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日头一天天毒起来,郦娘子的小轿却没歇过。
自打乐善和琼奴双双怀了孕,孕吐闹得厉害,她便成了杨府与折府之间最勤的身影。
每日清晨先往杨府去,看乐善晨起吐得如何,再把亲手熬的汤羹递过去。
午后又匆匆往折府赶,琼奴身子娇弱,吐得比乐善更甚,她总得守着看女儿能吃下几口饭,才能稍稍放心。
杨府这边,乐善虽也吐,但她本就身子底子扎实,吐过之后歇上半个时辰,便能扶着杨羡的手,勉强吃些清淡的吃食。
有时是厨房炖的冬瓜素韵汤,有时是郦娘子带来的莲子百合汤,哪怕只吃小半碗,也让杨羡悬着的心松些。
那日清晨,乐善刚吐完趴在窗边缓气,杨羡端着温好的藕粉过来,用小勺舀了喂她:“今日这藕粉加了些桂花糖,你尝尝,不腻。”
乐善含着勺子,小口咽下去,虽还是觉得胃里发空,却点了点头:“比昨日的莲子汤好些,再吃两口吧。”
杨羡闻言,眼底的愁绪淡了些,忙又舀了一勺,指尖轻轻擦去她嘴角的粉渍:“慢些,不着急。”
可折府那边,却是另一番焦灼景象。琼奴自小柔弱,如今怀了孕,孕吐来得又猛又凶,往往刚端上的粥,没吃两口就吐得干干净净,连带着胆汁都快吐出来。
折淙整日守在她床边,手里总攥着干净的帕子,见她一皱眉就慌忙递过去,等她吐完了,又忙着端温水漱口。
折母更是急得团团转,让管家遍寻城里的铺子,把酸梅、陈皮、蜜饯都买了来,摆在琼奴床头,可琼奴闻着那些甜味,反倒更想吐。
那日郦娘子炖了些清炖鸽子汤,特意撇去了油花,用银碗盛着送到折府。
琼奴被折淙扶着坐起来,刚闻了闻汤味,胃里就一阵翻涌,忙偏过头干呕起来。
郦娘子手里的汤碗晃了晃,汤洒出来几滴在帕子上,她看着女儿苍白如纸的脸,心疼得眼圈发红:“好女,乖!再试试?就喝一小口,补补身子。”
琼奴摇着头,眼泪却忍不住掉下来,攥着郦娘子的手小声哭:“娘,我没用…… 连口汤都喝不下,还让你们跟着着急……”
她本就敏感,见折母整日为她愁得睡不着,折淙连军务都少去了,心里更是懊恼自己身子不争气。
折母在一旁瞧着,忙上前拍了拍琼奴的背,温声劝:“傻孩子,说什么胡话?
怀孩子哪有不受罪的?你这是替咱们折府揣着宝贝呢,吐也是正常的。”
转头又拉过折淙,压低声音叮嘱:“往后多跟琼奴说说话,别让她瞎琢磨,孕中最忌忧思过度,比吃不下饭还伤身。
她如今吃了吐,咱们就换个法子,把那些开胃的蜜饯切成小丁,隔半个时辰喂她一口,积少成多也是好的。”
折淙连连点头,当晚就把蜜饯切成细细的碎末,等琼奴醒了,就用指尖捏一点递到她嘴边,琼奴含着那点甜意,胃里的不适竟真的轻了些。
那段时日,折淙往杨府跑得也勤。有时是午后,有时是傍晚,他总提着个食盒,里面装着折母让厨房做的清淡点心,说是 “给五妹妹尝尝”。
实则是想跟杨羡聊聊,两个当夫君的,都被孕吐磨得没了往日的从容。
杨府的石榴花开得正艳,折淙坐在廊下,看着乐善在院里慢慢散步,忍不住问:“五妹妹今日可还吐?”
杨羡叹了口气,手里攥着刚从厨房拿来的山楂糕:“怎的不吐?晨起还吐了一回,好在能吃些素食,方才还吃了两块山楂糕。就是人瘦了不少,原先的衣裳都松了。”
折淙听得更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盒边缘:“琼奴比她还厉害,昨日炖的燕窝,刚咽下去就吐了,如今只能吐了吃、吃了吐,反复折腾。”
他顿了顿,声音里满是心疼:“前日给她量了量,竟比上月瘦了四斤,我看着她眼窝都陷下去了,夜里都睡不着。”
杨羡拍了拍他的肩,语气里带着几分安慰:“别太急,大夫不是说了?
