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与风筝(六)
清华美院专业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周雪正坐在画室里修改一幅静物素描。手机震动时,她的铅笔尖地断了,炭粉在纸上晕开一小片灰色云雾。
许雯教授站在画室另一端,敏锐地抬头:成绩出来了?
周雪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得太快,第一次竟然没看清页面。第二次,她强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专业成绩92.4分,全国排名第48名。
画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同学围过来,七嘴八舌地祝贺。周雪却只是坐在那里,盯着那个数字——第48名,比她预想的好太多。按照往年情况,这个排名只要文化课过线,就稳上清华美院了。
我就知道!许雯挤过人群,双手按在周雪肩上,《无界的生长》打动了评委。
周雪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她原以为自己会尖叫、会哭泣,但此刻只有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在那个将咖啡泼在考卷上的瞬间就已注定。
快给你爸妈打电话。许雯轻轻推了她一下。
电话接通后,周文娟的尖叫声几乎刺破周雪的耳膜:多少名?!天啊!老林!老林!女儿全国第48!背景音里传来什么东西被打翻的声响,接着是林建军语无伦次的大笑。
妈,别激动,还有文化课呢。周雪不自觉地用拇指摩挲着素描本边缘,那里有一小块长期摩擦形成的凹痕。
你爸已经在查去年录取线了!晚上想吃什么?妈妈去买菜!周文娟的声音因兴奋而发颤,对了,得赶紧告诉你哥!
提到林阳,周雪这才想起他已经两周没来信了。军校管理严格,联系时间不固定,但这么久没消息还是第一次。
回家路上,周雪绕道去了美术用品店,买了两本上好的水彩纸。一本给自己,一本打算寄给哥哥——林阳在最近一封信里提到,军校也开始开设艺术选修课了。
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红烧肉的香气。周文娟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餐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周雪爱吃的菜。林建军罕见地提早下班,正对着电脑屏幕研究历年录取数据。
清华美院去年专业前50名的文化课最低分是378分。他推了推眼镜,小雪最近的模拟考...
352分。周雪放下画具,洗了手帮忙摆碗筷,还差26分,主要在数学。
三个月,来得及。林建军信心满满,我重新调整了复习计划,重点突破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
周文娟端出最后一道菜,突然停下动作:你们听,是不是有人在敲门?
门铃声确实响了。周雪离门口最近,走过去开门,然后僵在了原地。
怎么啦?谁啊?周文娟在围裙上擦着手走过来,然后发出一声不像人类的尖叫:阳阳?!
穿着便装的林阳站在门外,晒得更黑了,也壮实了不少,右臂不自然地垂在身侧。他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突击检查,惊喜不?
接下来的十分钟,家里乱成一团。周文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拉着儿子左看右看;林建军使劲拍着儿子的肩膀,反复问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周雪则站在稍远的地方,注意到哥哥每次移动右臂时都会微微皱眉。
军校提前放寒假?林建军给儿子倒了杯热水。
林阳用左手接过,含糊地了一声:训练告一段落,给了两周假。他转向周雪,眼睛亮了起来,听说我妹妹考了全国第48?太厉害了!
周雪这才扑上去抱住哥哥,却听到他压抑的一声闷哼。她赶紧松开,盯着他的右臂:你受伤了?
小伤,快好了。林阳轻描淡写地说,军事机密,不能多说。他眨了眨眼,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扁平的盒子,给你的礼物。
盒子里是一套军用素描本和战术钢笔。素描本的纸张厚实粗糙,适合各种恶劣环境;钢笔则设计特殊,据说倒着也能写字。
我们野外训练时用的。林阳解释道,想着你可能用得上。
周雪抚摸着素描本封面上的暗纹,突然想起什么:等我一下。她跑回房间,拿出那本记录《无界的生长》创作过程的速写本,这是考场上那幅画的构思过程。
林阳认真翻看,在最后成品那页停留了很久:这比你之前给我寄的照片震撼多了。他指着画面中央那株突破公式围栏的向日葵,这就是你,小雪。
晚饭吃得像过年。林阳狼吞虎咽,说军校的伙食虽然营养均衡,但远不如妈妈的手艺。周文娟不停地给儿女夹菜,眼睛始终湿润着。饭后,周雪帮着收拾碗筷,注意到哥哥用左手拿筷子,右手几乎不动。
真的只是小伤?她小声问。
林阳笑了笑:比这严重的多着呢。我们教官说,伤疤是军人的勋章。
周雪鼻子一酸,赶紧低头擦桌子。她想起自己为数学成绩哭鼻子的样子,和哥哥经历的相比,简直幼稚得可笑。
晚上,全家坐在客厅聊天。林阳分享了军校的趣事——半夜紧急集合时有人穿反了裤子,野外生存训练时队长误把野菜当毒草扔掉导致全队挨饿...他讲得绘声绘色,却只字不提自己的伤。
对了,他突然转向周雪,你的文化课准备得怎么样?
