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铁三角,升级!-《重回1995:错位人生》

  第二天,魏武就处理掉了他在华京北的那个小柜台。

  然后,背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跟着张凡登上了返回江城的飞机。

  一代“传奇”悄然“出山”。

  当张凡带着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出现在未来科技的办公室时。

  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

  而当张凡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正式宣布。

  任命魏武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兼硬件研发部总监时。

  整个公司都炸了锅。

  尤其是那些新来的大学生们。

  他们无法理解。

  为什么老板会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中年修理工”?

  然而,当魏武走进那间张凡专门为他准备的、配备了全公司最先进设备的“硬件实验室”时。

  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了。

  他没有发表任何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

  他只是默默地从自己的行李包里拿出了一套用了十几年的、已经包了浆的工具。

  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一台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彻底报废的进口服务器给复活了。

  那一刻,魏武在所有技术人员心中,就成了一个神话。

  而随着魏武的强势加盟。

  未来科技最核心的权力架构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原来的“铁三角”——

  张凡负责战略和方向。

  宋扬负责软件研发。

  李俊负责市场推广。

  现在,升级为了“四驱战车”。

  魏武这位硬件领域的“扫地僧”,补上了公司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短板。

  一个真正具备了软硬件一体化研发能力的科技公司的雏形,终于搭建完成。

  而张凡从南海市带回来的另一个“礼物”。

  则彻底解决了公司的“管理危机”。

  那是一套管理方法论。

  一套张凡结合了后世无数互联网巨头的成功经验,再根据未来科技的实际情况进行“魔改”的管理体系。

  它的核心有三个。

  第一,叫“小团队,大目标”(oKG)。

  不再设立复杂的管理层级。

  而是将公司拆分成一个个不超过7人的敏捷开发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关键目标”(objective)。

  比如,宋扬领导的“未来oS”开发小组,他们的目标就是“三个月内完成系统内核的1.0版本”。

  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关键成果”(Key Results)。

  大家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

  第二,叫“数据驱动,灰度测试”。

  任何新的功能、新的想法,都不再是由领导“拍脑袋”决定。

  而是先开发出一个最小化的“可用原型”(mVp)。

  然后在公司内部或者小范围的种子用户中进行“灰度测试”。

  根据测试反馈回来的真实数据来决定这个功能是继续优化,还是直接砍掉。

  第三,叫“复盘文化,鼓励失败”。

  每个项目结束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开“复盘会”。

  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也不是为了“表彰功臣”。

  而是为了总结经验和教训。

  甚至,张凡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的奖项——“最佳失败奖”。

  奖励给那些虽然项目失败了,但在探索过程中为公司趟平了最多的“坑”,积累了最宝贵经验的团队。

  当这套充满了各种新鲜词汇的管理方案公布出来时。

  整个公司都沸腾了。

  尤其是那些之前萌生退意的大学生们。

  他们从这套体系中,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

  一种叫做“尊重”、“公平”和“希望”的东西。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螺丝钉”。

  而是一个可以主动参与公司决策的“合伙人”。

  之前因为管理混乱而产生的所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整个未来科技爆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和凝聚力。

  李俊看着这一切,心服口服地对张凡说道:

  “老板,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带我们去华京北了。”

  “你是想让我们看到,什么是,最野蛮的‘丛林’。”

  “然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