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码头茶肆
漕河码头,是扬州城西最喧嚣、也最混乱的地方之一。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与杂物奔流不息,大大小小的货船、客舟、舢板挤满了河面,船工号子、商贩叫卖、力夫扛包的喘息声交织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嘈杂乐章。空气里混杂着河水腥气、货物霉味、汗水与廉价食物的味道。
“悦来茶肆”就坐落在码头旁一条污水横流的窄巷口,门脸破旧,招牌上的字迹都已斑驳不清。此刻正是午后,茶肆里坐了不少人,多是些浑身汗味的力夫、风尘仆仆的小商贩,以及几个眼神飘忽、无所事事的闲汉。他们喝着最便宜的粗茶,嚼着花生米,高声谈论着码头的活计、漕帮的规矩,或是某些不知真假的市井传闻。
陈笑宝和逍遥走进茶肆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两人都穿着半旧的粗布衣衫,风尘仆仆,与这茶肆的格调正相符。陈笑宝(现在该叫陈默)目光快速扫过店内,找了个靠里、能观察到门口和大部分座位的角落坐下。逍遥(陈安)则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学着他的样子坐下,目光低垂,显得有些拘谨,完美扮演了一个初来乍到、略显内向的年轻人。
一个穿着油污围裙、头发花白的老者默不作声地走过来,指了指桌上用木炭写着茶品和价格的破旧水牌。他便是哑叔,面容沧桑,眼神却异常清澈平静。
陈默指了指最便宜的“大叶茶”,伸出两根手指。哑叔点了点头,不多时便提来一个粗陶茶壶和两个缺口茶碗,放下后便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动作麻利,却始终不发一言。
陈默给自己和逍遥各倒了一碗浑浊的茶汤,并未立刻饮用,而是看似随意地听着周围的议论。
“……听说了吗?昨晚排帮剩下的那几个刺头,在‘快活林’跟漕帮的人又干起来了,见血了!”
“啧,排帮都散了,还不消停?现在码头是漕帮刘香主说了算,听说他最近巴结上了京城来的大人物,风头正劲呢!”
“京城来的?是那位姓冯的钦差大人?”
“可不就是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但手段厉害着呢,一来就收拾了几个不开眼的小官……”
“要我说,这扬州城最近邪性,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前些天还有人打听‘忘红尘’那个销金窟呢,好像也是在找什么东西……”
“嘘!小声点!那地方现在就是个马蜂窝,谁碰谁倒霉!”
议论声嘈杂,信息零碎,却透露出几个关键点:漕帮势力扩张,排帮残余仍在挣扎;京城钦差冯大人已至,且与漕帮有所关联;各方势力,包括官方和不明身份者,仍在关注忘红尘。
这时,乔老三(化名乔山)和水猴子(化名侯顺)也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人同样是一身行商打扮,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他们看到陈默二人,并未直接相认,而是在隔壁桌坐下,也要了壶茶。
过了一会儿,乔老三像是才注意到旁边的陈默,搭话道:“这位兄弟看着面生,也是来码头找活路的?”
陈默抬起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苦笑:“带舍弟来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搬走了,盘缠也快用尽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乔老三叹了口气:“这世道,都不容易。我们兄弟也是贩点药材折了本,准备看看码头有没有零活干。”他压低声音,“听说最近码头上不太平,漕帮查得严,生面孔不好找活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借着闲聊,不动声色地交换着信息。
乔老三借着喝茶的掩护,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哑叔确认安全。漕帮刘香主确实搭上了冯钦差的线,最近在码头清查‘可疑人等’,像是在找什么人。忘红尘被几波人明里暗里盯死了,不能去。圣教的影子没见到,但有个奇怪传闻,说有人在找‘带着傻弟弟的年轻人’,描述……有点像你们之前。”
陈默眼神微凝。圣教果然没放弃,而且将搜寻目标修正了,不再强调“痴傻”,但“兄弟”这个特征依旧明显。
“冯钦差什么来历?”陈默低声问。
“只知道姓冯,名不详,来自京城司礼监,深得帝心,此行专为‘赤焰山妖人案’及后续风波而来,权力很大,王参将都要听他调遣。”乔老三道,“此人行事低调,但手段狠辣,来了不到半月,已换掉了好几个地方官员。”
司礼监的太监?陈默心中念头急转。宦官集团插手,事情就更复杂了。他们是为了彻底铲除圣教这个隐患,还是……也觊觎“星枢”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落脚点,”陈默沉吟道,“更需要一个能融入此地,又不引人怀疑的身份,以及一个能接触到更多信息的渠道。”
乔老三摸了摸下巴:“码头上讨生活,要么有力气当力夫,要么有门路做点小买卖。力夫太扎眼,也接触不到上层。做买卖……本钱倒是还有一点。”他看了看陈默,“兄弟你看起来像个识文断字的,或许可以……摆个代写书信的摊子?”
