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与风筝(三)
周雪咬着铅笔尾端,盯着数学试卷上那道三角函数题。阳光透过画室的玻璃窗,在她草稿纸上投下一片菱形的光斑。许雯教授说过,光影是绘画的灵魂,可这些sin、cos符号在她眼里就像一堆纠缠不清的黑色蜘蛛。
又卡住了?许雯端着调色板走过来,瞥了一眼那张被橡皮擦得发皱的试卷。
周雪不好意思地把试卷往素描本下面塞了塞:对不起,许老师,我该专心画静物的。
把数学题当静物画如何?许雯眨眨眼,把这些公式想象成你要描绘的对象。
周雪怔了怔,低头看那道题。许雯的手指在纸上轻轻划过:你看,这个波浪线像不像远山的轮廓?这个π符号,多像一座小拱桥。
画室里的其他学生发出轻笑,但周雪却突然觉得那些符号变得亲切起来。她抓起铅笔,在题目旁边快速勾勒——sin曲线变成了海浪,角度符号化作展翅的海鸥,整个题目变成了一幅海滨速写。
有意思。许雯点点头,艺术和数学从来不是对立的。达芬奇画蒙娜丽莎前,研究了无数数学比例。
放学时,周雪把那张画满草稿的试卷小心折好放进书包。校门口,妈妈周文娟正在等她——这是两个月来的新习惯,自从周雪开始上许雯的艺术班,妈妈再也没提过停课补数学的事。
今天画得怎么样?周文娟接过女儿沉甸甸的画板。
许老师让我尝试用炭笔画人体结构。周雪的声音比往常轻快,她说我的线条很有生命力。
周文娟微笑着听女儿描述课堂上的细节,目光扫过她沾满炭粉的手指。两个月前,这双手总是紧张地绞在一起,指甲被咬得参差不齐。现在,尽管指尖染着洗不掉的颜料,却透着一种笃定的力量。
对了,周雪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那张试卷,今天数学小测,我及格了。68分。
周文娟接过试卷,看到满页的红勾中夹杂着几个叉,最上方用红笔写着醒目的。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分数,但对曾经数学徘徊在40分的周雪来说,已经是巨大进步。
太棒了!周文娟由衷地说,怎么突然开窍了?
周雪抿嘴笑了笑:我把公式都画成了图画。爸爸说这叫形象记忆法
回到家,林建军正在厨房炒菜。自从儿子去了长沙,这位工程师父亲开始把对儿女的爱都倾注在厨艺上。周雪把试卷举到他面前时,他差点把锅铲扔进锅里。
我闺女果然是天才!林建军用围裙擦着手,仔细端详那张试卷,这进步速度,赶上你哥五公里越野的成绩了。
提到林阳,周雪眼睛一亮:哥哥今天来信了吗?
在茶几上。林建军朝客厅努努嘴,刚送到不久。
周雪飞奔过去,抓起那个印着国防科技大学字样的信封。军校纪律严明,林阳每周只能发一次手机,但坚持每周手写一封信回家。信封里除了信纸,还有一张照片——林阳穿着迷彩服站在训练场上,皮肤晒得黝黑,比离家时壮实了不少,笑容却还是那个会偷偷帮妹妹写数学作业的哥哥。
哥说他们班战术考核拿了优秀。周雪把信纸递给凑过来的妈妈,他还问我的画画得怎么样了。
周文娟接过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林阳工整的字迹。除了描述军校生活,大段内容都是在关心妹妹——小雪还在为数学发愁吗?告诉她我们教官说的,找到正确方法比蛮干重要美院的毕业展快开始了吧?带小雪去看看,激发灵感...
你哥比我们都会当家长。周文娟轻声说,把信纸小心折好放回信封。
晚饭后,周雪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三样东西:数学错题本、素描本和林阳从军校寄来的军用笔记本。哥哥在扉页上写着:给我最厉害的艺术家妹妹——用这个记录你的,然后一个个他们。
周雪翻开新的一页,画下一道错题的图形。她想起许雯的话,尝试用绘画的思维理解几何关系。渐渐地,那些冰冷的定理在她笔下活了起来,辅助线变成了风筝的线,圆形化作朝阳,直角坐标系成了田野的阡陌。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进来。周雪头也不抬地说。
周文娟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走进来,看到女儿正专注地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她轻手轻脚地放下果盘,瞥见本子上那些独特的数学画——公式被转化成了生动的图案,旁边还标注着可爱的记忆口诀。
这是...三角函数?周文娟惊讶地问。
周雪点点头:我发现只要把它们变成图画就好记多了。sin是海浪,cos是山丘,tan是山坡的陡度...
