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公里与零公里(五)
期末统考放榜那日,井字镇落了今冬第一场雪。周溪的五年级数学名列全镇第一,林小雨的三年级语文摘得季军,喜报红纸映着蔡和森纪念馆的白墙,像早年红军留下的捷报。
陈伯踩着雪送来贺礼——两双湘绣鞋垫,图案是桑植的白族三道茶与双峰的九峰山。“陈局长托人从长沙捎来的,”老人呵着白气笑,“说当年他结婚,蔡家故居送了本《向导》周报合订本。”
婚礼定在寒假第三天。两个特岗教师揣着存折算计,发现刚够办十桌酒席外加七天旅行。林小雨把婚礼路线图描成教案模样:天门山、天子山、金鞭溪、黄龙洞、宝峰湖,每个地名旁都标注着红色旅游与地质教学的结合点。
喜宴摆在洪家关的老屋场。周溪父亲搬出熏得油亮的腊猪头,母亲从陪嫁木箱底翻出土家族织锦——图案竟是澧水与涟水交汇的抽象画。林小雨的弟弟带学生锣鼓队,把《少先队歌》改编成贺喜调。
最意外的宾客是双峰来的孩子们。婷婷代表全班送上作文本粘成的册子,首页写着:“周老师 林老师=我们的四百公里不再孤单。”
雪后初霁那日,新婚夫妇沿着金鞭溪行走。冰凌在崖壁折射虹光,林忽然指着某处岩层:“看!石英砂岩沉积纹路,和双峰的地质教材第三章一模一样。”
周溪在观景台为她系紧红围巾。远处跳岩上有新人拍婚纱照,新娘的白纱拂过清代驿道碑刻,摄影助理正举着反光板照亮“明楚王屯兵处”的字样。
在黄龙洞地下河乘船时,船工忽然唱起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书信与姐带...”歌声在钟乳石间碰撞出奇妙的回响。林小雨靠紧丈夫轻声和:“郎去当兵姐在家哟,三五两年我等着...”
最后一日登天门山,雾凇缀满玻璃栈道。他们发现观景台锁着对同心锁,刻着“陈青舟&秀梅 1993”——正是陈局长夫妇。锁旁还系着褪色的红领巾,像面小小旗帜在云海中飘扬。
下索道时遇见地质考察队。队长认出周溪:“是杨球小学周老师?您那篇《数学视角下的湘中地质断裂带分析》,我们用作培训教材了。”队员们纷纷与新人合影,说要把照片带回各自支教的山区。
返程大巴穿梭在隧道群中,明暗交替如时光隧道。林小雨翻看手机里的合影:他们在贺龙铜像前敬礼,在宝峰湖划船时批改作业,在天门山栈道举着喜糖与挑山工分享。
“真奇怪,”她望着窗外飞逝的抗战纪念碑,“现在觉得双峰是第二个娘家了。”
周溪从背包掏出特殊礼物——婷婷们偷偷塞进的结婚证“附件”:张泛黄的作文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的老师结婚了》,结尾处稚嫩笔迹道:“希望老师生个小妹妹,教她念‘天门中断楚江开’,也教她念‘蔡和森同志是我们双峰的光荣’。”
夜宿澧水河畔那晚,两岸灯河倒映水中。他们忽然发现,从宾馆窗口能望见曾国藩故居与蔡和森纪念馆的连线中点——正是杨球小学所在的井字镇。
晨光染红船帆时,林小雨对着河面梳妆。周溪将两枚徽章别上她衣领:枚是桑植红军小学徽章,枚是双峰教师徽章,金属质感在曦光里熔成体。
春运的列车上,他们与归乡的打工者挤在节车厢。有个抱孩子的妇女认出林小雨:“您不是杨球小学林老师吗?我家婷婷说您结婚去了张家界!”