前三个月孕吐最厉害,过了这阵就好了。咱们再熬熬,总能盼到能好好吃饭的时候。”
折淙点了点头,却还是垂着眼,眼底的焦虑没散。他只觉得这三个月,漫长得像过了三年。
姐妹们也没闲着,各自绞尽脑汁想让两个妹妹多吃一口。
寿华知道乐善爱吃山药,每日让丫鬟送一笼蒸山药糕,软乎乎的不占胃,还特意在糕里加了些磨碎的鸡内金。
说是能帮着消食;好德托人从播州带来新鲜的酸梅,亲自在府里熬了酸梅汤,装在冰鉴里送到两家,叮嘱 “渴了就喝两口,酸的能压一压孕吐”。
康宁把大团小圆爱吃的小米粥方子改良了,熬得稠稠的还带着米香,每次送过去都要特意说 “这粥我试过了,不腥不腻,嫂嫂说不定能吃两口”。
福慧更是心思细,听说孕妇怕热,特意让人做了两床细棉薄被,还寻了些安神的熏香,分装在两个锦盒里,亲自送到两府。
有时丫鬟们提着食盒在杨府或折府门口遇上,都忍不住笑着打趣:“咱们这是把京城能找着的清淡吃食都凑齐了,就盼着两位夫人能多进一口食。”
就这么熬着,转眼过了五个月。
夏日的燥热渐渐褪去些,乐善和琼奴的孕吐终于彻底停了,肚子也渐渐显了形。乐善穿起宽松的月白襦裙,腰间已能看出浅浅的弧度,走起路来需得杨羡在旁扶着。
琼奴的肚子虽不如乐善明显,却也能撑起柔软的锦裙,脸色也比先前红润了许多。
那日折母炖了当归鸡汤,琼奴竟能喝下小半碗,还笑着说 “这汤比先前喝着香多了。”
杨府这边,乐善也能喝些郦娘子熬的莲藕排骨汤,胃口渐渐好了起来。
折淙和杨羡再凑到一起时,脸上的愁绪终于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藏不住的欢喜。
折淙看着乐善的肚子,笑着对杨羡说:“总算熬过来了,往后就能看着她们好好吃饭,等着孩子出生了。”
杨羡点头,目光落在乐善的方向,眼底满是期待。
自打乐善和琼奴双双怀了孕,孕吐闹得厉害,她便成了杨府与折府之间最勤的身影。
每日清晨先往杨府去,看乐善晨起吐得如何,再把亲手熬的汤羹递过去。
午后又匆匆往折府赶,琼奴身子娇弱,吐得比乐善更甚,她总得守着看女儿能吃下几口饭,才能稍稍放心。
杨府这边,乐善虽也吐,但她本就身子底子扎实,吐过之后歇上半个时辰,便能扶着杨羡的手,勉强吃些清淡的吃食。
有时是厨房炖的冬瓜素韵汤,有时是郦娘子带来的莲子百合汤,哪怕只吃小半碗,也让杨羡悬着的心松些。
那日清晨,乐善刚吐完趴在窗边缓气,杨羡端着温好的藕粉过来,用小勺舀了喂她:“今日这藕粉加了些桂花糖,你尝尝,不腻。”
乐善含着勺子,小口咽下去,虽还是觉得胃里发空,却点了点头:“比昨日的莲子汤好些,再吃两口吧。”
杨羡闻言,眼底的愁绪淡了些,忙又舀了一勺,指尖轻轻擦去她嘴角的粉渍:“慢些,不着急。”
可折府那边,却是另一番焦灼景象。琼奴自小柔弱,如今怀了孕,孕吐来得又猛又凶,往往刚端上的粥,没吃两口就吐得干干净净,连带着胆汁都快吐出来。
折淙整日守在她床边,手里总攥着干净的帕子,见她一皱眉就慌忙递过去,等她吐完了,又忙着端温水漱口。
折母更是急得团团转,让管家遍寻城里的铺子,把酸梅、陈皮、蜜饯都买了来,摆在琼奴床头,可琼奴闻着那些甜味,反倒更想吐。
那日郦娘子炖了些清炖鸽子汤,特意撇去了油花,用银碗盛着送到折府。
琼奴被折淙扶着坐起来,刚闻了闻汤味,胃里就一阵翻涌,忙偏过头干呕起来。
郦娘子手里的汤碗晃了晃,汤洒出来几滴在帕子上,她看着女儿苍白如纸的脸,心疼得眼圈发红:“好女,乖!再试试?就喝一小口,补补身子。”
琼奴摇着头,眼泪却忍不住掉下来,攥着郦娘子的手小声哭:“娘,我没用…… 连口汤都喝不下,还让你们跟着着急……”
她本就敏感,见折母整日为她愁得睡不着,折淙连军务都少去了,心里更是懊恼自己身子不争气。
折母在一旁瞧着,忙上前拍了拍琼奴的背,温声劝:“傻孩子,说什么胡话?