周文娟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背不下古诗,就编成rap唱;女儿学不会数学,却能用绘画理解。她一直要求孩子们按标准方法学习,却忽略了每个人大脑运作的方式本就不同。
妈,清华美院的文化课分数线是多少?周雪突然问。
周文娟心跳漏了一拍:去年大概是380分左右。你现在的水平...
还差得远。周雪咬了咬嘴唇,眼神却异常坚定,但我算过了,如果数学能稳定在90分,语文英语保持现在的120分左右,再加上文综,是有希望的。
周文娟在女儿床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真的很想考清华美院?
周雪的眼中闪烁着周文娟许久未见的光彩:许老师说我的水平足够冲击顶尖美院。而且...我想证明,艺术生不都是文化课差的学生。
那一刻,周文娟看到了女儿身上与儿子如出一辙的倔强。林阳选择军校时也是这样,眼神坚定地说我要证明不靠补习班也能考上好大学。
那我们就制定个计划。周文娟说,不过答应妈妈,不要像初中那样熬夜,健康最重要。
周雪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我今天收到了这个。
那是一封邀请函——周雪的水彩画《破茧》入选了全省青少年艺术展,将与其他99幅作品一起在省美术馆展出。
天啊!周文娟惊呼,这么重要的事怎么现在才说?
周雪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怕您觉得耽误学习...
周文娟一把抱住女儿,闻到她发间淡淡的颜料清香:妈妈为你骄傲,真的。
周末的全家美术馆之行像一场小型庆典。林建军特意请了假,周文娟穿上了久违的连衣裙,周雪则紧张得一路上都在搓手指。
《破茧》被挂在展厅东侧的墙上,一束顶光恰到好处地打在画面上。那是半只挣脱茧的蝴蝶,翅膀还未完全展开,却已经能看出绚丽的色彩。最特别的是,蝴蝶翅膀的纹路隐约组成了数学公式的形状,而破碎的茧丝则构成了坐标系。
这创意...林建军凑近细看,突然笑了,你把泰勒公式画成了翅膀纹理?
周雪脸红着点点头:那天许老师讲光影变化,我突然想到数学公式其实也是在描述世界的规律,和绘画一样...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在画前驻足良久,突然转向周雪:你是作者?
周雪紧张地点头。男子递来名片——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美院校友。
很有想法的作品。男子赞赏地说,把理性和感性结合得如此巧妙,很少见。考虑过报考我们清华美院吗?
周雪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我...我正在准备。
加油。男子微笑着又看了一眼画作,艺术需要你这样的跨界思维。
回家的路上,周雪一直紧紧攥着那张名片。经过清华美院招生办门口时,周文娟提议进去咨询一下。招生老师详细讲解了艺术生高考的录取规则——专业考试占60%,文化课占40%。
你女儿这种情况,老师翻看着周雪的作品集,专业能力很突出,只要文化课过线,希望很大。
过线大概要多少分?周文娟问。
去年是382分。数学单科最好不低于90分。
周雪咬了咬嘴唇——她最近的月考数学是72分,还有不小差距。
回程的地铁上,周雪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广告牌。突然,她转向妈妈:我想试试。
试试什么?
考清华美院。周雪的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很难,但许老师说我的专业水平够格了,只要文化课再提高一点...
周文娟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想起自己曾经多么固执地要把她塞进理科精英的模子里。如今周雪找到了自己的翅膀,她这个做母亲的,唯一该做的就是给她飞翔的勇气。
那就试试。周文娟握住女儿的手,不过咱们得找个数学老师,用适合你的方法来教。
第二天,林建军通过同事介绍,找到了一位退休的数学特级教师。老太太头发花白,说话慢条斯理,但一看到周雪的数学画就笑了。
有意思。老太太推推老花镜,我教了四十年数学,第一次见到这种学习方法。不过,既然对你有用,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来。
就这样,周雪开始了她的艺术数学特训。老太太教她把函数图像想象成风景,把几何证明看作拼图游戏。每周两次课,其他时间周雪就在许雯画室和数学题之间来回切换。
林阳的来信成了周雪最大的精神支柱。在最新的一封信里,哥哥描述了他们三十公里负重越野的经历:...跑到第十五公里时,我觉得肺要炸了。但教官说,真正的极限永远比你以为的远那么一公里。小雪,你的就是数学,坚持住,突破那个假极限...
