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在云端的日子(四)(397)-《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格桑花开在云端的日子(四)

  格桑花海铺展到天际时,卓玛的生命也迎来了新的季节。那个叫扎西的兽医第一次出现,是因为合作社的牦牛集体腹泻。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手指修长有力,注射时却温柔得像在抚摸云朵。

  是吃了带霜的草,他蹲在河滩边洗手,得把东边的草场围起来轮牧。

  卓玛递过毛巾时注意到他背包里露出的书角——《数字畜牧学》。

  他们的约会常在信号塔下。扎西教她辨认牧草品种,她教扎西调试直播设备。某天暴雨冲垮围栏,两人在泥泞中追回受惊的牦牛,浑身湿透地坐在拖拉机驾驶室里取暖。

  其实,扎西忽然说,我看过你所有直播。北大毕业那年,我放弃了深圳的offer。

  卓玛愣住了。扎西从包里掏出泛黄的剪报——五年前《西藏日报》报道首个大学生回乡创业,照片上的青年正是他。

  我想证明,他望向窗外雨幕,智慧应该像格桑花种子,落在哪里都能开花。

  秋天到来时,卓玛发现自己怀孕了。孕吐最厉害那天,正赶上双十一预售。她对着垃圾桶干呕完,擦擦嘴继续直播:这款牦牛绒围巾...呕...

  弹幕瞬间刷屏:卓玛老师怀孕了!快休息!

  令人意外的是,那场直播销售额创了新高。牧民们自发组织巡逻队,确保快递车畅通无阻;孩子们偷偷在她座椅上垫了软和的羊绒垫。

  分娩前夕,暴雪封山。直升机无法降落,扎西骑马去接医生。卓玛在阵痛中打开直播——这是她早就承诺的生命教育课。

  镜头前,阿妈唱着古老的生育歌,女人们烧热水准备毡毯。全球七万人同时在线,弹幕却异常安静,只有各种语言的在滚动。

  当婴儿第一声啼哭穿透风雪时,直播间接通北大附属医院的专家视频。医生抱着新生儿:脐带要这样扎...

  古老的接生智慧与现代医学在屏幕上相遇。

  孩子取名,意为智慧的晨光。满月那天,草原办了盛大宴会。曾经离开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带着无人机、光伏板、基因测序仪。次仁如今是北大计算机系的学生,他设计的藏汉双语APP正在调试。

  新危机却在暗处滋生。某大型农业公司开出三倍价格收购合作社,被拒后开始散布高原产品辐射超标的谣言。更可怕的是,草原真的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枯草斑。

  扎西带着仪器日夜检测,最终在溪水上源发现污染——某承包矿山的老板偷偷排放废水。抗争比想象中艰难,对方雇人砸坏直播设备,还在网上发布卓玛的合成丑照。

  转折点发生在某个凌晨。无数购买过产品的城市顾客自发组成护草联盟,他们举着手机在污染企业门口直播,大学生们制作科普视频冲上热搜。北大法学院派出师生法律援助团,母校官微发布长文:《守护格桑花就是守护人类最后的净土》。

  胜利那天,卓玛抱着云丹站在经幡下。孩子的小手突然握住麦克风,咿呀学语:阿...妈...

  这声呼唤通过直播传遍世界,成为最动人的生命宣言。

  如今的高原上,5G信号覆盖了所有放牧点。卓玛的直播间扩建成玻璃阳光房,外面是万亩生态种植基地。扎西的数字化牧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时他说:我妻子教会我,真正的技术应该带着体温。

  云丹三岁生日那天,草原来了特殊客人——曾经质疑他们的网红带着孩子来定居:让我女儿在这里长大,比在国际学校学到的更多。

  夕阳西下时,卓玛带着孩子们种下新一批格桑花。云丹摇摇晃晃地提着小水桶,身后跟着不同肤色的城市孩子。无人机掠过天空,投下的不是农药而是益生菌。

  阿妈,云丹忽然指着天际,星星亮了。

  卓玛抬头,看见北斗七星与近地轨道卫星交相辉映。她想起未名湖畔的那个自己,如今终于明白导师的话——生命传播的本质,就是把星光变成种子,把种子变成星河。

  月光下,新生的格桑花破土而出。其中一株特别苗壮,两片嫩叶捧着露珠,像极了她第一次举起直播手机时,镜头里颤动的星光。

  而更远的地方,有新的光点在亮起。某个城市小区的阳台上,女孩学着卓玛的样子架起手机:大家好,今天带大家看看石库门里的萤火虫...

  生命传播的种子,正在无数个角落悄然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