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七)
张红梅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满的手机成了恐惧的源头,每一次震动都让她心惊肉跳。陌生号码的来电她不敢接,短信提示音更是如同催命符。张红梅换着号码,信息内容从最开始的恶毒诅咒,逐渐变成了赤裸裸的敲诈和威胁:
「杀人犯的女儿,钱准备好了吗?再不吭声,我明天就去你公司!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爹干的“好事”!」
「两百万,一分不能少!账号发你了!三天内见不到钱,等着看新闻吧!」
「装死是吧?行!我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我弟已经去市里了,你们等着!」
冰冷的文字像毒蛇,缠绕着小满的脖颈,让她几乎窒息。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她摇摇欲坠的心防。两百万?她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卖掉母亲留下的房子?那是她仅有的、充满回忆的栖身之所。去借?谁能借她这么大一笔钱?又凭什么借给她?巨大的无力感和一种被命运彻底玩弄的荒谬感,让她夜不能寐,白天在公司也魂不守舍,策划案错漏百出,被总监不点名地敲打了几次。
“小满,你最近脸色很差,是不是太累了?‘记忆向日葵’的项目进度可以缓一缓。”陈姐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在一次活动筹备会后,关切地留住了她。
小满看着陈姐眼中真诚的担忧,积压的情绪几乎要冲破堤坝。她想倾诉,想把父亲的罪孽、张红梅的威胁、压得她喘不过气的两百万巨债,一股脑倒出来。但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这里是“记忆港湾”,是充满伤痛却也相互扶持的净土。她怎么能把自己家如此肮脏不堪、充满罪恶的过往带进来,玷污这片地方?她害怕看到陈姐和其他家属眼中可能出现的震惊、疏离,甚至…鄙夷。
“没事,陈姐,就是…家里有点事,有点失眠。”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项目我会跟上的。”
陈姐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只是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小满,记住,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有什么难处,别一个人扛。”
“家”这个字眼,此刻听在小满耳中,却带着一丝尖锐的讽刺。她真正的“家”,正被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罪孽撕扯得支离破碎。
周末的家属互助小组活动,小满坐在角落,像一尊没有灵魂的泥塑。大家分享着照护中的点滴艰辛与温暖,一位大姐讲到老伴虽然忘了她是谁,却总记得把好吃的点心偷偷藏起来留给她时,现场充满了唏嘘和感动的泪水。小满听着,心却像被浸泡在冰水里。她想到了父亲藏起的药片,想到了张红梅藏起的、被彻底摧毁的人生。同样是“藏”,一个笨拙地试图保护,一个则永远失去了被保护的机会。
轮到小满分享,她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砂纸堵住。她能说什么?说她的父亲是个杀人犯?说她正被受害者的女儿敲诈两百万?最终,她只是垂下眼帘,低声说:“…最近,感觉…特别累。好像…怎么做都是错的…看不到出路…”
她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浓重的疲惫和迷茫。虽然没有具体内容,但那深重的无力感却清晰地传递出来。几位年长的阿姨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陈姐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累是正常的,小满。这条路本身就很难走。允许自己停下来喘口气,别把自己逼得太紧。看不到路的时候,就看看脚下,先走稳这一步。”
“看看脚下…” 小满喃喃重复着。活动结束,她失魂落魄地回到那个冰冷而充满威胁的家。院子里,那几株破土而出的向日葵新芽,在阳光下舒展着稚嫩的子叶,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翠绿,与旁边那株彻底枯死、如同黑色骸骨般矗立的老向日葵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她蹲在幼苗旁,指尖小心翼翼地触碰着那柔弱的叶片。它们是如此脆弱,一阵稍大的风就能摧毁,却又如此倔强,不管不顾地向上生长,汲取着每一缕阳光和每一滴露水。她想起了母亲的话:“看着向日葵,就觉得有盼头。” 盼头在哪里?在张红梅索命的威胁里?在父亲冰冷的铁窗后?还是在自己这看不到尽头的债务深渊里?