数学还差些。周雪老实回答,不过爸爸找到了新方法...
我有个战友高考数学148分。林阳说,他总结了一套傻瓜公式,专门对付选择题。我让他写下来给你。
周文娟看着兄妹俩头碰头讨论学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悄悄起身,去储物间找出一个纸箱——里面全是孩子们成长的痕迹。周雪的涂鸦,林阳的小发明,各种奖状证书...最下面,她摸到一个褪色的笔记本。
那是她大学时代的诗稿。周文娟怔住了,几乎忘记了自己也曾有过文学梦。翻开泛黄的纸页,年轻时的字迹娟秀有力:
风筝飞得再高,也挣不脱那根线/不是束缚,是血脉相连...
她猛地合上本子,心跳如鼓。多少年了,她早已把自己定义为林太太阳阳小雪妈妈,却忘了曾经也是怀揣文学梦的少女。
客厅里传来笑声。周文娟把诗稿放回箱底,却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心底苏醒了。
第二天一早,周雪发现哥哥已经在阳台上做俯卧撑了——单手,左臂。汗水顺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滴落,右臂则别扭地贴在身侧。
周雪递过毛巾,我给你画张像吧?
林阳喘着气坐起来:现在?
周雪已经拿出军用素描本和那支战术钢笔,就画你现在的样子。
于是林阳坐在晨光中,背景是尚未完全苏醒的城市。周雪专注地画着——哥哥轮廓分明的脸,坚毅的眼神,不自然弯曲的右臂,还有脖子上那道之前没有的疤痕...
你知道吗,林阳突然说,受伤那次,我差点放弃。
周雪的笔尖顿了一下。
三十公里负重越野,我摔下山坡,右臂脱臼兼骨裂。林阳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当时疼得眼前发黑,觉得肯定完成不了任务了。
然后呢?周雪轻声问。
然后我想起你。林阳笑了笑,想起你告诉我,怎么把数学公式画成向日葵。如果连我妹妹都能把最讨厌的东西变成艺术,我有什么理由放弃?
周雪的视线模糊了。她低头继续画,把哥哥说的每一个字都融入笔触里。
我用腰带把右臂固定在身上,左手持枪,走完了最后八公里。林阳的声音很轻,到终点时,教官说我是他见过最倔的学员。
画完成了。周雪给它取名《钢铁与柔韧》——画中的林阳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兄长特有的温柔神情。她把画递给哥哥时,他的手微微发抖。
我把它带回军校。林阳小心地把画夹进一本书里,放在床头,提醒我为什么坚持。
周文娟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手中攥着那本重新找出的诗稿。也许,是时候重新拾起笔了——不为发表,只为记录这个家的故事,记录儿女如雏鹰展翅、如风筝高飞的点点滴滴。
午饭时,林建军宣布了一个决定:趁阳阳在家,我们全家去趟清华园吧。让小雪提前感受一下未来学校的气氛。
好啊!林阳第一个响应,我还能穿军装和小雪在美院门口合个影,多酷!
周雪红着脸点头,心跳加速。清华美院——这个半年前还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经触手可及。她望向窗外,一只麻雀正落在阳台栏杆上,歪头看着室内的一家四口。阳光透过它的羽毛,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是一幅活的素描。
这一刻,周雪突然明白,无论未来的考试结果如何,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翅膀——不是挣脱家庭的风筝,也不是孤傲的鹰,而是在爱与支持中自由生长的生命,如同她那幅《无界的生长》中,突破边界却依然扎根大地的向日葵。
清华美院专业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周雪正坐在画室里修改一幅静物素描。手机震动时,她的铅笔尖地断了,炭粉在纸上晕开一小片灰色云雾。
许雯教授站在画室另一端,敏锐地抬头:成绩出来了?
