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在各方势力的注视下,于青霖星沉星涧开始了与体内“原初生机”共处的日子。他坚守本心,拒绝了被立刻带入实验室或宗门的命运,选择留在这片生养他的山野之间。然而,这份坚持,在各方交织的意图与无形的压力下,显得愈发珍贵,也愈发艰难。
涧中岁月,生机萌发
沉星涧深处,墨辰建立的联合观察站如同一个附着在自然环境上的精密金属造物,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格格不入。无数隐形的探测波束、能量感应器、信息捕捉节点,如同蛛网般笼罩着晨星日常活动的核心区域。
晨星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视而不见。他每日依旧在固定的时间来到涧底,盘坐于那块熟悉的青石之上。他没有刻意去“修炼”或“引导”体内的生机,而是回归到最纯粹的“感物”状态——倾听溪流的潺潺,感受山风的轻抚,观察草木的枯荣,体悟岩石的沉静。
在这种近乎“无为”的状态下,他体内沉寂的“原初生机”反而开始展现出极其细微却真实不虚的变化。
起初,只是他周身尺许范围内的草木,生长得格外青翠欲滴,一些寻常的药草甚至隐隐有了向灵植蜕变的趋势。
随后,当他静坐时,会有附近的小兽怯生生地靠近,在他身边蜷缩安睡,仿佛能从他身上汲取到某种安心的力量。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他尝试与那株曾被能量余波损伤的古树进行深度共鸣时。他并未主动输送能量,只是将自身融入古树那缓慢而坚韧的生命韵律之中。数日之后,那古树不仅彻底恢复,其树干上竟凝结出了三颗拇指大小、通体翠绿、内部仿佛有生命光华流转的 “生机源露” !这露珠蕴含着精纯而温和的生命能量,对疗伤、滋养本源有奇效,立刻引起了观察站内的一片哗然。
墨辰的团队记录下了全过程,数据流疯狂涌动。“目标无意识状态下,引动环境生命能级提升,催化产生高纯度生命结晶……初步判定为‘原初生机’被动辐射效应。”墨辰看着报告,眼神深邃,既有科学发现的兴奋,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这种力量,若无法理解与控制,其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而几位轮值前来“交流”的感物道长老,则对此欣喜不已。“妙哉!此乃生机自显,道法自然!此子果然与吾道有缘!”他们更加确信,唯有顺应自然的“感物道”,才是引导这股力量的正途,对科学院那种“解剖式”的研究方法愈发排斥。
暗流交锋,璞玉蒙尘
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墨辰团队基于持续监测的数据,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温和的”交互实验。他们以“环境生态调查”为名,在晨星活动区域外围,释放特定频率的微弱能量脉冲,或播撒一些能与生命能量产生反应的示踪纳米粒子,试图更精确地测绘“原初生机”的力场范围和反应模式。
这些举动,在感物道长老们看来,无异于“惊扰道境”、“污染灵源”。一位脾气火爆的长老险些与科研团队发生冲突,被旁人勉强劝住。双方的关系降至冰点,联合观察站内气氛压抑。
更让晨星感到不适的是,一些来自同盟其他文明的观察者,也开始以“文化交流”或“生态考察”的名义,试图接近他。一位“心语族”的成员,在不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数次尝试以心灵感应与他“沟通”,虽然被晨星体内那层温和却坚定的生机屏障自然阻隔,但那种被强行“窥探”的感觉,让他十分反感。
晨星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被放置在放大镜下的璞玉,每一丝纹理,每一处瑕疵,都被无数双眼睛反复审视、分析、争论。他开始下意识地减少在公开场合引动生机的行为,甚至刻意压抑内心与自然共鸣的冲动。他体内那原本逐渐活跃的“原初生机”,似乎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重新变得有些“瑟缩”和“迟滞”。
璞玉,因外界纷扰,而渐蒙尘埃。
月夜低语,星火不灭
这一夜,月华如水,洒落在沉星涧。
晨星避开主要监控区域,独自一人坐在涧边一处隐蔽的岩石后,望着水中破碎的月影,心中充满了迷茫与疲惫。他渴望回到从前那种无忧无虑、与山林为伴的日子,但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我该怎么办……”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岩石表面。
就在这时,他体内那沉寂的生机,似乎感应到了他低落的情绪,自发地流淌出一缕极其温和的力量,并非滋养万物,而是如同最轻柔的安抚,抚慰着他心灵的褶皱。同时,他脑海中莫名地浮现出儿时听过的、关于远古英雄林风道尊的传说碎片——并非其毁天灭地的力量,而是其在微末之时,于青云宗山巅,面对万千困境,始终坚守本心,一步步走出自己道路的坚韧。
“……道,在脚下。”一个模湖的意念,仿佛穿越了万古时空,在他心间悄然响起。
晨星浑身一震,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沉静的坚定。