陈默心中一动。这个主意不错!代写书信,接触三教九流,既能听到各种消息,身份也足够普通,不会引人注目。
“可以。”陈默点头,“地点就选在这茶肆附近。”
他又看向逍遥:“阿安,你跟着我,帮我研磨铺纸,也学着点。”这是让逍遥自然融入,并观察学习的机会。
逍遥乖巧点头:“是,哥。”
计划初定,几人又坐了片刻,便先后离开茶肆。乔老三和水猴子去置办简单的桌椅和文房四宝,陈默则带着逍遥,在码头区看似漫无目的地闲逛,熟悉环境,实则是在观察漕帮人员的分布、巡逻规律,以及哪些地方人流最杂,信息最易流通。
夕阳西下,码头的喧嚣稍减。陈默站在河边,看着被落日染红的浑浊河水,目光深沉。
代写书信的摊子,将是他布下的第一个观察点。
而乔老三和水猴子,则会利用他们的人脉,从更黑暗的渠道,去挖掘那些台面下的消息。
一张无形的网,开始在这繁华的码头区,悄然撒开。
漕河码头,是扬州城西最喧嚣、也最混乱的地方之一。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与杂物奔流不息,大大小小的货船、客舟、舢板挤满了河面,船工号子、商贩叫卖、力夫扛包的喘息声交织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嘈杂乐章。空气里混杂着河水腥气、货物霉味、汗水与廉价食物的味道。
“悦来茶肆”就坐落在码头旁一条污水横流的窄巷口,门脸破旧,招牌上的字迹都已斑驳不清。此刻正是午后,茶肆里坐了不少人,多是些浑身汗味的力夫、风尘仆仆的小商贩,以及几个眼神飘忽、无所事事的闲汉。他们喝着最便宜的粗茶,嚼着花生米,高声谈论着码头的活计、漕帮的规矩,或是某些不知真假的市井传闻。
陈笑宝和逍遥走进茶肆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两人都穿着半旧的粗布衣衫,风尘仆仆,与这茶肆的格调正相符。陈笑宝(现在该叫陈默)目光快速扫过店内,找了个靠里、能观察到门口和大部分座位的角落坐下。逍遥(陈安)则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学着他的样子坐下,目光低垂,显得有些拘谨,完美扮演了一个初来乍到、略显内向的年轻人。
一个穿着油污围裙、头发花白的老者默不作声地走过来,指了指桌上用木炭写着茶品和价格的破旧水牌。他便是哑叔,面容沧桑,眼神却异常清澈平静。
陈默指了指最便宜的“大叶茶”,伸出两根手指。哑叔点了点头,不多时便提来一个粗陶茶壶和两个缺口茶碗,放下后便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动作麻利,却始终不发一言。
陈默给自己和逍遥各倒了一碗浑浊的茶汤,并未立刻饮用,而是看似随意地听着周围的议论。
“……听说了吗?昨晚排帮剩下的那几个刺头,在‘快活林’跟漕帮的人又干起来了,见血了!”
“啧,排帮都散了,还不消停?现在码头是漕帮刘香主说了算,听说他最近巴结上了京城来的大人物,风头正劲呢!”
