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叫,山在听(八)
桑植县南部的乡村中心校比王灵芝想象中要热闹许多。三层高的教学楼漆成明黄色,操场上铺着塑胶跑道,旗杆上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下课铃一响,上百个孩子从各个教室涌出来,欢笑声瞬间填满了整个校园。
王灵芝牵着小念安的手站在校门口,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在地上投下一大一小两个影子。小念安已经五岁了,穿着崭新的幼儿园制服,背着小书包,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校园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
妈妈,这就是我的新学校吗?
嗯,以后你就在这里上幼儿园。王灵芝蹲下身,整理了一下儿子的衣领,妈妈在二楼教三年级,下课了可以来看你。
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缓缓停在校门口,李建国从驾驶座走出来。他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和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腕上的表盘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身装扮与王灵芝记忆中那个满身猪粪味的男人判若两人。
怎么样?还满意吗?李建国走到妻子身边,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这学校条件不错吧?我托了好几个人才把你调过来。
王灵芝没有立即回答。她的目光越过丈夫的肩膀,落在远处连绵的群山上。那里,曾经有一所崭新的、几乎空置的村小,和四个仰着脏兮兮的小脸听她讲课的孩子。调离前,她特意回去看过一次——教室锁了,操场上长出了杂草,那块刻着扶贫援建项目的石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嗯,挺好的。她最终说道,接过李建国手中的行李袋,比原来近多了。
确实近多了。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套两居室,开车只要十分钟。比起从前隔着几个县的距离,这三十公里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李建国甚至给她买了辆二手小轿车,虽然她至今不太敢独自开上路。
爸爸,你看我的新书包!小念安兴奋地扑向李建国,小书包上印着的卡通猪图案一晃一晃的。
李建国一把抱起儿子,在他脸上响亮地亲了一口:真帅!跟爸爸小时候一样!他转向王灵芝,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等周末我带你们去看新房子,就在县城边上,三室两厅,精装修。念安可以有自己的房间,还能养条狗。
王灵芝微微一怔:新房子?在县城?
对啊!李建国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上个月刚签的合同,全款!灵芝,咱们终于熬出头了!猪场现在有四百多头存栏,我跟县里五所学校签了泔水回收协议,还开了个小型屠宰场……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产业,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自信和骄傲。
王灵芝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丈夫眼角新添的皱纹和鬓角隐约的白发上。这些年的艰辛和挣扎,都刻在了这些细小的痕迹里。她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宁乡肉摊上被人欺负、低头递钱的李建国,想起他深夜清理泔水桶时佝偻的背影,想起他电话里疲惫却倔强的声音。如今,他确实成功了,用最笨的方法,一点一点地爬出了那个深坑。
对了,李建国突然压低声音,我托人问了宁乡教育局的关系,等念安上小学,咱们就把他送回去读。宁乡的教育质量比这儿强多了,将来考大学……
到时候再说吧。王灵芝轻声打断他,弯腰提起行李,我先带念安去幼儿园报到。
校园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此起彼伏。王灵芝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铺着彩色地砖的步道上。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鲜活、热闹,与那座被遗忘在山坳里的空置校舍形成鲜明对比。
王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王灵芝转身,看见石头站在不远处。他长高了许多,校服松松垮垮地挂在瘦削的肩膀上,手里抱着一摞作业本。
石头?你怎么在这儿?王灵芝惊讶地问。
我转学过来了。石头腼腆地笑了笑,奶奶生病了,爸妈回来照顾她,就把我带到这边上学。
那……其他几个孩子呢?王灵芝忍不住问。
石头摇摇头:不知道。二妞好像跟她爸妈去广东了。大丫小丫……他顿了顿,听说去县城了。
王灵芝点点头,胸口泛起一阵熟悉的酸涩。她伸手摸了摸石头的头:好好学习。
石头用力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王老师,我当班长了!
