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春季风疹-《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

  林芷安抚道:“莫急。听描述,更像是风疹或湿疹。李秀才,您带我去学堂看看。”

  “好!好!快请!”李秀才连忙引路。

  锦书立刻道:“林妹妹,我随您去看看情况。”

  “好,锦书姐随我去。冬梅,你留在铺子,准备些可能用到的药材。墨竹,你看好铺子。”

  “哎!”冬梅和墨竹齐声应下。

  学堂里果然一片混乱。

  七八个孩子被单独安置在角落,小脸通红,有的在哭,有的忍不住抓挠手臂、脖颈处的红疹,露出的皮肤上一片片密集的小红丘疹,看着就痒。

  林芷快步上前,仔细查看一个孩子手臂上的疹子,又摸了摸额头,看了看舌苔。

  “疹子颜色鲜红,凸起,边界不清,无脓头,伴瘙痒发热……”

  林芷低声对锦书说,“是风疹。春季风热之邪外袭,发于肌肤。”

  锦书点头,目光扫过学堂里其他惴惴不安的孩子和焦急的家长:“传染性不强,但需隔离病儿,避免抓挠感染。”

  林芷直起身,声音温和却清晰地:“各位家长莫慌。孩子们是染了风疹,春季常见,并非恶疾。病儿需回家静养几日,避免吹风,饮食清淡。疹退即好。”

  听到不是天花,众人明显松了口气。

  “林大夫,那……那这疹子痒得厉害啊!孩子小,忍不住抓,抓破了可咋办?”

  一个妇人抱着哭闹的孩子焦急地问。

  林芷道:“我开个方子。锦书,记一下,一日两次,能疏风清热止痒。”

  她又对李秀才和众家长说,“回去用干净温水擦拭孩子身体,保持清爽。另外,冬梅已在铺子备了止痒的粉剂,可免费取些回去,痒时薄薄扑一层。”

  锦书迅速记下方子,并朗声道:“请各位患儿的家长稍候,我抄录方子分发。粉剂在芷兰堂,冬梅姑娘备好了,可随我或稍后自行去取。”

  秩序很快恢复下来。

  李秀才感激不尽:“林大夫,锦书姑娘,多亏你们了!不然我这学堂真要乱套!”

  回到芷兰堂,冬梅已经将药材按比例混合好,分装在小油纸包里。

  “姑娘,这样配可以吗?”冬梅递过一包。

  林芷闻了闻,点头:“可以。辛苦冬梅。”

  锦书将抄好的方子分发给等候的家长,并指引他们取止痒粉。

  墨竹帮着分发,嘴里还安慰着:“婶子别急,按姑娘说的做,几天就好!这粉扑上凉丝丝的,保管孩子舒服些!”

  家长们千恩万谢地拿着方子和粉包走了。

  人散去后,锦书看着消耗不少的粉剂材料,对林芷说:“林妹妹,这止痒粉是送的,成本虽不高,但学堂孩子多,万一再有几个……”

  林芷看着门外:“风疹易在孩童间传播,学堂密集,恐不止这一批。冬梅,你再多配些粉剂备着。”

  “好。”冬梅立刻动手。

  墨竹问:“锦书姐,咱们还送吗?”

  锦书:“送。这次是应急,但若后续再有,或街坊零散来求,这粉剂可定个较低的成本价,五文钱一小包,只收个药材本钱。”

  她看向林芷。

  林芷颔首:“锦书考虑周全。仁心济世,也需量力而行,细水长流。五文钱,街坊负担得起,咱们也不至于亏本行善。”

  冬梅轻声补充:“地榆……后山有野生的,我认得,可以采一些晒干,能省点成本。”

  墨竹立刻道:“我陪你去!后山我熟!”

  林芷微笑:“好。采药需小心。”

  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又有几个学堂孩子和街坊家的小孩陆续起了风疹。

  芷兰堂备好的止痒粉发挥了作用。

  “林大夫!您这粉真管用!娃儿扑上就不闹了!”

  一个父亲拿着五文钱来买粉,“比药铺卖的便宜多了!多谢您想着咱们!”

  锦书收下铜钱,记入账目。

  墨竹帮着包粉,不忘叮嘱:“叔,外用方子也别忘了!双管齐下好得快!”

  冬梅则默默地将新采晒干的地榆根仔细碾磨成粉,补充库存。

  这天傍晚,李秀才提着一小篮新下的香椿芽来了。

  “林大夫!姑娘们!孩子们都好得差不多了!多谢你们!”李秀才脸上愁云尽散,“这是我家院里香椿树新发的芽,鲜嫩着呢!一点心意!”

  墨竹欢呼:“哇!香椿炒鸡蛋!我的最爱!”

  林芷笑着接过:“李秀才客气了。孩子们无恙便好。”

  锦书:“学堂可恢复正常了?”

  “恢复了!恢复了!”李秀才连连点头,“多亏了林大夫妙手仁心,帮了大忙!孩子们都记得芷兰堂的好呢!”

  冬梅看着那篮嫩绿的香椿芽,嘴角也微微上扬。

  草堂后院,墨竹帮着冬梅洗香椿,准备晚饭。

  “冬梅姐,你说这次风疹,咱们又亏本没?”墨竹好奇地问。

  冬梅摇摇头,小声说:

  “锦书姐算过。粉剂收五文,成本差不多。外洗方药材普通,街坊抓药铺子也有微利。没亏……还帮了人。”

  锦书正好拿着账本进来,接口道:“不仅没亏,街坊们记着咱们的好,学堂的订茶订单也更稳定了。李秀才刚还说明年开春的茶要多订两成。”

  学堂风疹的余波散去,芷兰堂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茶棚的生意依旧红火,墨竹的吆喝声和老槐树的绿荫,是巷口最热闹的景致。

  贺大娘送来的粗粮糖糕,香甜软糯,配着清茶,成了不少街坊晌午歇脚的念想。

  然而这天清晨,墨竹刚支好茶棚,就见贺大娘挎着篮子急匆匆跑来,脸上没了往日的笑模样,额角还渗着细汗。

  “墨竹姑娘!锦书姑娘!在吗?”贺大娘声音发急。

  锦书闻声从草堂出来:“贺大娘,怎么了?”

  贺大娘把篮子往桌上一放,里面只有平时一半量的糖糕:

  “哎呀!坏事了!我家那口子昨儿个半夜里突然说胳膊疼,抬都抬不起来!请了郎中瞧,说是夜里睡觉压着了筋,得养几天!”

  “这可怎么办?做糖糕揉面这力气活,全靠他呢!我一个人……实在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