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的业务(二十)(150)-《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王姐的业务(二十)(末章)

  三年后的初秋,阳光正好。

  王姐理发的招牌在晨风中轻轻摇晃,红底白字,朴素醒目。店门前的梧桐树下,几个老街坊坐在长椅上闲聊,时不时朝店里张望。

  十块钱一位,童叟无欺!王姐利落地给一位老大爷围上白布,您今天是要修短点?

  店内窗明几净,四张理发椅一字排开,虽然都是二手货,却擦得锃亮。墙上挂着面大镜子,镜框上还贴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小辉同学被我校计算机系录取。

  小辉正给一位小朋友剪西瓜头,动作已经相当娴熟。这三年,他的个子蹿高了不少,肩膀也宽了,唯独那双遗传自母亲的、骨节分明的手,依旧灵活如初。

  王姐,你这手艺,收十块太亏了!刚剪完的老大爷摸着整齐的鬓角,掏出二十块钱拍在桌上,我孙子在城里剪个头要六十八呢!

  王姐笑着把钱推回去:老规矩,十块。她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学生和老人八折。

  老大爷摇摇头,趁她不注意把钱塞进了门口的捐款箱——那是为社区贫困学生设的。

  午后,店里暂时清静下来。王姐坐在靠窗的位置,翻看着账本。最后一页写着:2023年9月1日,还清小陈全部欠款元。字迹工整有力,像是完成了一场漫长的跋涉。

  妈,喝口水。小辉递来保温杯,杯身上的凹痕依旧在,却被擦得发亮。

  王姐接过杯子,目光落在儿子磨出茧子的指尖上:东西都收拾好了?

  小辉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妈,其实我可以走读......

  胡说。王姐打断他,好不容易考上的。她起身整理工具,背对着儿子,周末有空回来帮忙就行。

  玻璃门被推开,风铃清脆作响。小陈拎着个果篮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王姐,恭喜啊!听说小辉考上重点大学了?

  王姐连忙迎上去,两人推让了半天,果篮最后还是留在了店里。临走时,小陈悄悄把一个红包塞给小辉:你妈这些年不容易......

  傍晚,最后一缕阳光斜斜地照进店里。小辉站在镜子前,给母亲剪发。王姐的白发比三年前多了不少,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

  剪短点,利索。王姐在镜子里对他笑。

  剪刀在发丝间穿梭,小辉的动作轻柔而精准。这三年,他见过母亲在寒冬里双手生满冻疮仍坚持握剪,见过她发着高烧还去养老院上门服务,见过她为多挣十块钱徒步走过大半个城区......

  好了。小辉取下围布,轻轻掸掉母亲肩上的碎发。

  王姐对着镜子左右看看,满意地点点头:比你爸剪得好。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起去世的丈夫。小辉愣了一下,从背后轻轻抱住母亲单薄的肩膀。镜子里,两人的脸贴得很近,相似的眉眼,相似的倔强。

  次日清晨,小辉背着行李站在店门口。王姐执意要关店一天送他去学校,被他坚决拒绝了。

  周末我就回来帮忙。小辉指了指书包侧兜里的理发剪,手艺不能荒废。

  王姐点点头,突然从兜里掏出个信封:拿着,买电脑用。

  妈!我有奖学金!

  拿着。王姐的语气不容拒绝,我打听过了,学计算机的没电脑不行。

  公交车缓缓驶来。小辉上车前,突然转身跑回来,把一张银行卡塞进母亲手里:这三年我攒的......密码是你生日。

  车门关闭的瞬间,他看见母亲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银行卡,肩膀微微发抖。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公交转过街角,王姐理发的招牌渐渐看不见了。小辉摸出兜里的理发剪,轻轻摩挲着冰凉的刃口。这把剪子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也将继续陪他走向更远的未来。

  店里,王姐擦干眼泪,将银行卡放进抽屉最里层。玻璃门上的风铃又响了,第一位顾客走了进来。

  十块钱一位?新来的租客好奇地问。

  王姐系上围裙,剪刀在指间转了个漂亮的花:是的,十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