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核心,那团孕育了整个“曦宇”宇宙的本源光雾,如今已不再仅仅是能量的聚合体。它仿佛一颗律动的、拥有无限思绪的星辰大脑,无形的意志如同神经网络,蔓延至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林风的意识,便栖息于此,与宇宙同呼吸,共脉动。
他“看”着星海织网计划在墨兰、玄计等人的推动下,从惊澜中逐渐稳定,并开始尝试以“理解与引导”而非“根除”的方式,去应对那来自古老“蚀文族”的法则污染。这是一条险峻之路,却与他对新生宇宙“包容与平衡”的期望隐隐相合。
他并未直接干预。正如他对艾拉、魔主等人所言,亦是新生宇宙天道运行的核心原则——“最小干预”。
宇宙的活力,源于众生自身的探索、抉择与成长。天道,应是无形的基石,是维持万象运转的基本法则,是最终的底线与仲裁,而非事无巨细的管家。过多的干预,只会扼杀文明无限的可能性,造就温室中的花朵,无法应对未来真正的大恐怖。
他的意志扫过广袤星穹。
“星海织网”初步构建的法则网络,如同宇宙的神经网络,将无数信息反馈而来。他能感受到科技星域“智械迷城”中,那些高度发达的AI正在尝试将修行数据化,构建“量化道境”模型;能感受到“万法仙朝”里,古老的宗门正围绕着新发现的“法则种子”,展开新的博弈与传承;也能感受到“荒古星域”中,蛮荒巨兽的咆孝与部落图腾上,那属于他混沌道尊的模湖印记所引动的血脉共鸣……
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潜流依旧存在。
“蚀文”的污染虽被暂时限制在特定区域,并成为联盟法则研究的新课题,但其扭曲、篡改的特性,如同一种潜伏的病毒,提醒着林风,宇宙的深邃中,仍藏着未知的恶意。
更重要的是,那源自“归寂奇点”的、被暂时击退的“渊寂之瞳”所代表的终极虚无,始终是高悬于所有存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并非消失,只是在等待,或是被更高层面的“平衡”所暂时约束。
林风的意识,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对宇宙本源的梳理与推演中。他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存在”的意义,需要让“曦宇”宇宙的法则结构更加稳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越以往任何层级的冲击。
这一日,他的意志如同往常般,掠过一片新近连接入“织网”的偏远星域。这片星域资源贫瘠,法则相对平稳,只有几个初生不久的、尚处于蒙昧阶段的碳基文明,连仰望星空都未能做到。
按照常理,这里本应是一片宁静的、被“最小干预”法则所忽略的角落。
但就在林风的意志即将扫过的瞬间,一丝极其微弱的、却带着异常“粘稠”与“惰性”的法则涟漪,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并非“蚀文”那种主动的扭曲和篡改,也非“渊寂”那霸道的抹除。它更像是一种……法则的“沉淀”,或者说“淤塞”。仿佛那片区域的时空结构,正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变得“厚重”而“迟滞”,连最基本粒子运动,都似乎要比其他区域慢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这种差异微乎其微,若非林风身为宇宙意志,对自身法则变化拥有至高感知,几乎无法察觉。它并未对那几个初生文明造成任何影响,甚至再过千万年,也未必能产生显着变化。
但林风的心念却微微一动。
天道监察,并非只监察生灵,亦监察法则本身。
这种法则的“淤塞”,看似无害,却违背了宇宙动态平衡、能量流转不息的基本基调。它像是一滴悄然滴入清水的油污,虽未改变水的本质,却预示着某种不协调的开始。
他的意志聚焦于此,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深入那片星域的底层法则之海。
追溯源头,那异常的涟漪,并非来自某个具体的天体或生命,而是弥漫于那片星域近乎虚无的星际介质之中。在那看似空无一物的虚空里,某种极其稀薄、从未被现有科技和修行体系探测到的“微粒”或“场”,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与时空本身发生着极其微弱的“摩擦”,导致了这种近乎停滞的“淤积”效应。
它们并非外来之物,更像是宇宙诞生之初,某种未能完全“消化”或“活化”的原始本源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显化。
林风尝试以天道权限,微微拨动那片区域的法则线。
如同试图疏通一条被细微泥沙淤塞的河道。
然而,反馈而来的,是一种沉重的“阻力”。那“淤塞”的法则,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惯性”,抗拒着改变。强行疏通并非不可,但需要消耗远高于预期的本源之力,并且可能对那片脆弱的初生星域造成不可预知的扰动,违背了“最小干预”原则。
他停止了动作。
这只是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异常点。对于庞大的“曦宇”而言,如同人体上一个无关紧要的色素沉淀。
但林风却从中,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这并非外敌,亦非内乱,而是宇宙自身“健康状态”的一个细微指标。它提示着,新生宇宙的法则结构,或许并非完美无瑕,存在着某些天然的、或是因快速扩张而产生的“薄弱点”或“淤积点”。
这些点,平时无害,但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遭遇强大的外部法则冲击,或是内部能量剧烈失衡时,是否会成为崩溃的起点?是否会吸引类似“蚀文”那样的存在,将其作为更容易侵入的突破口?