手机又震动起来,又是一个陌生号码。小满的心脏猛地一缩,恐惧瞬间攫住了她。她几乎想立刻关机。但这一次,鬼使神差地,她划开了屏幕。不是短信,是微信添加好友的请求。验证信息只有冷冰冰的三个字:「张红梅」。
小满的手指僵在屏幕上,血液仿佛凝固了。加?还是不加?加了,意味着直面更猛烈的风暴,甚至可能是对方发来的侮辱性图片或视频。不加,对方只会变本加厉,下一步可能就是真的出现在她公司门口。
就在她指尖颤抖,犹豫不决时,陈姐的电话打了进来。
“小满!好消息!”陈姐的声音带着难得的兴奋,“‘记忆向日葵’的公益众筹项目,被市里‘关爱银龄’基金会看中了!他们愿意提供一笔启动资金,还承诺帮我们对接媒体资源,扩大影响力!下个月初有个大型的社区关爱日活动,基金会牵头,想重点展示我们的‘向日葵计划’,需要你来做主策划和现场分享!”
这个消息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强光,刺破了小满眼前的浓重黑暗。她握着手机,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众筹?启动资金?媒体?这意味着“记忆向日葵”项目将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互助,它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这曾经是她投入全部心血、试图以此告慰母亲的梦想!
“小满?你在听吗?”陈姐的声音带着疑惑。
“在…我在听!”小满猛地回过神,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太好了!陈姐!这…这真是太好了!” 一瞬间,张红梅的威胁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希望冲淡了些许。
“基金会那边很重视你的故事和策划能力,点名要你负责。时间紧任务重,你这边…能扛住吗?”陈姐关切地问。
能扛住吗?小满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院子里那几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翠绿幼苗。它们那么弱小,却迎着阳光,努力伸展。再看看那枯死的老葵花,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种子(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精神的)留给了后来者。
一股奇异的力量,混合着对母亲承诺的责任感、对“记忆港湾”的归属感、以及内心深处一丝不甘被彻底压垮的倔强,猛地从小满心底涌起。张红梅的威胁是巨大的阴影,但“记忆向日葵”项目的突破,是穿透阴影的一线光!她不能倒下!至少,不能倒在母亲的精神和那么多同样在苦难中挣扎的家属前面!
“我能!”小满挺直了脊背,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却透出一种久违的坚定,“陈姐,这个项目,我一定做好!你放心!”
挂掉陈姐的电话,小满深吸一口气。手机屏幕上,张红梅的好友请求依然刺眼地存在着。恐惧仍在,但此刻,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压过了它——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她没有通过请求,而是点开了短信界面,找到张红梅之前发来威胁短信的那个号码(她早已默默存下),手指飞快地敲击:
「张红梅女士,我是林小满。关于赔偿,我无法满足你两百万的要求,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父亲正在接受法律审判,他会为自己的罪行承担应得的惩罚。我理解你的痛苦和愤怒,但威胁和敲诈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愿意通过合法途径商谈合理的补偿方案,我可以尽力。若你再进行人身威胁或骚扰,我会报警处理。」
短信发送出去,小满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手心全是冷汗。她知道这可能会彻底激怒张红梅,引来更疯狂的报复。但躲藏和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划下底线。她必须保护自己,保护母亲留下的家,保护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记忆向日葵”项目!
