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汤的鲜还留在嘴里,李朴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
刘景晚上没像往常那样念叨 “花钱多”,反而摸着肚子说:“下次再去码头买鱼,这金枪鱼比罐头香十倍。” 张田在旁边笑,递给他颗腰果:“还不是托小李的福,有腰果下酒,有鱼汤暖胃。”
李朴翻了个身,帆布包里的腰果袋 “沙沙” 响。
一夜睡得沉,第二天醒时,天是灰的。
李朴揉着眼睛走到院子,乌云压得低,像块湿抹布盖在天上,风裹着土腥味,吹得芒果树叶子 “哗啦” 响。
“今天怕是要下雨。” 张田端着粥从厨房出来,粥碗冒着热气,“上午没活,你要不歇会儿?”
李朴喝了口粥,热气暖了喉咙:“不了,想去附近的大商场逛逛。”
“那得注意安全,下雨路滑。” 张田叮嘱,“别叫约翰了,你用 Uber 叫个三蹦子,便宜还快。”
李朴点点头,掏出手机打开 Uber。
界面和国内的滴滴很像,选了 “三蹦子” 选项,输入商场地址,很快就有司机接单 —— 头像是个戴帽子的黑人,名字叫姆贝基,预估费用 3000 先令,合人民币 9 块。
“还挺便宜。” 李朴笑着说,比在国内打三轮车还划算。
十分钟后,三蹦子停在院子门口。
是辆红色的车,车斗用铁皮焊的,司机姆贝基戴着顶蓝色帽子,看到李朴,笑着挥挥手:“李朴先生?上车吧,保证十分钟到商场。”
李朴跳上车斗,塑料布蹭到胳膊,有点凉。
三蹦子发动时,“突突” 响得像台小拖拉机,车轮碾过砂路,溅起的小石子打在车斗上,“嗒嗒” 响。
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裹着外套,看到乌云,脚步都快了点。
有个卖玉米的小贩,推着车往屋檐下躲,嘴里喊着 “玛莎玛莎”,声音被风吹得散。
“今天这雨,怕是不小。” 姆贝基回头说,帽子被风吹得歪了,“不过坦桑的雨,来得快,走得也快,下完就晴。”
李朴点点头,看着路边的铁皮房往后退。
刚拐过一个路口,雨就砸下来了。
先是几滴,砸在塑料布上,“啪” 地响,接着就密了,“哗啦啦” 从天上往下泼,雨点砸在砂地上,溅起的泥点沾在三蹦子的车轮上,很快就裹了层厚泥。
“快到了!” 姆贝基加了把油门,三蹦子 “突突” 地往前冲,塑料布被风吹得鼓起来,挡了不少雨。
到商场门口时,李朴掏出 3000 先令递给姆贝基,姆贝基接过钱,笑着说:“雨停了再来找我,给你便宜点!” 说完,骑着三蹦子往屋檐下躲,车斗后的红灯很快消失在雨里。
李朴撑开伞 —— 是上次回国妈妈塞的,黑色的,伞骨结实,他习惯性地举着,往商场门口走。
刚走两步,他突然停住了。
街上的人,都没打伞。
雨还下得大,雨点砸在头上、肩上,没人躲,也没人慌。
有个穿蓝色长袍的女人,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蔬菜,雨水顺着她的头纱往下流,湿了的长袍贴在身上,勾勒出身体的轮廓。她却走得慢,脚步稳,偶尔还伸手拂掉脸上的雨珠,嘴角竟带着笑。
旁边有两个小孩,光着脚在雨里跑,泥水泡着他们的脚,他们却笑得欢,手里拿着个破皮球,你追我赶,雨水溅在他们的旧 T 恤上,像开了朵花。
李朴举着伞,站在人群里,像个异类。
有个穿白色长袍的男人,路过时看了他的伞一眼,笑着点了点头,没说话,继续往前走 —— 他的长袍下摆已经湿透,沾了泥,却没影响他的脚步,依旧慢悠悠的。
“怎么都不打伞?” 李朴心里嘀咕,举着伞的手有点僵。
他往旁边的小店躲了躲,店里的老板娘抬头对李朴笑:“进来躲躲雨吧,外面雨大。”
“谢谢。” 李朴走进店,收起伞,伞面上的雨水滴在地上,很快积了个小水洼。
“你们中国人,下雨都爱打伞。” 老板娘笑着说,手里的毛线针没停,“我们坦桑人,不爱打伞 —— 雨是凉的,下在身上舒服,比太阳晒着强。”
李朴看着窗外:“不怕感冒吗?”
“我们这边的女人,都这样。” 老板娘说,“不管是穿长袍的阿拉伯人,还是穿 T 恤的黑人,下雨都不躲。家里的男人要干活,女人要买菜做饭,雨挡不住日子,该干啥还干啥。”
李朴想起国内的雨天 —— 街上满是打伞的人,电动车披着雨披,汽车开得慢,大家都怕被淋,怕耽误事。
可在这里,雨好像成了日子的一部分,淋着雨,也能把路走得稳。
“雨小了!” 老板娘突然说。
李朴抬头看 —— 乌云散了点,雨变成了毛毛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他走出小店,没再打伞。
毛毛雨落在头发上,沾成小水珠,凉得舒服。
走到商场门口时,雨停了。
天边的乌云裂开道缝,阳光钻出来,照在湿淋淋的地上,反射出亮闪闪的光。
穿蓝色长袍的女人,站在商场的玻璃门前,正用手拧着头纱上的水,阳光照在她的袍角,湿了的布料竟泛着浅蓝的光。
她看到李朴,笑着点了点头,没说话,推门走进了商场。
李朴也跟着进去,手里的伞还拎着,却没再打开。
商场里的空调很凉,吹在刚被雨打湿的身上,有点冷。
刘景晚上没像往常那样念叨 “花钱多”,反而摸着肚子说:“下次再去码头买鱼,这金枪鱼比罐头香十倍。” 张田在旁边笑,递给他颗腰果:“还不是托小李的福,有腰果下酒,有鱼汤暖胃。”
李朴翻了个身,帆布包里的腰果袋 “沙沙” 响。
一夜睡得沉,第二天醒时,天是灰的。
李朴揉着眼睛走到院子,乌云压得低,像块湿抹布盖在天上,风裹着土腥味,吹得芒果树叶子 “哗啦” 响。
“今天怕是要下雨。” 张田端着粥从厨房出来,粥碗冒着热气,“上午没活,你要不歇会儿?”