周雪把这封信贴在数学笔记本的扉页。每当她做不出题想放弃时,就看看哥哥穿着迷彩服的照片,然后继续埋头苦算。
五月的一个周末,周文娟带女儿去看了清华美院的毕业展。展厅里,一组名为《数据生态》的互动装置前围满了人。艺术家将算法可视化,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改变投影中的数字河流走向。
这就是我想做的。周雪小声对妈妈说,艺术和科学的交叉点。
周文娟突然明白了女儿为何执着于在绘画中融入数学元素——在她眼中,这两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割裂的。
回家的路上,母女俩经过清华校园的荷塘。夕阳西下,垂柳拂过水面,远处传来隐约的琴声。周雪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
妈,我想在这里上学。她的声音很轻,却无比坚定。
周文娟揽住女儿的肩膀,想起一年前那个蜷缩在书桌前、被数学题折磨得泪流满面的女孩。如今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眼里有光的追梦者。
你会做到的。周文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
当晚的家庭会议上,三人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周雪继续跟随许雯精进绘画,每周四次;数学特训增加到每周三次;语文英语保持现有水平,每天各一小时复习;文综科目利用暑假集中突破。
哥哥说他们军校有句话,周雪在笔记本上写下计划表,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我的数学就是磨练。
林建军笑着揉揉女儿的头发:你哥要是知道你这么用他的话,肯定得意坏了。
睡前,周雪更新了她的数学画系列。最新一幅画的是一只蝴蝶停驻在笛卡尔坐标系上,翅膀上的纹路组成了各种函数图像。她在画角写道:当艺术遇见科学——我的清华之路。
窗外,初夏的晚风轻拂过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远方哥哥的鼓励,又像是未来在召唤。
周雪咬着铅笔尾端,盯着数学试卷上那道三角函数题。阳光透过画室的玻璃窗,在她草稿纸上投下一片菱形的光斑。许雯教授说过,光影是绘画的灵魂,可这些sin、cos符号在她眼里就像一堆纠缠不清的黑色蜘蛛。
又卡住了?许雯端着调色板走过来,瞥了一眼那张被橡皮擦得发皱的试卷。
周雪不好意思地把试卷往素描本下面塞了塞:对不起,许老师,我该专心画静物的。
把数学题当静物画如何?许雯眨眨眼,把这些公式想象成你要描绘的对象。
周雪怔了怔,低头看那道题。许雯的手指在纸上轻轻划过:你看,这个波浪线像不像远山的轮廓?这个π符号,多像一座小拱桥。
画室里的其他学生发出轻笑,但周雪却突然觉得那些符号变得亲切起来。她抓起铅笔,在题目旁边快速勾勒——sin曲线变成了海浪,角度符号化作展翅的海鸥,整个题目变成了一幅海滨速写。
有意思。许雯点点头,艺术和数学从来不是对立的。达芬奇画蒙娜丽莎前,研究了无数数学比例。
放学时,周雪把那张画满草稿的试卷小心折好放进书包。校门口,妈妈周文娟正在等她——这是两个月来的新习惯,自从周雪开始上许雯的艺术班,妈妈再也没提过停课补数学的事。
今天画得怎么样?周文娟接过女儿沉甸甸的画板。
许老师让我尝试用炭笔画人体结构。周雪的声音比往常轻快,她说我的线条很有生命力。
周文娟微笑着听女儿描述课堂上的细节,目光扫过她沾满炭粉的手指。两个月前,这双手总是紧张地绞在一起,指甲被咬得参差不齐。现在,尽管指尖染着洗不掉的颜料,却透着一种笃定的力量。
对了,周雪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那张试卷,今天数学小测,我及格了。68分。
周文娟接过试卷,看到满页的红勾中夹杂着几个叉,最上方用红笔写着醒目的。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分数,但对曾经数学徘徊在40分的周雪来说,已经是巨大进步。
太棒了!周文娟由衷地说,怎么突然开窍了?