他明白了。外界的纷扰不会停止,各方势力的关注也不会消失。他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坚守自己的内心。这“原初生机”选择了他,或许并非要他成为多么伟大的存在,而是要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生”的意义,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不需要完全拒绝科学院的观察,也不必完全遵从宗门的引导,更无需在意其他文明的好奇。他只需要,在这漩涡中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以不违背本心的方式,与体内的生机共同成长。
想通了这一点,他感觉浑身一轻,体内那原本有些迟滞的生机,也仿佛冰河解冻,重新开始缓缓流淌,变得更加灵动,更加……与他心意相通。
他抬起头,望向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嘴角泛起一丝久违的、纯净的笑容。
萌芽破土,风波再起
次日,当晨星再次出现在沉星涧时,墨辰和几位长老都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身上的变化。那种刻意压抑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沉静与平和,仿佛与周围的山川气息更加融洽。
他依旧进行着日常的感物修行,但不再回避那些探测波束,也不再刻意隐藏。他甚至主动走到那株凝结了“生机源露”的古树下,伸出手掌,轻轻按在树干上。
这一次,他没有深度共鸣,只是单纯地传递着一份“感谢”与“问候”的意念。
奇迹般地,那古树无风自动,枝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树皮上,一滴新的、更加晶莹饱满的“生机源露”,缓缓渗出,如同有生命般,滚落到晨星的掌心,随即融入他的皮肤,消失不见。
没有能量爆发,没有异象冲天,只有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纯粹、最和谐的交流。
这一幕,让暗中观察的墨辰瞳孔微缩,数据记录仪疯狂运转。而感物道长老们则抚掌轻笑,连道:“善!大善!”
然而,就在这看似走向和谐的时刻,联合观察站收到了来自联邦科学院本部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通讯内容简短而强硬,要求墨辰团队在三个标准日内,制定并提交一份关于“安全收容并转移高价值异常生命个体(代号:青霖-01)”的可行性方案。
压力,再次骤然升级。
刚刚找到内心平衡的晨星,与他体内萌发的生机,即将面临更大的风暴。
(第1363章 完)
涧中岁月,生机萌发
沉星涧深处,墨辰建立的联合观察站如同一个附着在自然环境上的精密金属造物,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格格不入。无数隐形的探测波束、能量感应器、信息捕捉节点,如同蛛网般笼罩着晨星日常活动的核心区域。
晨星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视而不见。他每日依旧在固定的时间来到涧底,盘坐于那块熟悉的青石之上。他没有刻意去“修炼”或“引导”体内的生机,而是回归到最纯粹的“感物”状态——倾听溪流的潺潺,感受山风的轻抚,观察草木的枯荣,体悟岩石的沉静。
在这种近乎“无为”的状态下,他体内沉寂的“原初生机”反而开始展现出极其细微却真实不虚的变化。
起初,只是他周身尺许范围内的草木,生长得格外青翠欲滴,一些寻常的药草甚至隐隐有了向灵植蜕变的趋势。
随后,当他静坐时,会有附近的小兽怯生生地靠近,在他身边蜷缩安睡,仿佛能从他身上汲取到某种安心的力量。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他尝试与那株曾被能量余波损伤的古树进行深度共鸣时。他并未主动输送能量,只是将自身融入古树那缓慢而坚韧的生命韵律之中。数日之后,那古树不仅彻底恢复,其树干上竟凝结出了三颗拇指大小、通体翠绿、内部仿佛有生命光华流转的 “生机源露” !这露珠蕴含着精纯而温和的生命能量,对疗伤、滋养本源有奇效,立刻引起了观察站内的一片哗然。
墨辰的团队记录下了全过程,数据流疯狂涌动。“目标无意识状态下,引动环境生命能级提升,催化产生高纯度生命结晶……初步判定为‘原初生机’被动辐射效应。”墨辰看着报告,眼神深邃,既有科学发现的兴奋,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这种力量,若无法理解与控制,其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而几位轮值前来“交流”的感物道长老,则对此欣喜不已。“妙哉!此乃生机自显,道法自然!此子果然与吾道有缘!”他们更加确信,唯有顺应自然的“感物道”,才是引导这股力量的正途,对科学院那种“解剖式”的研究方法愈发排斥。
暗流交锋,璞玉蒙尘
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墨辰团队基于持续监测的数据,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温和的”交互实验。他们以“环境生态调查”为名,在晨星活动区域外围,释放特定频率的微弱能量脉冲,或播撒一些能与生命能量产生反应的示踪纳米粒子,试图更精确地测绘“原初生机”的力场范围和反应模式。