全车厢忽然响起掌声。列车员送来盒印着天门山图案的喜糖,广播里正好播放《我和我的祖国》。人们跟着合唱时,周溪看见车窗外,四百公里湘楚山河正披着朝阳铺展而来。
回到井字镇那日,陈伯在纪念馆前扫雪。老人笑呵呵指向门楹新贴的春联:
“四百公里云和月皆是故乡
三尺讲台今与早总是初心”
横批墨迹未干——“零公里处即家园”。
期末统考放榜那日,井字镇落了今冬第一场雪。周溪的五年级数学名列全镇第一,林小雨的三年级语文摘得季军,喜报红纸映着蔡和森纪念馆的白墙,像早年红军留下的捷报。
陈伯踩着雪送来贺礼——两双湘绣鞋垫,图案是桑植的白族三道茶与双峰的九峰山。“陈局长托人从长沙捎来的,”老人呵着白气笑,“说当年他结婚,蔡家故居送了本《向导》周报合订本。”
婚礼定在寒假第三天。两个特岗教师揣着存折算计,发现刚够办十桌酒席外加七天旅行。林小雨把婚礼路线图描成教案模样:天门山、天子山、金鞭溪、黄龙洞、宝峰湖,每个地名旁都标注着红色旅游与地质教学的结合点。
喜宴摆在洪家关的老屋场。周溪父亲搬出熏得油亮的腊猪头,母亲从陪嫁木箱底翻出土家族织锦——图案竟是澧水与涟水交汇的抽象画。林小雨的弟弟带学生锣鼓队,把《少先队歌》改编成贺喜调。
最意外的宾客是双峰来的孩子们。婷婷代表全班送上作文本粘成的册子,首页写着:“周老师 林老师=我们的四百公里不再孤单。”
雪后初霁那日,新婚夫妇沿着金鞭溪行走。冰凌在崖壁折射虹光,林忽然指着某处岩层:“看!石英砂岩沉积纹路,和双峰的地质教材第三章一模一样。”
周溪在观景台为她系紧红围巾。远处跳岩上有新人拍婚纱照,新娘的白纱拂过清代驿道碑刻,摄影助理正举着反光板照亮“明楚王屯兵处”的字样。
在黄龙洞地下河乘船时,船工忽然唱起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书信与姐带...”歌声在钟乳石间碰撞出奇妙的回响。林小雨靠紧丈夫轻声和:“郎去当兵姐在家哟,三五两年我等着...”
最后一日登天门山,雾凇缀满玻璃栈道。他们发现观景台锁着对同心锁,刻着“陈青舟&秀梅 1993”——正是陈局长夫妇。锁旁还系着褪色的红领巾,像面小小旗帜在云海中飘扬。
下索道时遇见地质考察队。队长认出周溪:“是杨球小学周老师?您那篇《数学视角下的湘中地质断裂带分析》,我们用作培训教材了。”队员们纷纷与新人合影,说要把照片带回各自支教的山区。
返程大巴穿梭在隧道群中,明暗交替如时光隧道。林小雨翻看手机里的合影:他们在贺龙铜像前敬礼,在宝峰湖划船时批改作业,在天门山栈道举着喜糖与挑山工分享。
“真奇怪,”她望着窗外飞逝的抗战纪念碑,“现在觉得双峰是第二个娘家了。”
周溪从背包掏出特殊礼物——婷婷们偷偷塞进的结婚证“附件”:张泛黄的作文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我的老师结婚了》,结尾处稚嫩笔迹道:“希望老师生个小妹妹,教她念‘天门中断楚江开’,也教她念‘蔡和森同志是我们双峰的光荣’。”
夜宿澧水河畔那晚,两岸灯河倒映水中。他们忽然发现,从宾馆窗口能望见曾国藩故居与蔡和森纪念馆的连线中点——正是杨球小学所在的井字镇。
晨光染红船帆时,林小雨对着河面梳妆。周溪将两枚徽章别上她衣领:枚是桑植红军小学徽章,枚是双峰教师徽章,金属质感在曦光里熔成体。
春运的列车上,他们与归乡的打工者挤在节车厢。有个抱孩子的妇女认出林小雨:“您不是杨球小学林老师吗?我家婷婷说您结婚去了张家界!”
全车厢忽然响起掌声。列车员送来盒印着天门山图案的喜糖,广播里正好播放《我和我的祖国》。人们跟着合唱时,周溪看见车窗外,四百公里湘楚山河正披着朝阳铺展而来。
回到井字镇那日,陈伯在纪念馆前扫雪。老人笑呵呵指向门楹新贴的春联:
“四百公里云和月皆是故乡
三尺讲台今与早总是初心”
横批墨迹未干——“零公里处即家园”。