周雪抿嘴笑了笑:我把公式都画成了图画。爸爸说这叫形象记忆法
回到家,林建军正在厨房炒菜。自从儿子去了长沙,这位工程师父亲开始把对儿女的爱都倾注在厨艺上。周雪把试卷举到他面前时,他差点把锅铲扔进锅里。
我闺女果然是天才!林建军用围裙擦着手,仔细端详那张试卷,这进步速度,赶上你哥五公里越野的成绩了。
提到林阳,周雪眼睛一亮:哥哥今天来信了吗?
在茶几上。林建军朝客厅努努嘴,刚送到不久。
周雪飞奔过去,抓起那个印着国防科技大学字样的信封。军校纪律严明,林阳每周只能发一次手机,但坚持每周手写一封信回家。信封里除了信纸,还有一张照片——林阳穿着迷彩服站在训练场上,皮肤晒得黝黑,比离家时壮实了不少,笑容却还是那个会偷偷帮妹妹写数学作业的哥哥。
哥说他们班战术考核拿了优秀。周雪把信纸递给凑过来的妈妈,他还问我的画画得怎么样了。
周文娟接过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林阳工整的字迹。除了描述军校生活,大段内容都是在关心妹妹——小雪还在为数学发愁吗?告诉她我们教官说的,找到正确方法比蛮干重要美院的毕业展快开始了吧?带小雪去看看,激发灵感...
你哥比我们都会当家长。周文娟轻声说,把信纸小心折好放回信封。
晚饭后,周雪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三样东西:数学错题本、素描本和林阳从军校寄来的军用笔记本。哥哥在扉页上写着:给我最厉害的艺术家妹妹——用这个记录你的,然后一个个他们。
周雪翻开新的一页,画下一道错题的图形。她想起许雯的话,尝试用绘画的思维理解几何关系。渐渐地,那些冰冷的定理在她笔下活了起来,辅助线变成了风筝的线,圆形化作朝阳,直角坐标系成了田野的阡陌。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进来。周雪头也不抬地说。
周文娟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走进来,看到女儿正专注地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她轻手轻脚地放下果盘,瞥见本子上那些独特的数学画——公式被转化成了生动的图案,旁边还标注着可爱的记忆口诀。
这是...三角函数?周文娟惊讶地问。
周雪点点头:我发现只要把它们变成图画就好记多了。sin是海浪,cos是山丘,tan是山坡的陡度...
周文娟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背不下古诗,就编成rap唱;女儿学不会数学,却能用绘画理解。她一直要求孩子们按标准方法学习,却忽略了每个人大脑运作的方式本就不同。
妈,清华美院的文化课分数线是多少?周雪突然问。
周文娟心跳漏了一拍:去年大概是380分左右。你现在的水平...
还差得远。周雪咬了咬嘴唇,眼神却异常坚定,但我算过了,如果数学能稳定在90分,语文英语保持现在的120分左右,再加上文综,是有希望的。
周文娟在女儿床边坐下,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真的很想考清华美院?
周雪的眼中闪烁着周文娟许久未见的光彩:许老师说我的水平足够冲击顶尖美院。而且...我想证明,艺术生不都是文化课差的学生。
那一刻,周文娟看到了女儿身上与儿子如出一辙的倔强。林阳选择军校时也是这样,眼神坚定地说我要证明不靠补习班也能考上好大学。
那我们就制定个计划。周文娟说,不过答应妈妈,不要像初中那样熬夜,健康最重要。
周雪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我今天收到了这个。
那是一封邀请函——周雪的水彩画《破茧》入选了全省青少年艺术展,将与其他99幅作品一起在省美术馆展出。
天啊!周文娟惊呼,这么重要的事怎么现在才说?
周雪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怕您觉得耽误学习...
周文娟一把抱住女儿,闻到她发间淡淡的颜料清香:妈妈为你骄傲,真的。
周末的全家美术馆之行像一场小型庆典。林建军特意请了假,周文娟穿上了久违的连衣裙,周雪则紧张得一路上都在搓手指。
《破茧》被挂在展厅东侧的墙上,一束顶光恰到好处地打在画面上。那是半只挣脱茧的蝴蝶,翅膀还未完全展开,却已经能看出绚丽的色彩。最特别的是,蝴蝶翅膀的纹路隐约组成了数学公式的形状,而破碎的茧丝则构成了坐标系。
这创意...林建军凑近细看,突然笑了,你把泰勒公式画成了翅膀纹理?