这些举动,在感物道长老们看来,无异于“惊扰道境”、“污染灵源”。一位脾气火爆的长老险些与科研团队发生冲突,被旁人勉强劝住。双方的关系降至冰点,联合观察站内气氛压抑。
更让晨星感到不适的是,一些来自同盟其他文明的观察者,也开始以“文化交流”或“生态考察”的名义,试图接近他。一位“心语族”的成员,在不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数次尝试以心灵感应与他“沟通”,虽然被晨星体内那层温和却坚定的生机屏障自然阻隔,但那种被强行“窥探”的感觉,让他十分反感。
晨星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被放置在放大镜下的璞玉,每一丝纹理,每一处瑕疵,都被无数双眼睛反复审视、分析、争论。他开始下意识地减少在公开场合引动生机的行为,甚至刻意压抑内心与自然共鸣的冲动。他体内那原本逐渐活跃的“原初生机”,似乎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压力,重新变得有些“瑟缩”和“迟滞”。
璞玉,因外界纷扰,而渐蒙尘埃。
月夜低语,星火不灭
这一夜,月华如水,洒落在沉星涧。
晨星避开主要监控区域,独自一人坐在涧边一处隐蔽的岩石后,望着水中破碎的月影,心中充满了迷茫与疲惫。他渴望回到从前那种无忧无虑、与山林为伴的日子,但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我该怎么办……”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岩石表面。
就在这时,他体内那沉寂的生机,似乎感应到了他低落的情绪,自发地流淌出一缕极其温和的力量,并非滋养万物,而是如同最轻柔的安抚,抚慰着他心灵的褶皱。同时,他脑海中莫名地浮现出儿时听过的、关于远古英雄林风道尊的传说碎片——并非其毁天灭地的力量,而是其在微末之时,于青云宗山巅,面对万千困境,始终坚守本心,一步步走出自己道路的坚韧。
“……道,在脚下。”一个模湖的意念,仿佛穿越了万古时空,在他心间悄然响起。
晨星浑身一震,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沉静的坚定。
他明白了。外界的纷扰不会停止,各方势力的关注也不会消失。他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坚守自己的内心。这“原初生机”选择了他,或许并非要他成为多么伟大的存在,而是要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生”的意义,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不需要完全拒绝科学院的观察,也不必完全遵从宗门的引导,更无需在意其他文明的好奇。他只需要,在这漩涡中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以不违背本心的方式,与体内的生机共同成长。
想通了这一点,他感觉浑身一轻,体内那原本有些迟滞的生机,也仿佛冰河解冻,重新开始缓缓流淌,变得更加灵动,更加……与他心意相通。
他抬起头,望向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嘴角泛起一丝久违的、纯净的笑容。
萌芽破土,风波再起
次日,当晨星再次出现在沉星涧时,墨辰和几位长老都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身上的变化。那种刻意压抑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沉静与平和,仿佛与周围的山川气息更加融洽。
他依旧进行着日常的感物修行,但不再回避那些探测波束,也不再刻意隐藏。他甚至主动走到那株凝结了“生机源露”的古树下,伸出手掌,轻轻按在树干上。
这一次,他没有深度共鸣,只是单纯地传递着一份“感谢”与“问候”的意念。
奇迹般地,那古树无风自动,枝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树皮上,一滴新的、更加晶莹饱满的“生机源露”,缓缓渗出,如同有生命般,滚落到晨星的掌心,随即融入他的皮肤,消失不见。
没有能量爆发,没有异象冲天,只有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纯粹、最和谐的交流。
这一幕,让暗中观察的墨辰瞳孔微缩,数据记录仪疯狂运转。而感物道长老们则抚掌轻笑,连道:“善!大善!”
然而,就在这看似走向和谐的时刻,联合观察站收到了来自联邦科学院本部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通讯内容简短而强硬,要求墨辰团队在三个标准日内,制定并提交一份关于“安全收容并转移高价值异常生命个体(代号:青霖-01)”的可行性方案。
压力,再次骤然升级。
刚刚找到内心平衡的晨星,与他体内萌发的生机,即将面临更大的风暴。
(第1363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