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稳定微光-《混沌珠逆:从杂役到万界至尊》

  来自异界科技文明的残缺蓝图,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投下了一束来自未知方向的光,虽然扭曲模糊,却指明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环境稳定器——这个名号本身就足以让所有幸存者心跳加速。

  然而,从蓝图到实物,其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理念的差异、材料的匮乏、技术的断层,每一项都足以让这希望化为泡影。

  首要的难题便是解读。那由复杂几何结构和能量线路构成的立体图谱,其设计逻辑与修仙文明的阵法符文体系大相径庭。阵法讲究天人感应、气机流转,借天地之力而成势;而这蓝图却充满了冰冷的计算、精确的力学结构和高效的能量传导,更像是在“命令”和“规范”能量。

  明心道人对此一筹莫展,他的知识体系在此完全无用武之地。墨辰则如同着魔般,整日对着那绘制下来的平面图纸(立体结构的简化版)苦思冥想,双眼布满血丝。他尝试用阵法的理念去套用,结果发现格格不入,只会导致能量冲突。

  “不行…完全不是一回事…”墨辰痛苦地抓着头皮,“它们的能量回路是封闭且自洽的,不引外力,更像是…内部循环和精确约束?这需要一种我们完全没接触过的‘能量编程’思想…”

  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时,苏萤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思路。

  “我们不一定需要完全理解它的原理。”她指着图纸上一些相对简单的、似乎是用于固定和传导的机械结构,“或许…我们可以先尝试仿制它的‘形’?用我们已有的材料,尽可能还原这些结构?也许只要结构大致正确,它就能自发地产生一些效果?”

  这个想法颇为大胆,近乎于迷信。但在这绝境之下,任何可能都值得尝试。

  墨辰眼睛一亮:“对!也许不需要完全理解!就像…就像搭积木!我们先把它拼出来!”

  目标降低后,工作反而有了方向。他们不再纠结于完全理解那超越时代的科技,而是专注于“形似”。

  材料是关键。蓝图显示的材质他们闻所未闻。只能寻找替代品。

  虫壳提供了坚固的基底和部分结构件。 耀铁由于其良好的能量导性,被用于制作那些关键的“能量线路”和连接节点——墨辰带着炼器小组,用最精细的手法,将耀铁拉成细丝,镶嵌打磨,尽可能还原蓝图中那复杂的回路。 最新培育出的、韧性极强的光蕈菌丝,则被用作固定和绝缘材料,甚至尝试模拟某些特殊的阻尼结构。

  没有精密的工具,全靠手工打磨、拼接、镶嵌。过程缓慢而枯燥,失败率极高。许多好不容易提炼出的耀铁细丝在加工中断裂,珍贵的虫壳在雕刻中报废。

  但没有人放弃。所有人都明白,一旦成功,意义何等重大。

  期间,那魔帝追踪者的恶念低语依旧时而出现,试图干扰和破坏,尤其针对墨辰和苏萤。但它似乎也对这未知的科技造物心存忌惮,不敢过于靠近,只是不断散播着“异端”、“毁灭”、“徒劳”等负面情绪,试图动摇他们的信心。

  《寂心诀》成了他们对抗干扰的重要武器。越是心境空明,手下动作越是稳定精准。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简陋、粗糙、充满了拼接痕迹,却依稀能看出蓝图轮廓的奇异装置,逐渐在墨辰手中成型。它大约半人高,由无数虫壳零件、耀铁丝线、光蕈胶质构成,中心是一个用最大一块耀铁打磨成的、带有奇异螺旋纹路的核心,周围环绕着几个可以调节的小型耀铁部件。

  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拙劣的原始人模仿航天飞机造出的玩具,怪异而脆弱。

  最终,组装完成。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激活。

  如何激活?蓝图完全没有说明能源接口和启动方式。

  “用我们的元气试试?”有人提议。

  “不行!”墨辰立刻否定,“我们的元气属性与这装置可能完全不符,强行注入很可能直接炸毁!”