天道初立,万象更新之下,潜藏的不只有文明的冲突与外敌的威胁,更有宇宙自身根基中,那细微至微、却可能影响深远的结构性隐忧。
林风的意识回归混沌核心,将那片星域的坐标与法则“淤塞”的数据默默记录。他并未立刻采取大动作,而是分出了一缕极其细微的、持续性的关注,投注于那片看似平凡的星空。
如同一位高明的医者,开始为初生的宇宙体察那最细微的“脉象”。
他知道,治理一个宇宙,远比创造它要复杂得多。眼前的繁荣只是表象,如何维持这繁荣背后的动态平衡,清除潜藏的淤积与病灶,引导其向着更健康、更坚韧的方向演化,将是“天道”未来永恒的课题。
星海依旧璀璨,万界依旧喧嚣。
但在那至高意志的感知中,一丝关乎宇宙根基的微澜,已悄然潜生。
这微澜,会自行消散,还是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演变成席卷星海的惊涛?
无人知晓。
唯有天道,默然观之,静待其变。
(第1271章 完)
他“看”着星海织网计划在墨兰、玄计等人的推动下,从惊澜中逐渐稳定,并开始尝试以“理解与引导”而非“根除”的方式,去应对那来自古老“蚀文族”的法则污染。这是一条险峻之路,却与他对新生宇宙“包容与平衡”的期望隐隐相合。
他并未直接干预。正如他对艾拉、魔主等人所言,亦是新生宇宙天道运行的核心原则——“最小干预”。
宇宙的活力,源于众生自身的探索、抉择与成长。天道,应是无形的基石,是维持万象运转的基本法则,是最终的底线与仲裁,而非事无巨细的管家。过多的干预,只会扼杀文明无限的可能性,造就温室中的花朵,无法应对未来真正的大恐怖。
他的意志扫过广袤星穹。
“星海织网”初步构建的法则网络,如同宇宙的神经网络,将无数信息反馈而来。他能感受到科技星域“智械迷城”中,那些高度发达的AI正在尝试将修行数据化,构建“量化道境”模型;能感受到“万法仙朝”里,古老的宗门正围绕着新发现的“法则种子”,展开新的博弈与传承;也能感受到“荒古星域”中,蛮荒巨兽的咆孝与部落图腾上,那属于他混沌道尊的模湖印记所引动的血脉共鸣……
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潜流依旧存在。
“蚀文”的污染虽被暂时限制在特定区域,并成为联盟法则研究的新课题,但其扭曲、篡改的特性,如同一种潜伏的病毒,提醒着林风,宇宙的深邃中,仍藏着未知的恶意。
更重要的是,那源自“归寂奇点”的、被暂时击退的“渊寂之瞳”所代表的终极虚无,始终是高悬于所有存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并非消失,只是在等待,或是被更高层面的“平衡”所暂时约束。
林风的意识,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对宇宙本源的梳理与推演中。他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存在”的意义,需要让“曦宇”宇宙的法则结构更加稳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越以往任何层级的冲击。
这一日,他的意志如同往常般,掠过一片新近连接入“织网”的偏远星域。这片星域资源贫瘠,法则相对平稳,只有几个初生不久的、尚处于蒙昧阶段的碳基文明,连仰望星空都未能做到。
按照常理,这里本应是一片宁静的、被“最小干预”法则所忽略的角落。
但就在林风的意志即将扫过的瞬间,一丝极其微弱的、却带着异常“粘稠”与“惰性”的法则涟漪,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并非“蚀文”那种主动的扭曲和篡改,也非“渊寂”那霸道的抹除。它更像是一种……法则的“沉淀”,或者说“淤塞”。仿佛那片区域的时空结构,正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变得“厚重”而“迟滞”,连最基本粒子运动,都似乎要比其他区域慢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这种差异微乎其微,若非林风身为宇宙意志,对自身法则变化拥有至高感知,几乎无法察觉。它并未对那几个初生文明造成任何影响,甚至再过千万年,也未必能产生显着变化。