她将手机调成静音,扔到一边,不再理会它可能带来的任何狂风暴雨。她打开电脑,点开“社区关爱日暨记忆向日葵项目启动仪式”的策划文件夹。
屏幕的光照亮了她依旧憔悴却异常专注的脸庞。窗外,暮色渐沉,但那几株翠绿的向日葵幼苗,在最后的天光里,依旧倔强地挺立着,仿佛在无声地宣告:黑暗可以笼罩,但生命,永不放弃向上的力量。 风暴或许即将来临,但她已决定,像母亲那样,像这些新芽那样,扎根于这片充满伤痛的土地,努力地、向着那束名为“责任”与“希望”的光,挺起自己的脊梁。
张红梅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满的手机成了恐惧的源头,每一次震动都让她心惊肉跳。陌生号码的来电她不敢接,短信提示音更是如同催命符。张红梅换着号码,信息内容从最开始的恶毒诅咒,逐渐变成了赤裸裸的敲诈和威胁:
「杀人犯的女儿,钱准备好了吗?再不吭声,我明天就去你公司!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爹干的“好事”!」
「两百万,一分不能少!账号发你了!三天内见不到钱,等着看新闻吧!」
「装死是吧?行!我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我弟已经去市里了,你们等着!」
冰冷的文字像毒蛇,缠绕着小满的脖颈,让她几乎窒息。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波波冲击着她摇摇欲坠的心防。两百万?她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卖掉母亲留下的房子?那是她仅有的、充满回忆的栖身之所。去借?谁能借她这么大一笔钱?又凭什么借给她?巨大的无力感和一种被命运彻底玩弄的荒谬感,让她夜不能寐,白天在公司也魂不守舍,策划案错漏百出,被总监不点名地敲打了几次。
“小满,你最近脸色很差,是不是太累了?‘记忆向日葵’的项目进度可以缓一缓。”陈姐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异常,在一次活动筹备会后,关切地留住了她。
小满看着陈姐眼中真诚的担忧,积压的情绪几乎要冲破堤坝。她想倾诉,想把父亲的罪孽、张红梅的威胁、压得她喘不过气的两百万巨债,一股脑倒出来。但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这里是“记忆港湾”,是充满伤痛却也相互扶持的净土。她怎么能把自己家如此肮脏不堪、充满罪恶的过往带进来,玷污这片地方?她害怕看到陈姐和其他家属眼中可能出现的震惊、疏离,甚至…鄙夷。
“没事,陈姐,就是…家里有点事,有点失眠。”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项目我会跟上的。”
陈姐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只是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小满,记住,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有什么难处,别一个人扛。”
“家”这个字眼,此刻听在小满耳中,却带着一丝尖锐的讽刺。她真正的“家”,正被父亲二十多年前的罪孽撕扯得支离破碎。
周末的家属互助小组活动,小满坐在角落,像一尊没有灵魂的泥塑。大家分享着照护中的点滴艰辛与温暖,一位大姐讲到老伴虽然忘了她是谁,却总记得把好吃的点心偷偷藏起来留给她时,现场充满了唏嘘和感动的泪水。小满听着,心却像被浸泡在冰水里。她想到了父亲藏起的药片,想到了张红梅藏起的、被彻底摧毁的人生。同样是“藏”,一个笨拙地试图保护,一个则永远失去了被保护的机会。
轮到小满分享,她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砂纸堵住。她能说什么?说她的父亲是个杀人犯?说她正被受害者的女儿敲诈两百万?最终,她只是垂下眼帘,低声说:“…最近,感觉…特别累。好像…怎么做都是错的…看不到出路…”
她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浓重的疲惫和迷茫。虽然没有具体内容,但那深重的无力感却清晰地传递出来。几位年长的阿姨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陈姐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累是正常的,小满。这条路本身就很难走。允许自己停下来喘口气,别把自己逼得太紧。看不到路的时候,就看看脚下,先走稳这一步。”
“看看脚下…” 小满喃喃重复着。活动结束,她失魂落魄地回到那个冰冷而充满威胁的家。院子里,那几株破土而出的向日葵新芽,在阳光下舒展着稚嫩的子叶,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翠绿,与旁边那株彻底枯死、如同黑色骸骨般矗立的老向日葵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她蹲在幼苗旁,指尖小心翼翼地触碰着那柔弱的叶片。它们是如此脆弱,一阵稍大的风就能摧毁,却又如此倔强,不管不顾地向上生长,汲取着每一缕阳光和每一滴露水。她想起了母亲的话:“看着向日葵,就觉得有盼头。” 盼头在哪里?在张红梅索命的威胁里?在父亲冰冷的铁窗后?还是在自己这看不到尽头的债务深渊里?