周雪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得太快,第一次竟然没看清页面。第二次,她强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专业成绩92.4分,全国排名第48名。
画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同学围过来,七嘴八舌地祝贺。周雪却只是坐在那里,盯着那个数字——第48名,比她预想的好太多。按照往年情况,这个排名只要文化课过线,就稳上清华美院了。
我就知道!许雯挤过人群,双手按在周雪肩上,《无界的生长》打动了评委。
周雪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她原以为自己会尖叫、会哭泣,但此刻只有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在那个将咖啡泼在考卷上的瞬间就已注定。
快给你爸妈打电话。许雯轻轻推了她一下。
电话接通后,周文娟的尖叫声几乎刺破周雪的耳膜:多少名?!天啊!老林!老林!女儿全国第48!背景音里传来什么东西被打翻的声响,接着是林建军语无伦次的大笑。
妈,别激动,还有文化课呢。周雪不自觉地用拇指摩挲着素描本边缘,那里有一小块长期摩擦形成的凹痕。
你爸已经在查去年录取线了!晚上想吃什么?妈妈去买菜!周文娟的声音因兴奋而发颤,对了,得赶紧告诉你哥!
提到林阳,周雪这才想起他已经两周没来信了。军校管理严格,联系时间不固定,但这么久没消息还是第一次。
回家路上,周雪绕道去了美术用品店,买了两本上好的水彩纸。一本给自己,一本打算寄给哥哥——林阳在最近一封信里提到,军校也开始开设艺术选修课了。
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红烧肉的香气。周文娟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餐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周雪爱吃的菜。林建军罕见地提早下班,正对着电脑屏幕研究历年录取数据。
清华美院去年专业前50名的文化课最低分是378分。他推了推眼镜,小雪最近的模拟考...
352分。周雪放下画具,洗了手帮忙摆碗筷,还差26分,主要在数学。
三个月,来得及。林建军信心满满,我重新调整了复习计划,重点突破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
周文娟端出最后一道菜,突然停下动作:你们听,是不是有人在敲门?
门铃声确实响了。周雪离门口最近,走过去开门,然后僵在了原地。
怎么啦?谁啊?周文娟在围裙上擦着手走过来,然后发出一声不像人类的尖叫:阳阳?!
穿着便装的林阳站在门外,晒得更黑了,也壮实了不少,右臂不自然地垂在身侧。他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突击检查,惊喜不?
接下来的十分钟,家里乱成一团。周文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拉着儿子左看右看;林建军使劲拍着儿子的肩膀,反复问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周雪则站在稍远的地方,注意到哥哥每次移动右臂时都会微微皱眉。
军校提前放寒假?林建军给儿子倒了杯热水。
林阳用左手接过,含糊地了一声:训练告一段落,给了两周假。他转向周雪,眼睛亮了起来,听说我妹妹考了全国第48?太厉害了!
周雪这才扑上去抱住哥哥,却听到他压抑的一声闷哼。她赶紧松开,盯着他的右臂:你受伤了?
小伤,快好了。林阳轻描淡写地说,军事机密,不能多说。他眨了眨眼,从背包里掏出一个扁平的盒子,给你的礼物。
盒子里是一套军用素描本和战术钢笔。素描本的纸张厚实粗糙,适合各种恶劣环境;钢笔则设计特殊,据说倒着也能写字。
我们野外训练时用的。林阳解释道,想着你可能用得上。
周雪抚摸着素描本封面上的暗纹,突然想起什么:等我一下。她跑回房间,拿出那本记录《无界的生长》创作过程的速写本,这是考场上那幅画的构思过程。
林阳认真翻看,在最后成品那页停留了很久:这比你之前给我寄的照片震撼多了。他指着画面中央那株突破公式围栏的向日葵,这就是你,小雪。
晚饭吃得像过年。林阳狼吞虎咽,说军校的伙食虽然营养均衡,但远不如妈妈的手艺。周文娟不停地给儿女夹菜,眼睛始终湿润着。饭后,周雪帮着收拾碗筷,注意到哥哥用左手拿筷子,右手几乎不动。
真的只是小伤?她小声问。
林阳笑了笑:比这严重的多着呢。我们教官说,伤疤是军人的勋章。
周雪鼻子一酸,赶紧低头擦桌子。她想起自己为数学成绩哭鼻子的样子,和哥哥经历的相比,简直幼稚得可笑。
晚上,全家坐在客厅聊天。林阳分享了军校的趣事——半夜紧急集合时有人穿反了裤子,野外生存训练时队长误把野菜当毒草扔掉导致全队挨饿...他讲得绘声绘色,却只字不提自己的伤。
对了,他突然转向周雪,你的文化课准备得怎么样?