李朴喝了口粥,热气暖了喉咙:“不了,想去附近的大商场逛逛。”
“那得注意安全,下雨路滑。” 张田叮嘱,“别叫约翰了,你用 Uber 叫个三蹦子,便宜还快。”
李朴点点头,掏出手机打开 Uber。
界面和国内的滴滴很像,选了 “三蹦子” 选项,输入商场地址,很快就有司机接单 —— 头像是个戴帽子的黑人,名字叫姆贝基,预估费用 3000 先令,合人民币 9 块。
“还挺便宜。” 李朴笑着说,比在国内打三轮车还划算。
十分钟后,三蹦子停在院子门口。
是辆红色的车,车斗用铁皮焊的,司机姆贝基戴着顶蓝色帽子,看到李朴,笑着挥挥手:“李朴先生?上车吧,保证十分钟到商场。”
李朴跳上车斗,塑料布蹭到胳膊,有点凉。
三蹦子发动时,“突突” 响得像台小拖拉机,车轮碾过砂路,溅起的小石子打在车斗上,“嗒嗒” 响。
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裹着外套,看到乌云,脚步都快了点。
有个卖玉米的小贩,推着车往屋檐下躲,嘴里喊着 “玛莎玛莎”,声音被风吹得散。
“今天这雨,怕是不小。” 姆贝基回头说,帽子被风吹得歪了,“不过坦桑的雨,来得快,走得也快,下完就晴。”
李朴点点头,看着路边的铁皮房往后退。
刚拐过一个路口,雨就砸下来了。
先是几滴,砸在塑料布上,“啪” 地响,接着就密了,“哗啦啦” 从天上往下泼,雨点砸在砂地上,溅起的泥点沾在三蹦子的车轮上,很快就裹了层厚泥。
“快到了!” 姆贝基加了把油门,三蹦子 “突突” 地往前冲,塑料布被风吹得鼓起来,挡了不少雨。
到商场门口时,李朴掏出 3000 先令递给姆贝基,姆贝基接过钱,笑着说:“雨停了再来找我,给你便宜点!” 说完,骑着三蹦子往屋檐下躲,车斗后的红灯很快消失在雨里。
李朴撑开伞 —— 是上次回国妈妈塞的,黑色的,伞骨结实,他习惯性地举着,往商场门口走。
刚走两步,他突然停住了。
街上的人,都没打伞。
雨还下得大,雨点砸在头上、肩上,没人躲,也没人慌。
有个穿蓝色长袍的女人,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蔬菜,雨水顺着她的头纱往下流,湿了的长袍贴在身上,勾勒出身体的轮廓。她却走得慢,脚步稳,偶尔还伸手拂掉脸上的雨珠,嘴角竟带着笑。
旁边有两个小孩,光着脚在雨里跑,泥水泡着他们的脚,他们却笑得欢,手里拿着个破皮球,你追我赶,雨水溅在他们的旧 T 恤上,像开了朵花。
李朴举着伞,站在人群里,像个异类。
有个穿白色长袍的男人,路过时看了他的伞一眼,笑着点了点头,没说话,继续往前走 —— 他的长袍下摆已经湿透,沾了泥,却没影响他的脚步,依旧慢悠悠的。
“怎么都不打伞?” 李朴心里嘀咕,举着伞的手有点僵。
他往旁边的小店躲了躲,店里的老板娘抬头对李朴笑:“进来躲躲雨吧,外面雨大。”
“谢谢。” 李朴走进店,收起伞,伞面上的雨水滴在地上,很快积了个小水洼。
“你们中国人,下雨都爱打伞。” 老板娘笑着说,手里的毛线针没停,“我们坦桑人,不爱打伞 —— 雨是凉的,下在身上舒服,比太阳晒着强。”
李朴看着窗外:“不怕感冒吗?”
“我们这边的女人,都这样。” 老板娘说,“不管是穿长袍的阿拉伯人,还是穿 T 恤的黑人,下雨都不躲。家里的男人要干活,女人要买菜做饭,雨挡不住日子,该干啥还干啥。”
李朴想起国内的雨天 —— 街上满是打伞的人,电动车披着雨披,汽车开得慢,大家都怕被淋,怕耽误事。
可在这里,雨好像成了日子的一部分,淋着雨,也能把路走得稳。
“雨小了!” 老板娘突然说。
李朴抬头看 —— 乌云散了点,雨变成了毛毛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他走出小店,没再打伞。
毛毛雨落在头发上,沾成小水珠,凉得舒服。
走到商场门口时,雨停了。
天边的乌云裂开道缝,阳光钻出来,照在湿淋淋的地上,反射出亮闪闪的光。
穿蓝色长袍的女人,站在商场的玻璃门前,正用手拧着头纱上的水,阳光照在她的袍角,湿了的布料竟泛着浅蓝的光。
她看到李朴,笑着点了点头,没说话,推门走进了商场。
李朴也跟着进去,手里的伞还拎着,却没再打开。
商场里的空调很凉,吹在刚被雨打湿的身上,有点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