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巴萨巴节展会的最后一天,夕阳把帐篷染成金红色时,李朴迎来了意外之喜。
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男人走到展位前,操着带着阿拉伯口音的英语问:“空调能运到桑给巴尔岛吗?中国援建的学校项目,急需 30 台。”
男人叫阿里,是桑给巴尔岛华人建筑公司的翻译,这次来达市采购物资,偶然逛到展会,被 “中国造” 的空调吸引。
李朴眼睛一亮,桑给巴尔岛是坦桑的重要港口,岛上华人不少,要是能拿下这个订单,以后说不定能打开岛上的市场。他赶紧拿出宣传册,详细介绍:“不仅能运,还负责安装调试,三天内保证送到!”
阿里点点头,当场拍板签了合同,预付了一半货款:“船运方便,你们把货送到达市港口,我安排船接。后天我在桑岛码头等你们,一起去项目现场。”
送走阿里,李朴拿着合同冲进张田和刘景的帐篷,笑得合不拢嘴:“桑给巴尔岛的订单!30 台,学校项目!”
张田正在收拾东西,闻言猛地直起身:“桑岛?那地方可得坐船去,路途不近。”
刘景推了推眼镜,翻开地图:“从达市港口到桑岛,坐船要两个多小时,得提前买船票,还得盯着货物装卸,别出岔子。”
三人商量好,刘景留在达市照看仓库和后续订单,李朴和张田带着空调样品,坐船去桑岛对接项目。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朴和张田就开着皮卡,载着 30 台空调的提货单,赶往达市港口。
港口里人声鼎沸,轮船鸣笛声此起彼伏。黑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码头上来回穿梭,汗水顺着黝黑的脊背往下淌,落在滚烫的水泥地上。
李朴找到货运公司,办好手续,看着工人把空调小心翼翼地搬上货船,心里才踏实。货船是艘老旧的客货两用船,船身锈迹斑斑,甲板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多是往返于达市和桑岛的商人、游客。
“船票买好了,一张 先令,合人民币 75 块,不算贵。” 张田拿着两张蓝色的船票,递给李朴一张,“咱们去二等舱,有座位,比甲板上舒服。”
两人提着简单的行李,顺着摇晃的铁梯走上船。二等舱在船舱中层,摆着几排塑料座椅,已经坐了不少人。有穿着花衬衫的印度商人,有戴着头巾的当地妇女,还有几个背着背包的白人游客,大家操着不同的语言,低声交谈着。
李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坐稳,船就 “呜” 地鸣了一声笛,缓缓驶离码头。
窗外,达市的高楼渐渐变小,最后变成模糊的影子,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水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海鸥掠过,发出清脆的叫声。
“第一次在非洲坐船吧?” 张田笑着说,从包里掏出面包和矿泉水,“尝尝,垫垫肚子,到了桑岛,咱们找家华人餐馆好好吃一顿。”
李朴点点头,咬了一口面包,看着窗外的海景,心里满是新鲜。他在国内坐过船,却从没见过这么蓝的海,海风带着咸味吹进来,驱散了船舱里的闷热,格外舒服。
船行到大海中央,突然颠簸起来。一个当地妇女没坐稳,手里的篮子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果滚了一地。李朴赶紧弯腰帮忙捡,妇女笑着说了句 “asante”(斯瓦西里语 “谢谢”),露出一口白牙。
“这船有点老,遇到风浪就颠簸,习惯就好。” 张田扶着座椅扶手,稳稳坐着,显然不是第一次坐这船。
李朴点点头,紧紧抓着扶手,看着窗外的海浪翻涌,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想起刚到非洲时的慌乱,如今却能坦然地坐在前往桑岛的船上,开拓新的业务,半年的时间,自己真的变了很多。
两个多小时后,船渐渐靠近桑给巴尔岛。
远远望去,岛上的房子大多是白色的,屋顶涂着红色的瓦片,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镶嵌在蓝色的大海边。码头边停着不少小船,渔民们正忙着卸渔获,空气中飘着海鲜的腥味,带着一股独特的海岛气息。
船靠岸时,阿里已经在码头等了。他穿着白色长袍,看到李朴和张田,笑着挥手:“欢迎来到桑给巴尔岛!一路辛苦了!”