数学还差些。周雪老实回答,不过爸爸找到了新方法...
我有个战友高考数学148分。林阳说,他总结了一套傻瓜公式,专门对付选择题。我让他写下来给你。
周文娟看着兄妹俩头碰头讨论学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悄悄起身,去储物间找出一个纸箱——里面全是孩子们成长的痕迹。周雪的涂鸦,林阳的小发明,各种奖状证书...最下面,她摸到一个褪色的笔记本。
那是她大学时代的诗稿。周文娟怔住了,几乎忘记了自己也曾有过文学梦。翻开泛黄的纸页,年轻时的字迹娟秀有力:
风筝飞得再高,也挣不脱那根线/不是束缚,是血脉相连...
她猛地合上本子,心跳如鼓。多少年了,她早已把自己定义为林太太阳阳小雪妈妈,却忘了曾经也是怀揣文学梦的少女。
客厅里传来笑声。周文娟把诗稿放回箱底,却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心底苏醒了。
第二天一早,周雪发现哥哥已经在阳台上做俯卧撑了——单手,左臂。汗水顺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滴落,右臂则别扭地贴在身侧。
周雪递过毛巾,我给你画张像吧?
林阳喘着气坐起来:现在?
周雪已经拿出军用素描本和那支战术钢笔,就画你现在的样子。
于是林阳坐在晨光中,背景是尚未完全苏醒的城市。周雪专注地画着——哥哥轮廓分明的脸,坚毅的眼神,不自然弯曲的右臂,还有脖子上那道之前没有的疤痕...
你知道吗,林阳突然说,受伤那次,我差点放弃。
周雪的笔尖顿了一下。
三十公里负重越野,我摔下山坡,右臂脱臼兼骨裂。林阳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当时疼得眼前发黑,觉得肯定完成不了任务了。
然后呢?周雪轻声问。
然后我想起你。林阳笑了笑,想起你告诉我,怎么把数学公式画成向日葵。如果连我妹妹都能把最讨厌的东西变成艺术,我有什么理由放弃?
周雪的视线模糊了。她低头继续画,把哥哥说的每一个字都融入笔触里。
我用腰带把右臂固定在身上,左手持枪,走完了最后八公里。林阳的声音很轻,到终点时,教官说我是他见过最倔的学员。
画完成了。周雪给它取名《钢铁与柔韧》——画中的林阳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兄长特有的温柔神情。她把画递给哥哥时,他的手微微发抖。
我把它带回军校。林阳小心地把画夹进一本书里,放在床头,提醒我为什么坚持。
周文娟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手中攥着那本重新找出的诗稿。也许,是时候重新拾起笔了——不为发表,只为记录这个家的故事,记录儿女如雏鹰展翅、如风筝高飞的点点滴滴。
午饭时,林建军宣布了一个决定:趁阳阳在家,我们全家去趟清华园吧。让小雪提前感受一下未来学校的气氛。
好啊!林阳第一个响应,我还能穿军装和小雪在美院门口合个影,多酷!
周雪红着脸点头,心跳加速。清华美院——这个半年前还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经触手可及。她望向窗外,一只麻雀正落在阳台栏杆上,歪头看着室内的一家四口。阳光透过它的羽毛,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是一幅活的素描。
这一刻,周雪突然明白,无论未来的考试结果如何,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翅膀——不是挣脱家庭的风筝,也不是孤傲的鹰,而是在爱与支持中自由生长的生命,如同她那幅《无界的生长》中,突破边界却依然扎根大地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