王灵芝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真棒!快去吧,别让老师等急了。
看着石头跑远的背影,王灵芝站在原地出了会儿神。小念安拽了拽她的手:妈妈,那是谁呀?
是妈妈以前的学生,一个很棒的哥哥。王灵芝轻声回答,牵着儿子继续往前走。
幼儿园在教学楼旁边的一排平房里,墙上画满了卡通图案。小念安一看到就兴奋地挣脱妈妈的手,跑到滑梯旁和刚认识的小朋友玩了起来。王灵芝站在一旁,看着儿子欢快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李建国的消息:猪场有点事,我先回去一趟。晚上来接你们吃饭,庆祝乔迁之喜!
王灵芝回复了一个字,锁上屏幕。透过幼儿园的栅栏,她能看到操场那头三年级教室的窗户。下周一开始,那里就是她的新讲台了。不再是四个孩子,而是满满一教室的学生;不再是孤独的回声,而是此起彼伏的提问和回答。
傍晚,李建国如约来接他们。小念安玩累了,一上车就趴在后座睡着了。王灵芝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夕阳将田野染成金色,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想什么呢?李建国瞥了她一眼,轻声问。
王灵芝收回目光:没什么,就是觉得……挺神奇的。
什么神奇?
我们。王灵芝笑了笑,居然真的熬过来了。
李建国沉默了一会儿,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他的掌心依然粗糙,带着常年劳作的茧子,但温暖而有力。
是啊,熬过来了。他轻声说,目光注视着前方的道路,以后会更好的。
车子驶过一座小桥,桥下的溪水哗哗流淌。王灵芝望着后视镜中渐渐远去的溪流,突然想起桑植山坳里那条雨季会暴涨的小河。曾经,她以为自己和那条河一样,会永远被困在山里。而现在,她正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未来。
小念安在后座翻了个身,发出轻微的鼾声。王灵芝回头看了一眼儿子熟睡的小脸,又转向窗外。暮色四合,远处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辰,指引着归家的路。
桑植县南部的乡村中心校比王灵芝想象中要热闹许多。三层高的教学楼漆成明黄色,操场上铺着塑胶跑道,旗杆上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下课铃一响,上百个孩子从各个教室涌出来,欢笑声瞬间填满了整个校园。
王灵芝牵着小念安的手站在校门口,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在地上投下一大一小两个影子。小念安已经五岁了,穿着崭新的幼儿园制服,背着小书包,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校园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
妈妈,这就是我的新学校吗?
嗯,以后你就在这里上幼儿园。王灵芝蹲下身,整理了一下儿子的衣领,妈妈在二楼教三年级,下课了可以来看你。
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缓缓停在校门口,李建国从驾驶座走出来。他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和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腕上的表盘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身装扮与王灵芝记忆中那个满身猪粪味的男人判若两人。
怎么样?还满意吗?李建国走到妻子身边,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这学校条件不错吧?我托了好几个人才把你调过来。
王灵芝没有立即回答。她的目光越过丈夫的肩膀,落在远处连绵的群山上。那里,曾经有一所崭新的、几乎空置的村小,和四个仰着脏兮兮的小脸听她讲课的孩子。调离前,她特意回去看过一次——教室锁了,操场上长出了杂草,那块刻着扶贫援建项目的石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嗯,挺好的。她最终说道,接过李建国手中的行李袋,比原来近多了。
确实近多了。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套两居室,开车只要十分钟。比起从前隔着几个县的距离,这三十公里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李建国甚至给她买了辆二手小轿车,虽然她至今不太敢独自开上路。
爸爸,你看我的新书包!小念安兴奋地扑向李建国,小书包上印着的卡通猪图案一晃一晃的。
李建国一把抱起儿子,在他脸上响亮地亲了一口:真帅!跟爸爸小时候一样!他转向王灵芝,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等周末我带你们去看新房子,就在县城边上,三室两厅,精装修。念安可以有自己的房间,还能养条狗。
王灵芝微微一怔:新房子?在县城?
