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的拍摄已进行月余。横店的夏夜,闷热依旧,连风都带着粘稠的温度。沈清玥结束了一天的拍摄,回到酒店房间,卸下厚重的妆容,感觉每一个毛孔都在叫嚣着疲惫。
她泡了个热水澡,试图驱散骨子里的倦意。温热的水流包裹着身体,意识却异常清醒。闭上眼,眼前浮现的不是剧本上的台词,也不是明天要拍的走位图,而是另一双眼睛——深邃、沉静,偶尔在镜头之外,会流露出她看不懂,或者说,不敢深究的情绪。
顾言琛。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刻意维持的平静水面上,漾开了一圈又一圈无法忽视的涟漪。
她想起今天下午拍摄的那场戏。是秦风与苏眠因一个项目理念产生激烈争执后,在茶水间不期而遇。剧本要求两人之间充满火药味和互不相让的张力。然而,在对词排练时,当她据理力争,语气激动地陈述苏眠的观点时,她清晰地看到,顾言琛看着她的眼神,并非全然是秦风应有的、带着审视与不悦的锐利。那里面,有一闪而过的欣赏,甚至……是某种带着温度的探究。
那不是演戏。至少,不全是。
当导演喊“卡”,瞬间从角色中抽离,他递给她一瓶水,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手背。那短暂的、微凉的触感,竟像带着细微的电流,让她心头一跳,几乎要握不住水瓶。
“谢谢。”她当时迅速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瞬间的慌乱,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
“不客气。”他的回应依旧平稳,听不出波澜。
但沈清玥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像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渗透,等她察觉时,心底的种子早已破土而出,展露出不容忽视的嫩芽。
这不是她第一次与合作男演员产生超出同事范畴的好感。在这个造梦的行业里,因戏生情几乎是常态。浓烈的剧情,密集的相处,角色情感的投射,很容易让人模糊戏与真的界限。她经历过,也清醒地抽离过。她一直以自己的专业和理智为傲,能够清晰地将工作与私人情感划分开来。
可为什么,这次会如此不同?
她擦干身体,换上舒适的睡衣,走到书桌前。摊开的《星辰大海》剧本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色标签,空白处是她用娟秀字迹写下的批注。她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明天的戏份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些属于秦风和苏眠的、情感逐渐升温的对手戏。
那些台词,那些眼神,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肢体接触……在演绎的时候,她投入的是苏眠的灵魂,可那份心跳加速,那份莫名的期待,那份在他靠近时不由自主的紧张,真的完全属于苏眠吗?
还是说,有一部分,属于沈清玥自己?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丝恐慌。
她不是懵懂无知的新人,她太清楚一段剧组恋情的曝光会带来怎样的轩然大波。尤其是,对方是顾言琛——站在行业顶峰的影帝,拥有庞大且成分复杂的粉丝群体。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在显微镜下无限放大。她的事业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黄金期,刚刚凭借上一部作品巩固了实力派演员的地位,接下来还有好几个重要的项目在洽谈。《星辰大海》是她拓宽戏路、挑战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关键一步,绝不能因为任何私人情感的纠葛而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她无法确定顾言琛的想法。
他对她的那些细微的不同,是出于对合作伙伴的欣赏?是顶级演员之间棋逢对手的默契与尊重?还是……也夹杂了和她一样,超出专业范畴的情感?
她回想起这一个月来的点滴。
除了拍摄时的默契,他们在工作之外的交流并不多,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同事距离。但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她觉得并非如此。
比如,围读剧本时,他对某个情节的理解,总能与她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那种灵魂层面的共鸣,让她惊喜。
比如,有一次她因为连轴转拍戏,有些低血糖,站在片场边缘微微眩晕时,是他不动声色地递过来一颗巧克力,什么也没说,却解决了她的窘迫。
再比如,那次在健身房清晨偶遇,他们各自训练,全程无交流,却奇异地共享着一份静谧而专注的能量场。他挥汗如雨时专注的侧影,带着一种纯粹的、极具吸引力的男性荷尔蒙,让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顾言琛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个优秀的同行,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具体的男人。
理智在疯狂地拉响警报。
沈清玥,清醒一点。这很可能只是入戏太深,是长时间沉浸在同一情境下的正常反应。杀青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原位。你现在要做的,是完成好工作,演绎好苏眠,而不是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且风险极高的情感漩涡。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剧本上。笔尖在纸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试图盖过心底那片嘈杂。
然而,情感却像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
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留意他在片场的位置,会因为他一句随口的话而思索良久,会在他与别的女演员(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交流)对戏时,心底泛起一丝连自己都鄙夷的、微妙的异样感。
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让她感到陌生且无力。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顾言琛发来的消息。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
“明天那场天台告白的戏,张导希望情绪再收一点,你觉得呢?”
