。谁都清楚,这几个难题,哪个都不好解决。

  我这边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打电话、发邮件、托人打听,忙活了好几天,进展缓慢。医疗行业壁垒森严,外人想进去,真是难如登天。要么对方机构门槛高,爱答不理;要么合作条件苛刻,几乎等于技术白送。碰了一鼻子灰,我这心里越来越凉。

  就在我一筹莫展,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这天下午,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市里新成立的“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的秘书长,姓赵。他说在行业会议上听说过我们公司,对我们技术很感兴趣,邀请我参加下周联盟组织的一个闭门研讨会,主题就是探讨医疗AI的合规落地问题。

  医疗AI联盟?研讨会?我心里一动,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赶紧满口答应下来。

  研讨会那天,我带着小刘早早到了会场。来的大多是医疗AI领域的创业公司、医院信息科负责人、还有监管部门的专家。会议气氛很务实,大家围绕数据获取、算法合规、临床验证等痛点畅所欲言。我抓住机会,把我们遇到的困境简单提了一下,立刻引起了共鸣,好几家公司都表示遇到过类似问题。

  茶歇时,那位赵秘书长主动找到我,递给我一张名片:“陆总,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联盟最近正在推动建立一个‘医疗数据合规共享平台’和‘联合伦理审查机制’,就是希望能帮你们这样的技术公司降低门槛。有兴趣的话,会后再细聊?”

  联合伦理审查?共享平台?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赶紧跟赵秘书长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好详谈。

  会后,我跟小刘都很兴奋,感觉找到了突破口。跟联盟合作,虽然可能要付出一些会员费或者数据使用费,但比起自己单打独斗,效率和成功率肯定高多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小刘感慨道,“看来还是得靠组织!”

  我点点头,但心里提醒自己,别高兴太早。联盟的方案具体怎么操作,成本多高,效果如何,都还是未知数。而且,就算解决了伦理和数据问题,技术上的硬骨头还得老张去啃。

  回到公司,我把联盟的情况跟老张说了,给他打了打气。老张听说有希望解决合规瓶颈,干劲也足了些,表示会加快可解释性的研发进度。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几天后,小刘收到“安康医疗”的邮件,说他们内部项目时间表调整,希望我们能加快进度,最好能在三个月内完成初步集成测试。

  三个月?我一看日历,头皮发麻!光伦理审查和数据准备可能就得耗掉一两个月,技术攻关更是没准儿!这时间压力也太大了!

  “对方怎么突然催这么急?”我问小刘。

  “听说他们有个竞争对手也在搞类似的东西,而且进展很快。他们怕被抢了先机。”小刘解释道。

  市场竞争!又是这一套!我叹了口气。这真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旁边还有个掐着表的裁判!

  “回复他们,我们会尽全力,但合规和技术难度客观存在,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争取最快时间。”我只能先稳住对方。

  放下电话,我看着窗外,感觉刚轻松点的心情又沉重起来。机会是看到了,但通往机会的路,布满了荆棘和倒计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村子是看见了,可怎么过去,还得靠咱们自己一刀一枪地拼啊!

  得,继续搬砖吧!这创业,真是一刻不能停歇,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