  “那…用微光?”苏萤犹豫着说,“微光本质是林烬散发出的能量,相对中性…”

  这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但风险同样巨大——将装置靠近林烬,万一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我来。”凌翼沉声道。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台沉重而脆弱的装置抱起,一步步走向微光最核心的区域——林烬的身旁。

  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凌翼将装置放置在林烬身旁约三尺远的地方,这个距离既能接收到较为稳定的微光,又相对安全。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调节装置背后那几个根据蓝图仿制的、功能不明的耀铁调节部件。

  起初,毫无反应。

  墨辰额头冒汗,根据记忆不断小声提示着调节方向和角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众人快要绝望之时——

  嗡…

  那装置核心的耀铁螺旋纹路,忽然极其微弱地亮了一下!仿佛沉睡的巨兽睁开了一丝眼缝!

  紧接着,环绕核心的那些耀铁丝线构成的回路,依次亮起了极其微弱的白光!虽然光芒黯淡,却稳定异常,没有丝毫闪烁!

  装置表面那些奇异的机械结构,似乎也极其轻微地振动了一下,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鸣。

  然后,奇迹发生了。

  以那台简陋的装置为中心,一道无形却能被清晰感知的、温和而稳定的“场”,悄然扩散开来!

  这个“场”迅速与林烬周身散发的微光产生了交互!

  原本如同风中残烛般不时摇曳、明灭不定的微光,在这“场”的影响下,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稳定下来!

  光芒不再剧烈波动,边缘不再模糊闪烁,而是变得如同平静湖面倒映的月光般,柔和而恒定!那令人心忧的、持续缓慢缩小的趋势,竟然第一次…真正停止了!

  不仅如此,那稳定下来的微光,其能量散逸的效率似乎也提高了!光芒变得更加“凝聚”,照亮范围虽然没有扩大,但单位区域内的亮度却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提升!

  “成…成功了?!”有人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竟然真的凭借一份残缺的异界蓝图,用一堆破烂材料,仿制出了能够稳定微光的装置!这简直是神迹!

  墨辰激动得几乎晕厥过去,被旁边的人连忙扶住。苏萤捂着嘴,眼中泪光闪烁,看着那稳定下来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凌翼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然而,喜悦之余,细心的苏萤很快发现了另一个惊喜的变化。

  她快步走到一片光蕈田旁,仔细观察。只见在稳定微光的照耀下,那些光蕈的生长状态竟然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拼命“争夺”和“适应”波动的能量,而是在稳定均匀的光照下,以一种更健康、更高效的速度生长着!菌伞更加饱满,色泽更加莹润,甚至…产量似乎也有了提升的迹象!

  稳定微光,不仅减少了无谓的损耗,竟然还间接促进了光蕈的生产!

  这无疑是意外之喜!食物压力得到缓解,能源困局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仿制的环境稳定器被正式命名为“定光仪”。虽然它效果有限,无法扩大微光范围,其本身也需要持续消耗微光能量来维持运转,且结构脆弱需要时刻维护,但它的成功,意义无比重大。

  它证明了跨界技术的可行性,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并且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生存环境。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或许不需要完全理解,只要敢于尝试,能够“模仿”,就能从那些湮灭文明的遗产中汲取力量。

  生存的道路,似乎又多了一条。

  微光之下,那台粗糙的定光仪默默运转着,散发着稳定柔和的光晕。林烬依旧昏迷,但他周身的光芒不再飘摇,仿佛为他,也为所有幸存者,撑起了一片稍微安稳些的梦境。

  然而,在那稳定光芒的阴影角落,玄玑道人看着那台异界造物和欢腾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霾。而远方的黑暗中,那魔帝追踪者的恶念,似乎也因这意外的变数,而变得更加焦躁和冰冷。

  稳定,或许只是风暴来临前短暂的间隙。

  但无论如何,这一刻的光芒,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