但林风的心念却微微一动。
天道监察,并非只监察生灵,亦监察法则本身。
这种法则的“淤塞”,看似无害,却违背了宇宙动态平衡、能量流转不息的基本基调。它像是一滴悄然滴入清水的油污,虽未改变水的本质,却预示着某种不协调的开始。
他的意志聚焦于此,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深入那片星域的底层法则之海。
追溯源头,那异常的涟漪,并非来自某个具体的天体或生命,而是弥漫于那片星域近乎虚无的星际介质之中。在那看似空无一物的虚空里,某种极其稀薄、从未被现有科技和修行体系探测到的“微粒”或“场”,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与时空本身发生着极其微弱的“摩擦”,导致了这种近乎停滞的“淤积”效应。
它们并非外来之物,更像是宇宙诞生之初,某种未能完全“消化”或“活化”的原始本源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显化。
林风尝试以天道权限,微微拨动那片区域的法则线。
如同试图疏通一条被细微泥沙淤塞的河道。
然而,反馈而来的,是一种沉重的“阻力”。那“淤塞”的法则,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惯性”,抗拒着改变。强行疏通并非不可,但需要消耗远高于预期的本源之力,并且可能对那片脆弱的初生星域造成不可预知的扰动,违背了“最小干预”原则。
他停止了动作。
这只是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异常点。对于庞大的“曦宇”而言,如同人体上一个无关紧要的色素沉淀。
但林风却从中,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这并非外敌,亦非内乱,而是宇宙自身“健康状态”的一个细微指标。它提示着,新生宇宙的法则结构,或许并非完美无瑕,存在着某些天然的、或是因快速扩张而产生的“薄弱点”或“淤积点”。
这些点,平时无害,但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遭遇强大的外部法则冲击,或是内部能量剧烈失衡时,是否会成为崩溃的起点?是否会吸引类似“蚀文”那样的存在,将其作为更容易侵入的突破口?
天道初立,万象更新之下,潜藏的不只有文明的冲突与外敌的威胁,更有宇宙自身根基中,那细微至微、却可能影响深远的结构性隐忧。
林风的意识回归混沌核心,将那片星域的坐标与法则“淤塞”的数据默默记录。他并未立刻采取大动作,而是分出了一缕极其细微的、持续性的关注,投注于那片看似平凡的星空。
如同一位高明的医者,开始为初生的宇宙体察那最细微的“脉象”。
他知道,治理一个宇宙,远比创造它要复杂得多。眼前的繁荣只是表象,如何维持这繁荣背后的动态平衡,清除潜藏的淤积与病灶,引导其向着更健康、更坚韧的方向演化,将是“天道”未来永恒的课题。
星海依旧璀璨,万界依旧喧嚣。
但在那至高意志的感知中,一丝关乎宇宙根基的微澜,已悄然潜生。
这微澜,会自行消散,还是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演变成席卷星海的惊涛?
无人知晓。
唯有天道,默然观之,静待其变。
(第127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