两人跟着阿里下船,刚走到码头出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海鲜的、卖水果的、卖手工艺品的,应有尽有。渔民们把刚打捞上来的龙虾、螃蟹摆在地上,用冰块镇着,鲜活无比;水果摊前,芒果、菠萝、椰子堆得像小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手工艺品摊位上,木雕、彩绘、贝壳饰品,带着浓浓的非洲风情,引得游客们驻足观看。
“桑岛的海鲜很新鲜,价格也便宜,等忙完工作,我带你们尝尝。” 阿里笑着说,带着他们坐上一辆出租车,朝着学校项目的方向驶去。
出租车穿过桑岛的老城区,街道两旁的建筑充满了阿拉伯风情,白色的墙壁上画着彩色的图案,窗户上挂着花纹繁复的窗帘,偶尔能看到戴着头巾的妇女,穿着长袍,慢悠悠地走着。
“桑岛以前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所以建筑和文化都受阿拉伯影响很深。” 阿里介绍道,“岛上一半人信伊斯兰教,一半人信基督教,和坦桑大陆差不多。”
李朴点点头,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越发觉得桑岛有趣。这里既有非洲的热情,又有阿拉伯的神秘,和达市完全是两种风格。
半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到达学校项目现场。
学校还在建设中,几栋白色的教学楼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忙着装修。阿里带着李朴和张田走进临时办公室,里面坐着几个中国工程师,看到他们,笑着起身:“终于把空调盼来了!这天气,没空调简直没法干活!”
李朴拿出空调样品,给工程师们介绍参数和安装流程。大家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李朴都一一解答。
“就按你们说的来,尽快安装,孩子们下个月就要开学了,得让他们在凉快的教室里上课。” 一个年长的工程师说,眼神里满是期待。
李朴点点头:“放心!明天一早,空调就能运到,三天内保证安装完毕!”
当天下午,李朴和张田跟着阿里去了桑岛的华人聚居区。
那里有不少华人开的餐馆、超市,街道上能听到熟悉的中文,让人仿佛回到了国内。他们找了家川菜馆,点了水煮鱼、麻婆豆腐,吃得满头大汗,直呼 “过瘾”。
“在非洲,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川菜,不容易啊!” 张田一边擦汗,一边说,“以后要是在桑岛打开市场,咱们就把刘景也叫来,好好逛逛这岛。”
李朴笑着点头,看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心里充满了干劲。
桑岛的订单,是他在非洲开拓的又一个新市场,虽然路途遥远,却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自己和张田、刘景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每一个订单,未来一定能在非洲的空调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
晚上,他们住在阿里安排的民宿里。民宿是一栋白色的小楼,院子里种着三角梅,开得热烈。李朴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远处海浪的声音,心里格外平静。
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男人走到展位前,操着带着阿拉伯口音的英语问:“空调能运到桑给巴尔岛吗?中国援建的学校项目,急需 30 台。”
男人叫阿里,是桑给巴尔岛华人建筑公司的翻译,这次来达市采购物资,偶然逛到展会,被 “中国造” 的空调吸引。
李朴眼睛一亮,桑给巴尔岛是坦桑的重要港口,岛上华人不少,要是能拿下这个订单,以后说不定能打开岛上的市场。他赶紧拿出宣传册,详细介绍:“不仅能运,还负责安装调试,三天内保证送到!”
阿里点点头,当场拍板签了合同,预付了一半货款:“船运方便,你们把货送到达市港口,我安排船接。后天我在桑岛码头等你们,一起去项目现场。”
送走阿里,李朴拿着合同冲进张田和刘景的帐篷,笑得合不拢嘴:“桑给巴尔岛的订单!30 台,学校项目!”