“京城来的?是那位姓冯的钦差大人?”
“可不就是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但手段厉害着呢,一来就收拾了几个不开眼的小官……”
“要我说,这扬州城最近邪性,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前些天还有人打听‘忘红尘’那个销金窟呢,好像也是在找什么东西……”
“嘘!小声点!那地方现在就是个马蜂窝,谁碰谁倒霉!”
议论声嘈杂,信息零碎,却透露出几个关键点:漕帮势力扩张,排帮残余仍在挣扎;京城钦差冯大人已至,且与漕帮有所关联;各方势力,包括官方和不明身份者,仍在关注忘红尘。
这时,乔老三(化名乔山)和水猴子(化名侯顺)也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人同样是一身行商打扮,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他们看到陈默二人,并未直接相认,而是在隔壁桌坐下,也要了壶茶。
过了一会儿,乔老三像是才注意到旁边的陈默,搭话道:“这位兄弟看着面生,也是来码头找活路的?”
陈默抬起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苦笑:“带舍弟来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搬走了,盘缠也快用尽了,正不知如何是好。”
乔老三叹了口气:“这世道,都不容易。我们兄弟也是贩点药材折了本,准备看看码头有没有零活干。”他压低声音,“听说最近码头上不太平,漕帮查得严,生面孔不好找活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借着闲聊,不动声色地交换着信息。
乔老三借着喝茶的掩护,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哑叔确认安全。漕帮刘香主确实搭上了冯钦差的线,最近在码头清查‘可疑人等’,像是在找什么人。忘红尘被几波人明里暗里盯死了,不能去。圣教的影子没见到,但有个奇怪传闻,说有人在找‘带着傻弟弟的年轻人’,描述……有点像你们之前。”
陈默眼神微凝。圣教果然没放弃,而且将搜寻目标修正了,不再强调“痴傻”,但“兄弟”这个特征依旧明显。
“冯钦差什么来历?”陈默低声问。
“只知道姓冯,名不详,来自京城司礼监,深得帝心,此行专为‘赤焰山妖人案’及后续风波而来,权力很大,王参将都要听他调遣。”乔老三道,“此人行事低调,但手段狠辣,来了不到半月,已换掉了好几个地方官员。”
司礼监的太监?陈默心中念头急转。宦官集团插手,事情就更复杂了。他们是为了彻底铲除圣教这个隐患,还是……也觊觎“星枢”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落脚点,”陈默沉吟道,“更需要一个能融入此地,又不引人怀疑的身份,以及一个能接触到更多信息的渠道。”
乔老三摸了摸下巴:“码头上讨生活,要么有力气当力夫,要么有门路做点小买卖。力夫太扎眼,也接触不到上层。做买卖……本钱倒是还有一点。”他看了看陈默,“兄弟你看起来像个识文断字的,或许可以……摆个代写书信的摊子?”
陈默心中一动。这个主意不错!代写书信,接触三教九流,既能听到各种消息,身份也足够普通,不会引人注目。
“可以。”陈默点头,“地点就选在这茶肆附近。”
他又看向逍遥:“阿安,你跟着我,帮我研磨铺纸,也学着点。”这是让逍遥自然融入,并观察学习的机会。
逍遥乖巧点头:“是,哥。”
计划初定,几人又坐了片刻,便先后离开茶肆。乔老三和水猴子去置办简单的桌椅和文房四宝,陈默则带着逍遥,在码头区看似漫无目的地闲逛,熟悉环境,实则是在观察漕帮人员的分布、巡逻规律,以及哪些地方人流最杂,信息最易流通。
夕阳西下,码头的喧嚣稍减。陈默站在河边,看着被落日染红的浑浊河水,目光深沉。
代写书信的摊子,将是他布下的第一个观察点。
而乔老三和水猴子,则会利用他们的人脉,从更黑暗的渠道,去挖掘那些台面下的消息。
一张无形的网,开始在这繁华的码头区,悄然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