很正常的、关于工作的讨论。是她多心了吗?为什么偏偏是“天台告白”这场戏?
她定了定神,回复:
“我也觉得,爆发前的克制更能打动人心。我们明天开拍前再对一下细节?”
“好。早点休息。”
“你也是。”
对话到此结束,干净利落,没有任何越界之处。
可沈清玥握着手机,却久久无法平静。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横店永不落幕的璀璨灯火。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制造着梦幻的故事,上演着虚假的悲欢。而她现在,却真实地站在了理智与情感的十字路口。
选择理智,意味着维持现状,保持专业距离,将所有的悸动与波澜死死压在心底,安全地完成工作,然后各自回归各自的世界。这是最稳妥、最符合成年人世界规则的选择。
选择情感……那意味着未知,意味着可能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意味着事业可能受到影响,意味着要将自己一颗真心捧出去,承担可能被拒绝、或者即便接受后也充满变数的风险。
她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多年的职业生涯教会她权衡利弊,审慎行事。
可是……心动的感觉,如此真实,如此鲜活。像暗夜里悄然绽放的花,明知可能见不到阳光,却依然固执地散发着幽微的香气,诱惑着她去触碰。
她抬起手,轻轻按在自己的胸口,感受着那里清晰而有力的跳动。
这份因他而起的混乱,这份理智与情感的撕扯,这份小心翼翼又无法抑制的靠近……或许,本身就是这段关系里,最真实、也最磨人的一部分。
夜色深沉。
沈清玥知道,在下一个日出之前,她必须找到那个平衡点。
一个既能守护自己的事业与边界,又不至于辜负这份悄然滋生的、珍贵心意的平衡点。
这很难。
但她是沈清玥。
她总会找到那条路。
(番外第二卷第六章 完)
她泡了个热水澡,试图驱散骨子里的倦意。温热的水流包裹着身体,意识却异常清醒。闭上眼,眼前浮现的不是剧本上的台词,也不是明天要拍的走位图,而是另一双眼睛——深邃、沉静,偶尔在镜头之外,会流露出她看不懂,或者说,不敢深究的情绪。
顾言琛。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刻意维持的平静水面上,漾开了一圈又一圈无法忽视的涟漪。
她想起今天下午拍摄的那场戏。是秦风与苏眠因一个项目理念产生激烈争执后,在茶水间不期而遇。剧本要求两人之间充满火药味和互不相让的张力。然而,在对词排练时,当她据理力争,语气激动地陈述苏眠的观点时,她清晰地看到,顾言琛看着她的眼神,并非全然是秦风应有的、带着审视与不悦的锐利。那里面,有一闪而过的欣赏,甚至……是某种带着温度的探究。
那不是演戏。至少,不全是。
当导演喊“卡”,瞬间从角色中抽离,他递给她一瓶水,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手背。那短暂的、微凉的触感,竟像带着细微的电流,让她心头一跳,几乎要握不住水瓶。
“谢谢。”她当时迅速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瞬间的慌乱,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
“不客气。”他的回应依旧平稳,听不出波澜。
但沈清玥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像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渗透,等她察觉时,心底的种子早已破土而出,展露出不容忽视的嫩芽。
这不是她第一次与合作男演员产生超出同事范畴的好感。在这个造梦的行业里,因戏生情几乎是常态。浓烈的剧情,密集的相处,角色情感的投射,很容易让人模糊戏与真的界限。她经历过,也清醒地抽离过。她一直以自己的专业和理智为傲,能够清晰地将工作与私人情感划分开来。
可为什么,这次会如此不同?
她擦干身体,换上舒适的睡衣,走到书桌前。摊开的《星辰大海》剧本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色标签,空白处是她用娟秀字迹写下的批注。她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明天的戏份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些属于秦风和苏眠的、情感逐渐升温的对手戏。
那些台词,那些眼神,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肢体接触……在演绎的时候,她投入的是苏眠的灵魂,可那份心跳加速,那份莫名的期待,那份在他靠近时不由自主的紧张,真的完全属于苏眠吗?