手机又震动起来,又是一个陌生号码。小满的心脏猛地一缩,恐惧瞬间攫住了她。她几乎想立刻关机。但这一次,鬼使神差地,她划开了屏幕。不是短信,是微信添加好友的请求。验证信息只有冷冰冰的三个字:「张红梅」。
小满的手指僵在屏幕上,血液仿佛凝固了。加?还是不加?加了,意味着直面更猛烈的风暴,甚至可能是对方发来的侮辱性图片或视频。不加,对方只会变本加厉,下一步可能就是真的出现在她公司门口。
就在她指尖颤抖,犹豫不决时,陈姐的电话打了进来。
“小满!好消息!”陈姐的声音带着难得的兴奋,“‘记忆向日葵’的公益众筹项目,被市里‘关爱银龄’基金会看中了!他们愿意提供一笔启动资金,还承诺帮我们对接媒体资源,扩大影响力!下个月初有个大型的社区关爱日活动,基金会牵头,想重点展示我们的‘向日葵计划’,需要你来做主策划和现场分享!”
这个消息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强光,刺破了小满眼前的浓重黑暗。她握着手机,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众筹?启动资金?媒体?这意味着“记忆向日葵”项目将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互助,它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这曾经是她投入全部心血、试图以此告慰母亲的梦想!
“小满?你在听吗?”陈姐的声音带着疑惑。
“在…我在听!”小满猛地回过神,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太好了!陈姐!这…这真是太好了!” 一瞬间,张红梅的威胁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希望冲淡了些许。
“基金会那边很重视你的故事和策划能力,点名要你负责。时间紧任务重,你这边…能扛住吗?”陈姐关切地问。
能扛住吗?小满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院子里那几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翠绿幼苗。它们那么弱小,却迎着阳光,努力伸展。再看看那枯死的老葵花,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种子(无论是实体的还是精神的)留给了后来者。
一股奇异的力量,混合着对母亲承诺的责任感、对“记忆港湾”的归属感、以及内心深处一丝不甘被彻底压垮的倔强,猛地从小满心底涌起。张红梅的威胁是巨大的阴影,但“记忆向日葵”项目的突破,是穿透阴影的一线光!她不能倒下!至少,不能倒在母亲的精神和那么多同样在苦难中挣扎的家属前面!
“我能!”小满挺直了脊背,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却透出一种久违的坚定,“陈姐,这个项目,我一定做好!你放心!”
挂掉陈姐的电话,小满深吸一口气。手机屏幕上,张红梅的好友请求依然刺眼地存在着。恐惧仍在,但此刻,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压过了它——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她没有通过请求,而是点开了短信界面,找到张红梅之前发来威胁短信的那个号码(她早已默默存下),手指飞快地敲击:
「张红梅女士,我是林小满。关于赔偿,我无法满足你两百万的要求,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父亲正在接受法律审判,他会为自己的罪行承担应得的惩罚。我理解你的痛苦和愤怒,但威胁和敲诈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愿意通过合法途径商谈合理的补偿方案,我可以尽力。若你再进行人身威胁或骚扰,我会报警处理。」
短信发送出去,小满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手心全是冷汗。她知道这可能会彻底激怒张红梅,引来更疯狂的报复。但躲藏和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划下底线。她必须保护自己,保护母亲留下的家,保护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记忆向日葵”项目!
她将手机调成静音,扔到一边,不再理会它可能带来的任何狂风暴雨。她打开电脑,点开“社区关爱日暨记忆向日葵项目启动仪式”的策划文件夹。
屏幕的光照亮了她依旧憔悴却异常专注的脸庞。窗外,暮色渐沉,但那几株翠绿的向日葵幼苗,在最后的天光里,依旧倔强地挺立着,仿佛在无声地宣告:黑暗可以笼罩,但生命,永不放弃向上的力量。 风暴或许即将来临,但她已决定,像母亲那样,像这些新芽那样,扎根于这片充满伤痛的土地,努力地、向着那束名为“责任”与“希望”的光,挺起自己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