对啊!李建国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上个月刚签的合同,全款!灵芝,咱们终于熬出头了!猪场现在有四百多头存栏,我跟县里五所学校签了泔水回收协议,还开了个小型屠宰场……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产业,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自信和骄傲。
王灵芝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丈夫眼角新添的皱纹和鬓角隐约的白发上。这些年的艰辛和挣扎,都刻在了这些细小的痕迹里。她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宁乡肉摊上被人欺负、低头递钱的李建国,想起他深夜清理泔水桶时佝偻的背影,想起他电话里疲惫却倔强的声音。如今,他确实成功了,用最笨的方法,一点一点地爬出了那个深坑。
对了,李建国突然压低声音,我托人问了宁乡教育局的关系,等念安上小学,咱们就把他送回去读。宁乡的教育质量比这儿强多了,将来考大学……
到时候再说吧。王灵芝轻声打断他,弯腰提起行李,我先带念安去幼儿园报到。
校园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此起彼伏。王灵芝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铺着彩色地砖的步道上。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鲜活、热闹,与那座被遗忘在山坳里的空置校舍形成鲜明对比。
王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王灵芝转身,看见石头站在不远处。他长高了许多,校服松松垮垮地挂在瘦削的肩膀上,手里抱着一摞作业本。
石头?你怎么在这儿?王灵芝惊讶地问。
我转学过来了。石头腼腆地笑了笑,奶奶生病了,爸妈回来照顾她,就把我带到这边上学。
那……其他几个孩子呢?王灵芝忍不住问。
石头摇摇头:不知道。二妞好像跟她爸妈去广东了。大丫小丫……他顿了顿,听说去县城了。
王灵芝点点头,胸口泛起一阵熟悉的酸涩。她伸手摸了摸石头的头:好好学习。
石头用力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王老师,我当班长了!
王灵芝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真棒!快去吧,别让老师等急了。
看着石头跑远的背影,王灵芝站在原地出了会儿神。小念安拽了拽她的手:妈妈,那是谁呀?
是妈妈以前的学生,一个很棒的哥哥。王灵芝轻声回答,牵着儿子继续往前走。
幼儿园在教学楼旁边的一排平房里,墙上画满了卡通图案。小念安一看到就兴奋地挣脱妈妈的手,跑到滑梯旁和刚认识的小朋友玩了起来。王灵芝站在一旁,看着儿子欢快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李建国的消息:猪场有点事,我先回去一趟。晚上来接你们吃饭,庆祝乔迁之喜!
王灵芝回复了一个字,锁上屏幕。透过幼儿园的栅栏,她能看到操场那头三年级教室的窗户。下周一开始,那里就是她的新讲台了。不再是四个孩子,而是满满一教室的学生;不再是孤独的回声,而是此起彼伏的提问和回答。
傍晚,李建国如约来接他们。小念安玩累了,一上车就趴在后座睡着了。王灵芝坐在副驾驶,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夕阳将田野染成金色,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想什么呢?李建国瞥了她一眼,轻声问。
王灵芝收回目光:没什么,就是觉得……挺神奇的。
什么神奇?
我们。王灵芝笑了笑,居然真的熬过来了。
李建国沉默了一会儿,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他的掌心依然粗糙,带着常年劳作的茧子,但温暖而有力。
是啊,熬过来了。他轻声说,目光注视着前方的道路,以后会更好的。
车子驶过一座小桥,桥下的溪水哗哗流淌。王灵芝望着后视镜中渐渐远去的溪流,突然想起桑植山坳里那条雨季会暴涨的小河。曾经,她以为自己和那条河一样,会永远被困在山里。而现在,她正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未来。
小念安在后座翻了个身,发出轻微的鼾声。王灵芝回头看了一眼儿子熟睡的小脸,又转向窗外。暮色四合,远处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辰,指引着归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