还是说,有一部分,属于沈清玥自己?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丝恐慌。
她不是懵懂无知的新人,她太清楚一段剧组恋情的曝光会带来怎样的轩然大波。尤其是,对方是顾言琛——站在行业顶峰的影帝,拥有庞大且成分复杂的粉丝群体。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在显微镜下无限放大。她的事业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黄金期,刚刚凭借上一部作品巩固了实力派演员的地位,接下来还有好几个重要的项目在洽谈。《星辰大海》是她拓宽戏路、挑战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关键一步,绝不能因为任何私人情感的纠葛而受到影响。
更重要的是,她无法确定顾言琛的想法。
他对她的那些细微的不同,是出于对合作伙伴的欣赏?是顶级演员之间棋逢对手的默契与尊重?还是……也夹杂了和她一样,超出专业范畴的情感?
她回想起这一个月来的点滴。
除了拍摄时的默契,他们在工作之外的交流并不多,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同事距离。但总有那么一些瞬间,让她觉得并非如此。
比如,围读剧本时,他对某个情节的理解,总能与她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那种灵魂层面的共鸣,让她惊喜。
比如,有一次她因为连轴转拍戏,有些低血糖,站在片场边缘微微眩晕时,是他不动声色地递过来一颗巧克力,什么也没说,却解决了她的窘迫。
再比如,那次在健身房清晨偶遇,他们各自训练,全程无交流,却奇异地共享着一份静谧而专注的能量场。他挥汗如雨时专注的侧影,带着一种纯粹的、极具吸引力的男性荷尔蒙,让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顾言琛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个优秀的同行,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具体的男人。
理智在疯狂地拉响警报。
沈清玥,清醒一点。这很可能只是入戏太深,是长时间沉浸在同一情境下的正常反应。杀青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原位。你现在要做的,是完成好工作,演绎好苏眠,而不是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且风险极高的情感漩涡。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剧本上。笔尖在纸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试图盖过心底那片嘈杂。
然而,情感却像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
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留意他在片场的位置,会因为他一句随口的话而思索良久,会在他与别的女演员(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交流)对戏时,心底泛起一丝连自己都鄙夷的、微妙的异样感。
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让她感到陌生且无力。
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是顾言琛发来的消息。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
“明天那场天台告白的戏,张导希望情绪再收一点,你觉得呢?”
很正常的、关于工作的讨论。是她多心了吗?为什么偏偏是“天台告白”这场戏?
她定了定神,回复:
“我也觉得,爆发前的克制更能打动人心。我们明天开拍前再对一下细节?”
“好。早点休息。”
“你也是。”
对话到此结束,干净利落,没有任何越界之处。
可沈清玥握着手机,却久久无法平静。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横店永不落幕的璀璨灯火。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制造着梦幻的故事,上演着虚假的悲欢。而她现在,却真实地站在了理智与情感的十字路口。
选择理智,意味着维持现状,保持专业距离,将所有的悸动与波澜死死压在心底,安全地完成工作,然后各自回归各自的世界。这是最稳妥、最符合成年人世界规则的选择。
选择情感……那意味着未知,意味着可能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意味着事业可能受到影响,意味着要将自己一颗真心捧出去,承担可能被拒绝、或者即便接受后也充满变数的风险。
她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多年的职业生涯教会她权衡利弊,审慎行事。
可是……心动的感觉,如此真实,如此鲜活。像暗夜里悄然绽放的花,明知可能见不到阳光,却依然固执地散发着幽微的香气,诱惑着她去触碰。
她抬起手,轻轻按在自己的胸口,感受着那里清晰而有力的跳动。
这份因他而起的混乱,这份理智与情感的撕扯,这份小心翼翼又无法抑制的靠近……或许,本身就是这段关系里,最真实、也最磨人的一部分。
夜色深沉。
沈清玥知道,在下一个日出之前,她必须找到那个平衡点。
一个既能守护自己的事业与边界,又不至于辜负这份悄然滋生的、珍贵心意的平衡点。
这很难。
但她是沈清玥。
她总会找到那条路。
(番外第二卷第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