张田正在收拾东西,闻言猛地直起身:“桑岛?那地方可得坐船去,路途不近。”
刘景推了推眼镜,翻开地图:“从达市港口到桑岛,坐船要两个多小时,得提前买船票,还得盯着货物装卸,别出岔子。”
三人商量好,刘景留在达市照看仓库和后续订单,李朴和张田带着空调样品,坐船去桑岛对接项目。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朴和张田就开着皮卡,载着 30 台空调的提货单,赶往达市港口。
港口里人声鼎沸,轮船鸣笛声此起彼伏。黑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码头上来回穿梭,汗水顺着黝黑的脊背往下淌,落在滚烫的水泥地上。
李朴找到货运公司,办好手续,看着工人把空调小心翼翼地搬上货船,心里才踏实。货船是艘老旧的客货两用船,船身锈迹斑斑,甲板上已经挤满了人,大多是往返于达市和桑岛的商人、游客。
“船票买好了,一张 先令,合人民币 75 块,不算贵。” 张田拿着两张蓝色的船票,递给李朴一张,“咱们去二等舱,有座位,比甲板上舒服。”
两人提着简单的行李,顺着摇晃的铁梯走上船。二等舱在船舱中层,摆着几排塑料座椅,已经坐了不少人。有穿着花衬衫的印度商人,有戴着头巾的当地妇女,还有几个背着背包的白人游客,大家操着不同的语言,低声交谈着。
李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刚坐稳,船就 “呜” 地鸣了一声笛,缓缓驶离码头。
窗外,达市的高楼渐渐变小,最后变成模糊的影子,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水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海鸥掠过,发出清脆的叫声。
“第一次在非洲坐船吧?” 张田笑着说,从包里掏出面包和矿泉水,“尝尝,垫垫肚子,到了桑岛,咱们找家华人餐馆好好吃一顿。”
李朴点点头,咬了一口面包,看着窗外的海景,心里满是新鲜。他在国内坐过船,却从没见过这么蓝的海,海风带着咸味吹进来,驱散了船舱里的闷热,格外舒服。
船行到大海中央,突然颠簸起来。一个当地妇女没坐稳,手里的篮子掉在地上,里面的水果滚了一地。李朴赶紧弯腰帮忙捡,妇女笑着说了句 “asante”(斯瓦西里语 “谢谢”),露出一口白牙。
“这船有点老,遇到风浪就颠簸,习惯就好。” 张田扶着座椅扶手,稳稳坐着,显然不是第一次坐这船。
李朴点点头,紧紧抓着扶手,看着窗外的海浪翻涌,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想起刚到非洲时的慌乱,如今却能坦然地坐在前往桑岛的船上,开拓新的业务,半年的时间,自己真的变了很多。
两个多小时后,船渐渐靠近桑给巴尔岛。
远远望去,岛上的房子大多是白色的,屋顶涂着红色的瓦片,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镶嵌在蓝色的大海边。码头边停着不少小船,渔民们正忙着卸渔获,空气中飘着海鲜的腥味,带着一股独特的海岛气息。
船靠岸时,阿里已经在码头等了。他穿着白色长袍,看到李朴和张田,笑着挥手:“欢迎来到桑给巴尔岛!一路辛苦了!”
两人跟着阿里下船,刚走到码头出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卖海鲜的、卖水果的、卖手工艺品的,应有尽有。渔民们把刚打捞上来的龙虾、螃蟹摆在地上,用冰块镇着,鲜活无比;水果摊前,芒果、菠萝、椰子堆得像小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手工艺品摊位上,木雕、彩绘、贝壳饰品,带着浓浓的非洲风情,引得游客们驻足观看。
“桑岛的海鲜很新鲜,价格也便宜,等忙完工作,我带你们尝尝。” 阿里笑着说,带着他们坐上一辆出租车,朝着学校项目的方向驶去。
出租车穿过桑岛的老城区,街道两旁的建筑充满了阿拉伯风情,白色的墙壁上画着彩色的图案,窗户上挂着花纹繁复的窗帘,偶尔能看到戴着头巾的妇女,穿着长袍,慢悠悠地走着。
“桑岛以前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所以建筑和文化都受阿拉伯影响很深。” 阿里介绍道,“岛上一半人信伊斯兰教,一半人信基督教,和坦桑大陆差不多。”
李朴点点头,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越发觉得桑岛有趣。这里既有非洲的热情,又有阿拉伯的神秘,和达市完全是两种风格。
半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到达学校项目现场。
学校还在建设中,几栋白色的教学楼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忙着装修。阿里带着李朴和张田走进临时办公室,里面坐着几个中国工程师,看到他们,笑着起身:“终于把空调盼来了!这天气,没空调简直没法干活!”
李朴拿出空调样品,给工程师们介绍参数和安装流程。大家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李朴都一一解答。
“就按你们说的来,尽快安装,孩子们下个月就要开学了,得让他们在凉快的教室里上课。” 一个年长的工程师说,眼神里满是期待。
李朴点点头:“放心!明天一早,空调就能运到,三天内保证安装完毕!”
当天下午,李朴和张田跟着阿里去了桑岛的华人聚居区。
那里有不少华人开的餐馆、超市,街道上能听到熟悉的中文,让人仿佛回到了国内。他们找了家川菜馆,点了水煮鱼、麻婆豆腐,吃得满头大汗,直呼 “过瘾”。
“在非洲,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川菜,不容易啊!” 张田一边擦汗,一边说,“以后要是在桑岛打开市场,咱们就把刘景也叫来,好好逛逛这岛。”
李朴笑着点头,看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心里充满了干劲。
桑岛的订单,是他在非洲开拓的又一个新市场,虽然路途遥远,却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自己和张田、刘景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每一个订单,未来一定能在非洲的空调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
晚上,他们住在阿里安排的民宿里。民宿是一栋白色的小楼,院子里种着三角梅,开得热烈。李朴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远处海浪的声音,心里格外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