周雪脸红着点点头:那天许老师讲光影变化,我突然想到数学公式其实也是在描述世界的规律,和绘画一样...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在画前驻足良久,突然转向周雪:你是作者?
周雪紧张地点头。男子递来名片——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美院校友。
很有想法的作品。男子赞赏地说,把理性和感性结合得如此巧妙,很少见。考虑过报考我们清华美院吗?
周雪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我...我正在准备。
加油。男子微笑着又看了一眼画作,艺术需要你这样的跨界思维。
回家的路上,周雪一直紧紧攥着那张名片。经过清华美院招生办门口时,周文娟提议进去咨询一下。招生老师详细讲解了艺术生高考的录取规则——专业考试占60%,文化课占40%。
你女儿这种情况,老师翻看着周雪的作品集,专业能力很突出,只要文化课过线,希望很大。
过线大概要多少分?周文娟问。
去年是382分。数学单科最好不低于90分。
周雪咬了咬嘴唇——她最近的月考数学是72分,还有不小差距。
回程的地铁上,周雪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广告牌。突然,她转向妈妈:我想试试。
试试什么?
考清华美院。周雪的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很难,但许老师说我的专业水平够格了,只要文化课再提高一点...
周文娟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想起自己曾经多么固执地要把她塞进理科精英的模子里。如今周雪找到了自己的翅膀,她这个做母亲的,唯一该做的就是给她飞翔的勇气。
那就试试。周文娟握住女儿的手,不过咱们得找个数学老师,用适合你的方法来教。
第二天,林建军通过同事介绍,找到了一位退休的数学特级教师。老太太头发花白,说话慢条斯理,但一看到周雪的数学画就笑了。
有意思。老太太推推老花镜,我教了四十年数学,第一次见到这种学习方法。不过,既然对你有用,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来。
就这样,周雪开始了她的艺术数学特训。老太太教她把函数图像想象成风景,把几何证明看作拼图游戏。每周两次课,其他时间周雪就在许雯画室和数学题之间来回切换。
林阳的来信成了周雪最大的精神支柱。在最新的一封信里,哥哥描述了他们三十公里负重越野的经历:...跑到第十五公里时,我觉得肺要炸了。但教官说,真正的极限永远比你以为的远那么一公里。小雪,你的就是数学,坚持住,突破那个假极限...
周雪把这封信贴在数学笔记本的扉页。每当她做不出题想放弃时,就看看哥哥穿着迷彩服的照片,然后继续埋头苦算。
五月的一个周末,周文娟带女儿去看了清华美院的毕业展。展厅里,一组名为《数据生态》的互动装置前围满了人。艺术家将算法可视化,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改变投影中的数字河流走向。
这就是我想做的。周雪小声对妈妈说,艺术和科学的交叉点。
周文娟突然明白了女儿为何执着于在绘画中融入数学元素——在她眼中,这两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割裂的。
回家的路上,母女俩经过清华校园的荷塘。夕阳西下,垂柳拂过水面,远处传来隐约的琴声。周雪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
妈,我想在这里上学。她的声音很轻,却无比坚定。
周文娟揽住女儿的肩膀,想起一年前那个蜷缩在书桌前、被数学题折磨得泪流满面的女孩。如今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眼里有光的追梦者。
你会做到的。周文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
当晚的家庭会议上,三人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周雪继续跟随许雯精进绘画,每周四次;数学特训增加到每周三次;语文英语保持现有水平,每天各一小时复习;文综科目利用暑假集中突破。
哥哥说他们军校有句话,周雪在笔记本上写下计划表,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磨练。我的数学就是磨练。
林建军笑着揉揉女儿的头发:你哥要是知道你这么用他的话,肯定得意坏了。
睡前,周雪更新了她的数学画系列。最新一幅画的是一只蝴蝶停驻在笛卡尔坐标系上,翅膀上的纹路组成了各种函数图像。她在画角写道:当艺术遇见科学——我的清华之路。
窗外,初夏的晚风轻拂过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远方哥哥的鼓励,又像是未来在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