怀孩子哪有不受罪的?你这是替咱们折府揣着宝贝呢,吐也是正常的。”
转头又拉过折淙,压低声音叮嘱:“往后多跟琼奴说说话,别让她瞎琢磨,孕中最忌忧思过度,比吃不下饭还伤身。
她如今吃了吐,咱们就换个法子,把那些开胃的蜜饯切成小丁,隔半个时辰喂她一口,积少成多也是好的。”
折淙连连点头,当晚就把蜜饯切成细细的碎末,等琼奴醒了,就用指尖捏一点递到她嘴边,琼奴含着那点甜意,胃里的不适竟真的轻了些。
那段时日,折淙往杨府跑得也勤。有时是午后,有时是傍晚,他总提着个食盒,里面装着折母让厨房做的清淡点心,说是 “给五妹妹尝尝”。
实则是想跟杨羡聊聊,两个当夫君的,都被孕吐磨得没了往日的从容。
杨府的石榴花开得正艳,折淙坐在廊下,看着乐善在院里慢慢散步,忍不住问:“五妹妹今日可还吐?”
杨羡叹了口气,手里攥着刚从厨房拿来的山楂糕:“怎的不吐?晨起还吐了一回,好在能吃些素食,方才还吃了两块山楂糕。就是人瘦了不少,原先的衣裳都松了。”
折淙听得更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食盒边缘:“琼奴比她还厉害,昨日炖的燕窝,刚咽下去就吐了,如今只能吐了吃、吃了吐,反复折腾。”
他顿了顿,声音里满是心疼:“前日给她量了量,竟比上月瘦了四斤,我看着她眼窝都陷下去了,夜里都睡不着。”
杨羡拍了拍他的肩,语气里带着几分安慰:“别太急,大夫不是说了?
前三个月孕吐最厉害,过了这阵就好了。咱们再熬熬,总能盼到能好好吃饭的时候。”
折淙点了点头,却还是垂着眼,眼底的焦虑没散。他只觉得这三个月,漫长得像过了三年。
姐妹们也没闲着,各自绞尽脑汁想让两个妹妹多吃一口。
寿华知道乐善爱吃山药,每日让丫鬟送一笼蒸山药糕,软乎乎的不占胃,还特意在糕里加了些磨碎的鸡内金。
说是能帮着消食;好德托人从播州带来新鲜的酸梅,亲自在府里熬了酸梅汤,装在冰鉴里送到两家,叮嘱 “渴了就喝两口,酸的能压一压孕吐”。
康宁把大团小圆爱吃的小米粥方子改良了,熬得稠稠的还带着米香,每次送过去都要特意说 “这粥我试过了,不腥不腻,嫂嫂说不定能吃两口”。
福慧更是心思细,听说孕妇怕热,特意让人做了两床细棉薄被,还寻了些安神的熏香,分装在两个锦盒里,亲自送到两府。
有时丫鬟们提着食盒在杨府或折府门口遇上,都忍不住笑着打趣:“咱们这是把京城能找着的清淡吃食都凑齐了,就盼着两位夫人能多进一口食。”
就这么熬着,转眼过了五个月。
夏日的燥热渐渐褪去些,乐善和琼奴的孕吐终于彻底停了,肚子也渐渐显了形。乐善穿起宽松的月白襦裙,腰间已能看出浅浅的弧度,走起路来需得杨羡在旁扶着。
琼奴的肚子虽不如乐善明显,却也能撑起柔软的锦裙,脸色也比先前红润了许多。
那日折母炖了当归鸡汤,琼奴竟能喝下小半碗,还笑着说 “这汤比先前喝着香多了。”
杨府这边,乐善也能喝些郦娘子熬的莲藕排骨汤,胃口渐渐好了起来。
折淙和杨羡再凑到一起时,脸上的愁绪终于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藏不住的欢喜。
折淙看着乐善的肚子,笑着对杨羡说:“总算熬过来了,往后就能看着她们好好吃饭,等着孩子出生了。”
杨羡点头,目光落在乐善的方向,眼底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